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2594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积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积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积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积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积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docx

《积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积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docx

积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积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一、课题的提出

(一)现状分析

1、从地理图像在地理学科的地位来看:

首先地理教材本身承载着大量的图像,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技能的源泉。

又因为地理图像在考查能力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所以历来年的中考、会考、高考的题目,几乎每题必有图像。

可见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本学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从地理图像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成效来看:

地理教师教学以讲授、机械记忆书本内容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被动接受型、模仿再现型、封闭读书型;学生对地理图像不能很好的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也不能进行很好的引导、分类、归纳,师生对地理图像研究挖掘不够。

导致我们师生都感到很重要的地理图像,成为教学成效很低的一角。

因此进行地理图像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改革我校地理教学现状的需要。

3、从我校师生的现状来看:

我校属于农村初级学校,学生整体的基础不好,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地理图像的学习明显不能胜任。

在越来越侧重能力测试和开放性测试的大小考试中,一再表现不佳。

教师虽能重视地图教学,但缺失教法、学法的探讨,不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处理地理图像能力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种适合我校师生现状的教学策略。

对于地理图像的研究是我们广大地理教师和学生的迫切需要。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充分利用地理图像进行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问题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发挥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核心价值功能,非常有利于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2、本课题教学策略研究中,引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而激活课堂教学。

在教师的组织下,给同学们学习地理创设一个“情景”,即由图形入手突破,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这也是一种现代的教学观。

3、图像与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整合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地理教师提高课堂技艺、提高专业业务水平,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开发,开拓出一条更好、更完善的地理学科科学教学的新路子。

促进教师驾驭地理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技艺,促进地理课堂的良性发展,落实课标的理念、要求及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较高素质地理学科人才。

二、课题界定

1.地理图像:

地理图像是地理事实材料与数学方法、绘画方法的有机结合,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巧妙结合,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数量特征、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内在联系,表现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是地理知识系统性、综合性、区域性的综合体,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所以地理图像是学习地理极其重要的工具。

2、地理图像的分类:

从地理图像教材的内容着眼,地理图像可分为五个类型

(1)、地图A地图基础(比例尺、方向、图例、高程)B分布图(自然地理分布图、人文地理分布图)。

(2)、统计图表A坐标图(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B圆内扇形百分比图C相对百分比曲线变化图。

(3)、示意图A原理示意图B结构示意图C运行模式图D景观示意图

(4)、景观图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各种地理素描、图片、照片、画片。

(5)、地理漫画以揭示某一地理主题为内容的漫画。

三、理论基础

(一)理论依据

1.学科性原则: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对于地理学,地图是第二语言。

它具有形象和信息含量大两个特点,这些特点是文字所不可代替的。

正如布鲁纳所说的,形象本身就具有非语言的特点。

而地图也是地理考试命题中永恒的主题。

2.符合建构主义理论:

在情景.合作.交流.意义建构这四大学习要素中,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参与下,给同学们学习创造一个情景,即由图形入手突破,以达到对所学知识意义主动建构,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3.新课程理念中:

以促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地理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如何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学的过程。

(二)研究原则

立足学校实际,以提高学生读图和析图能力为本,理论联系实际。

四、研究内容

⒈研究的内容

⑴分析地理图像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总结地理图像在各年级段教学的适用条件。

⑵通过地理图像教学,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如何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

⑶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⑷地理图像教学与教师、学生的成长。

⑸尝试建立地理图像教学模式体系。

⒉研究程序:

⑴确定地理图像教学的适用范围

首先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寻找教学中应提供图像的知识范围和能力培养要求,确定应提供的图像种类、数量、形式和授课时段。

这样做从根本上保证地理图像的教学效果。

⑵搜集资料,选编图像

资料来源是多渠道的,教材、教师用书、其它书刊、报纸,电视、网络、师生的实践活动等。

再对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去粗取精,编写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图像。

⑶运用图像,进行教学活动

地理图像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以下几种:

a引述式:

教师提供图像→引入学习主题。

b自学-引导式:

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教师提供图像,启发学生分析,进行学法指导,→学生理解概念、原理,构建知识网络。

c促进-探究式:

教师提供教学地理图像→确定探究主题→学生分组讨论或辩论→形成认识。

d研究式:

学生对地理环境已有一定认识→教师给学生布置实践活动任务,→学生确定研究课题→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搜集资料,绘制地理图像→学生课堂呈现图像→师生评价。

这一教学策略是一个很高层次的要求,这对培养学生利用图像获取信息、理解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

e模拟实验式:

本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借助简单的教具或自制的教具进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进而得出地理概念、原理的过程。

五、研究步骤

(一)研究对象

在初一、初二、共二个年段进行课题研究,从较易获取数据的角度出发,共选取初一、初二年级的3名教师为被试人员,与此相对应,研究的班级为4个班。

(二)研究方法

积极学习,利用试验课堂,调查问卷,文献资料,网络,报刊等多种渠道学习。

向专家、教研员、同事等人学习。

1个案分析法:

针对一些典型案例我们聚集起来共同剖析,研究找出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读图和析图能力的切入点。

2调查研究法:

我们将跟踪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包括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

力求以量化的方式,科学的数据,事实的材料来推动课题的顺利完成。

3抽样调查法:

我们将参与课题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记下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进行及时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

4分析对比法:

同一阶段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师的培养学生读图和析图能力的活动进行比较,找出有效的,科学的方法和途径。

5文献研究法:

多渠道,多角度收集资料,研究最新成果,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本校实际,防止重复研究,尽量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三)研究过程

研究时间为7个月,分为三个阶段

1.申报准备阶段:

(2015.12.4—2015.12.25)

(1)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理论,了解课题的意义,认识本课题的价值。

(2)课题组教师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该课题的研究现状,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

(3)课题组教师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规划课题研究各阶段的研究任务。

2.实践探究阶段:

(2016.1.--2016.6.)

(1)前期准备阶段:

2016.1.4------2016.1.31学习理论,制定计划,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2)全面实施阶段:

2016.2------2016.5实施课题研究,开展课题调查实践活动,不断总结,修改方案,总结经验。

3.总结评估阶段:

(2016.6.1--2016.7.1)

根据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查,分析,撰写论文,结题报告,进行评审鉴定,成果推广。

六、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是经课题组成员充分酝酿,深入讨论后确定的课题,对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是深入领会的,具有强烈的主客观需要,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强烈的人文基础。

2.课题组成员分头搜集资料,对当前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有清晰的了解,为我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3.本课题提出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我组申报本课题。

4.课题完成的条件和保证,本课题组成员曾多次参与教育教学的课题研究工作。

多次在省.市区级论文中获一.二等奖。

全部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都有本科学历,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研究能力:

参与课题的成员均从事一线教学研究工作,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开拓创新能力。

时间保证:

平时教学工作中,能获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实际有感而发,有话可论。

资料设备:

我校拥有标准化的图书室,藏书一万余册,每个任课教师都配备微机,都有网络连接,上网查资料十分方便。

这都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极大地提供了保障。

领导支持:

.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大力鼎助。

七、课题组成员

组长:

周振兴

成员:

李爱芹、张晓旭

八、理论学习材料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摘要:

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基本手段。

本文作者通过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在教学中有效的地图教学策略。

从激发读图兴趣、养成用图习惯、指导用图方法三方面来提高学生用图能力,最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适合本校学情的有效地图教学模式,并以课例的形式阐述了地图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

在此模式的训练下,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

地图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正文: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

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基本手段。

所以在教学中地图的使用是打开地理学科大门的一把最关键的钥匙。

但是我在教学中却发现,很多学生并不会使用这把金钥匙,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需要使用这把金钥匙来解决地理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展开了对地图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我找到了我在地理课上切实可行的办法,主要分成四个方面:

一、有兴趣读图

1、激发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

教师的态度、技巧和艺术都对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1)利用板图板画:

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教学内容清晰、重点明确,学生一目了然。

并且学生看到老师熟练的板图都会很钦佩,这样,学生会因为敬佩老师而增加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

让抽象的地理符号、图表声像俱全,形象具体,增强动态效果,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对地图的兴趣和理解。

2、地理问题生活化

地理学科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情境化,创设贴近生活的地理问题,把抽象的地理学科变得具体,学习地理变成了了解身边的事情,学生自然就对这个学科有兴趣了。

二、有习惯读图

1、有地图

教师和学生手中都有着大量的地图,如地理教材,地图册、填充图册、练习册等都有着大量的地图,所以解决地理问题时,要手中有图。

2、用地图

读图析图贯穿平常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地图形式,形成图图联合的形式,不断的给学生以“图”的意识。

教学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即一方面用图使文字具体化与形象化,另一方面用文字使图上内容规律化与系统化,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运用的常用地图形式主要有:

教学挂图、黑板略图和课本插图、多媒体图等等。

3、练地图

地图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就需要经常看和经常练。

我们可以用专项练习,让学生对各种地图进行练习,从认识到熟悉到应用。

整体图到局部图,从景观图到示意图等练习下来,充分让学生以地图为载体进行练习。

三、有方法读图

在教学中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识图

即:

熟悉不同地图的分类,明确不同问题使用何种地图

地理学科中有很多不同的地图,常见的如地理分布图、等值线图、统计图等等。

在读不同地图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所侧重。

如在读等值线图时,可根据等值线大小、疏密程度、排列的方向、形状的变化等,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变化的幅度及分布特点等。

在读统计图时,应首先使学生明确图例和坐标,再分析某种地理事物的内容和规律,并进一步找出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循序渐进的让学生认识各类地图的读法,从政区图、地形图开始,再配一些空白轮廓图,让学生边学边练,先掌握主要的地名,如高原、平原、山地、河流、大的岛屿、半岛,主要的国家,我国的省,主要的矿产地、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等。

让学生做到胸中有图。

第二阶段,读图步骤,要求学生掌握图表材料的分析,我们要求按如下步骤来训练和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1、读图名,弄清所看地图反映什么内容;

2、读图例,弄明白图上每种地理符号的含义;这两项是读懂地图的基础;对统计图还要求读坐标、读数据、读整体特征或变化趋势,选取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分析判断。

3、看地图内容,利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地图

如有序读图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法、地图填注法等等分析地图的方法。

教会学生这些分析地图的方法,并把它们综合运用到地理学习中。

例如:

我们学习亚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的学习是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地图的使用在本节的学习中尤显重要。

在学习中会使用到亚洲的气候类型、亚洲四地各月气温或降水量图等,首先我们要明确各类地图的标题,如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是确定亚洲气候类型分布的主要地图,明确的知道了这幅地图的作用后,其次看图例,明确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气候类型,接下来可以按照空间顺序法让学生确定亚洲的气候类型,再利用比较分析法得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亚洲气候特点“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学习做了铺垫。

这幅气候分布图也可看出亚洲气候类型的丰富,利用归纳法从而得出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

利用地图填注法让学生填出亚洲东部沿海的气候类型,观察和归纳其共同特点,分析出季风气候显著的气候特点。

第三阶段,图文转换,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进行知识迁移,能做到图图互换、图文互换、文图互换、图表转换

注意让学生建立各章节之间的联系,运用地图将材料、情境的文字进行迁移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文、表互相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与原理。

四、有模式读图

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对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考察,所以综合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主要学习内容。

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读图、用图,并尝试利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寻找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我尝试研究适合自己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地图教学模式。

经过不断的尝试——改进——再尝试——再改进的过程,我得出了适合于自己地理课堂的地图教学模式。

具体步骤如下:

1、视频观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在导入新课的环节利用视频导入可以大大的吸引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学习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台湾》一课时,多媒体播放台湾景观视频,并且配有余光中的《乡愁》同时播放。

学生观看台湾有关的视频,可以大大吸引学生对台湾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乡愁》这首诗的播放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两岸人们渴望统一的心情。

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强化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领土。

2、自主读图,完成学案;

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单纯让学生看书,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结果学生看书的时间很长,但效率很低,很多问题都是在教师提问之后才又重新看书找答案,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所以,我在教学中使用学案,学生在完成学案的过程中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小组合作的过程,学生通过图册和教材上的地图,完成地理问题。

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间讨论得出结论,真正达到地理课程标准理论中的“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如学习《台湾》时,我在学案中设计利用空白地图让学生填出台湾的海陆位置,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

学生在地图上描出北回归线,这样学生就可以明确台湾的纬度位置。

3、图片牵引,表达交流;

多媒体地图的特点是直观、信息量大、容量大。

所以使用多媒体地图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且还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利用多媒体地图表达交流学案中问题的答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还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更自信,也让学生对地理学科更加喜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课件的使用,让死板的地图灵动起来。

通过多媒体制作可以让地理事物闪现、让地理纬线穿过,让不同的区域呈现不同颜色,这些都可以让我们的地理可更加有趣,让地图呈现的更加清晰,表达更多的地理信息。

4、方法指导,举一反三;

学会读图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就要求教师要把读图方法的指导贯穿在每一节地理课中,让学生把读图的步骤、分析的方法都习惯成自然。

所以在上课时,我们教师要常常用图,同时也要求学生要勤用图,并时时注意提醒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

渐渐的学生逐渐掌握了读图的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幅地图同时使用,来获取更多的地理信息,同时也可以更加明确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如学生在分析《台湾农矿产品分布》图时,教师同时配有《台湾地形图》,《台湾气候类型图》和《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来帮助学生分析个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明确了地形和气候对农作物分布上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来明确台湾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具有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对比北方地图自然及人文环境与台湾的差别。

5、板图填图,完成反馈;

地理板图有多媒体教学不可替代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运用地理板图的形象性,能够丰富学生的形象知识,我利用自身的板图板画较好的优势经常在课堂上使用板图板画,不但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板图板画的灵活性高,可以随时根据教学内容的改变和配合使用。

如在讲解台湾位置的时候,教师即时在黑板上画出台湾省轮廓图,学生看到老师精湛的板图都会很钦佩,这样,学生会因为敬佩老师而增加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可以更加清晰的把台湾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都标注在黑板上,重点清晰明确。

6、编制网络,形成框架。

知识网络可以清楚的展现各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是一种特别的地图。

学生在学习完新课内容后,教师及时配合知识网络的梳理,可以让学生对本节知识之间的联系瞬间清晰,也非常有益于学生头脑中整体知识框架的构建。

以下是我对于《台湾》这节课知识的梳理

 

通过初步的实践,我对地图教学的策略有了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我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重要的是我学会了用研究的心态面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积极解决问题,让课题研究为我的教学服务。

这一切

让我不断的感受着研究带来的快乐,我愿意在研究的道路上撷取一份我的教育芬芳。

参考文献

[1]范丽霞.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1(4)

[2]匡艳霞.浅谈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