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432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金融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金融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金融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金融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基础知识》.docx

《《金融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基础知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基础知识》.docx

《金融基础知识》

《金融基础知识》作业1(1——3章)

一、名词解释

1、货币:

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货币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既具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如果货币失去了商品的基本属性,它就失去了与其他商品交换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在交换中被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2、价格标准: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单位货币的价值就是确定单位货币所包含的货币金属,成色极其等分,称为货币的价格标准,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价格标准及货币含金属量,而在纸币制度下,价格标准主要通过货币的购买力来表现。

3、存款货币:

是指不用提出现金就能媒介商品交换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银行活期存款。

存款货币包括支票、本票和汇票。

4、商业信用:

就是企业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相互之间以赊购商品和预付货款的方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

一是提供商品的商业信用,如企业间的商品赊购、分期付款等;二是提供货币的商业信用,如在商品交易基础上发生的预付定金,预付货款等,

5、银行信用:

是指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提供的信用,是信用的基本形式。

这种信用是银行通过信用方式,将在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以及社会上的其它游离资金集中起来,以货币形式贷给需要补充资金的企业,以保证社会在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信用形式,他和商业信用一起成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成分。

二、填空题

1、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信用的特征有(信用的偿还性)、(付息性)、(时间的间隔性)。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规模小)、(期限短)、(范围窄)、(自发性)、(分散性)。

4、银行票据包括(银行本票)、(银行汇票)、(银行支票)。

5、股票的特点具有(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永久性)、(参与性)。

6、自(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所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职能移交新设立的中国工商银行。

7、世界银行通过决议,(1960年9月24日)国际开发协会正式成立,同年11月正式营业,总部设在(华盛顿)。

8、按照金融机构融资机制的不同,分为(间接融资机构)和(直接融资机构)。

9、我国从1994年开始先后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已经于2008年改制为商业银行。

10、亚洲开发银行的业务有三个方面:

(贷款)、(股本投资)、(技术援助)。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价值尺度指货币作为尺度用以表现和衡量商品劳务的价值。

货币执行价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商品价值要表现出来,需要一个共同的、一般的价值尺度;商品要实际转化为与自己价值相等的另一种商品,则需要有一个社会所公认的媒介。

当两个要求由某种商品来满足时,该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

所以,马克思说“价值手段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2、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是怎样的

答: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较为特殊。

由于我国目前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从而形成了“一国多币”的特殊货币制度。

不同地区各有自己的法定货币:

人民币是大陆地区的法定货币;港元是香港地区的法定货币,澳门元是澳门地区的法定货币;新台币是台湾地区的法定货币;,各种货币各限于本地区流通,人民币与港元、澳门元之间安逸市场供求为基础决定的汇价进行兑换,澳门元与港元直接挂钩,新台币主要与美元挂钩。

3、什么是利率市场化?

包括哪些内容?

答:

利率市场化是指由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水平和结构的机制。

包括的内容有:

1、市场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

2、利率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由市场选择。

3、同业拆借利率和短期国债利率是市场的基准利率。

4、中央银行通过间接手段影响金融资产利率。

4、试析政策性银行的特点及其职能,我国政策性银行为什么要商业化改革?

答: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出资组建的按照政府的意图与计划从事政策性业务的金融机构。

政策性银行的自有资本都过国家所有,银行的资金来源也主要由国家共给,具有有严格业务经营范围,不经营商业银行业务。

具有官办性、专业性和政策性。

我国政策性银行为了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所以要进行商业改革。

《金融基础知识》作业2(4——6章)

一、名词解释

1、金融市场:

是指货币市场的供求双方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以市场方式进行金融资产交易或提供金融服务,而实现资金融通的场所或空间,或者简单的说是资金供求双方以市场方式买卖金融工具的场所。

包含了三层含义。

1、金融市场是金融资产进行交易的一个有形和无形的场所。

2、金融市场反映了金融资产的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所形成的供求关系,解释了资金从集中到传递的过程。

3、金融市场包含了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运行机制,其中最主要的价格(包括利率、汇率及各种证券的价格)机制,揭示了金融资产的定价过程,说明了如何通过这些定价过程在市场的各个参与者之间合理地分配风险和收益。

2、货币市场:

市1年期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交易所形成的供求关系机器运行机制的总和,货币市场的活动主要是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动性,以便随时可以获得实现的货币,在货币市场上交易的短期金融工具,一般期限较短,最短的只有1天,最长的也不超过1年,较为普遍的是3-6个月,货币市场就其结构而言,可分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证券回购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国库券市场等若干个子市场。

3、商业银行:

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业务为主营业务,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综合性服务,具有多功能的金融企业,它是唯一能吸收活期存款,具有派生存款创造能力的特殊金融企业。

4、经营管理理论:

经营管理理论大致分为:

1资产管理理论,在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这个发展阶段。

2、负债管理理论。

3、资产负债管理论它具有规模对称原理,结构对称原理,速度对称原理,目标互补原理这些普遍意义的原理。

4、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这四个理论。

5、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是要以某种贵金属或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货币发行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量与某种贵金属或某种其他资产的数量之间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的制度。

二、填空题

1、按融资期限分类,金融市场可分为(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

2、按所交易金融产品的交割时间分类,金融市场可分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

3、英国于18世纪首先制定存款准备金制,美国于(1913年)在(《联邦储备法》)中正式加以规定,多数国家则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开始实行。

4、股票发行价格的种类有(平价发行)、(溢价发行)、(折价发行)。

5、(1694),在政府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的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

6、商业银行的业务一般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三大类。

7、中央银行自有资本的形成主要有三条途径:

(中央政府出资)、(地方政府或国有机构)、(私人银行或部门出资)。

8、金融统计的原则有(客观性)、(科学性)、(统一性)、(及时性)和(保密性)。

9、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其他货币政策性工具)三大类。

10、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原因和方式可以分为两类:

(主动退出)和(被动退出)。

三、问答题

1.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交易过程有何不同?

1.基金规模的可变性不同。

开放式基金发行的基金单位是可赎回的,而且投资者可随时申购基金单位,所以基金的规模不固定;封闭式基金规模是固定不变的。

2、基金单位的交易价格不同。

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单位的买卖价格是以基金单位对应的资产净值为基础,不会出现折价现象。

封闭式基金单位的价格更多地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3、基金单位的买卖途径不同。

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可随时直接向基金管理公司购买或赎回基金,手续费较低。

封闭式基金的买卖类似于股票交易,可在证券市场买卖,需要缴手续费和证券交易税。

一般而言,费用高于开放式基金。

4、投资策略不同。

开放式基金必须保留一部分基金,以便应付投资者随时赎回,进行长期投资会受到一定限制。

而封闭式基金不可赎回,无须提取准备金,能够充分运用资金,进行长期投资,取得长期经营绩效。

5、所要求的市场条件不同。

开放式基金的灵活性较大,资金规模伸缩比较容易,所以适用于开放程度较高、规模较大的金融市场;而封闭式基金正好相反,适用于金融制度尚不完善、开放程度较低且规模较小的金融市场。

3、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答:

商业银行的主要有四个基本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

是通过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集中到银行里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经济各部门;商业银行是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与惜入者的中介人或代表,来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益收入,形成银行利润。

商业银行成为买卖“资本商品”的“大商人”。

商业银行通过信用中介的职能实现资本盈余和短缺之间的融通,并不改变货币资本的所有权,改变的只是货币资本的使用权。

(2)支付中介职能。

商业银行除了作为信用中介,融通货币资本以外,还执行着货币经营业的职能。

通过存款在帐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

以商业银行为中心,形成经济过程中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

(3)信用创造功能。

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了信用创造职能。

商业银行是能够吸收各种存款的银行,和用其所吸收的各种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帐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

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现的基础上,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是各种金融机构中唯一能吸收活期存款,开设支票存款帐户的机构,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转帐和支票流通,商业银行。

以通过自己的信贷活动创造和收缩活期存款,而活期存款是构成贷市供给量的主要剖;分,因玫:

商业银行就可以把自己的负债作为货币来流通,具有了信用仓1造功能。

(4)金融服务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商企业的业务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银行间的业务竞争也日益剧烈化,银行由于联系面广,信息比较灵通,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银行业务中的l一泛应用,使其具备了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条件,咨询服务,对企业“决策支援”等服务应运而生,工商企业生产和流通专业化的发展,又要求把许多原来的属于企业自身的货币业务转交给银行代为办理,如发放工资,代理支付其他费用等。

个人消费也由原来的单纯钱物交易,发展为转帐结算。

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从多方面给商业银行提出了金融服务的要求。

在强烈的业务竞争权力下,各商业银行也不断开拓服务领域,通过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扩大,并把资产负债业务与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己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4.比较单一制与分支行制的优缺点。

答:

单一制的优点:

1能够防止银行业的垄断与集中,鼓励银行间公平竞争;2、单一制银行与当地经济联系密切,能更好地为本州经济服务;3、单一制银行的营业成本比较低,管理层次少,经营效率比较高。

缺点:

不利于银行的发展,在采用最新的技术和设备是单位成本较高,不易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2、单一银行制资金实力较弱,抵抗风险能力较弱;3、单一银行制本身与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