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家理论大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6975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家理论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外国教育家理论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外国教育家理论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外国教育家理论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外国教育家理论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家理论大全.docx

《外国教育家理论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家理论大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教育家理论大全.docx

外国教育家理论大全

外国教育家理论大全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面试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

(一)论体育洛克十分重视绅士的体育。

在他看来,通过体育获得健康的身体对于绅士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首先,健康的身体是精神快乐和生活幸福的保证,因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其次,健康的身体是绅士千事业的保证。

洛克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

"但是,洛克所论述的体育主要是身体的保健,也包括一些体育活动"游泳不仅可获得一技之能以应付急需,而且对于健康也有许多好处。

此外,他还认为,儿童需要经常到户外去游戏,稍大一些还要学习击剑、骑马,以锻炼身体。

(二)论德育洛克认为,"在一个人或者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

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

"一个人有了德行不仅能获得幸福,也能获得成就。

他说:

"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

"德行对于绅士如此重要,德育也就自然成为绅士教育的核心了。

在洛克看来,德育应当培养儿童理性、礼仪、坚忍、节制等品德。

理性是指克制自己的欲望,它是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

仪礼是指处世做事要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

洛克认为"在多数的情形之下,作事态度的影响较之所作的事还要大。

"礼仪对于绅士来说十分重要,"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

"洛克希望年轻的绅士能够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务使他的一切言谈、容颜、动作、姿态、位置等全都合适。

坚忍是其他德行的保障与支柱。

"真正的坚忍是当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灾祸或危险的时候,他都能够镇静自处,尽责不辍。

"在洛克看来,坚忍需要勇气,一个人没有勇气是很难尽责的,很难具有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性,节制是德行的一种基本原则,没有节制能力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洛克告诫年轻的绅士:

"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

"鉴于德育的重要意义,洛克建议应当及早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

他说:

"凡是有心管教儿童的人,便应该在儿童极小的时候早早加以管教。

"至于德育的方法,洛克提出了如下建议,教育方法应适合儿童的"心性",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一是要用"说理"的方法。

洛克认为,说理要符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

说理的时候,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二是利用榜样的力量。

洛克认为:

"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的礼貌的方法中,其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

"三是多练习,少讲规则。

洛克认为,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导师和父母应当创造机会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他们养成习惯。

但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可太多,否则花样太多,把他们弄得头昏眼花,反而一种习惯都培养不成。

四是奖励与惩罚适当。

洛克认为,在儿童的德育中奖励和惩罚是应该采用的,但方法应得当。

如果妄用奖励与惩罚的办法,那简直是牺牲了他们的德行,颠倒了他们的教育。

洛克明确反对体罚,认为体罚是种奴隶式的管教,因为它"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

教鞭威迫着的时候,儿童是会屈服的,是会佯作服从的;可是一旦不用教鞭,没人看见,知道不会受到处罚的时候,他便愈会放任他的本来的倾向"(三)论智育在智力发展和知识教学关系问题方面,洛克主张智育应以智力发展为重;在他看来,智慧和德行是同等重要的;在智育中,"一切的重大责任是德行与智慧"。

洛克将有德行的和有智慧的人并列,认为他们"比一个大学者更加无限可贵。

"但他又说:

"读书、写字和学问,我也认为是必需的,不过不是主要的工作而已。

„?

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有帮助。

„。

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

"

于是,洛克要求教师记住:

教师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在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

"对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洛克也作了深入的论述:

洛克反对强迫儿童学习,要求诱导儿童学习。

他说:

"儿童是喜欢变换、喜欢自由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书本和别种我们要他们去学的事物当作一种任务去强加给他们。

这是他们的父母、导师和教员所易忘却的;他们心目中想到了什么要儿童应做的事,他们就急于要使儿童去做,就想不到设法诱导儿童去做了。

"他告诫教师,强迫会使学生对于学习产生憎恶的心理。

他主张,宁可让学生迟一年学会读书,也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憎恶的心理。

他希望教师能设法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能进一步学习。

洛克主张应鼓励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

他认为,儿童的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应该加以鼓励。

为此,洛克建议:

第一,儿童无论提出什么问题,你不可制止他、不可羞他,也不可使他受到讥笑;你应答复他的一切问题,解释他所要明白的事物,按照他的年龄与知识的能量,便他尽量值得。

第二,采用一些特殊的称赞方法。

第三,儿童提出的问题不可忽视,同时也应格外注意,不可使他们得到虚妄的答复。

洛克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能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他说:

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洛克建议教师"应该便儿童尽量明白他所教授的东西的用处,应该使他知道,利用他所学过的东西,他就能够做出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了;这种事情能给他以能力,能给他以胜过不懂这些事情的人的真正好处。

"洛克主张教学应由浅入深,分量适中。

他说:

"你要十分注意,要从明白简易的地方开始,一次教的分量越少越好,要等他们完全掌握了所教的材料,才可以再教那门学科里面的新材料。

"洛克还具体地谈到了一些课程的教学方法。

例如,语言课程的教学,他建议采用阅读和会话的方法。

在他看来,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日常的社交与交换思想之用,因此,用会话的方法最省时、最合用、最自然。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1888-1939)是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教育诗篇》(1925-1935)《塔上旗》(1938)、《父母必读》(1937)等。

(一)、论集体和集体教百原则1、论集体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任务就是要培养集体主义者。

"而要完成这个任务,苏维埃教育所需要的第一个形式就是集体。

因此,马卡连柯强调说:

"公社的教育方针概括地说来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2、论集体教育原则

(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

有人曾问马卡连柯他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是什么,马卡连柯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在他看来,要求与尊重是一回事。

对此,他解释说:

"我们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表现了对个人的力量和可能性的尊重;而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现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

"马卡连柯认为,在集体教育过程中,要求是必须的,否则就不可能建立集体和集体纪律。

他指出,"要求"可以分为3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即在集体初建时期,领导者应当以"不许反对的方式"提出要求。

当然领导者所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合乎情理并能实现的。

在第二个阶段,集体的领导者周围已出现了一批自觉维护纪律的积极分子,他们所组成的核心会用自己的要求支持教师的意见。

在第三个阶段,集体本身能向其成员提出要求。

这时,教师己无需要再提要求了,因为集体往往己向个人提出了过多的要求。

在谈到"尊重"的时候,马卡连柯指出,"尊重并不是尊重外表的什么东西,并不是尊重脱离社会面独立存在的东西"„。

这是对那些参加我们的共同劳动、共同工作的同志的一种尊重,这是对活动家的一种尊重。

"

(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集体"的原则。

在他看来,集体首先是教育的基础。

他说:

"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忍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生活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

"其次,集体是教育的手段。

他强调说,"集体是个人的教师"。

教师必须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

最后,集体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

马卡连柯认为,集体与个人两者关系密切,"在苏联不可能有置身集体以外的个人"。

此,教育个人和教育集体既可以同时作为教育目的,个人和集体又可以同时作为教育对象。

他说:

"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结集体的一种影响。

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

"马卡连柯后来用"平行教育影响"来概括他的上述思想,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

(3)前景教育原则。

马卡连柯认为,集体的生命活力在于不停滞地前进。

他说,"一个自由的人类集体的生活方式就是向前行进,它的死亡的方式就是停滞。

"因此,马卡连柯要求教师不断地向集体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来刺激集体的活力。

这种新的目标就是前景,是人们对美好前途的希望。

?

他强调指出,"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前途的希望。

这个工作方法就是建立新的前途,运用己有的前途,逐渐代之以更有价值的前途。

""人的生活的真正刺激是明天的快乐。

"因此,前景教育原则又可称为"明日欢乐论。

"在马卡连柯看来,前景教育可以分为3个步骤,即近景、中景和远景。

近景主要是针对还没有能力安排自己未来长远的意向和兴趣的儿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近景将逐渐让位给中景和远景。

无论是近景、中景还是远景的实现,都应当起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作用,防止享乐主义情绪的产生。

(二)、论集体的作风和纪律1、集体的作风马卡连柯十分重视集体作风的培养。

他说:

"如果没有也不去培养一定的共同的作风,那么,这一切外部行为的准则就毫无意义了。

"在马卡连柯看来,作风是指五常的共同的态度。

这种共同的态度主要表现为5个特点:

第一,集体应当朝气蓬勃。

集体应当充满"强烈的快活情绪",其表现形式为朝气蓬勃和行动的决心。

这也是集体成员对集体和自己的将来充满自信和自豪的表现。

第二,集体成员之间应当团结和睦。

在内部关系上,集体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批评,甚至可以互相"压制",但在外人面前,集体成员应到相保护,不让同伴追受任何苦恼和羞辱。

第三,集体成员应当具有坚定不移地主持正义的观念,在集体中持强凌弱者应当受到处罚,弱者应当得到必要的保护。

第四,集体成员要具有积极性,随时准备去从事有条有理的,讲究实效的活动或文化娱乐活动,克服空间与材料方面的困难,并且热爱这样的活动,热爱与困难作斗争。

第五,集体成员应当养成"抑制的习惯","抑制的特殊形式就是礼貌"。

2、集体的纪律马卡连柯认为,纪律既是集体教育的结果,也是集体教育的手段。

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纪律与旧社会纪律的区别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纪律"应当伴随着自觉",永远应该是自觉的纪律。

"马卡连柯强调说:

"所谓有纪律,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三)、论教师集体和家庭中的集体教育马卡连柯认为,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师集体是培养不出良好的学生集体的。

他说"凡是教师没有集合成一个集体的地方,凡是集体没有统一的工作计划,没有一致的步调,没有一致的准确的对待儿童的方法的地方,那里就不会有任何的教育过程。

如果有5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要比10个随心所欲地单独工作的优秀教师要好得多。

"鉴于教师集体的重要性,马卡连柯研究了如何建设教师集体的问题。

在他看来,建设教师集体应当注意4个方面,第一,教师集体应当是一个合理的组织,而不是偶然的集合体。

在组织教师集体时,要注意教师的年龄和性别结构以及教师的性格和业务能力等因素。

第二,教师集体应当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坚定的政治信念。

第三,教师集体要团结,行动要一致。

四,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要建立密切的联系。

"教师集体和儿童集体并不是两个集体,而是一个集体,而且是一个教育集体。

"家庭中的集体教育也是马卡连柯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家庭中进行集体教育,马卡连柯提了以下建议:

第一,"要尽早地让儿童知识父亲和母亲在什么地方工作,做什么工作,这种工作是如何的困难,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取得了什么成就";第二,"要让儿童及早明白家庭预算,知道父亲和母亲的工资,第三,要使富裕家庭的孩子明白"家庭的富裕没有任何值得夸谩的地方",使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不羡慕其他家庭,并养成坚忍精神。

此外,马卡连柯还要求家庭能够培养孩子的诚实、关心他人、节约、责任

感等品质。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是“自由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

《蒙台梭利方法》(1909)、《童年的秘密》(1936)、《有吸收力的心理》(1949)等。

1、论儿童自由蒙台梭利所谓的“自由”,是指使人从妨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的自由。

她认为,儿童的自由应该包括智能和道德两个方面。

智能方面的自由是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使其智力得到发展;道德方面的自由则是要防止儿童为满足自己活动的欲望而出现的对抗性,这种对抗性来自一种不明智的压制。

她认为,如果儿童不用心学习,对学习感到厌倦,那是由于教育方法对儿童心理的自然功能起了不可克服的障碍作用。

很多不正常的现象,例如,对克服障碍表现出畏缩,甚至懒散、依赖、顽皮、抗拒、对立等,往往是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对儿童干扰和压抑过多造成的。

因此,儿童的教育,无论是身体方面的还是智力方面的,都必须以儿童的自由为前提。

尽管蒙台梭利强调自由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她所说的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由。

她指出,在保证儿童自由的前提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第二,通过独立达到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在正确情况下,儿重都有一种独立活动的欲望,教育应当促使儿童这种欲望的实现,以保证儿童的独立性。

她说:

“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

第三,在自由的练习活动中发展意志。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之所以选择某件事,而不做另一件事,是由内部的意志倾向来决定的。

他的意志引导他前进,并发展他的力量。

儿童对于自己选择的工作,不仅不会使他感到疲劳,而且还会强化他的个性。

第四,在自由的活动中培养社会性。

蒙台梭利非常强调儿童的个性发展,但个性的发展并不排斥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因为学校本身就是个社会集体,可以通过"有准备的"环境、自由的作业、教师的引导和不同年龄的同伴的活动来培养儿童的集体观念。

2、论师生关系蒙台梭利提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她认为,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儿童的生命力,使儿童的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其个性,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应该具备2方面的条件,第一,具有精神的准备。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掌握技能更重要。

教师的准备工作不仅是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而且还应当以科学家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在儿童的自由活动中去观察和研究儿童表现,提示他们的内心世界。

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具备机敏、沉静、耐心、仁爱和谦逊等良好的品质。

第二,具有教育的艺术。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应当知道儿童之间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因此,要注意对每个儿童的引导和个别练习。

教育者必须"最大限度地限制自己的干涉,同时在儿童的自我教育中,又必须不便他们因过度努力而感到疲倦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1827)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创立了爱的教育理论和要素教育理论,是要素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

《林哈德与葛马德》(1781,1787)、《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1801)、《天鹅之歌》(1826)等。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要素教育"的基本含义是:

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的、易于儿童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以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裴斯泰洛齐认为,在一切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如果儿童掌握了这些最简单的要素,就能够认识他们的周围世界。

他强调说:

"最复杂的感觉印象是建立在简单要素的基础上的。

你把简单的要素完全弄清楚了,那么,最复杂的感觉印象也就简单了。

"因此,儿童的教育与教学的工作必须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

裴斯泰洛齐分析了各方面教育的基本要素:

体育的最简单的要素是各种关节运动。

它表现为最简单的搬、推、捡、摇等基本动作。

这些基本动作结合起来,可以构成各种复杂的动作。

这是自然赋予儿童的能力,是儿童体力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的基础。

母亲对婴儿的爱以及满足其身体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婴儿得到母亲的照顾、关怀和帮助,爱和信任的情感就会在孩子的心中萌生和发展。

从对母亲的爱,很快扩展到那些

与母亲亲近的人身上;在爱母亲和亲人的基础上,扩展到对周围邻居的爱,最后直至爱全人类和爱上帝。

随着这种爱的进一步发展,一个人的道德力量逐步得到形成。

智育的最简单的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

裴斯泰洛齐明确指出,"使一切通过感觉印象而获得的认识得以清晰的手段来自数、形和词。

"原因在于数、形和词是一切事物所共有的3个基本特征。

儿童若要获得清晰的概念,必须以这3个基本特征作为手段去认识事物。

为了使儿童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必须使他们具有与数、形和词3种手段相对应的3种能力,计算能力、测量能力和说话能力,智育必须从培

养这3种能力入手。

"教学艺术首洗要用来培养基本的计算能力、测量能力和说话能力。

"这些能力是一切精确认识物体意义的基础,通过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教学,来培养和强化它们,并作为发展和教育的手段皮亚杰的教育思想皮亚杰(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

《儿童的言语和思维》(1923)、《儿童智慧的起源》(1936)、《儿童心理学》(1966)、《结构主义》(1968)、发生认识论导论》(1945-1950)、《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1979)等。

论儿童教育1、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皮亚杰认为,培养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是认知发展的理想目标,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他说:

"教育的最高要求应该(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以及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智慧训练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贮存记亿,是培养出智慧的探索者,而不仅仅是博学之才。

"因此,他反对传统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的做法。

在皮亚杰看来,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心智的发展;儿童不应该再是消极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而要学会如何思维。

皮亚杰还认为,培养儿童思想能力的重心是培养创造性和批判能力。

他指出:

"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事情;第二个目标是形成有批判精神,能够检验真理而不是简单接受所提供的每件事情的头脑。

"可见,皮亚杰把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批判能力放在了教育最重要的位置上。

2、真正的学习是儿童主动的、自发的学习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出发,皮亚杰认为,儿童所获得的这些巨大成就主要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出自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

他指出,"(理智)发展实质上依赖于主体的活动,而它的主要动力,从纯粹的感知运动活动一直到最完全的内化运算,乃是一种最根本的和自发的可运算性。

"因此,皮亚杰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

他要求教师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介绍问题和对策,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

他曾明确指出:

"主动地发现现实的这样一种教育,显然要比要求青年人按照既定的意志行事,按照现成的真理去认知的那种教育高明得多。

"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自发地学习的机会之外,还可选择一定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活动必须由一种情感性质的力量所激发,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引起学习动机。

他强调,认知组织里建立起来的内在动机是首要的,奖励惩罚之类的外来强化并不起主要作用。

为此,皮亚杰提出了一个适度新颖的原则,认为给儿童学习的材料必须和儿童的己有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要足够新颖,这样才产生认知上的不协调和冲突,引起儿童的兴趣,促进他们主动、自发地学习。

3、儿童必须通过动作进行学习皮亚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儿童去动手、动脑探索外部世界,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

教师应该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让儿童自由操作、实验、观察、思考,自己认识事物,发现物体,得出答案,而不能只靠课堂上听教师的讲解,看教师的演示。

皮亚杰还指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反面例证,促使学生重新进行组合和思考。

在强调动作学习的基础上,皮亚杰还倡导活动教学法。

4、教育应该按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和成人有着质的不同,有着独自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和阶段特征来安排教材和选用教法,在对儿

童施教以前首先要鉴别儿童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然后再确定教学内容并进择教学方法。

当儿童在不同领域处在不同的阶段时,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的灵活性,向儿童学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实际的情况调整教育。

也就是说,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不要把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知识教给儿童,不要强迫儿童学习心理发展还没有准备好的材料,否则将出现欲速则不达的情况。

5、注重儿童的社会交往皮亚杰所重视的交往是在"合作"的意义上讲的,那就是,学习中交往的重点应放在儿童之间的合作而不是竞争之上。

因为与同伴共同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就能集思广益,使学习效果更佳。

皮亚杰所说的交往包括了师生间的交往和儿童间的交往,但总的来说,他更重视儿童间的交往。

他说:

"从理智的观点来看,这种合作最利于鼓舞儿童真正交流思想和进行讨论。

这就是说,最利于促使儿童采取能够养成批判态度、客观性和推理思考的行为形式。

"这是因为,儿童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会感到基本平等的相互关系,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状态,并从别人那里获得丰富的信息。

因此,皮亚杰提倡同伴影响法,积极鼓励儿童的互教和互相影响,以此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古代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

苏格拉底的著作皆已流失,后人对其活动、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于

他的学生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

1、"美德即知识"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他一生都在以伦理的要求自励并以之教人。

苏格拉底到处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

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

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

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

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

由于强调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直接相关;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也就是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2、苏格拉底方法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

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万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学生讲座有关"五义"和"非正义"的对话,在这个对话中,苏格拉底就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