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8204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

第3讲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新考纲

考法指南

核心素养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以区域图、区域农业发展等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方向、措施。

如2017·全国卷Ⅰ·T36,2017·全国卷Ⅲ·T36;2016·全国卷Ⅱ·T1、2;2015·全国卷Ⅱ·T2、3,2015·全国卷Ⅰ·T36;2014·全国卷Ⅱ·T37。

1.区域认知:

定位区域位置,熟知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2.综合思维:

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布局状况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人地协调观:

联系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探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树立科学的农业发展观。

[教材内案例]

1.东北地区概况

(1)图中山脉:

①大兴安岭,②小兴安岭,③长白山脉;平原:

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C辽河平原。

(2)东北地区地表的显著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资源条件

自然资源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3.农业布局的变化

4.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成因

问题

原因

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

耕作粗放,低产田占多数,开垦了不宜耕作的土地

林地和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毁林、毁草开荒及林区过度砍伐、草地过度放牧

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

开垦沼泽地

水土流失严重

长时间大规模开发,黑土大量流失

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作物品种较单一,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较低

5.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①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②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③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轻巧记忆]__图解法记忆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教材外案例]

美国的农业生产

美国本土农业分布图

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①气候:

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配合较好。

②地形:

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③土壤:

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

④水源:

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

①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②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③国家政策与法规等。

[特别提醒]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

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一般包括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等)、资源、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可确定区域产业发展方向。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含义

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2)划分依据

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3)美国农业带(区)的划分(结合美国本土农业分布图)

(4)意义

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3.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背景

由于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引发“黑风暴”。

(2)有益尝试

①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

②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农业新技术,采取了许多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

[案例探究流程]

区域农业发展是在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而发展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常按以下思维流程进行分析。

考法1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2019·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菊花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较耐干,最忌积涝。

我国栽培菊花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贡菊、杭菊、滁菊、亳菊是我国名菊。

下图为我国四种名菊主要出产地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四种名菊出产地集中分布在图示地区的原因可能是(  )

①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热量条件符合菊花生长需求

②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空气湿度大

③分布区地势低平,土壤疏松肥沃

④栽培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黄山贡菊具有药用价值,种植总面积已突破6万亩,年产值达6亿元,惠及70多万山区群众。

下列做法最有可能促进农民增收的是(  )

①利用基因技术改良菊花品种,增强其观赏性

②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形成品牌效应

③扩大贡菊种植面积,逐步取代其他农产品种植

④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贡菊产品的外运销售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B 2.C [第1题,菊花耐干怕涝,季风区夏季降水多,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贡菊出产在黄山地区,山区地势起伏大。

材料中提到我国栽培菊花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说明我国菊花栽培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

第2题,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政策,有利于提高产品知名度。

完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产品的对外销售。

]

3.(2014·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

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解题流程]

(1)题,

(2)题,

第(3)题,

第(4)题,

[尝试解答]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解题技巧]__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考法2 结合文字材料描述,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特点及影响

(2019·福州协作校联考)中国林蛙是一种两栖动物,夏季栖息在山谷的森林之中,冬季水下越冬。

在我国东北地区林蛙迁徙时人们捕捉种蛙进行养殖,生产的蛙油及林蛙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

据此回答4~6题。

4.影响林蛙养殖业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

C.政策D.市场

5.捕捉种蛙的时间是(  )

①1月 ②4月 ③7月 ④10月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6.良性发展林蛙经济最主要的措施是(  )

A.加强地方政策指导

B.扩大市场需求量

C.改善交通条件

D.延长产业链

4.B 5.C 6.D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林蛙夏季主要栖息在山谷的森林之中,说明影响林蛙养殖业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地形。

第5题,由材料“夏季栖息在山谷的森林之中,冬季水下越冬”可知,林蛙迁徙时间大约在春、秋季,而捕捉种蛙是在林蛙迁徙时期,故应选择在春季和秋季。

第6题,良性发展林蛙经济最主要的措施是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

[规律方法]__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分析思路

发展方向

具体内容

方向1:

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①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合理布局农业生产

②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方向2: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①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②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方向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盐碱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方向4: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方向5: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考法3 结合模式图分析,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9·成都模拟)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有机农业是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

下图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7~9题。

7.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

B.生态混合型农业

C.河西走廊可大面积推广

D.自给自足型农业

8.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  )

①不合理灌溉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

②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剧

③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

④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9.关于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②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

③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

④科技发达,便于农业技术推广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7.B 8.D 9.C [第7题,生态农业是指能同时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本题中有花卉、蔬菜种植业,也有鱼塘、养猪畜牧业,故为生态混合农业。

第8题,资源代价主要指农业不合理灌溉;环境代价,如材料所言“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

第9题,我国纬度跨度较大,热量差异大,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差异大,因此自然环境复杂,农业生产模式多样,适合有机农业发展;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

]

[规律方法]__农业生产模式图的判读技巧

农业生产模式图体现了一个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循环经济农业生产模式两种形式。

我国是农业大国,如何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也成为近几年农业部分命题的一种主要考查方式,其主要的判读方法总结如下:

(1)找典型作物,推断所在地区

不同的农作物,分布的地区不同,因此判读时可以抓住一些典型作物,如冬小麦和春小麦、甜菜和甘蔗、水稻等,推断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分布地区。

(2)看箭头及标注,分析对环境的影响

阅读图中箭头的指向,注意观察废弃物的排放、能量和原料的来源,探究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例如,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

图中箭头显示,水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沼渣、粪肥、塘泥。

杂物、粪渣等成为沼气池的原料,体现了循环经济。

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农民使用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调整饲料、肥料、燃料相争的问题,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3)看生产环节,关注经济效益

关注图中农业生产的环节,环节体现了自然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体现了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种类多,产业链延长,使经济效益提高,增强了市场的适应性。

[再练一题](教师用书独具)

(2019·江苏高考改编)图1、图2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图1      图2

(1)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②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③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④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2)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

①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②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③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C 

(2)C [第

(1)题,由图可知,山上河谷主要是养种鱼,与捕捞联系不大;村寨秧田育鱼苗,在进行农田活动的同时便于管理鱼苗;山腰梯田种水稻,由于梯田面积较小,因此不适宜机械化耕种;稻田蓄水养成鱼,通过水稻生产可以获得较多的鱼类饵料。

(2)题,由图可知,该农业生产活动中,鱼和农户产生的废弃物为稻田提供肥料,水稻稻花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体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梯田为鱼提供水、浮游生物等,同时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

考法4 结合相关统计图表,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0.(2019·成都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10℃积温(单位:

℃)和粮食作物(图甲中阴影)分布图。

图甲

材料二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图乙)和谷物单产(图丙)比较。

图乙         图丙

材料三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估算图甲中①②两地≥10℃积温的差值范围,并与②地比较,分析①地≥10℃积温高或低的原因。

(2)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

[解题流程] 

(1)从材料一的图甲中可以看出,①地≥10℃积温介于3000~3500℃,②地≥10℃积温介于2_000~2_500℃,则两地≥10℃积温差值介于500~1_500℃;两地纬度相同,积温不同,可从地形、冬季风等角度分析。

(2)东北地区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上。

自然原因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

(3)从材料二的图

乙、图丙上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大于上海、江苏、浙江;单位面积谷物产量要比上海、江苏、浙江低,主要与东北地区纬度高有关。

(4)结合东北地区农业现象,从环境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专业化及技术等方面展开即可。

[尝试解答] 

(1)500~1500℃。

原因:

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①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①地≥10℃积温高于②地。

(2)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

自然原因:

地处东北平原,平坦开阔;夏季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松花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所以单产低。

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地广人稀(或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粮食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

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

(4)①(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②(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③(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⑤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答对三点即可)

随堂小测|检验复习效果

(教师用书独具)

(2015·浙江高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B 2.B [第1题,甲处于河流附近,且土地利用方式由林地逐渐变为湿地,其地势一定较低;丁地一直是林地,应该是地势较高的山地,而且耕地开发条件比平原要差;丙地比乙地地势稍高,排水条件略好,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第2题,目前三江平原的湿地和林地很多开发成耕地,应该注意湿地的保护,不能再扩大耕地面积;应该通过土地流转和解放农村劳动力,以获得大规模经营的土地条件和增加农业资金的投入,方能实现农业的大规模经营。

]

3.(2015·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

美国大盐湖(如图)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

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

(1)题,根据题目所给图文材料分析可知,大盐湖为高盐水域,适合卤虫生存;图中显示有多条河流注入大盐湖,湖水营养物质丰富。

(2)题,题目文字材料给出了本题答案,一方面,20世纪50~70年代,卤虫需低温运输,运输难度大且运费高;另一方面,当时卤虫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市场狭小。

第(3)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可从过度捕捞导致海洋渔业产量减少、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和近海水产养殖业技术不断提高等方面分析;由“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不难得出大盐湖卤虫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这一结论。

第(4)题,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取决于个人观点,注意选取一个观点加以说明,且理由充分即可。

[答案] 

(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

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小。

(3)原因:

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

影响:

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

(4)赞同理由:

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

不赞同理由:

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