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2448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5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2、记住我国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的海洋

3、学生知道我国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分布。

能力目标:

1、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相比,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根据地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南北、东西端之间的距离。

3、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得到初步培养。

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根据地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南北、东西端之间的距离。

2、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教学难点】

1、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方法】

1、讲述、研讨

2、激励学生,运用政区图,采用化整为零,分片了解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分布位置。

使学生初步学会化难为易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学期期末考综合题第1小题

描述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从地球五带的划分,大部分地处北温带;从海陆位置看,西与欧洲接壤,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亚洲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

板书:

一、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

2、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题1、2、3,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过渡: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大国,那中国究竟有多大呢?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强调中国的四至点

讨论:

学生大体指图说出其经纬度并量算我国领土南北、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及960万平方千米陆地。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描绘海岸线、四大海域、三大岛屿、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

板书:

二、国土辽阔

1、海洋大国:

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辽阔的海域

2、众多的邻国:

陆上14,海上6个

讨论:

学生做课本P5

做活动1、2题

提问:

范围如此之广会带来那些地理现象?

(活动题3)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谈一些自然现象。

讨论:

有什么有利或不利影响?

(活动题4)

过渡:

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

为了便于管理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我们接下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三、34个省级行政区

[讲解]什么是行政区划呢?

举个例子,我要在学校里找一个同学,你会告诉我他在某年级某班,甚至明确到第几小组第几个,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校管理方便。

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

[板书]1、三级行政区划

[启发引导]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7页,说说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总结归纳]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的年级、班级、小组一样,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

这里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区。

除此以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设立特别行政区。

[转折过渡]行政区划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

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板书]2、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和直辖市

读课本P7的“中国政区图”

[教师提问]你认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可分为几种呢?

每一种的数量是多少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1个香港特别行政区、1个澳门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来记住这些名称呢?

学生讨论、回答。

[转折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小组竞赛游戏来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

[组织学生竞赛]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每轮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答对加10分,答错不得分。

(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第一轮:

教师在黑板的拼图上任意指出五个省区,请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

第二轮:

教师说出任意五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相应的省区图块从黑板上取下来。

第三轮:

教师任意拿出五个省区图块,请学生根据图块的形状判断各是哪一个省区。

第四轮:

教师说出任意五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图块放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上。

第五轮:

教师利用省区的特点提问,如:

与湖北省相邻的有哪些省区?

黄河的入海口位于哪个省区?

长江发源于哪个省区?

与缅甸接壤的有哪些省区?

……

[教师简评竞赛结果]略

[转折过渡]我们有的同学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还有个小名。

各个省区也有自己的小名,我们称为省区的简称。

[板书]3、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讲解]为什么除了全称之外还有—个简称呢?

因为在有的场合使用全称很不方便,比如汽车的牌照上首先要有各省区的名称:

然后是阿拉伯数字编号。

如果车牌写上各省区的全称会很繁琐,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345”这将是多大的牌照呀!

所以我们为每个省级行政单位都起了一个小名,也就是简称。

[读表提问]学生读教科书中“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思考这些简称是怎么出来的,找找记忆方法。

(学生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和常识,分组讨沦回答,能说出几个就可以。

[总结]

取用全名中的一个或几个字

京、津、辽、吉、黑、苏、浙,、藏、陕、甘、青、宁、新、港、台、内蒙古等

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

闽、赣、湘、皖等

用本省的历史名称

冀、鲁、豫、粤、琼、渝、蜀、黔、滇、鄂等

一个省有两个简称

川或蜀、云或滇、甘或陇、贵或黔、陕或秦

[学生活动]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了中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立。

重点学习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分布,希望同学们下去以后对照地图记住这些内容。

【板书设计】

一、中国的位置

1、半球位置

2、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

二、国土辽阔

1、海洋大国:

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辽阔的海域

2、众多的邻国:

陆上14,海上6个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1、三级行政区划

2、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和直辖市

3、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教学反思】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的能力。

德育目标:

1、理解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现状,人口政策

【教学方法】练习

【教学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中国政区划分的级别

主要省区的简称

提问导入:

大家都知道,我国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就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

结合课本“我国人口的增长(公元初~2000年)”图,说明人口增长折线图的绘法(也可先提供数据,让学生自己画),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两个人口增长高峰,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

得出我国人口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过渡:

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辩证看待)

完成活动题1。

(衣、食、住、行、游等各个方面,就业困难,肌饿贫困等等)

过渡:

既然有这么多的负面影响,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我国人口基本国策是: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过渡: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和效果。

完成活动题2。

(减缓了人口增长速度,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仍增加1200万左右。

过渡: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为12.95亿,请根据数据计算我国平均人口密度。

复习人口密度的概念。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总面积)

总结:

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而且有的地方人口密度特别大,有的地方特别稀疏,密度还没有世界平均密度那么大。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人口分布的情况。

读图1.11我国人口密度图

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400人/平方千米以上?

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

人口密度不足1人/平方千米的是什么颜色图例,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比较“人口分界线”东南部与西北部人口分布的差异。

(可列表比较)

完成活动题1、2

学生讨论:

探讨我国的人口政策之利弊。

(提出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

2、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情况

能力目标:

1、运用民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德育目标: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理解少数民族政策,树立民族平等、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民族构成、民族分布

【教学策略和方法】读图讨论、学生谈见闻

【教学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课本P15.图1.14“多民族的大家庭”,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伟大祖国辽国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的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饰是不同的。

总结:

我国的的民族构成:

我国有56个民族。

一、56个民族

读P19.数据表,分别找出人口超多1500万和400万的民族?

除汉族以外,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

壮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学生活动:

拿出一张人民币(纸币),结合课本P16.的图1.15“几种民族文字”,观察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

(老师同时明确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有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过渡:

语言、文字的差异是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此外,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P17,活动2和活动3

提问(让学生自己总结):

那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

[不同民族的居民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化、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二、民族的分布

带着问题读课本图1.17。

(1)使用图例、注记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2)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4)找出有多个少数民族居住的省、自治区?

汉族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分布相对分散,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

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指导学生讨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的好处。

(P20.活动3)

三、民族政策

56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歌曲

讲述我国的民族政策

课堂小结

学生完成填充图册

【教学反思】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学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能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理解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

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这种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合理开发和利用.

3、山脉的走向。

4、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5、山脉不仅是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还构成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列表比较,对知识进行归类梳理,并加深认识。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在第一章里,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规划,中国的人口与民族,对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及中国的人口分布、人口问题、民族分布、民族政策等都有了了解,那么中国的地形地貌如何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

【板书】第二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老师讲解]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读地理图册P10.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3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教师用手势来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

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窝头,竖着,沿窝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头的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而是切在地形图上。

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窝头画一幅俯视图,画出的是什么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沿北纬32°纬线所做的中国地形剖面图。

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总结】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

阶梯的界线又在何处呢?

【板书】1.三级阶梯概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对照教科书P22.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指出我国三级阶梯的界限,并在P24.的地形图上标出界线。

完成活动题1。

【转折过渡】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就形成了近海大陆架。

【板书】2.近海大陆架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地图册“中国地形图”,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我国的哪些海域属于大陆架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的近海大陆架范围非常广阔,包括渤海和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由于大陆架地区海水比较浅,可以透射阳光,所以各种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此外在我国的大陆架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一个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有没有影响?

分组讨论。

将全班分为四组,分别从气候、河流、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势特征的影响。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地势对水利的影响:

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

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方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教师归纳总结】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朕系。

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

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

第二课时: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总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复习提问】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

(学生回答: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教师总结】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

【板书】二、地形复杂多样

【导入新课】在黑板上副板书位置写出“一______山峰,一______山脉”,让学生填写量词。

【引导思考】如何用图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一座山峰、一条(或列)山脉?

用语言表述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

学生讨论。

【教师板图】在副板书位置画出地平面上的方向,再画几条线段,让学生说出其延伸方向。

学生讨论。

如:

1.东西走向

2.西北-东南走向

3.南北走向

4.东北-西南走向

【教师概括】走向即延伸的两端方向加起来。

【引导学生活动】同桌为一组,一人画线段,一人说走向。

完成活动题1。

【出示挂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任指几条山脉的走向让学生判断,如大兴安岭、阴山等。

让学生找出与阴山走向相同的山脉,并说出名称。

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有什么规律。

【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山体上。

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说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

用同样方法学习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概括板书】

走向

山脉

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弧形山脉

主要山脉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喜马拉雅山

 

【教师概括】东西走向的三列好像“三道纬向长城”,称“三横”;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好像“三条濒海峻岭”称“三纵”。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看课文中关于喜马拉雅山的介绍,并思考:

(1)喜马拉雅山的走向?

(2)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的位置、名称、海拔?

【教师概括】喜马拉雅山是弧形山脉,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8.18米,是世界最高峰。

其雄壮、神奇吸引了无数登山健儿。

第三课时:

【导入】我国山脉很多,除了以上山脉以外,还有一些山脉也很重要。

如:

①在中俄边境上画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与其走向相同的还有甘肃、青海两省边界上的祁连山。

②在西南有一组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

完成活动题2、3

整个中国就好像被一张网所覆盖,这张网有什么奇妙之处吗?

【教师引导讲述】

①指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②指出昆仑山、祁连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③指出昆仑山、天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④指出天山、阿尔泰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⑤指出祁连山、秦岭、太行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⑥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每指一个网格,学生都可能会说出一个地形名称

引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高原

若有问题,教师给以补充。

使学生明白每个网格中都有一个地形区。

引导学生讨论山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

第四课时:

【导入】我国地形种类齐全,哪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

哪种最小呢?

请看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教科书28页“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说出各种地形所占比例是多少。

学生回答,完成活动题1。

【教师讲解】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三、山区面积广大

【转折过渡】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活动题2

【教师归纳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

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容易发生自然灾害,同时由于平原面积少,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转折过渡】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山区的交通情况和常见的自然灾害。

学生自学为主

【课堂小结】略。

【巩固练习】完成“地理填充图”的相应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三级阶梯概况

2.近海大陆架

二、地形复杂多样

1、 主要山脉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走向

山脉

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弧形山脉

主要山脉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喜马拉雅山

 

2、 四大高原

3、 四大盆地

4、 三大平原

三、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反思】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叙述l月O℃等温线的分布,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初步掌握综合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知道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

2、结合相关地图,了解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3、了解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

4、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1月、7月平均气温图,使学生提高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能力。

2、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各种气候特征的分析,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应因地制宜地利用,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2、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3、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4、知道我国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的典型性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

1、运用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

2、理解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的成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除夕之夜,北国的哈尔滨人们冒着严寒,正在观赏冰灯,整座冰灯园就像神话中的水晶宫;而在南国的广州春节迎春花市上,人们手捧五颜六色的鲜花,徜徉在花的海洋,春意浓浓,喜气盈盈……同是春节(结合当前情况,描述国庆亦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和景观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看书P31.图2.13,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