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2190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科学知识领域以及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内容,其中《白天和黑夜》单元属于“地球和宇宙”,《光与色彩》与《电和磁》单元均属于“物质世界”,《呼吸和血液循环》单元属于“生命世界”,《解释与建立模型》单元属于“科学探究技能学习”。

教材中探究对象由认识事物的性质和周期变化发展为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能用解释与建立模型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要善于交流与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品质。

因此,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的指导,要从指导探究过程改变为指导探究方法,为学生今后的自主性探究打下基础。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本单元内容是研究的是有关于天空中的星体,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教材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教学活动主要为研究太阳的东升西落、影子的长短变化;昼夜的交替轮回;夜晚月相的阴晴圆缺和因昼夜变化而引起动植物的节律变化。

教材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这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

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代人对昼夜变化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的影响。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本单元是根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光的传播”部分——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等要求建构的,力求使学生在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以及散射等现象对光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

同时,本单元也紧紧围绕着全册书的科学方法训练的重点“解释与建立模型”来安排每节课的结构,设计每节课的重点问题。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很多光学规律比较深奥,为此,每节课都安排了大量的趣味性很强的探究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做必要的深入思考,鼓励他们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并能反思自己的科学探究方法。

第三单元《电和磁》,本单元内容属于物质世界中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主要让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等。

通过探究,积累知识,为今后学习能量的转换打下基础。

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主要包括三方面:

1、认识简单电路,这部分分为三课,层层递进,在前两课形成完整电路概念的基础上,第三课组织学生探测暗盒里的电路,让学生会用简单电路检测盒判断暗盒里的电路连接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一种“解暗盒”的科学思想,这也是对前两课的延续和巩固;2、研究磁铁,通过开放性的玩磁铁,使学生认识到各种形状的磁铁都有磁性,磁铁的性质,最后通过制作小指南针和磁铁玩具,更好的认识磁铁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研究电磁铁,这一课是对电和磁现象的综合,渗透了能量相互转换的思想,本课通过制作电磁铁,尝试制作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设计控制变量探究电磁铁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再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研究改变电磁铁磁极的方法;最后,利用所学电和磁的知识,能比较永久磁铁和电磁铁的相同和不同;通过调查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意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人体的呼吸器官、血液循环器官以及相关的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学生认识心跳与呼吸、认识自己的身体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单元。

本单元的设计,一方面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多次、反复测量自己的呼吸、心跳、脉搏次数,分析相关数据,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另一方面,通过认识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机器作用,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第五单元《解释和建立模型》,课程标准中有较多内容与本单元有关,它们是单元构建的主要根据。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解释和建立模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解释是根据事实作出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建立模型是解释自己的思想和发现的方法。

模型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事物间的变化及事物间的联系。

解释是模型的内容,模型是解释的形式。

解释离不开深入思考、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解释既要立足与事实,又要凭借逻辑的结构,并借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建立模型是为了更好的解释,这部分内容不仅需要学生认识各种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图示模型,认同模型对于解释的作用,教师要激发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模型的制作活动中去。

二、教学建议

1.合理使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比如,《光与色彩》以光学知识为探究主题,按照核心概念的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涉及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等光的规律和原理,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很多光学规律比较深奥难懂,所以每一课都安排了大量的趣味性很强的探究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进行删减和替换,在把握好知识深浅度的前提下,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把探究活动搞得热热闹闹,更要注意启发学生做必要的思考,鼓励他们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鼓励学生大胆开展研究

检验暗盒中的电路,对学生来说,看到现象较为容易,关键是根据现象画内部电路图,变直观为抽象的认识,这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挑战。

因此,单从教学内容看,活动就是检测,如果从学生的发展来看,活动中所暗含的科学探究意义的重大。

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探究,用心去体验,学生才能学有所获。

3.做好课外科学探究的指导与检查

科学学习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基础上,提倡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

在教学《太阳和影子》、《看月亮》时,太阳和影子、温度的关系,月亮的圆缺变化规律都必须建立在实际的测量与观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深刻的体验。

而这些活动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所以组织这样的活动就要在三方面下功夫;

(1)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记录方法;

(2)经常指导与检查,激发学生观察与记录的兴趣:

(3)将所有的实验观察数据集中到一张记录纸上,有利于学生做出分析、讨论、总结找出规律。

4.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多媒体(视频、动画、图片等)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参提供的光盘,网络上的软件,特别是扬州教研室放在网上的课件,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加以利用。

5.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对学生的评价要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

学生科学知识掌握的情况是对学生评价的一个参考因素,而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严谨的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独特的见解,迸发出来的科学创新的火花,认真准确的科学观察日记,新颖的科学小制作,完善的科学报告等更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

三、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9.1-9.4

太阳和影子(1课时)

9月1日开学

2

9.5-9.11

太阳和影子(1课时)

太阳钟(1课时)

3

9.12-9.18

昼夜交替(1课时)

看月亮(1课时)

 

4

9.19-9.25

看月亮(1课时)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1课时)

 

5

9.26-10.2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1课时)

6

10.3-10.9

单元总结(1课时)

国庆节放假 

7

10.10-10.16

光的行进(1课时)  

 

8

10.17-10.23

照镜子(2课时)  

 

9

10.24-10.30

研究透镜(2课时)  

 

10

10.31-11.6

七色光(2课时)

11

11.7-11.13

单元总结(1课时)

简单电路(1课时)

 

12

11.14-11.20

简单电路(1课时)

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  

 

13

11.21-11.27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1课时)

研究磁铁(1课时)

 

14

11.28-12.4

研究磁铁(1课时)

电磁铁(1课时)

 

15

12.5-12.11

电磁铁(1课时)

单元总结(1课时)  

 

16

12.12-12.18

测量呼吸和心跳(1课时)

肺和呼吸(1课时)

 

17

12.19-12.25

心脏和血液循环(1课时)

单元总结(1课时)

 

18

12.26-1.1

解释(1课时)

建立模型(1课时)

19

1.2-1.8

单元总结

复习考察

 

20

1.9-1.15

21

1.16-1.18

 

 

2016~2017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关于“神奇的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的'司令部'”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单元,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探究活动,形成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

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觉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围绕“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讨论、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另外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利用岩石与矿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岩石与矿物资源在日益枯竭,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我们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上的统治者,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人类拥有最为先进的武器――大脑。

本单元就是在这一知识背景下,从趣味性、适合性、系统性、发展性、探究性等几方面出发,再一次将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自己的身体作为研究的对象,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健康生活”这个一级主题,“生理与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两个二级主题,选取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这部分知识来编写的。

围绕本年级探究过程技能训练重点“交流与质疑”这条主线,安排大量的探究活动去体会、理解大脑的“指挥”中心的作用,构建了本单元内容,它既符合生命科学的知识逻辑体系,又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属于新编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内容,整套教材中的安排顺序是:

三上——提出问题,三下——观察与测量,四上——排序与分类,四下——调查与预测,五上——解释与建立模型,五下——交流与质疑,六上——假设与实验,六下——拓展与应用。

八册教材,每册教材都有它的着重训练点。

本单元教学首先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交流与质疑,接着让学生通过图片阅读、范例示范以及讨论交流明白如何与同伴去交流,怎样去质疑。

二、教学建议

1.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性的活动,这些探究性的活动离不开结构性的材料。

如“机械”单元需要的各种简单机械,“形状与结构”单元的“建筑材料”,这些有的是需要学生自己在课前搜来的,有的是需要教师为孩子们准备好的。

而现在科学课上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由于一费制的关系,好多学校的科学材料并不是很充足的,而且学生手中的材料袋也没有了,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材料,如果没有这种材料我们该如何找到其它材料去代替。

另外,一些孩子在课前不准备材料让好多科学教师头疼,建议科学教师课前在每个班上张贴材料单,通知孩子们需要带哪些材料。

有了结构性的材料,才算是做好了探究的准备工作。

2.动手与动脑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

本册教材中有许多动手做的内容,科学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动起来。

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要做到心灵手巧。

如让学生设计一套方案,制定一个探究计划,绘制一张图纸等,要创造多种情境去让孩子们去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在探究及制作的活动过程中,要让孩子们明白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不能虎头蛇尾,要有始有终。

同时让他们明白最后的结果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探究能力的唯一标准,要知道在过程中的付出也是相当重要。

科学教师既不能重过程轻结果,更不能重结果轻过程,应该做到两手一起抓。

3.关注孩子的差异,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们合作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肯定会显现出水平上的差异,这是必然的。

尤其是在设计与制作方面可能更多的还存在性别、性格上的差异。

然而多元智能向我们提出,孩子不存在着好与坏,只在发展区域上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分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可爱的地方,都有他优秀的地方。

我们要创设多种条件早日启发出他们的优秀,让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树立起自信与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2.12~2.17

什么叫机械(1课时)

怎样移动重物(1课时)

2

2.20~2.24

怎样移动重物(1课时)

斜坡的启示(1课时)

3

2.27~3.3

拧螺丝钉的学问(1课时)

国旗怎样升上去(1课时)

4

3.6~3.10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1课时)

单元总结(1课时)

5

3.13~3.17

折形状(1课时)

搭支架(1课时)

6

3.20~3.24

搭支架(1课时)

建桥梁(1课时)

7

3.27~3.31

建桥梁(1课时)

造房子(1课时)

8

4.3~4.7

造房子(1课时)

单元总结(1课时)

9

4.10~4.14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1课时)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1课时)

10

4.17~4.21

我是怎样出生的(1课时)

单元总结(1课时)

11

4.24~4.28

认识常见岩石(2课时)

12

5.1~5.5

认识常见矿物(2课时)

13

5.8~5.12

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1课时)

单元总结(1课时)

14

5.15~5.19

大脑(1课时)

神经(1课时)

15

5.22~5.26

感觉(1课时)

单元总结(1课时)

16

5.29~6.2

交流(1课时

质疑(1课时)

17

6.5~6.9

单元总结(1课时)

复习

18

6.12~6.16

19

6.19~6.23

期末考察

20

6.26~6.30

 

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

     1.3了解哥白尼“日心说”的贡献。

     2.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2.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1.4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1.5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1.6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1.7知道月球基本情况,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1.8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本单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

从引导孩子们观测太阳和影子开始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影子变化的长短人手,进而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

     第二部分:

在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运用这个规律制作太阳钟,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也可以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

     第三部分:

昼夜交替现象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

第四部分:

在夜晚,如果孩子们能够坚持看月亮,并给月亮记下日记,就能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

而在白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太阳的影子;在夜晚组织学生看月亮、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五部分:

第五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

第1课太阳和影子

三维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

 

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标杆、粉笔 

学生准备:

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

(影子) 

2.你知道影子和什么有关吗?

 

3.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 

4.室外活动:

在有阳光的地方放上标杆,画上它的影子,进入教室。

 

二、自主学习 

1.这是谁的影子?

 

(1)小组讨论:

你认为这是谁的影子?

 

(2)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画出树和电杆的影子。

 

2.认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1)小组交流:

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汇报。

 

(3)小结:

物体挡住光形成影子。

 

3.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1)室外活动:

再次画出标杆的影子。

 

(2)观察:

你发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3)小组交流。

汇报。

 

(4)小结: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在发生变化。

 

三、巩固应用 

1.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课后继续研究影子,你还能发现什么?

 

 

第2课太阳钟

三维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

 

2.尝试做一个沙漏。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

制作日晷模型的材料(学具袋中有备)、手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有经验的老农会根据天上的太阳来判断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呢?

 

2.太阳的确可以当作一个钟来计算时间。

今天我们来学习太阳钟。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 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2) 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 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2. 看手掌日晷 

(1) 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

 

(2) 学生室外活动,看手掌日晷,方法按照书上的样子。

 

3. 做太阳钟 

(1) 你在不同时间里画过物体的影子吗?

你发现了什么?

 

(2) 我们来做在个太阳钟。

 

(3) 学生室外活动,画不同时间里物体的影子,在每条影子旁标上时间。

 

三、总结应用 

1. 小结课文。

 

2.课后利用星期六时间,按照这种方法做一个整点时间的太阳钟。

 

 

第3课  昼夜的交替

一、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动画片断、演示实验

二、知识目标

1.地球的自转

① 地球自转的中心

② 地球自转的方向(包括从北极俯视)

③ 地球自转的周期

④ 地球自转产生的星空现象

2.昼夜交替的成因

① 产生昼夜的原因

② 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

③ 白天中日影的变化

3.计时工具

① 日的定义

② 古代计时工具

③ 现代计时工具

4.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生平与杰出贡献)

① 张衡

② 祖冲之

③ 一行

④ 郭守敬

 

第4课看月亮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

 

2.能够克服恐惧感。

 

3.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

 

教学准备 :

   学生准备:

月相观察记录本,月相观察纸若干张。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球的,你的观察怎样?

 

2.  今天我们来学习整理下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习新课 

1.  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1) 你看过月亮吗?

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2) 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3)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2.  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1) 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

 

(2) 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3) 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3.  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 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 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

 

(3) 小结:

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4.  阅读:

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课后继续观察月球的运动,你还能发现什么?

 

第5课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并识别昼夜对郁金香、合欢树等的影响以及时差对人的影响,并设法这些问题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2.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蒲公英的变化;

3.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

4.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某种植物和花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

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

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

教学准备:

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明暗对比明显的纸盒。

教学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