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docx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摘要:
本文就现阶段高中新课改理念下,通过转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地位、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以及转变实验教学方式来强化学科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就必须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因此在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就值得目前高中化学教师思考。
关键词:
新课改;培养;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通过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理念,就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但是要想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就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对单一的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它是一种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进一步的实验创新能力。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只有重点对这些实验能力进行培养,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就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三种实验能力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转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地位,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化学实验能通过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种渠道,生动形象地提供大量信息,每个教师心中都明白实验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然而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却通常以自己为主体。
在实验教学中,只针对验证性实验进行讲解,只用演示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学生只能在台下观看实验现象,一部分座位靠后的学生甚至看不清楚刚发生的现象。
甚至有的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当发现“现象无法解释时,通常视而不见,或者一句“药品过期”等理由敷衍了事。
实验知识被验证了,教师的工作完成了,但是学生对种种现象的疑问并没有得到解决,同时实验动手能力也不能得到满足。
更严重的是,个别教师只顾“纸上谈兵”,从不实际操作,片面追求学生卷面成绩。
这也违背了新课改中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一理念,也就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落实。
教育学中指出:
“教学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把学生仅仅看成灌输知识的容器,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
”面对新课程改革,在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首先应该有所转变。
教师应该从固有、陈旧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3]。
化学实验是由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构成的一个有机体,学生各种能力尽体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若只让学生单独地通过观看一些验证性实验,做一些实验教材上的实验,根本不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这样的实验,缺乏一定的难度和创新,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还会挫伤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觉得做与不做,结果都一样。
就算安排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也会造成学生实验时不认真,不能准确地观察实验现象,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不到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客观认识事物的方法。
李建平强调: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和人与人参与,意味着教师不再拥有知识的权威,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应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学习共同体’”[4]。
郭金花、周庆余、吴星等也认为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开放时空,放手让他们进行实验研究,但对于在实验研究中出现的困难“该出手时就出手”[5]。
虽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也许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实验不会次次成功,但是人人渴望成功,成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他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学的心理冲动[6],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安排鼓励学生重新做,同时告诫他们任何科学研究如同学习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感[7]。
”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主体地位,使实验的主体成为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体会那种强烈的权威感、成就感,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在《普通化学新课程标准》中重点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要进行科学探究必须要进行化学实验,而进行化学实验首先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但许多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使化学实验的学术化倾向严重,过分孤立地强调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导致学生产生不良心理,造成学生经常是毫无创新意识地照方抓药,只是机械地按照现有的实验设计进行验证性实验,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扼杀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导致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薄弱。
因此,应该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调查了学生喜欢的化学实验学习的方式,结果如下:
由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由我们自己提出,是我们有兴趣探究的实验”和“贴近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实验”感兴趣,而不是”由老师设计的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只针对课本规定的验证性实验进行演示,这样的实验难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也薄弱。
心理学认为:
“兴趣是一种喜好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知识、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8]。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9]。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吸取知识的要求,繁重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负担,真正学习起来时已是轻松万分,此时他们就像在知识的天空中任意翱翔,乐此不疲。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实验难度,除做好常规验证性实验外,多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与开放性实验,增加实验考核的比例,设计含有新信息的探究实验等,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化学应用实例,但是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都不是很确定,且iupac没有统一标准,全权交给学生在一定的期限内,通过查阅资料来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考核中注意评价学生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创新性、知识性和探索性,使学生能较多地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分析实验问题。
如关于目前国内吵得沸沸扬扬的“地沟油”的检测方法,上海一位高中生就想到了利用高质量食用油与地沟油的凝固点不同进行区分,而这一方法虽然还没得到我国乃至世界相关权威部门的认定,但是作为具有强烈实验探究欲望的一名高中生来说已经向化学世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又如关于反应热概念的“冰袋”制作,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认识到实验题都来源于科学实践、取材于日常生活,而不是游离于课本为出题而编制[10]。
在学习金属电化学防腐蚀时,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对铁钉生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电化学理论知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金属制品如何防锈进行归纳总结,如自行车的钢圈、家中的防护网以及厨具等,这样就会拉近学生与化学世界的距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像这样值得研究、探讨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也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课外实验,如“沼气的制备”“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河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实验”及“食用盐中碘含量的测定”等,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开拓了视野,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做一些奇特的而又很平常的实验。
例如:
用铝制盛饮料的易拉罐里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首先,易拉罐“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
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
这是因为学生很容易从固定的思维去思考,即分析出物质发生变化时,可以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分析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就能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再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发生反应。
对这些现象的好奇,能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可以在学生白热化的思维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转变教师的实验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实验探索能力新课改理念要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仅起引导作用,而学生才真正是实验教学中的主体,而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演示实验方式进行教学违背这种理念。
那学生是否喜欢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教师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
就此问题我们对学生喜欢教师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如下:
由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喜欢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引导和辅导帮助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不是传统的那种演示或黑板实验。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把化学实验交给学生,让学生去设计、去准备、去操作,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要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理论知识去思考、探究,从而培养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各种具体的观察方法[11]。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要仅局限于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而是要先提出问题,然后去探索问题,最后再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使课堂教学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
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化学。
例如,通过“不同介质中h2o2的分解”实验探究,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介质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通过热机工作原理来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
③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原理的形成和发展,熟悉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指导学生查阅炸药发展史料,讨论有机化学合成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④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进行实验设计、操作与分析,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市售腌制与油煎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加强化学与膳食的联系。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和形式,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实验探究氛围,这是开展实验探究教学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应注意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日常生活问题、物质及其变化、科技成就、化学史实等各种素材;另一方面还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如实物、模型、图表、实验、多媒体等,充分发挥素材的教学价值,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的目的,同时还应紧密结合具体的化学教学内容来进行,注意为学生提供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的各种活动,使学生在实验探究的活动中学习化学教学内容,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经历和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的。
总之,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不仅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改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更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学生由被动获取转为主动探究,由验证理论转为探究设计。
使教师由实验主体变为实验辅助,由满堂灌输转为科学引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化学实验内容的兴趣性,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应该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只有侧重于这些实验能力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也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茹宗志,李军靠.教育学教程[m].陕西:
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
108-115.[3]周娜.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3):
111-112.[4]李建平.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的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00,
(1):
16-20.[5]郭金花,周庆余,吴星.来自高中生的心声:
把化学实验课还给我们——一学生化学实验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育,2006,(11):
43-45.[6]elmorer.f.organizationmodlofsocialporgramimplementationpublicpobicy.1978,26
(2):
185-228.[7]b.a.苏霍姆林斯基[苏].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0-23.[8]董文军,李尚明.心理学[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157-163.[9]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0-189.[10]倪祖华.浅谈科学方法在新教材中的渗透[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192-193.[11]王维杰.化学学科方法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4):
14-15.基金项目:
陕西理工学院重点资助基金(slgqd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