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乐学艺考教育高考英语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3051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乐学艺考教育高考英语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武汉乐学艺考教育高考英语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武汉乐学艺考教育高考英语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武汉乐学艺考教育高考英语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武汉乐学艺考教育高考英语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乐学艺考教育高考英语复习资料.docx

《武汉乐学艺考教育高考英语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乐学艺考教育高考英语复习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乐学艺考教育高考英语复习资料.docx

武汉乐学艺考教育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武汉市第二十九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部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胼胝(zhī)倥偬(zǒng)戛然而止(gá)不足齿数(shǔ)

 B.疆埸(yì)蹁跹(piān)多财善贾(gǔ)龇牙咧嘴(liě)

C.解剖(pāo)鱼鳔(biào)人才济济(jì)满目疮痍(chuāng)

D.脑髓(suǐ)应届(yīng)呱呱坠地(gū)游目骋怀(chě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中止/终止抱怨/报怨艰苦卓绝/坚苦卓绝

B.拷问/考问肤浅/浮浅山清水秀/青山绿水

C.安祥/安享融合/熔合同舟共济/和衷共济

D.收集/搜集体型/体形披荆斩棘/劈波斩浪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鉴于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有不同,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与日方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不采取单方面行动、避免这一问题两国关系大局的共识。

A.见解政策上形成影响 B.观点基础上签署破坏

 C.主张前提下达成干扰 D.分歧方针下制定扰乱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政府捍卫钓鱼岛主权和本国公民权益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求日方立即无条件放回包括船长在内的全体中国渔民和渔船。

B.周瑜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没有他三国格局都有可能改写,甚至就没有赤壁之战,只可惜天妒英才,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

C.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是希望和自由的化身,让无数人的心灵为之震颤。

D.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人口老龄化问题,又引发了有关退休年龄、养老保障以及人口政策等一系列问题的争论。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中央电视台通过网络调查、社会问卷等形式进行了三次专项调查,分别是:

《专栏节目调查》、《栏目设置专项调查》、《“十七大”电视宣传效果调查》。

  B.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成功进行过五次,今年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简称“六普”)

  C.“他处事冷静,思维敏捷,”布什在他的个人回忆录《抉择时刻》一书中如此描述我国主席胡锦涛,“真是一位难得的实干家。

D.广州亚运圣火的点燃,让大家期待很久了,大家一直都很想知道这次亚运圣火究竟是如何点燃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上海世博会再塑中国形象

许晓青赵颖

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开展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

这就是世博会的最早形式。

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

18世纪,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

l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

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万国工业博览会是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如今,世界博览会已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在赢得第41届世博会主办权之日起,就已开启了“塑造”中国形象的旅程。

中国走过的“世博之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激情、远见和决心。

中国申博成功,是国家综合外交实力的胜利,世博会的举办过程,同样是国力的体现。

如果要问上海世博会“最大的展馆”在哪里,那就是在整个上海,在整个中国;如果要问这座展馆里的“镇馆之宝”是什么,那就是自信、从容、谦恭的中国人民。

源于西方的综合性世博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必将被置于放大镜下再度细观。

事实上,当中国把世博会“带回家”,也带回了“一面镜子”。

“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多元文化、高新科技以及全球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尽收眼底。

此外,金融海啸后,世界对中国经济在“世博年”的表现颇有期待。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去年5月刊发的一篇文章指出,世博会将是一次“经济奥运会”。

世博园区或将成为观察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窗口”。

美国通用汽车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在世博园区合作建设的企业馆项目正加快进度。

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甘文维说:

“我们期待‘世博年’的中国机遇。

对于上海的普通民众,世博会让他们不必出国就能体验异域风情。

而近2000万上海民众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状态,或许会成为世博会期间吸引外国游客和国际舆论的另一个焦点。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一些外国人曾热衷于探寻胡同里依然光着膀子弈棋的老者。

如今,境外观察家也未苛责上海民众“穿睡衣上街”的另类习俗,香港《南华早报》网站甚至刊文认为,这反而能使人们看到“多样化”的中国城市生活,而不是“千城一面”。

“我认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都是一个好机会,中国与世界可以实现跨文化交流。

”中国家喻户晓的“洋笑星”大山——加拿大人马克·罗斯韦尔,如今已是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展区总代表。

大山希望,在世博会期间,把家搬到中西合璧的上海社区,在梧桐掩映的街道漫步。

“我想,在世博会上,能寻找到一种平和、包容的文化态度。

”正在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准备候选影片方案的上影集团年轻导演郑大圣说。

随着世博会的临近,已有数十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预订”了“世博之旅”,中国人正准备迎接这规模空前的“巅峰对话”。

种种迹象表明,通过世博会,中国希望向世界展现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形象和气度。

一路见证中国办博历程的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说:

“我想对全世界人民说,抓住这次机会,感受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

”(选自2010年3月2日《新华网》,有改动)

6.下列对“世博会”的相关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世博会是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的讲坛,不仅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而且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

B.公元5世纪前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

C.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展示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是其根本目的。

D.世博会的最早形式,是古代农耕社会里的人们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所展开的交易活动。

7.下列对“上海世博会”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种种迹象表明,世博会的申办成功表明,中国已经完成了向世界展现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形象和气度的任务。

B.美国通用汽车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在上海世博园区合作建设企业馆,美国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期待“世博年”的中国机遇。

C.对于上海的普通民众,世博会让他们不想出国体验异域风情。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刊文认为,上海的另类习俗能使人们看到“多样化”的中国城市生活,而不是“千城一面”。

D.一路见证中国办博历程的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对全世界人民说,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都是中国与世界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好机会。

[来源:

]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博会是源于西方的综合性世博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对“塑造”中国形象是一次好机会。

B.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一些外国人曾热衷于探寻胡同里依然光着膀子弈棋的老者。

如今,境外观察家看好上海民众“穿睡衣上街”的另类习俗。

C.近两千万上海民众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状态,会成为世博会期间吸引外国游客和国际舆论的另一个焦点。

D.随着世博会的临近,已有数十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预订”了“世博之旅”,中国人正准备迎接这规模空前的“巅峰对话”。

 

9.第41届世博会在中国主办,你如何理解“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徐邈传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

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

魏国初建,为尚书郎。

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

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

“中圣人①。

”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

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

“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竟坐得免刑。

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

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车驾幸许昌,问邈曰:

“颇复中圣人不?

”邈对曰:

“昔子反毙于谷阳,御叔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

然宿瘤②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

”帝大笑,顾左右曰:

“名不虚立。

”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

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

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乃支州界军用之余,市金帛骏马,以供中国。

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

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

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

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

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

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

迁为司隶校尉,百僚敬惮之。

公事去官。

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

“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

”遂固辞不受。

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注】①指饮酒而醉。

②战国时期齐国丑女。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还:

又,再

B.而臣以醉见识见:

C.应死者乃斩以徇徇:

示众

D.竟坐得免刑坐:

因为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徐邈“肃清州界”举措的一组是

①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

②市金帛骏马,以供中国

③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④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

⑤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

⑥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

A.①②④B.③⑤⑥C.③④⑤D.①③④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稳定边界,徐邈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并通过兴办学校、教化民众等措施,使社会风气逐渐好转。

B.魏文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

徐邈不负所望,最终使凉州界内清静安宁。

C.太祖得知徐邈违令饮酒而大怒,准备处罚徐邈,最终因为校事赵达和度辽将军鲜于辅的劝谏才得免。

D.朝廷任命徐邈为司空,徐邈认为百官都害怕他,且自己又老又病,不宜担任此官职,最终坚决推辞不到任。

四、(24分)

1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乃支州界军用之余,市金帛骏马,以供中国。

(3分)

 译文:

②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

(3分)

 译文:

③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

(4分)

译文:

14.阅读下列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4分)

 

(2)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

(4分)

 

15.填空。

(6分)

(1)元曲作家的作品《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讲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2)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被视为20世纪外国文学“流派”的代表作。

(3)中国古典诗词在抒写“悲愁”之情时,或实或虚,耐人寻味,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醉不成欢惨将别,。

(白居易《琵琶行》)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人生的春

池莉

(1)有一种春,是无法守候的。

这就是人生的春。

人生的春往往与年龄没有关系,却只是一种苏醒。

这样的苏醒,如偏僻乡村篱笆上的野玫瑰,花朵开得烂漫,意象上却单单只有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

(2)不要以为意象上的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容易得到。

更不要以为有了偏僻乡村,目的就八九不离十了。

不是的。

这种意象不是浅显的看图说话。

能够形成这种意象的,要木篱笆,要野玫瑰,要好阳光,要一道碎石小路,从篱笆下面蜿蜒伸出,远远地,远远地深入到了起伏的山坡,要山坡上有茂密的针叶林,要林子里淡淡地散发着松香。

(3)说的是人呢,说的是人生的春呢,因此这样的比喻也就是说:

人生的春,天衣无缝,浑然大气,是先天的天地精华与后天的着意磨砺融会贯通了。

(4)用一种更加日常的话来说,人生的春便是一种懂事。

(5)有一句成语,叫做“少不更事”,可见懂事需要经历,经历需要时间。

这就是熬了。

这个“熬”的意思相当于中草药制作汤药的那个“熬”:

煎熬。

于是,可以说,意象是煎熬出来的,苏醒是煎熬出来的.人生的春是煎熬出来的。

(6)玄妙的是,需要多久的煎熬呢?

法海和尚,老得白胡子一大把,也还是无法彻底圆通,喜欢纠缠白娘子和许仙的家庭婚姻之事。

六祖慧能,3岁丧父,自小卖柴养母,连文字都不认识,偶然得闻佛语,于刹那间便明心见性,立刻出家,然后修成正果。

像我这样,写作半辈子,也算受了不短的煎熬,且不谈自己的写作,单说艺术鉴赏方面,在十余年前,我就觉得自己也算是知春了。

不少著名作家的作品。

看上去或巍峨。

或工整,或灵动,或俊秀,诠释一个什么道理,都披挂在作品的形式上,十分易于让评论家一眼就看出好了。

这些艺术家和评论家都在玩可爱,装童稚气,于大庭广众之下,一个人假装很复杂地把玩具藏起来,而另一个人假装很深刻地找到了它。

这种把戏非常容易迷惑具有发言能力、并且乐于表现发言能力的泛知识阶层,大家一热闹一追捧,一伙子人都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名利。

于此,我会马上露出不屑甚至公开厌恶。

我要求文如其人,要求道德文章真而不伪。

也就是十余年前,我的态度是坚决的激烈的,我会忍不住要与人争论,乃至一言不和便会拂袖而去。

我坚信自己看得懂作品也看得出人品。

(7)大约是在五年前左右吧,我的坚信开始动摇。

后来我想明白了,便知道自己最多也就只有一部分的知春。

我可以肯定自己的只有两点,一是有了一些阅读经验,二是有了自己阶段性的艺术标准。

别的,就不能被肯定了。

我道行再深也就是一个法海和尚,远远不是六祖慧能。

(8)还是要把知春放在人的范畴检验.哪怕仅仅是鉴赏艺术作品。

正如烧秋一般,若是一把大火烧尽所有季节带来的芜杂繁复,深秋的田野袒露出来的,就是单纯的田野。

就这一个道理,一个极其简单明确的道理,足可教我知春。

这就是:

我可以拥有自己的鉴赏经验与艺术标准,但是我却不可以拿自己的经验与标准当作正确本身。

(9)事实上,偏偏我们太容易把自己当作正确本身。

我们一不小心就会疾恶如仇,因为那是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被灌输到血液中的美德标准,我们会非常自然地去苛责、要求和打击别的人。

(10)原来我要说的,还就是我自己,是我自己渴望知春。

(11)那一天上午,我在阅读以赛亚的书,下午我在菜地里干农活。

当家家户户炊烟升起的时候。

我倚靠在篱笆上休息,目光散漫地随着炊烟望到了灰蓝色的天空。

武汉深秋与初冬的晴空是这样的好,颜色是很贵族气的灰蓝,温润又傲慢,空间却有着童话一般的神秘高远和无尽辽阔,万里无云又似一个能干俏女人晾晒出来的洁白床单,有说不出的洗练与明亮。

好东西往往就是有气魄,就是要这样地打动人心。

我心一动,便有了心得:

我得先于一切地承认,人的观念、喜好、志趣与理想都是没有通约性的!

(12)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以我愚钝的资质,悟也用了十余年,想要修养成为人生的态度,还不知道需要经历多少年煎熬了。

还敢比法海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善男子善女人罢了。

(13)原来,人生的春是这样地难得啊。

(选自于《熬至滴水成珠》,有删改)

1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池莉在十余年前就觉得自己知春了,但是后来觉悟到自己最多只是部分知春,要想真正达到人生的春天还需要不断“煎熬”自己。

B.人生的春往往和年龄没有关系,但是“少不更事”却又说明一个人要想知春,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做到。

C.作者不赞成对不好的艺术作品嫉恶如仇,主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将学会包容作为一种人生态度。

D.作者所写的春天有野玫瑰烂漫地开放,作者笔下的秋天有烧秋的火红。

这是一种烘托的手法,烘托出人生的春需要灿烂辉煌。

17.文中多次提到法海和尚和六祖慧能,请简要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4分)

 

18.作家池莉的文章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第(11)段加以赏析。

(6分)

 

19.结合全文。

谈谈什么叫“知春”。

怎样才能达到“知春”。

(5分)

六、语言运用(12分)

20.最近在网上流行的“给力”一词的来源据说有两个:

一是有人认为这个词可能源自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很精彩的意思。

另一派则认为:

“给力”来源于《西游记:

旅程的终点》中,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发现所谓终点只是一面写有“天竺”二字的小旗子,孙悟空便对唐僧抱怨说:

“这就是天竺吗?

不给力啊老湿。

”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

而“给力”自然就是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的意思了。

请根据上面的两段材料,推断下列句子中“给力”一词的意思。

(4分)

(1)正因为门将卡西利亚斯的给力,西班牙获得了南非世界杯冠军。

(2)周一早上8点半,开车绕二环一圈,一路畅通,给力!

(3)体砸三斤多,梨王很给力。

(4)“这课上得好枯燥,不给力呀!

”。

21.请整合下面四条信息,拟写一则一句话新闻。

(可以适当增减词语,但必须是一个单句,不得遗漏主要信息。

)(4分)

①北京时间2010年11月13日,第16届广州亚运会正式拉开大幕,中国亚运历史上第1000块金牌也在今天产生。

②在华尔兹决赛的争夺中,沈宏、梁瑜洁夺得冠军。

③随后的探戈决赛中,他们为中国再摘一金。

④这一金也是中国亚运历史上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第1000块金牌。

22.下面十二句话,是写古代文人的六副对联的上下联。

某学校校刊准备开辟文学专栏,请你从下而的十二句话中挑选八句话,组成四副最恰当的对联,分别送给陶渊明、杜甫、李白和李煜专栏作为它们的通栏标题。

(只填序号)(4分)

(1)千古忠贞千古仰

(2)向日楼中吹落梅

(3)万缕愁绪名悔心(4)湖光山色如眼底

(5)一生清醒一生忧。

(6)浣溪石上窥明月

(7)歌咏总带忧民泪(8)偶尔城市羡华轩

(9)颠沛仍怀爱国心(10)万家忧乐到心头

(11)千般无奈思故国(12)平生胸中羞五斗

送给陶渊明专栏:

上联,下联。

送给杜甫专栏:

上联,下联。

送给李白专栏:

上联,下联。

送给李煜专栏:

上联,下联。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

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

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

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武汉市第二十九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

A项“戛”jiáB项“蹁”piánC项“剖”pōu,“济”jǐ。

2、C安详

3、C根据词义和语境分析B项最恰当。

4、D

A后半句主语残缺,应在“要求”前加“中国政府”,B不合逻辑,应是“就没有赤壁之战,甚至三国格局都有可能改写”C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根据语境,应把“而是”改为“而且是”

5、C

A项三个书名号要删去,所讲的是三次调查活动,不是三篇调查报告;B项括号应移到句号前面;D项句末应为句号。

6、A

B.“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是l8世纪时的展览会,而不是“公元5世纪前”的展览会。

此项犯了移花接木的错误,见第2、3段。

C.“展示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是其根本目的”错,“根本目的”这一说法在文中无根据,见第3段。

D.世博会的最早形式应是“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见第2段。

7、B

A.“不想出国体验异域风情”错,原文是“不必出国就能体验异域风情”,见第ll段。

C.“已经完成了”错,原文是“希望”如此,见第l5段。

D.是“洋笑星”大山的观点。

8、A

B.“看好”错,原文是“未苛责”,见第l2段。

C.“会成为”错,原文是“或许会成为”,见第11段。

D.“数十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错,原文是“数十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见第15段。

9.中国看世界:

世博会在中国举办,等于带回了“一面镜子”,多元文化、高科技以及全球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尽收眼底。

﹙1分﹚世界看中国:

中国申博成功,是国家综合外交实力的胜利;﹙1分﹚举办过程,同样是国力的体现。

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成就,看到了中国人的激情、远见和决心。

﹙1分﹚﹙扣文本作答,意思对即可给分﹚

10.A还,回来,返回朝廷。

11.D

②是为了供给中原地区所需;⑤是对徐邈功绩的评价,不是“举措”

12.A

B项,不是“魏文帝”,应是“魏明帝”;C项,校事赵达是报告徐邈饮酒之事,并未劝谏;D项,“百官都害怕他”不是他不担任司空一职的理由。

13.⑴于是支取供给本州界内的军事费用之外的钱,来购买金帛和骏马,以供应中原地区。

(“乃”“中国”各1分,句意1分。

⑵当时法令禁止饮酒,徐邈却偷着饮酒直至沉醉不醒。

(“科”“私”各1分,句意1分。

⑶然后以仁义劝导百姓,建立学校,申明教化和法令,进用善良的人,贬黜邪恶之辈,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渐树立起来,百姓都归顺于官府。

(“以仁义”状语后置1分,“善”“恶”,形容词作名词各1分,句意1分。

14.

(1)答案:

《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

亟盼良相贤才平叛定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

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

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

(2)答案:

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形象——声音:

巧笑,表情和动作:

逢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