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摄影技术操作要求要求规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123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线摄影技术操作要求要求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X线摄影技术操作要求要求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X线摄影技术操作要求要求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X线摄影技术操作要求要求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X线摄影技术操作要求要求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线摄影技术操作要求要求规范.docx

《X线摄影技术操作要求要求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线摄影技术操作要求要求规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线摄影技术操作要求要求规范.docx

X线摄影技术操作要求要求规范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X

X线机的使用原如此:

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须知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

2.严格遵守操作规如此,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X围。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假如有异常与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器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与各种按钮固定。

7.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使用。

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

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流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合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展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mA值和曝光时间,在调节仟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展曝光。

7.工作完毕,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摄影原如此:

1.有效焦点的选择:

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如此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胶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与肢片距的选择:

摄影时应尽量缩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应用:

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通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5.虑线设备的应用:

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仟伏时,一般需加虑线板、虑线器。

6.肢体摄影时,必须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或邻近一端的关节。

7.在同一X胶片上同时摄取两个位置时,肢体同一侧放在胶片同一侧。

X线摄影步骤:

1.阅读会诊单:

仔细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某某、性别、年龄,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

2.确定摄影位置:

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置投照,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患者情况加照其他位置,如切线、轴位等。

3.摄影前的准备:

去掉一切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质,有条件者换上专为患者准备的衣服,投照下腹部、脊柱应事先做好肠道准备。

4.选择胶片尺寸:

根据投照方式,要求X围,胶片应放置于适当位置。

5.安放照片标记:

标记应放在暗合的适当部位,不可摆在诊断X围之内。

6.摆位置对中心线:

依照部位与检查目的,按标准位置摆好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痛苦,根据要求将中心线对准被摄部位,并校对胶片位置,是否包括要求投照的肢体X围。

7.测量肢体厚度:

8.训练呼吸动作:

摆位置前根据要求做好呼吸或屏气动作的训练,要求患者完全合作。

9.选择焦片距:

按部位要求选择好球管与胶片的距离。

10.选择曝光条件:

根据投照部位、体厚、生理和机器条件,选择最优KV,mA与时间。

11.曝光:

以上各步骤完成后,再校正控制台各曝光条件,是否有错,然后曝光。

在曝光过程中,密切注意各仪表工作情况。

12.曝光完毕后,操作者签名,特殊检查部位应做好记录。

 

1、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

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

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

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

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

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

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一样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

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

体厚超过15㎝或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

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

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

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X线管固定。

6、照射量的选择:

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适宜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与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

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

骨骼局部〕手正位位置:

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

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

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

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

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手后前斜位位置:

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

将小指和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外缘,手放成侧位。

然后将手内转,使手掌与暗盒约成45度角。

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

中心线:

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

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

第二、三和四掌骨互相分开,第四、五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手前后斜位位置:

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将小指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内缘,手放成侧位。

然后将手外转,使手与暗盒约成45度角。

各手指均匀分开。

中心线:

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

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

第三、四、五掌骨互相分开,第二和第三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拇指前后位位置:

〔1〕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肘部垫高。

手和前臂极度外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

〔2〕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前用沙袋垫高。

手和前臂极度内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

其他四指伸直,也可用对侧手将其扳住,防止与拇指重叠。

中心线:

对准拇指的掌指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

〔1〕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和其周围结构也都能清晰显示。

〔2〕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常被遮蔽,显影不清。

拇指侧位位置:

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或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

拇指外侧缘紧靠暗盒,其余四指握拳,用以支持手掌,防止抖动。

中心线:

对准拇指,与暗盒垂直。

腕关节后前位位置:

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

腕关节放于暗盒中心,手指握拳,使腕部掌面易与暗盒靠紧。

中心线:

对准尺骨和令人满意的桡骨茎突联线的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

显示所有腕骨、尺桡骨下端与掌骨近端的后前位影像。

腕关节侧位位置:

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

手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

尺骨茎突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

对准桡骨茎突,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

显示腕骨、掌骨近端和尺桡骨下端的侧位影像,但都相互重叠。

腕关节骨龄片位置:

左手掌面向下,五指自然分开,平放并贴紧暗盒;中指与前臂成一条直线,拇指和食指约成30度角。

X线机球管焦点到胶片的垂线正对第三掌骨头。

焦片距85cm。

如左手有伤残应拍摄右手,方法同左手。

日期与编号铅字置于小指下方和尺骨外测的暗盒边缘处〔以刚好照下为准〕,字头向外,字符由近侧向远侧依次排列,最后一个字符为汉字“左〞或“右〞。

显示:

一次曝光拍包括左手掌、指骨、腕部至桡尺骨远侧端骨干3-4cm的正位X线片。

腕关节轴位位置:

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将腕关节掌面放于暗盒的前1/3处,腕部垫高约3cm左右。

然后嘱患者将手掌极度后倾,并用对侧手扳住被检侧手指,使保持后倾姿势。

为了使腕豆骨和钩骨的影像不致互相重叠,可将手指稍偏向桡侧。

中心线:

向肘侧倾斜25~30度,对准第三掌骨底部上约2cm处,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

显示大多角骨掌面、舟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三角骨和腕豆骨等轴位影像。

舟骨后前位〔尺偏位〕位置:

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暗盒放于20度角度板上,或将暗盒前端用沙袋垫高20度。

腕部平放于暗盒上,这样可使舟骨与胶片平行。

然后将手掌尽量偏向尺侧,肘部也向外偏,使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分开,舟骨就能清晰显示。

中心线:

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联线中点,与摄影台垂直,与暗盒成20度角。

如不垫高暗盒,而将X线球管向肘侧倾斜20度角,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显示部位:

此位置显示腕部的后前位影像,而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影像尤为清晰。

尺桡骨前后位位置:

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背面紧靠暗盒,前臂长轴须与暗盒长轴平行。

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

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

显示尺骨和桡骨的前后位影像。

尺桡骨侧位位置:

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

前臂摆成侧位,尺侧紧靠暗盒,桡侧向上。

肩关节放低,尽量与腕和肘关节相平,这样可防止前臂移动。

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

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

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

尺桡骨下1/3互相重叠,桡骨头与尺骨喙突也有重叠现象。

肘关节前后位位置:

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

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

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

中心线:

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

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骨和桡骨上端的前后位影像。

肘关节侧位位置:

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约成直角。

手掌面对患者,拇指向上,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

中心线:

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

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桡骨上端的侧位影像。

肘关节尺骨喙突斜位位置:

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先将肘部放成前后位姿势。

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

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

然后将手内转,手掌向下,上臂保持不动。

中心线:

对准肘关节,并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

此位置能将喙突清晰显示,不与其它骨骼重叠。

肘关节轴位位置:

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上臂紧靠暗盒。

肘部极度弯曲,使手指与肩部相接触。

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上方2.5~3CM处。

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

中心线:

〔1〕对准尺骨鹰嘴突上方2.5CM处,与暗盒垂直。

〔2〕向肩部倾斜30度,与前臂垂直,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

显示肱骨下端的前后位和尺骨上端的后前位重叠影像,鹰嘴突显示尤为清晰。

肘关节:

骨折或病态时投照位置〔正位〕遇有肘关节因外伤或疼痛不能伸直的患者者,可用下述位置〔或者采用上臂正位或者下臂正位〕投照。

位置:

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

前臂下部和下臂上部离开暗盒,使前臂和上臂与台面形成的角度相等。

将沙袋垫在前臂和上臂下面,上下臂固定。

中心线:

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

显示肘关节前后位影像。

肱骨下端和尺桡骨的上端都稍有失真,但桡骨小头的盆状关节面影像却很清晰。

肘关节:

骨折或病态时投照位置〔侧立位〕位置:

患者面向摄影架直立,被检查侧肘部的外侧紧靠暗盒,肘关节放于暗盒中心。

对侧躯干离开摄影架,成为斜位,使被检侧肘关节易于靠近暗盒。

中心线:

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肱骨前后位位置:

患者仰卧摄影台上,手臂伸直,手掌向上。

对侧肩部用沙袋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容易紧靠暗盒。

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

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包括邻近一侧的关节。

暗盒长轴须与肱骨平行,前臂处放一沙袋固定。

中心线:

对准肱骨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

显示肱骨前后位位影像。

肱骨侧位位置:

患者仰卧摄影台上,对侧肩部用沙袋垫高,被检侧上臂紧靠暗盒。

手臂与躯干分开,肘关节弯曲,前臂内转,使肱骨内外上髁相互重叠,成侧位姿势。

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

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包括邻近一侧的关节,暗盒长轴须与肱骨平行。

中心线:

对准肱骨中点,并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

显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