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实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890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实录.docx

《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实录.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实录.docx

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实录

 

2009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实录

时间:

2009年11月5日(下午)

题目:

2009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

主持人: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2009中国金融年度论坛即将开始。

有请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朱局长上台主持。

朱局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2009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的现场。

我是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的副局长朱元广,也幸作为本次论坛的特要主持人,深感荣幸。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大力发展金融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形势,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是一个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的常设论坛。

来自全球经济领域、政策制定者、金融学家、企业家,以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的形势,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重大经济、金融事件。

从多个层面提出对策性方案,为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

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创办于200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

本届论坛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北京证监局、北京保健局和北京金博会组委会联合主办。

在此期间,我们得到了相关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主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当前经济企稳回升的情况下,我们今天将重点探讨并展望2010年中国金融市场的走势。

本届论坛主要分为两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机遇与挑战,全球经济复苏与金融市场发展。

第二个单元是金融中心城市与金融功能区的建设。

下面就进行第一个单元,首先有请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蔡华相先生,就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发展之路发表本次论坛的开题演讲。

蔡华相:

受组委会邀请就这个题目发表一点看法。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能参加这次论坛。

在世界经济复苏,出现我国经济总体向好的时候,探讨经济复苏与金融市场发展问题可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就开发银行的改革、发展有关情况,就政策性金融转型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开发银行改革以后的主要情况

开发银行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重要内容和新的实践探索。

按照国务院有关部署,在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和股东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开行认真落实改革方案,进行股份制改造,平均推进改革转型。

去年12月,由财政部和惠经(音)公司两家股东发起,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成立以来我们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公司治理,完善了商业化运作机制。

进一步加强了中长期风险防控,提升国家战略型重大项目能力。

总体来说开行改革各项工作基本完成。

开行改革正面临国际金融危机逐步蔓延,国内经济下行的趋势,我们认真研究政策,进一步发挥中长期投融资在平抑周期经济时的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我们正确把握贷款的节奏和投向,均衡发放、优化结构,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

今年以来,把新增贷款的82.4%投向煤电油运农用水通讯和公共设施领域。

其中57.3%又投向了中西部,12.3%投向了东北老工业基地。

我们还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开拓走出去业务,服务国家能源、资源战略,在国务院及其干部指导和支持下,开拓了石油合作等一大批重点战略性项目,截至今年9月底,开行资产总额4.12万亿元,不良率0.8%,连续18个月保持在1%以内。

资产减值率对坏帐覆盖338%,实现净利润230亿,最近国际著名评级机构发布了开行改革以来的首次评估结果,继续保持相同的信用评级。

第二由政策性机构转型为商业银行在国际上没有可循的经验,而开行改革又是我国这类银行改革的第一家,有很强的实验性。

只有把握中国现在的特点和现代化先进银行的特征。

国务院对改革意见明确,开行改革后为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战略服务。

这样的定位不同于传统的储蓄商业银行,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生态建设的需要,也符合开行的历史与现状。

从我国发展国情和阶段性特征来看,中长期业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西方国家已经走过了建设阶段,完成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经济以消费为主,银行主要经营零售业务或中间业务。

而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基础设计建设的任务远没有完成,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要求非常迫切,急需中长期融资强有力的支持,急需把重组的居民储蓄,社会剩余资金转化为中长期建设资金,打通融资瓶颈,避免短剑长用的期限错别风险。

这次金融危机中,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城市面貌等重场基础设施、农民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汶川地震后重建占国家4万亿投入的82%。

开行作为中长期投资银行有这方面的优势,在平抑经济周期波动中能够而且正在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服务国家战略看,需要有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

开行改革以后,仍归国家全资所有。

在市场化、商业化方面继续发挥作用,从维护金融生态看,需要为不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既要有短期、零售的储蓄银行,也要有中长期批发的债券银行。

我国不缺少优质的储蓄银行。

如果开行放弃自身特点和优势,变成一家传统商业银行就会加剧我国银行体系的同质化、浪费中长期投资资源。

从开行的业务特点来看,是中长期贷款银行,资产中83%为贷款。

远远超过工农中建四家银行48%的平均水平。

贷款主要投向符合政策导向,政策导向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战略的项目,具有时间长、数目大、集中度高的特点,是我国第三大债券发行体,外币债券最大发行体。

存量债券余额3万多亿,占传统资金来源的90%。

开行是开发银行,业务对象集中于政府类客户和大宗项目,业务比较单一人员不多,机构网点只到省级,因此开行既没有条件也不可能变成储蓄性商业银行。

只有立足自身业务的特点,在实践中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发展的路子。

由此可以看出开行改革不同于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在既有的商业银行的框架和模式下进行,开行改革是由政策性金融机构转型为商业银行,既要转制又要转型,跨度很大。

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经济下行的不利外部环境下改革,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会更多,难度也更大。

第三对开行改革和发展的思考。

目前从落实国务院的开行改革方案来说,开行改革工作基本到位。

但真正实现转型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来走,需要系统谋划,平稳推进。

一转型过渡期不可能一蹴而就。

新加坡发展银行、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等同类银行商业转型政府都给了相当长的过渡期,在政策支持、风险监管等方面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二债期稳定是关键。

债期稳定开行立身之本,一旦取消债券零风险的政策,开行基金来源就会成为问题。

由此造成金融机构交叉违约,带来的系统性危险,危机国家经济安全乃至社会稳定。

债券银行发债与储蓄银行吸储是两种不同的经营安排。

国家对储蓄银行给予吸储特许权和管制率的支持。

对债券银行给予债性支持,是保证两类银行稳定运营的政府支持的政策基础。

我们高兴地看到,国务院在部署开行改革时已充分考虑了这点,对开行债性的稳定做出了阶段性的制度安排。

三监管标准应区别对待。

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法等监管规则,主要针对储蓄类的商业银行。

开行由于业务特点不同,很难适用。

因此应研究建立符合债券类、批发性、中长期贷款银行的标准。

四积极推进开行发展战略。

开行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转型要求制订与其他商业银行有所区别的发展战略。

实现差别化、错位发展,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强化风险管理通过市场方式和商业化运作,更好地服务无名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

女士们、先生们,开行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实现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任重道远,我们将做好长期实践探索的准备,努力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机构,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长期信用银行发展之路。

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朱局长:

下面有请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牛锡明先生,就信贷高增长下的风险管理与防范发表主题演讲。

牛锡明:

我发言的题目是信贷高增长下的风险管理与防范。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去年4季度以来,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务院启动内需,稳定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工商银行始终把管理和防范信贷高增长下的风险,作为保障信贷安全、服务宏观大局的要务。

较好地发挥了大型银行中坚、骨干和引导作用,为促进我国应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截至2009年9月末,工商银行资产总额已经达到11.4万亿人民币。

存款10.5万亿人民币,贷款5.4万亿元。

其中工商银行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了9800亿,增长22.39%。

前三个季度工商银行累计投放各项贷款达到4.5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5倍。

不良贷款连续保持6年双下降。

到9月底,我们的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68%,信贷资产的质量保持了同业的优良水平。

资本充分率虽然今年以来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保持在12.6%的较高水平。

拨备的覆盖率已由年初的130%,上升到9月末的148%,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经过2006年10月上市以来三年多时间的发展,工商银行目前已成为市值世界第一、客户存款世界第一、利润世界第一、品牌世界第一的大银行。

已经成为了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

这是工商银行坚持稳健经营和改革创新的结果。

正因为工商银行坚持了在发展中控制风险,在控制风险下加快发展,较好地把握了市场与风险的辨证关系,才实现了信贷业务的高增长和高质量。

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坚持以完善的行业信贷政策引导正确的信贷投向。

从2003年开始工商银行就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要求,对部分行业实行了专项的信贷政策。

现在已经扩大到了35个行业,覆盖了80%的公司类贷款。

近六年来行业信贷政策的理念已经深入信贷管理的各个层面,政策管理更加完善。

2009年我们对35个行业实施了分类管理,明确客户和项目信贷的主要标准,起重队19个行业实施客户分类管理,对15个行业实施行业年度限额管理。

具体规定了不同类别客户的信贷准入、退出和风险管理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潜在产能过剩等产业信贷增长。

行业信贷政策在我们的信贷管理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001年工商银行对钢铁行业贷款1300亿,当时钢产量1.1亿吨。

现在钢铁的生产能力6.6亿吨,工商银行对钢铁行业的贷款893亿,所以控制得还是非常严格。

从2007年起全面实施绿色信贷,实现环保一票否决制,自觉执行环保准入标准。

99%以上的客户符合环保的要求。

同时将行业信贷政策与区域信贷政策相结合,实施城市信贷准入的管理,支持了重点城市经济的发展。

行业信贷政策充分发挥了正确引导信贷投向的作用,实施效果显著。

今年前三季度,积极进入类的行业贷款比年初增长了29.4%,适度进入类行业贷款比年初增加了14%。

而谨慎进入和限制类进入行业的贷款增长率只有3.7%和1%,形成了良好的贷款行业布局。

二坚持在规范和创新的前提下,大力开拓新型信贷市场。

近几年来工商银行依靠创新大力开拓新型信贷市场,实现了信贷结构战略调整和跨越式发展。

在2005年股改前,工商银行基本解决了传统体制遗留下的近一万亿元的借新还旧贷款。

在此基础上2007年创新了11个流动资金贷款品种,实施分馏改造工程,并彻底解决了借新还旧贷款的错位问题。

流动贷款的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

工商银行是国内同业中率先确立小企业信贷发展战略的银行,实施相对独立的小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制度,创建了以大中型企业为中心,以产业链上的小企业为融资群体,上下游客户紧密联系的小企业信贷业务经营模式。

我们目前对小企业贷款已达到2800亿,今年又增加了500亿。

去年以来工商银行大力发展贸易融资,创新了10类供应链、金融解决基础方案以及客户个性化融资方案。

贸易融资余额连年翻番,贸易融资占流动性资金贷款的比例达到20%以上,同比提高了一倍。

为配合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工商银行积极调整信贷政策,针对法人客户和项目特定阶段的资金需求,创新了项目搭桥贷款,固定资产支持融资,并购贷款等五个项目融资产品。

这些新品种贷款占今年项目贷款增量的50%以上,重点投向国家重点建设的工程项目。

规范管理是信贷创新的基础,在信贷高增长的形势下,工商银行坚持先规范再发展,避免了盲目发展、无序竞争和违规风险,确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展业务。

三坚持流程银行改革和前中后台分离,强化独立信贷决策。

股份制改革后工商银行坚持流程银行建设的理念,建立了前中后台分离,风险垂直管理的信用风险管理体制。

实现了信用风险级别、计量和控制的全过程管理。

信贷业务流程更加科学、严谨、通畅、有序。

工商银行将信贷业务全流程,确保风险控制管理,在前中后台建立垂直集中的授信审批体制,健全集体审批机制。

一级分行对授信审批分部人员的选聘、考核和薪酬进行直接管理,增强了授信审批的独立决策。

同时建立和培养了一支较高水平的专职审计委员和专家队伍,提高了信贷决策水平。

工商银行信贷综合管理系统,有力推动了流程建设,形成了前中后台风险、信息快速反映机制,实现了相关业务系统的无缝连接和刚性控制。

在今年信贷高增长的形势下,工商银行加快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对全部信贷业务实现了无纸化、电子审批和放款核准,强化了信贷风险监控的集中管理。

四坚持把主动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散经营作为保障信贷健康发展的基础。

工商银行积极坚持管理的风险理念,好苹果也只吃一半。

在开拓信贷市场的过程中,既做到积极竞争并努力扩大优质信贷市场份额,又在具体信贷客户、项目和行业方面主动控制同业占比,对集团关联客户实现统一授信并在系统中实行刚性设置,实时控制客户融资总量不超过授信上限。

对大额贷款执行银团贷款、合作公约的规定,积极倡导银团贷款的方式,防止过度竞争,维护市场秩序,有效防范大额贷款的风险。

近年来工商银行实现从传统的信贷容量管理,信贷流量管理,显性风险管理向浅在风险管理的两个转变。

积极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优化信贷结构。

今年我行针对信贷迅猛增加的形势,为防范经济周期变化信用风险的集聚,组织全行开展了信贷风险大检查,积极化解,联欢保担保圈的风险,大规模退出潜在风险,潜在风险贷款管理,对促进贷款结构调整和资产质量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力保障了信贷业务的发展,并已经成为工商银行重要的一项信贷管理制度。

五坚持建设稳健的信贷风险文化,铸就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

工商银行不仅要做百年老店,而且要成就永续基业。

在25年改革发展历程中,工商银行始终坚持稳健经营。

塑造了稳健、合规、诚信、审慎、创新、务实、尽职的信贷文化。

成功规避和化解了一系列在社会上有重大负面影响的信贷风险事件,树立了受人尊重的负责任大行的形象。

这种信贷风险文化已成为全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稳健经营的灵魂。

在信贷高增长形势下,工商银行始终强调在任何时候必须坚持依法和规经营,决不允许为了一时的业务冲动而弃制度规定而不顾,在任何时候必须坚持风险收益均衡,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同时强调即使在目前信贷高增长和高质量的条件下,仍需坚持着眼长远、稳健、审慎的经营原则,继续增强防控信贷风险主动性和前瞻性,保持信用周期管理及风险事件的晶体,避免过于乐观或消极携带。

银行经营就和跑马拉松是一个道理,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要为了一百米、一千米甚至一万米的掌声而大起大落,打乱节奏。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永铸辉煌。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对于银行业的信贷大×并未停止,但我们有能力有信心继续做好防范,为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最后预祝年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朱局长:

下面有请经济学家,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宗胜先生发表主题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经济调控的政策效果研究。

陈宗胜: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利用这个机会在这里谈一点我自己关于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和效果究竟怎样。

去年10月份发生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和世界各国一样采取很多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应对效果如何,措施是否得力我们需要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效果

美国、欧洲、日本都在采取金融救济措施、积极财政措施。

美国财政措施有7870亿用于财政支持,用于金融救助的就是7000个亿,欧洲各国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货币扩张政策。

美国降低利率,欧洲各国下调基准利率到1%,日本在0.3%。

对这些措施简单做个评价,首先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稳定了金融市场。

稳定的金融市场用一句对比性的话说,就是防止了大箫条。

国内很多学者也认为防止大萧条是应有之意。

把这次金融危机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金融危机比较,发现全球各国采取增加流动性的基本措施,是我们避免大萧条的最大成绩,这需要政府、学界认真总结的一个经验,是人类对付金融危机迈出的一大步。

第二加强监管、防止严重混乱,防止过度投机,金融秩序总体是稳定的。

第三扩张性政策在失业方面还是没得到控制,各国失业率还在上升。

第四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世界各国埋下了通货膨胀的隐患。

对中国的冲击主要是通过外贸对中国的实业领域发生冲击,当然这个冲击是很大的。

目前为止,我们的出口还是负的。

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把出口作为经济增长重要来源之一,所以大大下调了增长速度。

第二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影响非常有限,这和国外恰巧形成鲜明的对照。

在国外金融危机,金融领域是起始,受影响最大。

美国今年上半年又垮掉一百多个中小银行,大银行也受到严重影响,我国银行体系相对而言,受影响最小。

正如刚刚牛行长可以很牛地宣布工商银行有六个事业第一,这是了不起的成绩。

这个成绩的取得我觉得有两点,第一在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对商业银行进行改革,补充资本金,进行规范运作。

第二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资产债券化、货币债券化。

而我们在这方面刚刚起步,正因为在这方面改革进展慢,才把金融领域的金融危机堵在国门之外。

因为我们的金融形势比较好,中国就有更大的能力,更多的措施对付金融危机。

危机爆发后,我们采取了很多政策。

像积极财政政策,我们有4万亿;实施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推进税费改革,实施增值税转型,提高出口商品退税率,取消停止了一百项行政收费,实施油品价格税费改革等等。

第三加大了财政补贴转移支付力度,像拨付就业保障1338亿,农机具补贴100亿,家电下乡等等。

第二个大方面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连续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款规模等等。

我们在了解金融体系态势,加强信息沟通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但这些措施的采取和西方国家在性质上有所不同。

第四是政策调整和产业振兴措施。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现在效果如何?

需要评价一下。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GDP增速已由低转升,今年看起来保8绝对有希望。

保增长速度是世界各国的重要目标,中国在这方面是最突出的。

第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上升,为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贡献率在87.6%的样子。

第三反映消费量增长与社会相比零售总额也已经由降转升,为净资产做了很大的贡献,我们算了一下大概在50%多,80+50就是130%多,余出来的就是进出口负增长,进出口增长是负的百分之二、三十,持续在负百分之二十左右。

货币供应量大幅上升,保证了流动性的同时也向其他国家一样存在着通货膨胀的潜在威胁。

消费物价,生产物价指数仍然在负值区域,但消费品物价已经由低转平,生产资料物价还在向下倾斜,倾斜幅度变平缓。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应对金融危机以来,一些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再强调几点,一是在应对措施当中,总体看,对于收入差距的调整不够重视,城乡差距实际上在应对的过程中是扩大的,产品成本价格剪刀差也在扩大。

这是二元国家存在的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如果可以在金融危机中缩小差别,应该是政策的重点。

第二产业结构和增长源结构调整效果不明显。

产业结构在应对危机过程中为保增长,从长远看一些不应该发展,不应该上的项目,也都上了。

所以有些过剩。

不少行业设备利用率低于79%。

从增长源的角度看,经济回升后,仍然朝传统的严重一来投资推延,看不出消费有明显的调整。

但作为我们这样的国家,我个人认为危机影响消除后,今后至少还有10年,10%以上的快速增长这主要靠中西部大发展。

这种高速成长,一定程度上要靠出口、靠投资才能够拉动上来。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增长源结构调整,看起来即使有这次金融危机的强迫性调整也要持续很多年才能持续见效。

第三信贷的扩张对小企业的支持远远不够。

财税支持对中小企业其要加强。

第四存在一定通货膨胀的隐忧。

但至少目前为止通货膨胀不存在,还是负的,恰恰在很多生产领域,生产资料需要涨价才能达到正常的水平,启动经济的增长。

第五在基础设施上重点倾向于硬件投资,软投入还需继续加强。

特别是农村的保障有加强,但依然不够。

像我们这样的国家要持续投入才能逐渐解决二元结构的问题。

第六应该加快金融体制的创新。

在资产证券方面需要大大加速创新的力度。

在银行下一步措施中,我特别听到资产债券化,资产债券化是中国金融领域甚至全球金融领域,金融创新的重点,只有作这个领域里,我们吸收美国的教训。

相信华尔街下一轮修正了一些错误后,资产债券化值得中国下一步金融创新来学习的。

这些措施对下一步中国的金融创新很有借鉴意义。

只有在资产债券化方面向前推进,才能真正提高中国直接融资的比重,才能真正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让一般老百姓也增加财富收入的重要指导思想。

朱局长:

下面有请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先生就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产业的发展前景这一主题发表演讲。

有请。

焦瑾璞: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下午好!

今天给我的是一个命题作文,让我谈谈中国经济整改和金融产业的发展前景,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想谈三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和信贷需求依然强劲。

第二我感觉目前我们国家金融结构的缺陷影响着货币政策效能的发挥。

第三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中国的金融体系,其重要途径是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培育各种形式的微型金融服务。

第一个观点,可以说我的判断是目前我们国家经济回升之势依然强劲,传统分析投资、消费、进出口这三驾马车,在投资方面不用说了,在消费方面已经由前期节假日消费热的态势,逐渐农村化,大宗商品消费增加的趋势。

据有关方面的调查数据,今年有可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量继续攀升,达到16%,而以往大约只在12%左右。

在出口方面,预计10月份首次回到正增长,贸易顺差可能创今年的新高。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几个指标,比如PMI以及10月27日刚结束的广交会的订单,广交会订单环比增长18.5%。

这都是非常好的现象,同时也可以看到物价通缩在进一步减弱,物价预计会由负转正。

还有一些指标,比如发电量等等都在好转。

这一切给出一个判断,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是看好的,我们的强劲增长有可能在带动全球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金融运行和何必政策方面的重要表现之一。

贷款需求我给的定义是依然强劲。

可能最近10月份的贷款数要出来,一般是8号才出来。

一般来讲,按以前的经验来谈,10月份一般都是历年来贷款增长比较少的年份之一,11月、12月有所好转。

从这个趋势来分析,今年的贷款可能创新高。

那么在贷款增长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出口贸易顺差的转变以及外汇储备的增加,有可能是基础货币增加。

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趋势将来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这意味着目前我们货币政策的基调基本上不会有大的变化,贷款需求仍将保持平稳。

在结构上有可能中长期贷款明显多增。

从经济运行和货币运行两个方面都显示出我们的经济前景是非常值得期望的。

这是我给大家谈到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就是金融结构的缺陷,影响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

刚才几位嘉宾都谈得非常好,也谈到很多问题。

今年突出的问题是在贷款高增长的背景下,微小型企业、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户等弱势企业、弱势产业以及弱势群体的贷款量并每年起来。

也就是说我们发行了这么多贷款都表现在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表现在金融体系的快速增长,也表现主要贷款贷给了大企业、大项目,包括国有企业,而真正需要资金的经济发展基础的微小型企业他们资金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

在这种适度宽松的政策下,我们分析这个问题,我感觉到更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一点来分析,也就是第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金融结构是重视大银行的发展而轻视微型金融、微型金融机构和小银行的发展。

我最近看到银监会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