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3736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docx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docx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教案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设计理念: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

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

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

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自学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放录像)

1994年1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市的人们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活。

突然间,山崩地裂一场灾难降临了,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几万间房屋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成千上万人被埋废墟里。

就在这片废墟中,一对父子创造了一段奇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哪个同学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大声的告诉大家;谁再来深情地读一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课件出示)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

老师来考考大家,这几个词哪个同学会读?

A、(指名——齐读)

出示:

洛杉矶阿曼达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

B、回想刚才的录像,你觉得这几个词语当中,哪几个词可以从录像中就读懂的。

混乱:

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废墟:

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

瓦砾:

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

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

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么在这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谁愿意来试一试?

(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他们父子俩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板书:

了不起)

1)谁能说说“了不起”是什么意思?

非常伟大,超过一般人,超出常人?

?

2)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

(板书:

父亲儿子)

三、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1、那就让我们先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当中,有许多关于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那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

开始吧。

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真好,同学们从这么多地方、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我们一处处来看。

先来看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

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

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

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

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1、恳求2、急切3、崩溃

父亲有点儿想不通,为什么警察和消防队长都不帮我救儿子。

我能理解,你能理解吗?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所以那些人都劝父亲离开。

这些人劝阻咱们都能理解,父亲的坚持你能理解吗?

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

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

那其实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承诺。

出示: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你们能理解吗?

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所以,当有人劝他时,他是恳求地问——

消防队长劝他时,他急切地问——

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

一句承诺,三句重复简单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也让他读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那我们就按照他说的,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

(出示句子)请全班男同学来读读这句。

(出示: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①、1)用心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特别是哪个字,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你的心?

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自己的理由。

2)品味救的艰难,感悟父爱的伟大。

“挖”:

感受——读——其他动作?

——只用“挖”?

——读——体会到?

还有谁对“挖”字特别有感受?

带着体会请你读。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再父亲挖掘儿子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动作?

(搬、刨、扔)可是,这么多动作,作者只写了一个“挖”字,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

为什么就只写一个“挖”字?

是啊,一个“挖”字,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一个“挖”字,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的劳累和坚持。

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

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②还有哪个数字深深地打动你的心吗?

——36个小时

A、说体会:

这位父亲居然能在36小时,这么长时间里不吃不喝的挖掘废墟,肯定是很疲惫,又累又饿。

但他还能够坚持下去,实在了不起。

B、36个小时是多久?

(两个白天一个黑夜,五十多节的语文课)带着各自的体会,自由练读,你会怎样读这时间的进程?

为什么?

C、在漫长的36个小时里,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一直都在挖,你体会到了什么?

(父亲的爱,坚定,疲惫不堪)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指名读

同学们,这可是地震中的36个小时啊。

也许会发生——也许会发生——

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36小时。

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他曾经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

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

是信念。

承诺。

深深的爱。

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师:

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

女同学,读。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A、哪里有血迹?

(身上、手上、脚上?

?

到处都是)读好这个词

B、这血迹有可能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

让父亲变得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呢?

C、是啊,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

男同学,读。

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

全班,读。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

言语。

请同学们来看。

(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

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

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

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

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学生在音乐中写话。

谢谢同学们深情的话语。

你们的话,让我想起这样一首诗:

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父亲。

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的——父爱。

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

下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生引答:

父与子)【板书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

(出示影音)

旁白:

你们看,在地震中楼房倒塌,成了瓦砾堆,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

……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加入救援的队伍。

一双双手,一把把铁锹,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加入了到这场与死神的竞赛中。

然而,救出每一个人都显得那样艰难。

二、直奔主题,整体感知

1、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

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

了不起)的父与子。

【板书:

了不起】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了不起?

动笔划出来,还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

(学生读划写)

3、学生交流

过渡:

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这位父亲如此伟大,如此――,如此――(生自由答)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出示文字)

三、品读语句,以读代讲

1、现在你们会怎样读这些句子?

你会抓住哪些字眼来读出父亲的了不起?

大家在小组里读一读。

(分小组朗读)

2、交流品读

你来读,你为什么会这么读?

【结合回答板书:

挖动作外貌细节】

★时间词:

文中为什么不厌其烦的把这些时间词写出来?

(看出时间长,父亲支持了这么久很疲劳,看出不容易困难很大……)36小时,这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父亲就这样不停地挖啊挖啊。

这是一个多么坚韧不拔的父亲。

我们一起来朗诵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灰尘,血丝,衣服,血迹……

★孤军奋战的父亲没有任何工具,仅凭他的一双手,一双血肉模糊的手不停地挖呀挖呀,这里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我们一起来读,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生齐读)

3、挖了这么久这么艰难,父亲为什么没有放弃?

因为(生齐答)(出示文字)

【板书:

无论…总…】

4、这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话。

这是一个约定,这是一个承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爱。

这位慈爱的父亲曾经在什么情况下说过这句话?

(学生简答)

5、现在,在一片废墟前,父亲也是凭借着这句话(指,生齐读)执着地挖掘。

在这片废墟上,他曾经听到其他父母的痛哭和呼喊(生接读);他曾经听到好心人的劝慰(生接读);曾经听到消防队长的告诫(生接读);曾经听到警察的规劝(生接读)。

面对这一切的不理解,面对身心的巨大伤痛,父亲停止了吗?

(生:

没有)为了和儿子在一起,父亲都克服了哪些困难?

你能不能用“不论……总……”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6、无论发生了什么,父亲只有一个念头――(生自由答)

这个信念支撑起了父亲了不起的形象。

(配乐)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面对废墟他曾经绝望过,但对你不离不弃的爱让他变得坚强伟岸……(生齐读)

7、也许正是这份深沉的父爱创造了奇迹,挖到了第38小时……(师生同读,学生只接儿子的语言部分)

8、父亲挖了38小时,年仅7岁的阿曼达就在黑暗中(等)了38小时。

【板书等】当父亲找到他时,儿子的话让我们由衷地钦佩,你会怎样赞赏他?

(出示投影填空)(学生发言,解释自己所填的内容)你还会怎么表扬他?

(学生发言,解释自己所填的内容)【相机板书语言】

过渡:

身处险境时的勇气和镇定,安全出口前的无私无畏都来自――来自“――”(出示投影)的坚定信念。

(引答,简单解释)

9、引读:

当父亲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快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让他充满力量……(出示投影);当儿子饱受煎熬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出示投影)。

小结:

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个人的心。

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

(出示投影)这的确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学生齐读)

三、拓展阅读,指导写法

我们虽不曾有过这样轰轰烈烈的经历,但浸润在平凡生活中的爱,依然让我们感动。

让我们挖掘挖掘那份生活中那份深沉的父母之爱吧!

学完了课文你会怎样表达这种情感,你会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表达呢?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动作

父亲挖外貌

了不起无论…总…细节

儿子等语言

篇三: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宜七中赵福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体现了不起的父与子的重点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用感染的语言,引入新课。

然纯洁明净!

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

师;今天我们一同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伟大的父子,创造了奇迹。

这是这是一对____的父子呢?

二:

速读课文,抓住重点。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夸奖这对父与子的句子。

好,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

2.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

(板书:

了不起)

三.体会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

1.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谁来说说,哪些句子说明了父亲的了不起?

(板:

父)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一句,看你读出了什么?

出示两个句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

这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这两个句子描写有什么特色呢?

我们一起品读)

(1)师:

“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你发现了什么,难)道只是一些奇妙的数字,此时的父亲在做什么呢?

父亲在废墟里拼命的挖。

师生互读。

师:

8小时过去了,生:

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师:

12小时过去了,生:

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24小时过去

了,生:

父亲还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师:

36小时过去了,生:

父亲仍然在废墟里拼命地挖。

这句我们体会到挖的时间长,挖的之艰难,父亲的执着,坚定不放弃)。

师:

经过36小时艰苦挖掘的父亲会是什么样子的?

(2)理解第二个句子: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课文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体会到什么)师:

外貌描写,表现父亲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依然不放弃救孩子的信念。

带着对父亲的敬佩再读两个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会发生怎样的奇迹呢?

练习说话:

我想对父亲说:

师:

父亲的执着会创造怎样的奇迹呢?

请读课文精彩段落。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

父亲大喊:

“阿曼达!

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

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

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

“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

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

“出来吧!

阿曼达。

“不!

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

有一句话,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父亲,也支撑着儿子,请同学们读课文时,发现是哪句话吗?

它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在旁边用一两个词简单地写下你的感受。

(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这样的话?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

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想一想,首先我们看联系上下文放在具体的语言坏境中理解:

请看大屏幕“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这是在什么情况说的这句话,遇到了什么困难?

先理解这句话。

(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也是儿子对父亲的信任,即使面临绝境,儿子也坚信父亲会来救自己,是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

师:

看大屏幕遇到的困难:

黑的瓦砾在漆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

有的只是14个同龄小伙伴的恐惧,14个孩子,只有6、7岁,大家蜷缩在墙角,什么也看不见。

饿了,没有面包;渴了,没有水;困了,无法睡觉?

?

4个小时也许能坚持,38个小时怎么坚持得了呢?

更可怕的是压在三层教室楼的底层,不知道大人们什么时候会来救他们。

小组谈论:

看大屏幕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站在废墟外的我们无法看到,让我们闭上眼想一想你们听到了什么?

听到阿曼达的声音了吗?

他会想些什么,又会对同学说什么?

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组讨论说一说。

师:

第二次出现“不!

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

此时我想对儿子说:

“。

(4)这对了不起的儿子创造了奇迹请看画面:

理解句子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看大屏幕:

齐读(儿子深信着父亲,父亲深爱着儿子,正是父子之间的这份深信,深爱才演绎出这人世间最幸福的一幕------)

四:

小练笔

此时此刻,我想对父亲说

此时此刻,我想对阿曼达

此时此刻,我想对父子说

(请同学们在本子分别写上一句话)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了不起子

坚强勇敢

责任心强富有爱心

公开课教案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设计理念: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