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算复习指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8184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3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计算复习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化学计算复习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化学计算复习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化学计算复习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化学计算复习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计算复习指导.docx

《化学计算复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计算复习指导.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计算复习指导.docx

化学计算复习指导

化学计算归类复习

一、信息型计算题

例1.(06,宿迁)某同学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是为了解决鱼塘中氧气不足的问题。

他回家后查阅资料,查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

2Na2O2+2H2O=4NaOH+O2↑,且CaO2与Na2O2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

(1)写出Ca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同学为测定这种固体中CaO2的质量分数,称取20g样品加入到足量的水中,结果生成3.2gO2(假设样品中其它成分与水不反应)。

请你帮助计算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

解:

(1)2CaO2+2H2O=2Ca(OH)2+O2↑

(2)解:

设20g样品中CaO2的质量为x

2CaO2+2H2O=2Ca(OH)2+O2↑

14432

x3.2g

x=14.4g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

答:

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72%。

二、数据分析型计算题

例2.(06,南充)石灰厂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4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

第一次加入5g

第二次加入5g

第三次加入5g

第四次加人5g

剩余固体的质量

3g

2g

lg

1g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2)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解: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三次加入5g稀盐酸后,3g碳酸钙与15g稀盐酸刚好完全反应。

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73

3gx

=

x=2.19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4.6%

答: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三、图像型计算题

例3.(06,盐城)有一瓶因保存不当而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其成分,称取10g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只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且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试求: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g?

(2)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g?

(3)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解:

设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它与盐酸反应消耗HCl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44

xy0.88g

x=2.12g

y=1.46g

(2)反应共用去氯化氢的质量为:

7.3%×100=7.3g

设生成NaCl的质量为a,由元素质量守恒可得:

HCl~NaCl

36.558.5

7.3ga

a=11.7g

(3)设NaOH质量为b,与NaOH反应的HCl的质量为:

7.3g-1.46g=5.84g

NaOH+HCl=NaCl+H2O

4036.5

b5.84g

b=6.4g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

×100%=64%

答: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12g;

(2)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3)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64%。

四、图像表格结合型计算题

例4.(泰州)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称取20克假黄金置于烧杯中,用某浓度的稀盐酸50克,分5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取出固体,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重,各次稀盐酸用量和剩余固体质量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稀盐酸的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10

18.375

2

10

16.750

3

10

15.125

4

10

13.500

5

10

13.500

 

(1)求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2)从图可知,当所用合金与稀盐酸的质量比为时,表明锌恰好完全溶解;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

(2)中,(3)中,先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锌的质量可计算出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可求得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1)分析表中的数据,第四次与第五次剩余固体质量均为13.500g,说明称取的20g假黄金(铜锌合全)中的锌(铜不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盐酸完全反应,其质量为20g一13.5g=6.5g。

因此,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2)从图中可知,当所用合金20g与稀盐酸40g(图象中横坐标为40g时的拐点)时表明锌恰好完全溶解,这时所用合金和稀硫酸的质量比为20:

40=1:

2。

(3)设所用稀盐酸中含溶质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73

6.5gx

x=7.3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略。

“自编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一、解题技巧

自编计算题是中考的一类重要试题,考查时,不仅要求同学们根据题给信息自编试题,还要求将其解答出来,因此能较好地考查同学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及文字表述能力,因此备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

这类试题还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看是难,实际应用的化学原理却很简单。

解答此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善获信息:

要善于从题目中的一句话或一幅图理解题目考查的意图,并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

2.处理加工:

用一定的方法将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准确表述:

把自己的想法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

4.有利解答:

编制的题目不能太难、太偏,不能把自己束缚起来,连自己都不会解答。

解答时,还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编制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试题,要严格按照其计算步骤解题。

二、典例解析

例1.(06,眉山)请你利用下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自拟一道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解析:

本题通过看图后不仅考查了含杂质计算题的解题步骤,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方法的理解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考查了同学们根据提示自编试题的能力,能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题目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体现了此题的创新之处。

同时体现了化学学科与语文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促进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对新课标体系下要求学生具备综合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编题前一定要审查图示的意图。

从图可知,本题的意图是:

让我们用一定纯度的石灰石2.5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来计算石灰石的纯度。

明确了题目意图后,依题意编入适合的数据,然后解答此题即可。

自编计算题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

答案:

题目:

取石灰石样品2.5g,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共放出二氧化碳气体0.88g。

求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解:

设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44

x0.88g

x=2g答: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例2.(06,巢湖)请你利用右图中所提供的3个数据,自拟一道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解析:

本题不仅考查了含杂质计算题的解题步骤,同时考查了同学们根据提示自编试题的能力,能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体现了此题的创新之处。

编题前一定要审查图示的意图。

从图可知:

本题的意图是让我们用含Fe2O380%的赤铁矿石炼制56Kg含杂质3%的生铁,依题意再编入适合的数据,然后解答此题即可。

解答:

本题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自拟试题内容部分:

冶炼56Kg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Fe2O380%的赤铁矿石多少Kg?

自拟试题解答部分:

解法一:

设需要含Fe2O3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为x。

x×80%×

=56×(1—3%)Kg

x×80%×

=56Kg×97%

x=97Kg

答:

需要含Fe2O3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为97Kg。

解法二:

设需要含Fe2O3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为x。

Fe2O3+3CO2Fe+3CO2

160112

x×80%56×(1—3%)Kg

x=97Kg

答:

略。

【练习】

(04,昆明)请根据右图要求,自编一道有关溶液的计算题,并进行解答。

练习题答案:

配制5%的碳酸氢钠溶液200g,需碳酸氢钠和水各多少克?

解:

需碳酸氢钠质量为:

200×5%=10g

需水的质量为:

200g—10g=190g

答:

略。

重要气体的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氢气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迅速倒转后,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纯净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不变浑浊

一氧化碳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迅速倒转后,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气体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无水雾,

石灰水变浑浊

甲烷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迅速倒转后,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气体燃烧,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氨气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水蒸气

通过白色CuSO4粉末

白色粉末变蓝

氮气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再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木条火焰熄灭;石灰水不变浑浊

氯化氢

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一、基础知识回顾

1.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让水进入容器。

测定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和方法

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用酒精灯点燃后,立即插入钟罩内,同时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3.实验现象

(1)钟罩内充满白烟;

(2)片刻后白烟消失,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量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4.实验结论

(1)红磷燃烧消耗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结论的拓展:

氮气难溶于水且不支持燃烧。

5.实验注意事项

(1)反应物的选择

①用来反应的物质必须在空气中就能燃烧,而且只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和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且生成物中没有气体。

本实验通常用红磷作反应物,因为红磷在空气中就能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P2O5固体。

②木炭、硫、蜡烛等一般不能用作此实验的反应物,因为这三种物质燃烧的生成物都是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其体积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相等,使瓶内外不能形成压强差,外面的水不能进入容器内。

若用这三种物质作反应物,则应将瓶内的水换成碱液(如氢氧化钠溶液等),目的是将这些物质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完全吸收掉。

③镁带虽然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MgO固体,但镁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气等物质反应,使得最终进入容器内的水的体积大于氧气的实际体积,即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将大于1/5。

(2)所用来反应的物质必须足量或过量。

否则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不完,导致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

(3)容器的气密性必须良好。

否则随着O2的消耗,瓶内压强的减小,会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导致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小,从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4)当红磷燃烧完毕,应冷却到室温时才能打开弹簧夹。

原因是温度高气体压强大,导致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小,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5)实验前,集气瓶底部应装少量水,一是防止热的燃烧物溅落后炸裂集气瓶,二是为了吸收红磷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P2O5。

6.误差分析

实验中,如果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瓶内仍混有残余的氧气(当瓶内氧气含量很低时,红磷就不能继续燃烧了,因此当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残余的氧气);

(2)装置漏气;

(3)红磷量不足;

(4)装置还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等。

7.本实验的实验装置很多,如可用玻璃钟罩、活塞、U型管等代替集气瓶,用电阻丝通电产生热量代替热源等。

如图:

 

二、典型中考题赏析

例1.(05,黑龙江)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

请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电源开关,可以观察到白磷。

(2)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由此实验还可以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

赏析:

本题涉及到化学与物理中的电学和压强知识,主要考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结论的归纳总结及氮气的性质等。

(1)闭合电源时,电阻丝通电发热使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回答

(2)(3)必须弄清测定原理:

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导致U型管左边空间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U型管右边水面下降,左边水面上升,从而占据氧气原有的空间,左边水面上升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

(4)当氧气耗尽时,白磷就会熄灭,说明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反应后水面上升到刻度1处就不再上升了,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答案:

(1)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上升到刻度1处(3)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4)不易溶于水不燃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例2.(06,宜昌)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条燃烧产生的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等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

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

(2)小军将集气瓶中的细沙改为一种溶液,重复上述

(1)实验,有倒吸现象,写出能体现该溶液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小军还发现倒吸的水量未达到集气瓶内原剩余容积的1/5。

原因可能是(答一条)。

(3)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

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

赏析:

本题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相关知识。

但又不是这一知识的机械记忆和重现,而是变换方式,让学生应用这一实验的思路来变化本实验,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最后转承到“凡应用燃烧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这类实验,应从多方面来考虑”,这样本题的落点就是对方法的提炼和应用—-即各种能力的考查。

答案:

(1)木炭燃烧消耗了氧气木炭燃烧虽消耗了氧气,但产生了新的气体,致使集气瓶内的压强未减小(答案合理即可)

(2)CO2+2NaOH=Na2CO3+H2O[或写出CO2与KOH、Ca(OH)2等可溶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也可]空气进入了集气瓶中(或瓶中的木炭在空气不充足时,燃烧产生了不溶于水的CO)(答案合理即可)(3)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只能消耗氧气;生成物最好不是气体;如果生成物是气体,则应用其他物质将其完全吸收(回答上述任意一条即可)。

总之,只要同学们从实验原理、药品选择、现象描述、结论总结、装置改进、结论拓展、实验评价等方面重点掌握了本实验,不管中考命题方式如何,我们都能从容应对。

 

“仪器装置连接顺序”解题要领探析

一、典例分析

例.(06,兰州)下图为常见的实验装置(各具用途),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装置可重复使用。

提示:

H2+CuO

Cu+H2O

 

ABCDE

(1)将含水蒸气的氢气干燥后还原氧化铜,则该气体先要通过装置_____。

(填序号,下同)

(2)如果验证混合体中有H2和H2O,需连接的仪器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验证混合气体中有H2、CO和H2O,则需连接的仪器顺序为__________。

(4)如果验证混合气体中有CO2、CO、H2,则需连接的仪器顺序是。

解析:

本题考查气体的性质、除杂、气体的验证及相关装置的连接技巧。

(1)利用浓H2SO4的吸水性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故选B;

(2)证明水存在,利用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证明H2存在,可先通过灼热的CuO中,再利用无水CuSO4证明有水生成。

但应先验证H2O,后验证H2,同时在通入CuO装置前,气体一定要干燥。

(3)验证水蒸气和H2存在同

(2)一样,证明CO存在,最后利用澄清石灰水证明从E装置中冒出的气体有CO2生成即可。

(4)可利用石灰水证明CO2的存在,干燥后,证明CO、H2存在同(3)一样,但在通入E中时,应先确认混合气体中的CO2已被除尽。

答案:

(1)B

(2)ABEA(3)ABEAD(4)DCDBEAD

二、解题要领

由于这类题目中总是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气体的制取、除杂、干燥、性质实验和尾气处理等内容,所涉及的仪器、装置较多,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在设计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仪器的连接要领

1.组合原则:

(1)先下后上;

(2)先左后右。

2.装置连接的大体顺序为:

发生装置→除杂装置→干燥装置→性质实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3.在具体连接组装时,还应考虑以下细节:

(1)干燥与除杂顺序:

若采用溶液除杂,则先除杂后干燥;若采用加热除杂,则应先干燥后除杂;有时为了实验的严密性,在除杂之后还需加上检验杂质是否除尽的装置;

(2)验证气体的顺序:

先验证水蒸气,后验证其他气体。

(3)干燥及除杂装置的接口顺序:

用洗气瓶除杂、干燥气体时,必须遵循“长进短出”的原则,见图一。

用到干燥管来干燥气体时,要遵循“大进小出”的原则(即气体从干燥管的“大口”进、“小口”出),见图二。

U型管也是一种常见的干燥装置,连接时要注意气体的流向(一般从左到右)。

 

4.为防止液体倒吸进入反应装置,有时需要连接防止倒吸的安全瓶。

违背或忽视这些细节,将导致答题时不必要的错误,解题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

(二)注意相关知识总结与归纳

1.气体净化的药品和方法选择

O2——铜网、加热;CO、H2——CuO,加热;CO2——NaOH等强碱溶液吸收;HCl——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或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水蒸气——浓硫酸、无水氯化钙、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无水硫酸铜等除去。

2.气体验证的药品、方法选择

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变蓝);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HCl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与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O——通过灼热的CuO后再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H2一一通过灼热CuO后再通过白色CuSO4粉末(黑色粉末变为红色,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请同学们做下面的练习:

现有一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为CO,含有少量水蒸气,还可能含有少量HCl气体。

某化学课题组的同学欲用该混合气体进行实验:

①检验HCl气体是否存在,并除去HCl气体②用干燥纯净的CO气体还原不纯的氧化铜试样(其中的杂质不发生变化)③实验CO气体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生成物的性质。

试用如图所示的仪器组装一套实验装置,完成上述实验任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进行时,若要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则这几种仪器组件的连接顺序应是(填写仪器导管接口处字母):

()接(),()接(),()接()。

(2)判定HCl气体是否存在的根据是。

(3)仪器B的作用是。

(4)仪器D中的现象是。

答案:

(1)g接a,b接d,e接c

(2)E装置内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若有白色沉淀,则证明有HCl气体存在,反之,则没有(3)将CO燃烧掉,防止空气污染(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重要气体和离子的检验方法归纳

二、重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H+

(酸)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

加入少量锌粒

有气泡产生

Zn+H2SO4=ZnSO4+H2↑

测pH

pH小于7

OH-

(碱)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蓝

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

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

滴加适量的CuSO4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

2NaOH+CuSO4=Cu(OH)2↓+Na2SO4

滴加适量的FeCl3溶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

3NaOH+FeCl3=Fe(OH)3↓+3NaCl

测pH

PH大于7

CO32-

滴加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CaCO3+2HCl=CaCl2+CO2↑+H2O

CO2+Ca(OH)2=CaCO3↓+H2O

SO42-

滴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Ba(NO3)2+Na2SO4=BaSO4↓+2NaNO3

滴加稀盐酸酸化再滴入BaCl2

酸化无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BaCl2+Na2SO4=BaSO4↓+2NaCl

Cl-

滴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AgNO3+HCl=AgCl↓+HNO3

NH4+

加入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纸变蓝

NH4NO3+NaOH=NaNO3+NH3↑+H2O

Fe3+

滴加可溶性的碱液

产生红褐色沉淀

3NaOH+FeCl3=Fe(OH)3↓+3NaCl

Cu2+

滴加可溶性的碱液

产生蓝色沉淀

2KOH+CuSO4=Cu(OH)2↓+K2SO4

插入铁丝等

表面附有红色物质

Fe+CuSO4=FeSO4+Cu

点击中考微观题

一、利用微观粒子模型,判断物质的类别

例1.(06,哈尔滨)如图“●”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解析:

此题考查我们对单质的微观认识。

A中是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再根据该分子是同种原子构成的,因此该物质宏观上属于同种元素组成的,因此A是一种单质;B表示由两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的纯净物,因此是一种化合物;C、D中均含有两种分子,因此是混合物。

这种类型的题目最能体现学生对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的理解,是今后中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答案:

A。

二、利用微观粒子模型,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例2.(05,昆明)2005年11月,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造成松花江水质污染,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苯。

下图是苯的微观粒子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苯的化学式为C6H6

B.苯由两种元素组成

C.苯是由碳原子、氢原子直接构成的

D.苯属于有机化合物

解析:

本题社会热点问题——环境问题,考查同学们通过识图判断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以及分析推理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题中图示为一个苯分子的结构,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因此其化学式可C6H6表示,它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宏观上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因此属于有机化合物。

答案:

C。

三、利用微观粒子模型,书写化学方程式

例3.(06,湘潭)下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