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食品集团商业计划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7897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S食品集团商业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SS食品集团商业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SS食品集团商业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SS食品集团商业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SS食品集团商业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S食品集团商业计划书.docx

《SS食品集团商业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S食品集团商业计划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S食品集团商业计划书.docx

SS食品集团商业计划书

SS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业计划

摘要

宗旨及商业模式

产品和服务

目标市场

管理层

资金需求及资金筹措方法

财务预算

第一章:

引言

一、公司成立的宗旨(任务)

二、公司发展战略方向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4年,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废除人民公社制度,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阶段,1985-1992年,农副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废除传统的统购统销制度,代之以国家“合同”定购制度。

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农业经营体制的第二次改革,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标志着农业进入了整体创新的新阶段。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出现,是为了有效地解决分散、小规模和一家一户办起来不经济的问题,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克服产供销脱节的现象,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同时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一些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开始尝试农业或农业企业与其有着内在联系的工商业或工商企业在经济上、组织上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以农业为基础的工农商的综合经营。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覆盖面还不大。

在实践上,我国农业产业化主要有以下五种发展类型:

1.龙头企业带动型:

公司+基地+农户

这是以农产品贸易或加工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这种形式在种植业、养殖业特别是外向型创汇农业中最为流行,并且在将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

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农户

一些地方农民自行或在政府的引导下兴办了各种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为入社农民提供生产资料、资金、信息及产中环节各种服务,有的还建立起加工、运销企业,直接组织农民走向市场。

由于这种形式具有能人带动的浓厚特色,因而给事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因而带有某种过渡性。

3.中介组织带动型:

农产联+企业+农户

这是一种松散协调型发展模式。

目前,这种类型的中介组织主要是行业协会,其作用是:

沟通生产、加工、市场、科技和管理等信息;协调与上级、县市政府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市场、产品、人才和生产企业四个方面的合作开发。

将来有可能以中介组织为依托,在某一产品的经济在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实行跨区域联合经营和生产要素大跨度优化组合,并逐步形成市场竞争力强,经营规模大,生产、加工、销售相联结的行业一体化企业集团。

4.主导产业带动型:

主导产业+农户

许多地方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组织产业群、产业链,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

主导产业带动具有很大的连带效应,通过振兴某一主导产业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5.市场带动型:

专业市场+农户

以专业市场或专业交易中心为依托,拓宽商品流通渠道,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形成产业优势,节省交易成本,提高运销效率和经济效率。

目前,这种模式在“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方面有待发育和完善,只能称作松散型或过渡型。

但“专业市场”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起发展方向就是类似于贸易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型得逞的发展方式。

四、江西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方向

专家预测农产品开发的三大趋势 

    当前农产品究竟以什么品种、哪种规格、何种形式进入市场才能保证生产的农产品既能卖得出去,又能卖出好价钱!

近日,有关专家预测农产品开发将呈现以下三大趋势:

  

    一、嫩乳化趋势。

近两年来,人们的消费习惯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出现了崇尚鲜嫩食品的新潮。

因此,实施开发也必须适应这一新的变化趋势,适当发展一些适于鲜食的青玉米、嫩花生、青毛豆、乳猪、乳鸽、仔鸡等鲜嫩农副品种,无疑会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二、错季节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与市场差价则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因此,实施错季节供给,效益会更加显著。

其主要途径有三种:

一是实行设施化种养,使农副产品提前或延后上市;二是通过储藏保鲜,使农副产品拉长销售期,变生产旺季销售为生产淡季销售或消费旺季销售;三是开发适应不同季节生产的农副产品新品种,实行多品种错季节上市。

    

    三、低成本化趋势。

同等品质的农产品价格低的竞争力自然就强,而价格的基础又是成本,只有降低成本,才能降低价格。

因此,要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依靠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机械,并减少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投入,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或实行农产品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来降低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低成本来支持低价格竞争,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已是大势所趋。

五、江西省对绿色食品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优势

第二章:

农产品市场供求分析

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预计去年销售收入达九千亿元

    食品工业有望继续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食品行业座谈会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王文哲透露:

食品工业总产值自1995年至2000年始终居国民经济各工业部门之首,2001年继续保持了高位增长,预计全年食品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可达90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提供的统计快报数据,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已达18811家,1至11月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7856.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6%,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8249.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7%。

2001年食品工业生产和销售持续以11%—13%增长速度高位运行。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分析表明,食品加工业在食品工业中所占比重最大,食品加工业包含了粮食、油脂、肉类、食糖和水产等基本食物的生产加工,是食品工业的基本构成部分,占全行业比重42%左右,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持续保持在14%左右。

其中,乳品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最快,持续保持在30%左右,是可持续发展的热点行业之一;饮料制造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持续徘徊在10%以下。

 

一、主要市场分析

1.北京

1)人口状况

2)经济发展趋势

3)农产品供需状况

4)当地市场竞争状况

5)顾客的购买偏好

2.上海

1)人口状况

2)经济发展趋势

3)农产品供需状况

4)当地市场竞争状况

5)顾客的购买偏好

3.广东

1)人口状况

2)经济发展趋势

3)农产品供需状况

4)当地市场竞争状况

5)顾客的购买偏好

4.湖北等

1)人口状况

2)经济发展趋势

3)农产品供需状况

4)当地市场竞争状况

5)顾客的购买偏好

5.国际市场分析

1)中国农产品出口状况及发展趋势

2)主要出口农产品品种和数量

3)主要出口省出口状况

4)江西省农产品出口状况

二、各地主要销售通路分析

1.商场

2.超市

3.农贸市场

4.

三、绿色食品生产和销售分析

 

三、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中国于1990年正式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现在经历了9年多时间,其间在中国不仅建立和推广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体系,而且还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现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委托了38个分支管理机构、定点委托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机构56个、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检测机构9个,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网络。

 

  参照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有机农业及生产加工基本标准、欧盟有机农业2092/91号标准以及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有机生产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肥料、农药、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全国7大地理区域、72种农作物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一批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以及AA级绿色食品认证准则等,绿色食品“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和完善。

  1996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绿色食品标志图形、中英文及图形、文字组合等4种形式在9大类商品上共33件证明商标的注册工作;中国农业部制定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标志着绿色食品作为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在中国的形成,同时也表明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截止1998年底,全国共开发绿色食品产品1018个,生产总量为840万吨,开发面积达226万公顷,分别是1990年的8倍、24倍、56倍,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26%、42%和57%。

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0%,加工产品70%。

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分布中国各地,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许多产品是中国名牌产品。

1998年,中国参与绿色食品开发的企业有619个,企业年生产总值达402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为285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17亿元人民币,其中80%以上的企业由于开发绿色食品经济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绿色食品市场建设已初显成效。

目前,中国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相当一部分绿色食品已成功地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并显示出了在技术、质量、价格、品牌上的明显优势,展示出了绿色食品广阔的出口前景。

  绿色食品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奠定了中国绿色食品与国际相关行业交流与合作的基础。

目前,“中心”已与90个国家、近500个相关机构建立了联系,并与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在质量标准、技术规范、认证管理、贸易准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不仅确立中国绿色食品的国际地位,广泛吸引了外资,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开发和国际贸易。

1998年,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UNESCAP)重点向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介绍和推广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的模式。

(二)绿色食品发展趋势

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承诺的基础上采取实质性行动,而食物生产将是采取行动的重点领域。

常规食物生产方式已引起人们广泛而深刻的反思,只关注食物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已远远不够,而必须考虑生产方式对资源、环境、消费者的影响,这是因为它们已成为食物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食物生产政策、农产品国际贸易产生了影响,未来的趋势是,只有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的食物才更具有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

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

由于发展绿色食品意义重大,前景广阔,许多地方已开始从“战略制高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度来布署绿色食品的发展。

如黑龙江省把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作为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战略举措;内蒙古自治区发挥自身生态环境优势,高度重视绿色食品开发工作。

从微观角度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食品企业对产品质量认证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以增加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筹码;广大消费者则希望权威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客观、公正地评判,以监督企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承诺,因此,绿色食品生产和消费将成为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一个“热点”。

目前,国际上类似我国绿色食品的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生产和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也在迅速扩大,这对我国绿色食品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在标准、技术、管理、贸易等方面进一步与国际相关行业接轨,中国绿色食品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中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精品和名牌形象,促进中国绿色食品的出口创汇。

为了进一步提高开发和管理水平,扩大规模效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将继续向农业、食品、轻工、环保、卫生、外贸等相关行业和部门延伸,而且也将形成自身产业发展的一个完整体系,包括:

质量标准体系、认证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产品开发体系、市场流通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人才培训体系。

1、绿色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和趋势分析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主要矛盾,这给绿色食品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绿色食品广阔的发展前景。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十分关注,农业部对绿色食品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专门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将绿色食品的发展纳入了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并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尽管目前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与无公害食品相比还比较小,还没有扮演第一角色,但其示范带动作用及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显而易见的,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发展绿色食品的速度将更快。

   在国外,与绿色食品相对应的是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一类真正无污染、纯天然、高品位、高质量的健康食品,它最大的特点是在生产加工中,不施用化学农药、化肥、除草剂、合成色素、添加剂和防腐剂、生产激素等,不采用辐射处理,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品。

发展有机食品具有广泛的国际市场。

  据统计,美国从1989年开始,有机食品的市场规模一直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

1992年美国有机食品的销售额超过15亿美元,比1991年增加了23%;1995年的销售额17.5亿美元,1996年22亿美元,1997年28亿美元,1999年达80亿美元,占零售市场的1%,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

目前有1/3的美国人购买有机食品,83%的消费者考虑购买,几乎所有的超市、连锁店都销售有机食品。

据专家预测,到2006年美国有机食品销售额将达470亿美元。

  德国1997年有机食品销售额18亿美元,1998年20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1.2%,婴幼儿食品基本上都是有机食品,预计2008年比重将达25%。

  丹麦有机食品占食品市场的10%,70%的有机食品在超市销售,市场上有400多种有机食品,预计2001年市场份额将扩大到20%。

  英国60%-70%的有机食品依赖进口,德国进口占50%。

1997年欧洲有机食品和饮料销售额53亿美元,1999年63亿美元,预计到2006年,欧洲有机食品销售额将达到570亿美元,预计市场占有率将从目前的1%增至5%-10%。

  日本1997年的市场规模约10亿美元,1999年为35亿美元。

  1997年世界有机食品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约占世界食品销售额的1%,许多国家的增长率达20%-50%,1998年销售额增至130亿美元,预计到2006年欧美市场将超过1000亿美元,市场份额达6%-10%。

  由于其独特的优势,绿色-有机食品将成为21世纪国际食品市场的主角,有机食品产业也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有关的有机产品,如肥料、工艺品、家具、化妆品、农药、有机包装等也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绿色食品在我国已有12年的发展时间。

截止去年底,全国共有1217家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2400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到2000万吨,产品年销售额为500亿元,出口创汇4亿美元。

通过开发绿色食品,使5800万亩的农田、草场和水面受到检测和保护。

   近几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1999年产品总数为1360个,2000年为1831个,2001年达到2400个。

从产品结构上看,加工产品占到7%以上,初级产品不到30%。

绿色食品主要大类产品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实物总量的比重分别为:

奶粉40%,茶叶及饮料5%,粮油、水果、蔬菜、畜产品等1%左右。

今年以来,绿色食品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3月底,全国共有1300家企业的2570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

   从总体上看,我国绿色食品已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绿色产品总量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产品质量和商标品牌已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影响力越来越大。

绿色食品基本制度构架已经形成,包括技术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标志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

绿色食品推行的以“技术标准为基础、质量认证为形式、商标管理为手段”的发展模式以及“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的技术路线,既是农产品生产、加工组织方式的创新,也是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的创新。

特别是在制度安排上,将绿色食品分为两个技术类别,即A级和AA级,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有机农产品接轨。

   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食品发展,今年年初,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充分肯定了绿色食品发展的实践及成效,进一步明确了绿色食品在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十五”期间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目标,即力争绿色食品实物开发总量在2000年1500万吨的基础上增加两倍,2005年达到4500万吨。

这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政策环境和条件。

农业部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

为了落实中央提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和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和“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的要求,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总体部署,现就加快绿色食品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重要性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安全、优质食品。

开发绿色食品,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在种植、养殖、加工过程中执行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生产资料,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控制,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

10年来,绿色食品工作结合国情,借鉴国际相关行业的做法,创建了以“技术标准为基础、质量认证为形式、商标管理为手段”的开发管理模式;形成了由各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产品质量监测机构组成的工作系统;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整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其中AA级绿色食品标准与国际有机农产品标准接轨。

已开发的产品涵盖了食用农产品和各类加工食品,实物总量和贸易额逐年增长。

绿色食品主要大类产品占全国同类产品实物总量的比重分别为:

奶粉40%,茶叶及饮料5%,粮油、蔬菜、水果、畜产品等1%左右。

绿色食品证明商标标志在国内外市场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品牌形象得到了广大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实践表明,开发绿色食品既是农产品生产、加工组织方式的创新,也是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的创新。

尽管目前产品总量规模还不是很大,区域发展尚不平衡,但是已经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前景。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这种形势下,既要高度重视解决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基本安全问题,又要参照发达国家标准,努力提高食品质量水平,满足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扩大出口。

发展绿色食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优质名牌农产品开发的有效措施。

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这项工作,有利于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打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促进农产品出口。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抓好。

二、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基本任务,紧密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抓住加入WTO的有利时机,加快开发,确保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竞争力。

当前,要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积极支持和引导,全面推动绿色食品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绿色食品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扩大农产品出口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绿色食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十五”期间,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一)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力争绿色食品实物开发总量在现有规模基础上增加两倍,2005年达到4500万吨;

(二)建立保障体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技术标准、质量监测、质量认证和市场服务。

(三)形成产业链,逐步建设一批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和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从事生产、加工、贸易、科研开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市场营销网络。

(四)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建立农业、食品加工业和其它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体系。

三、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原则

一是坚持把“质量与发展”作为工作主题,质量是绿色食品的生命和市场价值,发展是进一步满足市场消费的现实要求,产品开发要严格执行标准,确保质量,以质量促发展,二者不可偏废。

二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政府引导就是要在推进农;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大背景下,着力创造有利于绿色食品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市场运作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企业和农户自主开发,监测和认证机构公正评价。

三是坚持技术进步和创新。

绿色食品是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增长点。

要在环境保护、生产加工、标准建设等领域更多地研发和采用新技术,在检测、认证、监管等环节不断创新。

四是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开发绿色食品需要适宜的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和技术条件,要坚持田地制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行分类指导,选择重点,集中布局,突出当地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

四、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快产品开发步伐扩大产品总量规模,提高市场供给能力,是当前绿色食品开发面临的基本任务。

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抓好基地建设、企业培育、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

1.基地建设。

各地要规划布局和重点建设一批原料和产品基地。

基地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形式,实行标准化管理,提倡产业化经营,并做好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服务工作。

2.企业培育。

要注重培育壮大现有的绿色食品企业,吸引上市公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大中型食品加工、商贸企业参与产品开发和经营,重点引导和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3.产品开发。

要以名特优产品、无公害产品和具有出口优势产品为重点,提倡规模经营。

加强安全高效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开发、推广和使用工作。

4.市场开拓。

要加强绿色食品流通和市场培育工作,吸引和鼓励各类企业经营绿色食品,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投入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超市和专卖店的建设。

要充分利用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标准较高的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贸易。

(二)抓紧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质量监测、质量认证和市场服务体系是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基本保障。

1.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根据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建设的总体要求,近两年农业部将重点制修定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及技术要求等通用性标准和大类产品质量标准,各地要根据通用性标准加紧制定适合当地特点的生产操作规程。

力争到“十五”期末,实现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产品质量、包装标签、贮运保鲜等方面的标准基本配套,建立起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2.加强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按照“择优选用、业务委托、合理布局、协调规范”的原则,在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