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必备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习题集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753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必备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习题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教师招聘考试必备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习题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教师招聘考试必备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习题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教师招聘考试必备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习题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教师招聘考试必备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习题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必备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习题集锦.docx

《教师招聘考试必备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习题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必备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习题集锦.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必备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习题集锦.docx

教师招聘考试必备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习题集锦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A.华生B.霍尔C.高尔登D.洛克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A.《学记》B.《论语》C.《孟子》D.《中庸》

3.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这说明其思维具有()。

A.指向性B.流畅性C.变通性D.独创性

4.学校的产生,一般地说,是在()。

A.原始社会B.原始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

5.()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C.加强和改进硬件建设D.加强和改进道德建设

6.5岁的玲玲想吃糖,她认为自己的玩具娃娃也想吃糖,这说明其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

A.属单维思维B.不可逆C.自我中心D.具体逻辑推理

7.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8.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

A.个体知识经验B.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C.个体需要兴趣D.情绪状态

9.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

A.勒温B.苛勒C.华生D.斯金纳

10.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教师为人师表内容可以概括为()。

①教师的行为示范②教师的语言示范③教师的衣着、仪表示范④教师的举止示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学习“直角、锐角、钝角、平角”等概念时,各种概念的相互影响称为()。

A.水平迁移B.正迁移C.顺向迁移D.一般迁移

12.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A.教学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D.校外活动

13.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将其分为()。

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D.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14.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依法确定。

A.损害程度B.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C.行为后果D.损害过程

15.下列教育形式中属于狭义教育的是()。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自我教育

16.小学低年级儿童想象的形象往往具有模仿性和()。

A.复制性B.新颖性C.创造性D.具体性

17.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学校应当()。

A.让司法机关代劳B.让居委会、村委直接负责C.让政府部门开展

D.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兼职的教师

18.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B.注意能力C.记忆能力D.思维能力

19.3~5岁的儿童的言语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这表明儿童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20.学生已经掌握了“哺乳动物”的概念,再去学习新概念“鲸”时,很快予以接受。

这一掌握概念的形式是()。

A.概念同化B.概念形成C.概念顺应D.概念类比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的特质至少有哪几方面?

()

A.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活动B.教育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

C.教育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D.教育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E.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有()。

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B.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D.强化教育的国家控制E.教育精英化的实现

3.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有()。

A.问题的呈现方式B.功能固着C.知识储备D.反应定势E.认知特性

4.课程的基本类型有()。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潜在课程E.核心课程

5.王刚英语考试得了90分,他将原因归结为是自己持久努力的结果,这种归因是()。

A.可控的B.不可控的C.稳定的D.内部的E.外部的

1.C[解析]“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高尔登,他的典型论调是:

“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2.B[解析]略。

3.C[解析]思维的特点有流畅性:

个人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变通性: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独创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

4.C[解析]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埃及,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商代。

5.A[解析]略。

6.C[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等特征。

认为其他人或物的思维与自己的一样是自我中心的表现。

7.C[解析]略。

8.B[解析]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刺激物只要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9.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最早研究群体动力、场理论和力学概念,说明群体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0.D[解析]略。

11.A[解析]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顺向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

12.A[解析]略。

13.C[解析]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分为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14.B[解析]略。

15.B[解析]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16.A[解析]小学低年级儿童想象的形象往往具有模仿性和复制性,创造加工的成分不多。

17.D[解析]略。

18.A[解析]感知就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各种事物的直接认识。

19.C[解析]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

20.A[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DE[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传递社会生活经验的活动。

2.ABC[解析]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

(1)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2)“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

(3)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4)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3.BCDE[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包括

(1)功能固着:

是指人看到某件制品时,思维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

(2)反应定势:

它是指人们由于先前影响,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

(3)知识储备:

有效的问题解决是以某一问题领域的丰富的知识存储为基础的。

(4)智慧水平:

解决问题的成败常常决定于智慧水平的高低。

(5)认知特性:

认知上的许多特性都明显地影响问题解决的进行。

4.ACDE[解析]学科课程:

学生在原来具备的一定的直接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借助书本知识,通过概念和推理来掌握前人留下的间接经验。

活动课程: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获得对自然和社会事物的大量的直接经验。

潜在课程:

是指学校教育的总体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

核心课程:

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

5.AD[解析]一般从三个纬度对归因进行归类:

内在性(内部和外部因素),稳定性(稳定和不稳定因素),可控性(可控和不可控因素)。

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

二、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

1.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B.教育问题和教育方针

C.教育经验和教育问题D.教育方针和教育经验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B.《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4.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5.教育要把握学生学习的“关键期”,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差异性C.不均衡性D.顺序性

6.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

A.导向性B.对等性C.强制性D.有序性

7.()是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准”

9.属于成长需要的是()

A.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归属需要D.认知需要

10.德育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A.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B.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是()

A.超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中习俗水平D.习俗水平E.后习俗水平

2.我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待遇主要包括()

A.工资待遇B.教龄津贴C.教师住房D.教师的医疗保健E.教师补贴

3.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属于()

A.代表学习B.有意义学习C.命题学习D.概念学习E.心智技能学习

4.下列属于健康概念的是()

A.自我意识正确B.获得他人肯定C.身体健康D.心理健康E.社会适应状态良好

5.教师的劳动特点主要体现在()

A.群体性B.复杂性C.示范性D.创造性E.显效的长期性

二、单项选择题

1.C[解析]高中生对“自我形象”空前关注,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非常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关注自己的相貌和性格特点。

2.A[解析]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3.C[解析]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2001年6月7日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B[解析]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自上而下的迁移;二是自下而上的迁移。

5.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不能错过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6.C[解析]略。

7.B[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它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质量指标。

此题旨在考查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8.D[解析]略。

9.D[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共有七层次,这七层次又可分为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成长需要(认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两大类。

10.B[解析]略。

多项

1.BDE[解析]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如下:

第一,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二,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三,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6)普遍伦理定向阶段。

2.ABCDE[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章第二十五条至第三十二条,对于教师的待遇作了以下规定:

第二十五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六条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

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

第二十九条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

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

第三十条教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国家补助、集体支付工资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逐步做到在工资收入上与国家支付工资的教师同工同酬,具体办法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第三十二条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3.BD[解析]有意义学习是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果中原有的观念、命题,建立起客观的、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

它包括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和代表学习,命题学习是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

概念学习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4.CDE[解析]世界卫生组织的章程给健康如下定义:

“健康是一种完全的、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和社会关系上的良好状态。

5.BCDE[解析]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是:

(1)复杂性、创造性。

(2)连续性、广延性。

(3)长期性、间接性。

(4)主体性、示范性。

单项选择题

1.“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

”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B.继承性C.永恒性D.相对独立性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考察,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碑刻书画,这对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是()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意念直观

3.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

A.教师负责制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D.校长负责制

4.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教育B.教学C.综合实践活动D.团队活动

5.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课后辅导D.练习

6.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

A.企业法人B.机关法人C.社会团体法人D.事业单位法人

7.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倒U关系D.无关系

8.“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学生”这种做法所坚守的德育原则是()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9.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0.国家用于全面调整各级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行为的基本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属于稳定归因的因素有()

A.努力B.运气C.任务难度D.能力E.外界环境

2.我国法律规定,中学生的身份是()

A.国家公民B.国家和社会未成年公民C.国家和社会的成年公民

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E.接受教育的成年公民

3.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有利于()

A.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B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C.对各种关系的全面调节

D.全面育E.教授知识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E.道德力量

5.我国中小学课程具体表现为()

A.课堂教学B.课程计划C.教学目标D.课程标准E.教科书、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之所以具有永恒性,是因为教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

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2.B[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3.D[解析]略。

4.B[解析]略。

5.B[解析]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和重要环节,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途径。

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

因此,提高课堂讲授质量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6.D[解析]略。

7.C[解析]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就越努力,越积极。

但这并不能说明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果也越好。

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呈“倒U”型关系,即过高或过低的学习动机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8.B[解析]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当前的思想实际,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既要向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又要充分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

9.C[解析]道德品质的培养包括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行(道德行为)、意(道德意志)四个方面。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道德辨识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智力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表现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10.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国家全面调整各级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行为的基本法律。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是制定《教育法》的重要立法依据;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制定《教育法》的最终目的。

二、多项选择题

1.CD[解析]稳定归因是导致行为的相对不变因素,如内在的能力、气质,外在的工作难度等。

非稳定归因是相对易变的因素,如内在的情绪、外在的机遇等。

2.ABD[解析]从《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涉及学生的法律来看,对于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从三个层次进行的。

其一,中小学生是国家

公民;其二,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成年公民;其三,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3.ACD[解析]略。

4.ABCD[解析]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包括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行(道德行为)、意(道德意志)四个方面。

5.BDE[解析]我国中小学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学校和教师必须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进行教学。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2.一位新教师当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那么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属于()

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生存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教学阶段

3.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 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4.学校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可以给予()

A.行政处罚B.行政处分或解聘C.追究其他法律责任D.罚金或拘役

5.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

A.是积极的B.是消极的C.具有二重性D.是不确定的

6.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A.教育B.教学C.教授D.学习

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

A.某教育局局长B.某市市长C.某市公安局D.某乡镇党委书记

8.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叫()

A.心理教育B.心理评估C.心理测验D.心理辅导

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社会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

10.当人处在群体中时,有时会做出平时不会做的破坏性行动,这是()

A.从众现象B.社会干扰现象C.去个体化现象D.群体极化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下属于心理学应用领域的有()

A.法律与犯罪心理学B.实验与认知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

D.教育与学校心理学E.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2.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

A.福禄倍尔B.卢梭C.凯兴斯泰纳D.涂尔干E.裴斯泰洛齐

3.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

()

A.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B.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C.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D.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4.以下属于退行的有()

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B.考试不及格就在老师面前哭闹撒娇

C.因不满弟妹的出生而尿床D.求爱不成,则说对方本来就不可爱

E.恋爱受挫后,想象自己是个英俊的小伙

5.情绪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