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100例316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7647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鉴赏100例316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唐诗鉴赏100例316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唐诗鉴赏100例316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唐诗鉴赏100例316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唐诗鉴赏100例316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鉴赏100例3160.docx

《唐诗鉴赏100例316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鉴赏100例3160.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诗鉴赏100例3160.docx

唐诗鉴赏100例3160

唐诗鉴赏100例(31—60)

唐诗鉴赏100例(31—60)孙长江

3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背景:

开成二年(837),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

诗中与诗题中的“约后期”照应的诗句是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B.颔联使人想见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的情景。

C.尾联中“君”指的是梦得,“陶然”是舒畅快乐的意思。

D.尾联通过雄奇浪漫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有色有味的秋日共醉图。

2.两位老人“闲吟”、“闲征”,从“共君一醉一陶然”中,你能体味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2.D

3.

(1)刘白之间深厚的友谊。

(2)醉乡中才能陶然,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

(“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

3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试简要分析。

2.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

”(《唐诗别裁》卷十一)请结合全诗谈一下你对“不落后人咏梅坑堑”这一评论的认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写征妇幽怨。

(1分)开头四句.写香浓花腴的灿烂美景,一夜之间便凋零、败落。

(1分)颈联以花喻人,写少妇欣赏院里的梅花,因花开花落而想到时光易逝、盛年不再,包含着不能与出征戍边的丈夫一起共度大好年华的幽怨。

(1分)尾联重新归到落花。

此时花都已谢了,飘飘扬扬落满了庭院,仿佛覆盖了一层白雪。

观花人由满地的落梅联想到辽海的雪野,却硬要反过来说:

请别用辽海的白雪来比喻满院的落梅吧,这样会勾起我心头的无限愁绪的。

(1分)评分标准:

手法1分,分析3分。

手法错,但分析中对诗意理解准确.酌情给分。

2.这首诗既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时代内容,它的新意在于诗人并不仅是由落英缤纷引发出岁月易逝的感叹,而且是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战事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不幸,从庭院落梅这一个小视角延伸到整个时代大背景,使得这首婉约的小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4分)

3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香径:

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

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

长洲:

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

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1.这首诗歌,诗人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2.诗人眼中,吴宫景色有怎样的特点?

认为吴王亡国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国家兴亡,表明了什么观点?

(5分)

参考答案

1.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2分)昔日“香径”、“长洲”如今满眼“棘丛”,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化做一股凄惨的悲风在吹拂。

(2分)

2.残败凄凉。

(1分)夫差亡国的根本原因是他骄奢淫侈,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

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不应归罪西施。

(2分)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一个哲理性的见解:

一个王朝的没落是诸种因素的合力使然,诗人否定了女祸亡国的观点。

(2分)

3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

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1.“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

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5分)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

(6分)

参考答案

1.这句诗的意思是:

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

(2分)(“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梦醒之后,)辗转无眠,直到天明。

(1分)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

(2分)

2.“情”包括:

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

“异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独难眠,乡梦难成。

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

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

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暮春时节花自飘零,“过”字写春天已逝,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

对远方故人的思念。

想着故人远行天际,自己思念故人却不得相见,只能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

3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武昌怀古

栖一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

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栖一:

唐末五代诗僧。

台榭:

孔颖达疏《尚书》曰:

“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

台上有屋谓之榭。

”后世多称“歌舞台榭”。

1.为何发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的感叹?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5分)

2.这首诗的颈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看到昔日战乱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无声,山川之上,昔人遗迹还历历在目;歌舞欢乐仿佛就在昨日,而当年热闹的台榭却已荒凉冷落了七百年,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眼前的一切令人忧烦。

(2分)此情此景,令发出兴亡如梦、世事皆空的感叹。

2.描绘了冷寂凄凉的场景:

夕阳西下,疾风吹树,蝉声响亮,秋岛之上,冷雨漫天,群雁横立。

以哀景渲染哀情,眼前的风满树和耳畔的蝉响,漫天秋雨远处孤岛横立的秋雁,皆是悲伤景象,让人惆怅满怀,不能自已。

由远及近,写出了开阔的景象。

用动态反衬“悄然”,生动传神。

从怀古转向现实,增强了诗的丰富内涵。

(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3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新安江:

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

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分)

2.诗的颔联、颈联分别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

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水色的清澈(1分)。

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长安)的情怀。

(2分)

2.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1分),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1分)。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1分),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写出了清溪水的清澈。

(1分)(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对比亦可)

3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游南亭

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注】专城:

即专城居,古代称州牧太守等地方官为一城之主。

1.这首诗描写了初春的景象,哪些方面能体现“初春”二字?

全诗表达了的什么感情?

2.第三联中“禽响”和“柳重”两词用得精妙,请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气温变暖,山岩尚寒,小草刚刚发芽,泉水开始涌动。

(2分。

答对三点即可得2分,答对两点给1分,答对一点不给分)表达了春游之乐和作为一个地方长官却无所作为的愧疚。

(2分,每个要点1分)

2.“禽响”,既写出了各种鸟声的此起彼伏,又写出了它们飞翔跳跃的欢快情景;(2分)“柳重”,传神地写出春雨过后柳枝湿润、颜色更绿的风姿。

(2分)

3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

浪西楼:

潮州名楼。

1.请对颈联中的“悬”“浸”二字进行简要赏析。

(3分)

2.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分)

参考答案

1.“悬”字描绘出了山高路险的画面;(1分)“浸”字写潮州地卑潮湿。

(1分)诗人忧虑韩愈此去道路艰险,想象韩愈到任后的凄苦处境,透露出对韩愈深沉的忧虑和关切之心。

(1分)

2.尾联写诗人想象瘴气总有一天会消散,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将照耀在潮州浪西楼上。

(1分)借此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1分)坚信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必将大白于天下。

(1分)

3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注】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本诗作于淮阴,诗人此时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

1.这首诗的颔联在写景上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简要赏析。

(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中“鸟”这一意象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

(3分)

参考答案

1.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的悠长的暮钟声,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极目望去,这雨幕无边无际与大海相连。

这一联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渲染了孤寂凄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离思。

(答“白描”亦可酌情给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之悲和对广陵亲故的思念之情(离别亲故的伤感)。

尾联中写独鸟飞向东南离广陵越来越近,反衬诗人前往西北离亲故越来越远,突出了诗人的满腹离思。

4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回答问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行子:

出行的人。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

(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参考答案

1.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描绘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景象。

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1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1分)的壮观(1分)景象。

2.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悠闲图景(1分)以及义正辞严地告诫企图犯边的胡人,唐朝军队严阵以待,守护边疆,(1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1分)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1分)

4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两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5分)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在表达技巧上的特点是反衬(对比、拟人)的手法(2分),通过描写野鸭毫无愁绪,吵嚷热闹的景象(1分),反衬孤雁的孤寂和愁苦(2分)。

2.这首诗抒发了漂泊途中孤单悲凉的情感(2分),整体上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以孤雁自比,表达了对离散亲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高远志向的执着追求(2分)。

4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1.请概括这首诗中甘菊花的形象特点。

(4分)

2.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4分)

参考答案

1.生不逢时,不被欣赏,无所依靠,饱受风霜的形象。

每点1分)

2.反衬(对比也可),用“野外”“众芳”细琐却被采回摆放厅堂,反衬甘菊花的生不逢时,不被欣赏。

对“众芳”细琐被采回摆放厅堂的现象的不满,对甘菊花的遭遇表达了惋惜与同情。

(答象征可酌情给分)。

4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击这座古都的衰颓,抚今伤昔,写下这首七律。

无忌,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女。

1.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3分)

2.前人评价这首诗,称其“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5分)

参考答案

1.对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的回味、留恋;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对社稷倾危的感叹。

(1点1分)

2.对比:

昔日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生活同眼前“乱离”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象征:

“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双关:

“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

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

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纷乱,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

以景作结:

最后一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以写景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4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注】骎骎(qnqn):

马跑得很快。

卢龙塞:

古地名。

1.请赏析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的作用。

(5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概括。

(5分)

参考答案

1.内容:

首联描写边塞的白草为北风所凋,战马奔驰,外族军队步步逼近,正在加紧寇边的景象,营造了衰败/肃杀、寒冷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

手法:

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表达了将士戍守边关的压抑、苦痛。

结构:

为边将出场作铺垫(能答出“引出下文”“以景起兴”也可)

2.塑造了一个久戍边塞/饱受环境恶劣之苦/厌恶战争的思乡的边将形象。

情感:

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

(答“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也可)。

4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2.诗歌围绕诗眼“有情”描绘了“风”的形象,结合全诗试作赏析。

(5分)

参考答案

1.托物言志,诗人以风喻人,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

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在此诗人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

2.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

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

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

继而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

4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

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

吴娃:

吴俗谓好女为娃。

青娥:

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1.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分)

2.试分析尾联的“愁”的具体内容?

(4分)

参考答案

1.全诗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整首诗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笔浓墨极写阀阅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而主旨却在尾联,诗眼又浓重地点在一个“愁”字上。

一“愁”三“满”,首尾相应,产生强烈的对比作用。

三“满”正是为了衬托出深“愁”。

2.一愁黄巢兵乱国势预颓;(为国家的安危而愁)二愁家人离散,自己身陷病痛无力自保;三愁当权者纸醉金迷,不顾时局动荡;四愁百姓饱受战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伤时,怀乡,忧国,忧民,尽在一个“愁”字中含蕴了。

4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九华山:

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

清弋江:

在宣州城西。

的的:

鲜明的样子。

旆(pi):

旗子。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

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

1.这首诗的颔联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表达技巧。

(5分)

2.这首诗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与前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一幅是想象中的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是虚写;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是实写。

虚实相生。

前一幅是远景、静景,后一幅是近景、动景,动静结合,画面形象鲜明。

2.这首诗的后四句抒发了诗人的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满腹愁情。

诗歌的前四句写江南的早春,清新的空气,明亮的阳光,鲜美的芳草,倜傥自信的友人,借景物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后四句直抒胸臆,五六句用对比的手法写与友人的不同心境,怅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

七八句写“同来不得同归”的感慨,表现诗人的寂寞惆怅。

前四句写景是反衬后面的抒情。

4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汉阴驿与宇文十相遇,旋归西川,困以赠别

窦巩

吴蜀何年别,相逢汉水头。

望多心共醉,握手泪先流。

宿雾千山晓,春霖一夜愁。

离情方浩荡,莫说去刀州。

1.从全诗看,诗人的“泪”因何而流?

(6分)

2.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1与朋友久别重逢,感慨万千。

与朋友同为游子,思乡情浓。

与朋友刚刚相逢,旋即别离。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

(1)描写了春天早晨雾绕千山、春雨绵绵的环境。

(2)作用:

点出了离别的时间、季节和离别的环境气氛。

供托了离别双方内心的绵绵愁情。

〈5分.“环境”

1分,“作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子规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吴融: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

国:

指故国。

委:

舍弃,丢弃。

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5分)

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对比(1分)。

在“他山”(指异乡)啼血.飘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郁郁葱葱,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的场景构成对比(2分);鲜明的表现了杜鹃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2分)。

或:

反衬。

用春草作反衬,用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进一步反衬.凸显杜鹃的孤苦无告。

如果答“夸张”(杜鹃啼血夸张地形容染红了鲜花)和“比喻”ccooco.Net.Cn^

(草似烟)的修辞,或答联想.想象(将杜鹃啼血联想成染红了红花),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3分。

答对偶不给分。

2.既表达了由于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2分),又表达了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

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分),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无定所的杜鹃自况,来表达情感(1分)。

5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竹叶:

竹叶青酒。

1.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运用了什么手法?

(4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参考答案

1.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的凄凉景象。

渲染的手法,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

(亦可答:

对比的手法,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

)(4分)

2.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

(4分)

5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感遇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陈子昂(公元661—702)梓州射洪(四川射洪县)人,二十四岁中进士,官至右拾遗,直言敢谏;三十六七岁随建安王东征契丹,建议不被采纳,反受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辞官还乡,被射洪县令陷害,死于狱中。

兰若:

均为香草名。

芊蔚:

花叶茂盛状。

1.整体感知这首诗,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4分)

2.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请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空绝春夏之间的兰若在秋风起时便枯萎调零的命运(2分),借以抒发自己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年华流逝而芳意无成的苦闷(2分)。

2.托物言志(2分)。

前四句从形、色两方面赞兰若风采的秀美,突出其幽雅独特,后四句写兰若摇落,芳意无成,感叹其芳华零落,从而抒发自己对年华流逝,理想破灭的感慨(2分)。

或答比兴(2分)。

前四句着力赞美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四句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充满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兰若凋零写自己年华流逝、理想破灭(2分)。

5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落花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落花

【宋】宋祁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迸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半面妆:

《南史·后妃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