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7898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及答案解析.docx

《学年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及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及答案解析.docx

学年高考总复习语文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及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意象美学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理念。

它以澄怀观照、寓物取象、心与象合的人文体验,注重人格立足、兴观群怨,比德观物、立象尽意的审美表达,传承了中国画的特色和中国文化的本源。

中国画通过立格、品物、返照、形神、心象五个层面将其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以“思无邪”的艺术情感传达出来。

立格即品格,与真善、操守有关。

中国画的意象特征首先表现为立格,它以“诗言志”的方式追寻人生境界、强调人格纯真与自然和社会的统一。

品物是返璞归真,借意生象,以物状情。

品物又与格物相通,积与悟,悟与意,意与象再回归于品。

返照是自省,中国文化强调自我完善,如王阳明所提“知行合一”的理念。

形神是中国画的神韵所在,写形畅神,以意生境,也反映在老庄提出的“物我两忘”的人格中。

心象是关于修为与真善美的积淀,心象即心与象合,正如禅语有云“平常心,生智慧”,要求自己持有平常心并超越自我。

心象又是生活与艺术,人格境界与艺术语言的课题。

因此,中国画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这对于中国画的创作极其重要。

儒家文化要求个体修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强调自我完善的人格。

从中国画笔墨内涵出发,儒家文化是以厚的方式来内化的,它要求人的思想、行为一以贯之。

人生命的进程就像泡茶一样,只有精神和心性的力量才能留存下来。

说到创作,这是一个厚积的过程,是一件审美而持久的事情。

中国画重要的一点应该就是审美。

一件作品常常会引起我们的感动,是因为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和所传达的人文境界,这种感动往往跟审美相关。

曾有一位禅师说:

“这个树林沉睡了,只有流水声依然清醒,夜里的流水声,那是一刻不停向前流淌的岁月的声音。

”他讲到了时间的流动,空间和岁月、永恒与刹那的意义,思想在日常流动中沉积,心体在当下完善着自我。

这也是儒家所提倡的厚德、积累的一种方式。

因此,中国画也正是以这种厚积的方式对人生进行体验和思考。

道家文化是以个体生命的修行来达到万物与我同体的生命境界,强调个人与宇宙的关系,追求个人回归自然。

内圣外王则是修行的一种至高境界。

冯友兰先生谈到,“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

”进而冯先生又讲到,“人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要解决的便是入世与出世、现实与超越的问题。

”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巨大物质享受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空虚和浮躁。

中国画应该是借助物象传达一种透彻的、明心见性的、沁人心脾的艺术感觉。

这种感觉并不是让我们回避现实,而是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仍然追寻着传承与创造的心体,保存着“总中和以统物”“含至德之和平”(嵇康语)的生命常态。

(摘自《人民政协报》,2015年7月2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与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关系密切,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独特的审美理念源自中国画的意象美学。

B.中国画与众不同的审美理念讲究人文体验,注重人格立足、兴观群怨,而在审美表达上则是比德观物、立象尽意。

C.中国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五个不同的层面用“思无邪”的艺术情感传达出它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

D.中国画的意象特征与真善、操守有关,形神是中国画的神韵所在,这也反映在老庄提出的“物我两忘”的人格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心象是关于修为与真善美的积淀,禅语解释,心象,即心与象合,也就是“平常心,生智慧”,要求自己持有平常心并超越自我。

B.儒家文化对个体修行境界的要求和对人格的强调,从中国画笔墨内涵的角度,则是要求人的思想、行为一以贯之,以厚的方式来内化。

C.中国画强调审美,而一件画作引起我们感动常常跟审美相关,感动的原因也就在于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和所传达的人文境界。

D.禅师所说的“树林沉睡、流水声依然清醒”等语的禅意也是儒家提倡的厚德、积累的方式,它与中国画对人生进行体验和思考的方式相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一种将中国画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传达出来的层面,品物侧重借意生象,以物状情,又与格物相通,这与注重人格的立格不同。

B.中国画传达的明心见性的艺术感觉,让我们追寻传承与创造的心体,保存着“总中和以统物”“含至德之和平”的生命常态。

C.与强调自我完善人格的儒家文化不同,道家文化则强调个人与宇宙的关系,追求个人回归自然,从而达到内圣外王的那种至高境界。

D.现代生活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享受,但也造成精神上的空虚和浮躁,因此现代社会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画借助物象传达的艺术感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早孤,八岁,以兴圣太后及武宗命,侍明宗于藩邸。

泰定三年,特授同知太常礼仪院事,益从耆老文学之士雍容议论。

寻拜监察御史。

明年,迁中书右司郎中。

又明年,升参议中书省事。

居二年,除吏部尚书。

至顺元年,其兄治书侍御史谏止明里董阿之子为监察御史,并出别儿怯不花为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帅。

未几,丁内艰还京。

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

江浙岁漕米由海道达京师,别儿怯不花董其事。

寻除礼部尚书,迁徽政院副使,擢侍御史,特命领宿卫。

凡宿卫士有从掌领官荐用者,往往所举多其亲昵。

至别儿怯不花独推择岁久者举之,众论翕服。

宣徽所造酒,横索者众,岁费陶瓶甚多。

别儿怯不花奏制银瓶以贮,而索者遂止。

至正二年,拜江浙行省左丞相。

行至淮东,闻杭城大火烧官廨民庐几尽,仰天挥涕曰:

“杭,浙省所治,吾被命出镇,而火如此,是我不德累杭人也。

”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

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织坊减元额之半,军器、漆器权停一年,泛税皆停。

事闻,朝廷从之。

又大作省治,民居附其旁者,增直买其基,募民就役,则厚其佣直。

又请岁减江浙、福建盐课十三万引。

在镇二年,虽儿童女妇莫不感其恩。

召还,除翰林学士承旨,仍掌宿卫。

四年,拜中书左丞相。

朝廷议选奉使宣抚,使问民疾苦,察吏贪廉,且选习北藩风土及知典故者,俾别儿怯不花周行沙漠,洗冤除弊,不可胜计。

又奏发使谕诸王,赐以金衣重宝,使各抚其民,毋逾法制,于是内外震肃。

明年,岁大饥流民载道令有司赈之欲还乡者给路粮又录在京贫民日粜以粮帝还自上都遣中使数辈趣使迎谒比见帝亲酌酒劳之七年,进右丞相。

十年正月卒。

(节选自《元史》卷140,列传27)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别儿怯不花董其事董:

监督管理

B.众论翕服翕:

和顺,协调

C.事闻,朝廷从之闻:

传闻,听闻

D.俾别儿怯不花周行沙漠俾:

使,让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岁大饥/流民载道/令有司赈/之欲还乡者给路粮/又录在京贫民/日粜以粮/帝还/自上都遣中使数辈趣使迎谒/比见/帝亲酌酒劳之/

B.岁大饥/流民载道/令有司赈/之欲还乡者给路粮/又录在京贫民/日粜以粮/帝还自上都/遣中使数辈趣使迎谒/比见帝/亲酌酒劳之/

C.岁大饥/流民载道/令有司赈之/欲还乡者给路粮/又录在京贫民/日粜以粮/帝还自上都/遣中使数辈趣使迎谒/比见/帝亲酌酒劳之/

D.岁大饥/流民载道/令有司赈之/欲还乡者给路粮/又录在京贫民/日粜以粮/帝还/自上都遣中使数辈趣使迎谒/比见帝/亲酌酒劳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别儿怯不花进入官场后,多次获得升迁。

他在泰定三年受到皇帝的特地任命,担任同知太常礼仪院事,后来官职不断变动,几年以后就担任吏部尚书。

B.别儿怯不花改革陋习,效果非常显著。

他在掌管宿卫以后,唯才是举,他还针对索要宣徽院酿酒的人很多这种乱象进行改革,这些措施效果都很明显。

C.别儿怯不花心系灾民,造福一方百姓。

他在赴任江浙行省左丞相的途中,听说杭城遭遇火灾,飞马赶到杭城,并立即进行赈灾,考虑全面,措施得力。

D.别儿怯不花深受重用,朝廷内外肃然。

他在担任奉使宣抚期间,洗雪冤案革除弊端,他还上奏派使者晓谕诸王安抚其民遵守法制,朝廷内外一片肃然。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杭,浙省所治,吾被命出镇,而火如此,是我不德累杭人也。

(2)又大作省治,民居附其旁者,增直买其基,募民就役,则厚其佣直。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8-9题。

示冕

于谦

阿冕今年已十三,耳边垂发绿鬟鬟。

好亲灯光研经史,勤向庭闱奉旨甘。

衔命年年巡塞北,思亲夜夜想江南。

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注】于谦在担任山西巡抚时,接到家信,信中说几天后就是他的长子于冕的13岁生日。

当时于冕随祖父祖母在钱塘老家居住。

为了庆贺儿子的生日,于谦便给于冕写下了这首诗。

8.这首诗的前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刻画了于冕怎样的形象?

(5分)

9.这首诗的后四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白《行路难》中“,”两句,象征了人生跋涉与攀登之艰难。

(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通过琵琶师和善歌貌美的歌伎来衬托琵琶女的色艺俱佳。

(3)苏轼《赤壁赋》中“,”两句,视线由近及远,由江面上白茫茫的水气一直望到辽阔的天边。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立  春

陈毓

立春已过了立春娘生妹妹立夏时的年纪,但她依然苗条得像春风中的一枝柳。

她腰身壮大的男人五年前就和她生分了,她至今没有孩子。

五年前,立春随丈夫厉槟榔去东莞打工,那个厂子像是在那里等了厉槟榔25年,使得25岁的厉槟榔像一枚钉子被楔进铁板中,再也拔不出来。

但立春讨厌工厂,她抱怨橡胶的气味熏染得她也快成橡胶制品了。

她厌食,厌倦这里的一切;他却彻底变成了一枚钉子,他只知道,流水线上的日子走到月末,他会得到工钱,一叠钞票,这是他在遥远的家乡做什么都没法换来的。

直到立春不辞而别,返回家乡,他也没有愧疚,他坚信生活就是生活,他不会像立春那样任性,那样抗不得硬。

他现在还无力想象未来,他唯一确定的就是他不能回去再种那十几亩山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种了吃、吃了再种的生活不是他的人生了。

他和立春的看法迥然不同,厉槟榔喜欢东莞,那里朝气蓬勃,比那个死了一半的村庄更让他有活着的体会,他说,假如没出来,不知道蓝水河之外有个叫东莞的地方,他也许还能在蓝水河活下去,现在他知道了,蓝水河的日子就是他不再想要过下去的日子,就算立春违拗他,要回蓝水河,但他是坚决地不回去了。

一个东莞,一个蓝水河,你选择——厉槟榔说。

一个蓝水河,一个东莞,你选择——立春把厉槟榔的喊话颠倒组合了一下,丢回给了厉槟榔。

这之后,他们各自走向自己指点的方向,这一决定,五年过去了。

偶尔的,立春想,自己可能太拗了。

不喜欢那个橡胶厂,可以换一个嘛,东莞的厂子多过乡下的猪圈,怎的自己就找不到一家合适的?

但立春立即就被自己把东莞的厂子和猪圈联想的念头惊到,她想她可能真的不喜欢东莞,那里的热,腊月都能看见苍蝇飞,胳膊上总是黏糊糊的。

立春的反思现在到了她和厉槟榔。

现实检验了他们爱的浓度,他们爱自己都比爱对方多点,立春反过来说服自己,现实里更多的乡村夫妇必须两地分居,是因为女人总要留下来照顾老人孩子伺候土地,那她呢,她和厉槟榔没有孩子,但她选择留在乡村,是照顾自己的感受。

立春一会儿觉得自己有理,一会儿又觉得气馁。

但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她要在门里门外、在天地之间、在田野找到自己的答案。

回来的第一年,立春把邻里撂荒的土地以低廉的价格租过来,用厉槟榔给她的钱;第二年,她用厉槟榔给她的钱承包了更多的地,依然种树。

现在那些她能置换回来的地都被她种了树。

她雇佣村子里十几个女人帮她维护苗木。

第三年的时候,她种的一部分树苗可以卖了。

现在是第五年,她依然得到像钉子一样坚守钉子一样实心的厉槟榔给她的钱,她帮厉槟榔把那些钱存进银行,用厉槟榔的名字开账户,未来她还要把厉槟榔以前给她的钱一点点透出来,存到那张银行卡上。

她想,那是厉槟榔在那个叫东莞的城市的痕迹,生命的痕迹,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是希望留下自己的痕迹的。

作为厉槟榔的女人,她能为他做的就是这么,点了。

立春这天,立春去她的苗木地查看,她闻见侧柏荡漾的香气似乎比昨天浓郁了许多,让她直感慨老祖宗的确伟大,到了哪个节气就是哪个节气的气象和感觉。

节气到了立春,真就有东风解冻的意思。

她忽然想到东莞那使她身体如同锈住的橡胶的气味,她再次感觉她比厉槟榔幸福,她在那个午后获得的幸福感使她心生对厉槟榔深深地歉疚和遗憾。

那遗憾和歉疚包围着她,她在田地里四处打转,想要做点什么,这个习惯使她想到给她起名“立春”的爹。

东看西看,直到立春有了主意。

立春请来木工师傅,要在侧柏的苗圃地中间给她搭起一个高高的棚子,像戏里演的古代小姐的绣楼,她心里暗想,那会是她的绣楼,她要等厉槟榔回来,她要他和她住在那个一年四季都散发着柏树无限美妙香气的棚子里。

棚子盖好那天,立春把她和厉槟榔结婚时的大红锦缎被子和印着牡丹花的床单一并搬上了高台。

她还给高台上的木格窗子上贴好了嫣红的窗花花。

她坐在棚子里自拍,她给厉槟榔发照片,发短信。

立春说,厉槟榔啊,我这样等你归来吧。

(摘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第23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写立春“依然苗条得像春风中的一枝柳”,说明立春是一个很懂得爱美的人,虽然年纪不小,但很注意保养和维护自己苗条的身材。

B.“他像一枚钉子被楔进铁板中再也拔不出来”,作者以夸张和比喻的笔法,形象而贴切地表达出厉槟榔和那一家工厂的缘分以及对它的深深热爱之情。

C.“东莞的厂子多过乡下的猪圈”,立春本来是以猪圈之多联想到东莞的工厂之多,但文中接着就由猪圈之恶联想到东莞气候环境之“恶”,文意顺势拓展,颇有意趣。

D.立春把厉槟榔给她的钱以厉槟榔的名字开户存进银行,还打算把他以前寄来的钱也透出来存进他的账户,这是要按厉槟榔的希望留下他在东莞生活的痕迹。

E.立春把他们“结婚时的大红锦缎被子和印着牡丹花的床单一并搬上了高台”,然后给厉槟榔发照片,发短信,她这样做是希望厉槟榔改变观念,早日归来。

(2)小说在刻画立春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两次写到“橡胶的气味”,对情节结构有什么作用?

试作分析。

(6分)

(4)小说中的立春和厉槟榔刚结婚却又分离五年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他们是否有真爱?

试结合文本作分析探究。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水利泰斗”张光斗

2002年6月1日,年逾90高龄的张光斗荣膺第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奖金100万元人民币。

与前三届不同的是,成就奖是在原来奖项基础上首次设立的。

因此,他成为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工程科学家。

“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何梁何利奖”、“水利功勋奖”、“哈兹(Haas)国际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2003年6月1日零时,三峡工程的成功下闸蓄水,张光斗功不可没。

宋健称赞他为“当代李冰”。

对这些荣誉,老人看得很淡。

他最关心的是还能为祖国做多少工作。

“我感到很惭愧,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一点事情,感到受之于人民多,为人民工作得少。

张光斗1912年5月出生于江苏常熟县鹿苑镇一个贫寒家庭。

1924年张光斗小学毕业后,到上海南洋大学附中学习,后经交通大学预科升入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习结构工程。

1934年秋天张光斗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留美公费生。

到美国后,他先后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张光斗在留学生中口碑甚好,导师也非常看好这个黄皮肤的勤奋学生,希望他能继续读博士,留在美国。

张光斗加倍努力,获得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

“七七事变”给了张光斗极大的震动。

他毅然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回国参加抗日,,他说:

“国将不国,我心何安。

”解放前夜,在华工作的美国水电工程师力邀张光斗“逃离沉船”,赴美工作。

然而他回答:

“我是中国人,是中国人民养育了我,我有责任建设祖国,为人民效力。

解放后,在新中国规模空前的水利水电建设中,张光斗渊博的学识和高深的造诣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和发挥。

在1950年代初,张光斗就意识到国内水利理论教学的贫乏,他钻研、摸索了一套教学大纲,率先在我国开设了水工结构专业课,编写了国内第一本《水工结构》教材,建立了国内最早的水工结构实验室,开创了水工结构模型实验。

1960年代,他花费了大量精力,搜集国内外资料,结合实践经验,编写了《水工建筑物》一书,未及出版,“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辛苦写就的几百万字的书稿在混乱中散失。

这是多大的打击啊!

多年之后,年老的他每日伏案,重著此书,相继于1992、1994、1999年出版了《水工建筑物》上、下册和《专门水工建筑物》共三部学术巨著,让人敬佩不已。

即使在极端艰难的逆境之中,他仍一如既往地工作。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密云水库告急。

为了抢险加固,北京市委急召在外地的张光斗火速回京。

张光斗连夜赶到密云水库工地。

当时“四人帮”还很猖獗,张光斗处于受审查、受批判的逆境中,他被告知:

“这次加固工程的设计你要负责,但不准在图纸上签字。

”在蒙受如此不公正待遇和极端扭曲的工作环境中,他不顾一切地投入到工程的加固工作之中。

他每天奔波在大坝工地,爬上爬下检查施工质量,对设计图纸一张一张的仔细审查,提出意见后交给“负责人”签字。

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是为人民工作的,不是为哪一个人工作,让我签字也好,不让我签字也好,总之我要对人民负责。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

张光斗对三峡工程情有独钟。

1993年5月,张光斗被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聘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审查核心专家组的组长,主持了三峡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

在汇集10个专家组、126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他慎重研究,反复推敲,逐字逐句地核定最终审查意见,并身体力行,亲自研究和指导审定了一系列重大方案。

三峡工程开工时,他已是八十岁高龄,但他每年坚持必来工地,必到施工现场。

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大家总是劝他到高处和比较安全的地点给予指导,但这些劝阻总是无效,有时还甚至遭到他的责备。

他的座右铭是“工人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

”。

张光斗老人毕生为祖国水利事业操劳奋斗,功勋卓著。

但让很多人不理解的是,2000年清华大学蓝旗营的院士楼建成时,他说什么也不肯搬进去,他说我的住房条件很好,新房还是让给年轻的院士吧。

他是那样的恳切,听后让人感动不已。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光斗在美国留学期间,导师非常看好他并希望他能继续读博士,留在美国,因此,张光斗加倍努力,获得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

B.张光斗辛苦写就的几百万字的《水工建筑物》一书,在“文化大革命”中散失,但是多年之后,年老的他又重著此书,让人对他的记忆力敬佩不已。

C.密云水库告急时,虽然张光斗处于受审查、受批判的逆境中,但北京市委仍急召他火速回京,从中可以看出他当时在水利方面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

D.三峡工程开工后,大家劝张光斗到高处和比较安全的地点给予指导,但这些劝阻不仅无效而且有时还遭到他的责备,这说明张光斗在做人方面非常严厉。

E.张光斗毕生为祖国水利事业操劳奋斗,按照常理,他完全有资格搬进清华大学蓝旗营的院士楼,但他说什么也不肯搬进去,这彰显了他的人格魅力。

(2)材料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回答。

(6分)

(3)解放后,张光斗对新中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

请简要回答。

(6分)

(4)张光斗被称为“水利泰斗”,让人敬仰,你认为张光斗身上有哪些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有些同学只是背诵了几篇范文,到考试的时候,不管作文题目是什么,就   ,弄得牛头不对马嘴。

②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但从历史来看,教条主义者只知   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

③现在人读书往往没有耐心,习惯了浏览泛读,其实读书要静得下心,要知道一次深入细致的阅读胜过百次   。

A.生吞活剥 囫囵吞枣 生搬硬套  B.生搬硬套 囫囵吞枣 生吞活剥

C.囫囵吞枣 生吞活剥 生搬硬套  D.生搬硬套 生吞活剥 囫囵吞枣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火车票既是乘车的凭证,也是传播的媒介,它在保证基本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面向市场适当开展一些广告业务,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自主经营行为。

B.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而且它对别的学说能够兼收并蓄,能够在共存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就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从而获得生机与活力。

C.日前,美国科学家在《天文物理期刊》发表研究成果,认为在太阳系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它的质量约为冥王星的4500倍、地球质量的10倍。

D.在非智能手机时代,一度涌现出耳熟能详的很多国内品牌,熊猫、波导、夏新等等;不过在智能手机时代,一个个曾经辉煌的老品牌纷纷倒下消失。

15.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最稳定的文化DNA。

有了它,一个民族便可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知道自己以何种方式更容易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时,它也是一个民族必备的“脐带血”,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外来文化如何冲击,自身传统如何失落,    ,也能起死回生。

A.只要保护好这最后一袋“脐带血”,这个民族的传统即或命悬—线

B.总要保护好这最后一袋“脐带血”,即便这个民族的传统命悬一线

C.虽然这个民族的传统命悬一线,因为保护好了这最后一袋“脐带血”

D.因为保护好这最后一袋“脐带血”,这个民族的传统虽然命悬一线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儒者的普通义即是今日所言的知识分子。

故“儒商” ① ,而不是一般的大字不识一个,只知道赚钱,只是有钱而没知识、没文化的腰缠万贯之人。

儒有大儒、小儒之别, ② ,然无论大小,都必须是兼备道德与知识二义的商人,方可称之为“儒商”。

 ③ ,这正如知识人士的本质是有知识与求知,官员的本质是掌握好权力并正确地行使权力。

17.请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个字。

(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刺绣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工艺品之一,历史悠久。

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刺绣原先靠手工一针一针地刺;到了上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尝试用缝纫机来提高刺绣效率;近20年来,电脑绣花技术普遍应用,绣花效率大幅度提高,传统刺绣因效率低而渐渐失去市场。

如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