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4 Word版含答案 精品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504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4 Word版含答案 精品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4 Word版含答案 精品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4 Word版含答案 精品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4 Word版含答案 精品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4 Word版含答案 精品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4 Word版含答案 精品导学案.docx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4 Word版含答案 精品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4 Word版含答案 精品导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4 Word版含答案 精品导学案.docx

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4Word版含答案精品导学案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课时训练15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基础夯实

1.下图所示漫画反映的问题会导致(  )。

①资源短缺 ②环境污染 ③生态系统不稳定 ④劳动力数量充足,创造过多物质财富,人类生存得更加舒适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人口膨胀会导致人均拥有资源和物质财富少、排放废弃物多等问题,使得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

读图,完成第2~3题。

2.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

A.秸秆、沼渣、化肥B.沼渣、粪肥、塘泥

C.化肥、粪渣、沼渣D.菌渣、沼渣、塘泥

3.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环境

B.减少了秸秆还田,土壤肥力会下降

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竞争激烈

D.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答案2.B 3.A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箭头指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有粪肥、沼渣、塘泥。

第3题,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可以降低对山地植被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可以减轻燃烧秸秆等产生的大气污染,有利于净化环境。

读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字母M表示的环节是(  )。

A.产品包装运输

B.产品使用回收

C.环境

D.原材料加工

5.在清洁生产中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

A.从原材料开采环节评估

B.从产品生产过程评估

C.从产品废弃物处置情况评估

D.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评估

答案4.A 5.D

解析清洁生产就是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的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6.江苏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按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原因是什么?

(2)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好处有哪些?

答案

(1)其产品原料为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2)①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②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利于保护环境;③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④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市场;⑤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收入。

能力提升

2017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其宣传主题是废水。

中国纪念2017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日”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

据统计,全世界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很多国家闹“水荒”。

据此完成第7~8题。

7.近几年来世界上感到水资源不足的国家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

A.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B.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

C.人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需水量大增

D.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

8.水资源不足是制约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北方缺水的可行措施有(  )。

①大面积人工降雨 ②跨流域调水 ③因地制宜,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④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 ⑤人工措施融化西北冰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答案7.C 8.B

解析第7题,世界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需水量大增。

第8题,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包括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

人工降雨可以增加降水量,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人工措施融化西北冰川会带来生态环境问题,是不可取的。

读下面漫画,完成第9~10题。

9.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导致气候异常

B.石油污染

C.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10.对此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A.对部分海域实行季节性“休渔”

B.改革渔具,加密渔网网眼

C.推进海洋农牧化生产

D.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9.D 10.A

解析该漫画反映的问题主要是过度捕捞引起的渔业资源枯竭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现在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对部分海域实行季节性“休渔”制度。

11.读低碳经济时代的绿色建筑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图中的绿色建筑房屋有哪些好处。

(2)发展低碳经济,关键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结合相关地理知识简要回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

答案

(1)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利用地热供热水;减少室内热量散失;收集风能;利用太阳能发电、供热水;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控制高耗能产业的过快增长;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先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抓紧抓好重点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和能效标准的制定。

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体系,建立激励机制。

解析结合图示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房屋的好处。

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既要调整产业结构,又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积极推广新能源和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过关检测

(二)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读某城市规模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该图代表的城市所属的国家可能是(  )。

A.日本  B.美国  C.印度  D.英国

2.该图反映了该市(  )。

            

A.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慢,甚至停滞

B.许多人口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

C.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1.C 2.B

解析由图可知,该城市核心区面积小且增长缓慢,而城乡过渡带面积大且1980年以后增长迅速,说明大量人口和企业从城市核心区迁往了城乡过渡带,促进了郊区的发展,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应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而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

读下表,完成第3~4题。

年代

全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

口(亿)

城市化

水平(%)

城市人

口(亿)

城市化

水平(%)

城市人

口(亿)

城市化

水平(%)

1950年

7.34

29.2

4.47

53.8

2.87

17.0

1960年

10.32

34.2

5.72

60.5

4.60

22.2

1970年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年

17.64

39.6

7.98

70.2

9.66

29.2

1990年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年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年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3.上表说明(  )。

A.1950—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1980—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缓

C.1950—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D.1980—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4.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进行一些粗略的估算就可以得出,1980—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第4题,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过快的城市化是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引起的。

下图为1995—2010年某市各圈层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的净变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根据各圈层人口数量的变化判断,中圈层主要布局的功能区为(  )。

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行政区

6.影响市中心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交通通达度低 ②环境质量差 ③地租昂贵 ④服务设施差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由图中可以看出,中圈层净增人口比例最大,所以应为住宅区。

第6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市中心区由于受环境质量下降、地租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成为人口净迁出区。

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表示城市化后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8.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减小楼房密度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

答案7.A 8.D

解析第7题,城市化后,地表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地面硬化,下渗量减少,两者都会使雨水快速汇入河流,而导致流量迅速上涨,降水少时流量非常小,故①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

水库按照人们的需要控制江河径流量,使河水流量趋向平稳,故流量最稳定的③过程线是修建水库以后的过程线。

第8题,防治城市内涝,主要措施是使降雨之后形成的城市地面径流快速排走,故D项正确。

某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地区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

读某城市《体检》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城市“越来越胖”体现了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

A.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

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C.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D.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10.图中所示表明,和谐城市主要看(  )。

A.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

B.城市人文、社会的发展情况

C.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9.A 10.A

解析第9题,从图中和谐指数来看,城市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第10题,城市的和谐发展是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第11题。

11.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答案D

解析北京城市中心区是商务区,不是人口主要分布区,A项错。

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人口流动性可能更强,不能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B项错。

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吸引企业进入,不能缓解“钟摆”交通现象,C项错。

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可以导致相关从业人员迁出,缓解“钟摆”交通现象,D项对。

二、综合题(共56分)

12.(30分)读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从阶段一到阶段二区域特征变化过程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促进该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该变化过程的主要标志有哪三个?

(2)从图中看出该地区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自然环境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阶段一到阶段二的区域变化过程还可能带来哪些城市环境问题?

(3)结合图示分析该区域在阶段三为改善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城市化。

资源(煤炭)开发。

标志有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

(2)湿地面积迅速减少。

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3)建设城郊绿化带,设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解析该地区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的区域变化属城市化过程。

从图中看出,煤炭资源的开发及相关产业发展是促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城市化过程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13.(26分)城市群(又称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等)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

由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成经济圈。

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1年,“成渝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

2013年“两会”期间,重庆市向全国人大提交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意在促进“成渝经济区”能发展为内陆的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

成渝经济区作为人口超过1亿的区域大市场,是中西部市场程度最高,产业集聚度和城市最密集的区域,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区总面积18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我国城市群分布及“成渝经济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1)简述我国主要城市群集中分布地区及有利的自然条件。

(2)成渝城市群中,级别最高、服务范围最大的两个城市是    、    。

 

(3)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说明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条件。

答案

(1)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地形平坦,城市建设成本低;(以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适宜,适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河流、湖泊较多,为城市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水源和运输条件;东部临海,位置优越,便于对外联系。

(2)成都 重庆

(3)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产业集聚,市场化程度高;交通便利(交通改善较多,方式多样);国家政策支持;世界产业转移带动城市的发展。

解析第

(1)题,从图中三个经济圈可看出我国城市群集中分布地区,城市群的自然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及位置等。

(2)题,成都和重庆是省级行政中心,级别最高。

第(3)题,运用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