浙江省绿色教育评价联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8954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8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绿色教育评价联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绿色教育评价联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省绿色教育评价联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省绿色教育评价联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省绿色教育评价联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绿色教育评价联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绿色教育评价联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绿色教育评价联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绿色教育评价联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绿色教育评价联盟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

1、《左传·恒公二年》载: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下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这段记载反映出

A.重本抑末观念的萌芽B.宗法制度利于国家稳定

C.中央集权制度的创建D.“士”阶层的开始出现

2、地方志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和记述。

《华阳国志》载:

“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据此可知,“华阳国”位于今天的

A.四川B.陕西C.河南D.山东

3、中国历史上某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该时期是

A“三代”B.春秋战国C.秦汉D.唐宋

4、《续通志·职官四》这样描述古代某中央机构:

“起于唐末,五代特重其职,至宋而专掌财赋,皆以重臣领之。

”该中央机构是

A.尚书省B.门下省C.枢密院D.三司

5、某北宋思想家指出: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该思想家是

A.苏轼B.程顾C.陆九渊D.朱熹

6、读及书法演变,清代金石学者富方钢指出某种字体“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下列项中,符合该字体特点的是

A.字体略长,笔画圆匀B.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C.工整清新,飞洒活泼D.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7、有学者指出:

“世宗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

”在该学者看来,军机处的作用在于

①强化君主专制②体现开放决策③提高行政效率④协调满汉矛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某时期的北京城:

“在德国军队驻扎的区域里,商店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

”这一时期

A.洋务运动正值高潮B.维新运动勃然兴起

C.清廷沦为列强工具D.商人开始实业教国

9、有一近代学者指出: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

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他还主张“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该学者是

A.林则徐B.康有为C.严复D.陈独秀

10、据当地媒体报道,“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参加乡试时只好装假辫子入场考试。

胡适回忆,“还有一些激烈的同学往往强迫有辫子的同学剪去辫子”,同时,“军界中人纷纷截落发辫者不可胜数”。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是指

A.鸦片战争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20世纪初叶D.民国初年

11、“他们努力把民众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从民主共和政体的表层引导入民主政治的内核——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社会政治理想”,“经过他们几年的倡导,对广大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他们”中的代表包括

①梁启超②蔡元培③孙中山④鲁迅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1919年6月份,日本对华贸易较上年同期减少约一半,从2769万元减至1405万元;中国的对日贸易出超460万元。

上述情况的出现,缘于

A.一战期间中国制造业快速增长B.一战结束后欧美商品卷土重来

C.一战使日本对华贸易备受冲击D.政治运动激发国民的民族意识

13、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载:

“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

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

”文中的“我军”当指

A.国民革命军B.工农革命军C.工农红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

14、关于抗战时期的某次战役,《解放军报》的报道:

“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战斗,乔沟伏击战结束,115师也付出了伤亡600余人的代价,200多位战士长眠在晋北这块热士上。

”而1973年出版的日本《滨田联队史》则称该战役是“日军名将板垣征四郎参战以来为‘皇军辉煌的战史’屡创纪录而留下的一次惨败记录的一笔。

”这场战役

A.表明中共积极开辟敌后根据地B.反映出国民党军队的消极抗战

C.反映出正面战场中国共密切配合D.谱写了淞沪会战中最悲壮的一幕

15、右图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某次战役。

该战役

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D.标志着战略决战的结束

16、某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首次提出政协应“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上述提法出现的直接历史背景是

A.“一五计划”的推行B.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中共“八大”闭幕

17、宣传画是党和国家宣传其方针政策的重要路径。

右图所示宣传画反映出

①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②严重泛滥的“左”倾错误

③国人超英赶美的迫切愿望④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哄而起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8、人物命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的取名往往寄托了父母的希望和祝愿,也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

有学者在调查某一时期的人名时,发现“志祥”“来祥”“致富”“志良”“旭清”“国民”“国超”“新民”“雪梅”“豪华”“凤平”“秋月”等名字出现频率较高。

结合所学判断,该时期最有可能是

A.中华民国时期B.新中国成立初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

19、1490年,米开朗基罗创作了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右图)。

作品中的圣母年轻秀丽,温文尔雅;表情充满着无声的哀痛,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

该作品反映出

A.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B.文艺复兴呼唤高雅的人性

C启蒙运动对爱的崇尚D.宗教改革复苏了人文主义

20、“人民拥立国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自由,而不是去做他的奴隶”。

“一旦人民可以把他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

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按照自然法则发生的。

”上述言论反映了

A.卢校的社会契约学说B.伏尔泰的“开明专制”

C孟德斯鸿的分权理论D.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

21、1935年6月15日,罗斯福要求美国国会增加对大公司和高收阶层征税,其政敌称此举为“向走红运的人敲竹杠”。

但事实并非如此。

尽管罗斯福的税制改革微量增加了富人阶层的税收,却大大增加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

罗斯福的税制改革有利于

A.消除劳资矛盾B.减少财政赤字C.增加就业机会D.促进资本积累

22、二战期间的某个外交文件指出:

“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该文件是

A.《雅尔塔协定》B.《联合国家宣言》C.《开罗宣言》D.《波茨坦公告》

23、右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的亚太战场形势,图中数字表示在当地发生的重大战役。

这些战役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②③①D.②③①④

24、1946年3月,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在一次谈话中严历遣责当时某西方领导人,认为这位领导人的行为非常像希特勒,“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

这位“领导人”是

A.戴高乐B.杜鲁门C.马歇尔D.丘吉尔

25、有学者指出,1955-1975年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两极体制’的现象,或者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宰制,逐步让位于新的全球格局。

”此处“新的全球格局”当指

A.美苏争霸B.政治多极化C.区域集团化D.经济全球化

26、【加试题】如何理解和解释历史,史家们都曾或多或少地表达他们的观点。

明代史家章学诚主张“论古必恕……恕非宽容之谓者,能为古人设身而处地也,”英国的柯林伍德指出:

“过去的一切都活在史学家的心灵之中,正如牛顿是活在爱因斯坦之中”上述思路最适合于分析

A.谭嗣同慷慨就义前的心路历程B.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

C“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选择D.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27、【加试题】观察右图。

下列与唐都长安有关的表述,较为恰当的是

①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外宾的官方机构②长安城是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

③城市布局蕴含“皇权至上”的理念④唐代长安开始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8、【加试题】有人这样介绍兵马俑三号坑:

“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似为总指挥部,统锁左中右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三号坑位于右图

A.①B.②C.③D.④

29、【加试题】观察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雅典卫城的最主要功能包括

①祭祀庆典②防卫御敌③公民议政④体育竞技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30、【加试题】仔细研读《1929~1938年各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表(%)》(节选)。

结合所学知识,下列结论较为合理的是

1929年

1932年

1937年

1938年

美国

43.3

31.8

35.1

28.7

苏联

5.0

11.5

14.1

17.6

德国

11.1

10.6

11.4

13.2

英国

9.4

10.9

9.4

9.2

法国

6.6

6.9

4.5

4.5

日本

2.5

3.5

3.5

3.8

①美国受经济大危机的冲击最大②统制经济体制的推行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③各国“经济战”加剧了大危机④侵华战争转嫁了大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松江府志》载: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由供百万之赋……”

……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志》载: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志》载: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志》载: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根据有关明清时期地方史志资料编写

材料二他指出,“有道之世”,“必以厚生为本”。

“古之人君,本资讳言财也。

……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财源塞而必损与民。

”他还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

……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高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强调“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摘编自《日知录》《亭林诗文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根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

(4分)

(2)《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的作者是谁?

请您根据材料二提炼其主要思想主张,井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

(6分)

32、阅读材料,回等问题。

(10分)

材料一

英国议会于1721年颁布《印花布法案》,禁止包括来自印度、中国等地的棉布进口,但并不禁止棉花进口,19世纪30年代之后,英国政府逐步废除各领域的商品进口禁令,并逐渐降低关税甚至实现零关税。

1853年,英国纺织业供应世界棉布需求量的45%,它所消费的棉花则大部分来自美国南部,其余则来自埃及、印度、巴西等地。

——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整理

材料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