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笔记及复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0766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笔记及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笔记及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笔记及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笔记及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笔记及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笔记及复习题.docx

《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笔记及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笔记及复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笔记及复习题.docx

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笔记及复习题

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笔记及复习题

第一章新闻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

由于最早的新闻活动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人类的新闻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第二节信息与新闻

一、什么是信息

1.狭义的信息概念:

信息指的是对接受者不确定性的消除,而熵是不确定性的标记,因此信息及负熵。

2.广义的信息概念:

信息指的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所有物质系统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属性。

3.一般的信息概念:

指物质系统与人类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所呈现出来的属性。

二、信息的特征

1.可提取性(可以离开它所表征的客观事物而相对独立存在)

2.新鲜性(信息总是表征着事物的最新状态,新鲜性是信息的本质规定)

3.中介性(信息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中介,通过感知客观事物的信息而认识事物)

三、新闻是一种独特的信息

人类对信息的需求,必然在人类社会中产生传递信息的活动,把人类早期的这种信息传递活动称之为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并把传播活动中传递的信息称之为最早的新闻

第三节什么是新闻

一、新闻不是报道

1.新闻报道是对新闻进行的报道,新闻是新闻报道的对象,是一种社会活动及其表达形式。

2.新闻报道与新闻的区别:

新闻报道只是一种对新闻的“记录”,而新闻则是独立于新闻报道者的主观意志之外而客观存在着的,它不依赖于新闻机构对它的报道而存在,也不会因不被报道而失去其作为新闻的资格。

二、新闻具有客观性

包括两方面:

作为新闻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虚构和杜撰的;这种事实本身具有为人们所传播的必然性。

三、新闻的定义

新闻:

新近发生的、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信息。

四、新闻报道与新闻的区别

1.新闻报道:

①指新闻机构发布新闻的社会活动;

②指表现新闻的物质形式,一种以符号组合的方式来传递新闻信息的新闻载体。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是通过对客观存在的新闻的选择和加工,以貌似客观的方式让“事实”说话,以表现自身的倾向性,因而新闻报道具有了宣传的作用。

2.区分的意义:

①准确的运用概念是科学地进行新闻学研究的必要前提;

②正确区分两个概念,可以指导我们按新闻的客观规律进行正确的新闻事件和新闻研究。

第二章新闻事业的诞生

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一、古代社会与新闻传播活动

1.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

1新闻传播活动的范围大大扩展了。

②新闻的内容趋于丰富和复杂,由原来的以自然界的变动为主发展为以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

3传播手段逐渐多样化,由原来的口头传播和极为简单的符号、信号媒介,发展到较为复杂的信号媒介。

4出现了从事定向新闻传播的专职人员。

二、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口头新闻、信号媒介、符号媒介、文字媒介

三、古代社会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4)

1.只有一般的新闻活动,而没有产生过专职的新闻机构和通过这种机构面向全社会进行的公开收集和传播新闻的经常性的社会活动。

(只有新闻活动,没有新闻事业)

2.新闻传播基本上是对特定对象进行的定向传播,而基本上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3.新闻活动基本上为统治阶级所垄断

4.新闻活动规模小,传播速度慢。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诞生

一、最早的新闻事业是人们的报纸活动,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

2.新闻书的出现

3.周刊和日报的兴起

第三节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

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社会对新闻需求的量在激增,需要新闻的人在激增,而且此时对新闻的需求是既要广泛的,又要及时。

2.资本主义社会已具备了报纸产生的所有必要的物质条件:

造纸与印刷术的发展;交通和通讯的发展;读者群的出现.;城市化的发展;广告为报纸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实力。

3.以上两点:

社会有对报纸的需要;社会为报纸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

——说明报纸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时代产生具有必然性。

第四节中国近代中文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1.中国近代中文报刊产生的标志:

1815年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主编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2.近代中文报刊在中国问世,仍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3.中国近代中文报刊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的特殊性:

1中国近代中文报刊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移植而来的,不是从中国原有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2中文报刊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过程中,宗教报刊、政治性报刊多于商业性报刊。

第三章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不同的新闻体制

△新闻体制:

指新闻事业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律责任、权限规定以及新闻机构内部的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体系与制度的总称。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体制(4)

1.除少数政府、团体办的新闻机构外,绝大多数的新闻机构是私人企业,董事会是该新闻机构的最高权力机构。

2.除少数政府、团体的新闻机构的经费来自政府、团体的津贴外,其它各种新闻机构的收入都来自发行和广告,尤以广告收入为主。

3.除少数政府、团体新闻机构外,一般新闻机构均作为一种企业来经营,受市场规律支配,彼此之间竞争激烈。

4.除少数政府、团体新闻机构外,新闻机构的行为主要受法律和自身道德的约束,政府可以通过司法部门控制和监督新闻机构,政府其它部门则只能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和利用新闻事业。

二、以前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体制(3)

1.新闻机构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危的部门,它们属于全民所有,不允许敌对阶级办新闻事业,也不允许私营新闻媒体存在。

2.新闻机构以有利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一切工作和改革都是为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无论是共产党的机关报还是非机关报,所有新闻机构都必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节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和新闻教育的发展

一、多样化的传播媒介的发展

1.报纸的发展

报纸的优点:

1便于对新闻事件作深入的报道和分析

2读者可以自行安排事件,自由挑选内容来阅读

3便于读者反复阅读和研究,并作为资粮长期保存

报纸的缺点:

1报道的时效性不及广播电视快

2读者受读者文化水平的限制,群众基础不及广播电视广泛

3文字媒介不及声音、图像那样一目了然、逼真

2.广播的发展

优点:

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对象广泛、感染力强

缺点:

印象不深、无法选择、保存不易

3.电视的发展

优点:

能把视觉形象和音响、解说结合在一起,使新闻更具感染力,生动、逼真。

缺点:

也有广播的缺点;一般只适合于报道外在看得见的动态新闻;受物质技术条件制约多,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高。

4.特殊的流通渠道——通讯社

通讯社的出现,使人们获得新闻信息的范围大大扩展,使受众对世界上发生的任何重大事变不再感到陌生;同时也加强了各个新闻媒介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它们在具备近代共同特征方面的发展。

二、新闻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新闻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新闻事业发展的标志

1.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和受众的不同需要

二、新闻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生产力发展水平

2.现代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

3.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程度

三、新闻事业发展的条件

1.客观经济条件:

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着社会对信息需求的程度。

2.社会政治条件

3.文化背景条件

四、新闻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1.新闻事业是在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应一定社会的新闻需要而产生的。

2.新闻事业的发展同时又是受着社会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所带来的社会新闻需求所制约的。

3.社会的发展促成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又反过来以自己特有的功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第四节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一、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

新闻事业是人们通过新闻机构进行的传播新闻和引导舆论的经常性的社会活动。

二、新闻事业的一般属性

阶级性、社会性、商品性

三、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

1.报道新闻,传递信息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

3.传授知识,传播科学技术

4.提供娱乐,服务生活

5.刊登广告,推销商品

四、我国新闻事业的任务

1.更为广泛、及时、准确地提供各方面的信息。

2.认真而准确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根据各个时期的实际情况,生动而有效地宣传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的法律和法令,以此指导人们的思想和工作。

3.及时反映和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形成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舆论环境。

4.当好党和政府与人们群众联系的桥梁。

5.加强同港澳台地区的新闻交流,努力做好对外报道工作,为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6.传播知识,做好服务工作;提供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

7.积极促进我国广告事业在科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8.在坚持党性原则和善尽社会责任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新闻事业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改革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使新闻事业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从而使我国绝大多数的新闻媒介有序地完成从事业型向企业型的转变。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及其表现

一、新闻事业有阶级性

1.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指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新闻媒介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所具有的阶级属性,是指这些新闻媒介通过新闻报道从总体上表现出来的一种阶级倾向性。

2.商业性报纸(以赢利为目的)

其阶级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维护这一伙的资本家利益;②在危及资产阶级统治的重大事件上,本能地表现出资本家的阶级立场和观点。

政治原则要服从资本家的直接经济利益。

3.政治性报纸(以追求政治利益为目的)

其阶级性非常明确和自觉。

4.企业性的政治报纸(政企合一报)

这类报纸既追求利润,又追求政治利益,具有企业和政治舆论机关的双重身份,其阶级性的自觉程度介于商业性报纸和政治性报纸之间。

5.虽然报纸主持者的阶级性决定了报纸的阶级性,但办报人的阶级觉悟程度和办报的目的则影响着报纸表现阶级性的强弱程度。

二、新闻事业阶级性的具体表现

1.选择事实:

趋利避害是报纸选择事实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原则。

2.编写新闻:

报道那些于己不利而又无法回避的事实的时候,或在事实的叙述中融进自己的观点。

3.安排版面:

通过各种编排手段,对稿件所反映的新闻事件作褒贬抑扬,从而体现办报人的态度。

4.写作言论:

包括读者来信,直接表述自己的立场观点。

5.制造谣言:

这是一种不正当手法。

三、正确认识新闻事业的阶级性问题

1.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从新闻事业的总体上说的,并非等于每一家新闻机构都具有阶级性。

2.一家新闻媒介可以利用新闻报道表现出阶级性,但这并不等于说在它新闻报道的每一条内容中都要表现出阶级性来。

3.表现阶级性也不是新闻工作中唯一的标准和要求,在新闻报道的各个环节中必须按照新闻传播的固有规律和业务要求来办事。

第二节新闻传播过程中制约传播者的若干因素

一、双向传播中的新闻传播

1.新闻事实传递到受众有3个途径:

①通过新闻机构

②听别人告诉

3自己亲身经历或者亲眼目睹

2.受众对新闻机构的评判(反馈)从3个方面评判:

1新闻机构对他们的新闻需要的满足程度

2新闻报道的真实程度

3对事实的判断解释的正确性程度

二、事实对传播者的制约

1.客观存在的事实制约着传播者进行报道的真实性

2.事实本身的逻辑性制约着传播者对事实解释

3.具有传播的必然性的重大事实制约着传播者非传播它不可

三、受众对传播者的制约

1.新闻机构必须满足受众的新闻要求

2.客观的宣传效果不以传播者的意志为转移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党性

第一节政党与政党报纸

一、政党

1.政党的特征:

①鲜明的阶级性②明确的政治纲领③政治斗争的直接目的在于夺取政权,巩固政权④统一的组织和纪律

二、政党报纸

1.概念:

被政党用作政党宣传的舆论工具的报纸。

2.特点:

①有明确的政治宗旨和宣传纲领

2经费由政党来资助

3以政党作为依托,并毫不动摇地在组织上接受政党的领导,成为党组织的一部分

4政党报纸一般都重视言论

5政党报纸以严格的政治倾向作为选择事实、编写新闻的标准,强调宣传价值远过于新闻价值

第二节无产阶级党报党性原则的形成与演变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报思想和列宁提出的党性原则

1.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报思想(4)

1党报必须遵循党的纲领和党的策略原则

2正确处理党报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3开展党内批评是党报的任务

4党报必须旗帜鲜明

2.列宁提出的党报的党性原则

党报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党的纲领、策略原则和党章,借鉴国际社会民主党和各国无产阶级自愿联盟的全部经验,成为党的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在这个前提下,保证有发挥个人创造性的广阔天地,而且保证在党纲的原则范围内的完全自由的批评。

二、建国前我党在对党报党性原则的认识上的发展与局限

1.党报必须站在党的立场上,必须完全体现党的意志

2.党报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服从党的政策,坚决反对闹独立性

3.把党报办成人民的报纸,成为党和人民群众相联系的纽带

三、建国后对党报党性原则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

1.宣传先进经验,用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教育读者

2.否定一字一句都要代表党的僵化观念

3.倡导自由讨论

4.批判了教条主义的倾向

5.强调党的报纸就是人民的报纸

第三节无产阶级党报党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一、党报必须遵守党纲、党章,维护党的宗旨,坚持人民性,这是衡量是否有党性的最重要的标准

1.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愿望和意见,真正成为人民的论坛;同时,通过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使人民能够利用党报对党和政府实行有效的监督。

2.准确、全面地报道新闻,使人民群众能够了解我们的社会、国家和世界的真实情况;在满足人民群众新闻需要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在知识、娱乐、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需要。

二、党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1.核心:

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2.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

三、党报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保持一致

1.党报要积极、准确、生动地把党的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通过党报的介绍、解释和引导,使人民群众自觉拥护和实行党的政策。

2.党报应在群众的实践中检验党的政策。

四、党报应该积极开展在党纲允许的范围内的自由批评和自由讨论。

五、党报必须接受党的领导,自觉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

第一节舆论与舆论监督

一、舆论

1.定义:

舆论是一定集合体内大多数人对某个社会问题大体一致的意见。

2.构成舆论的要素:

公众、事情、意见。

1公众是舆论的主体;

2事情是舆论的对象,具有以下特点(3):

关系到舆论主体的切身利益;能引起较多人的关注;具有新鲜性;

3意见是公众对事情所下的判断、态度、看法。

3.舆论的特性(5):

1集合性:

舆论是大多数人的集合意见。

一般来说,人们总是按照多数社会成员已经接受的、或者一致赞成的观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类个体意识活动的这一特点,为形成舆论这种集合意见提供了天然条件。

舆论这种集合性意见正是在个体意见相互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2倾向性:

在阶级社会中,舆论评价的倾向性有时会表现为阶级的倾向性,因为这时公众是基于阶级利益作出大体一致的看法。

除了阶级利益,还有人类共同的利益,因此不同的阶级可以有共同的舆论。

3现实性:

舆论是对现实问题的评价。

4自主性:

人们对事情发表看法,是完全自愿的。

作为真正的舆论是人们真心话的表现。

5公开性:

舆论是一种人们公开表达的意见。

只有公开表达的意见,才能成为舆论。

4.舆论的作用:

监督、咨询、调节

5.舆论监督:

指公众利用各种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现象以及国家公务人员和一般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

二、舆论监督的地位

1.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机制中的重要一环

2.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3.舆论监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特点和内容

一、新闻事业与舆论监督

1.新闻事业与舆论形成的关系

社会舆论形成的条件:

1人们能否获得关于事态和事件的充分的信息

2人们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运用语言和文字来展开争论

以上两个条件,与新闻事业直接相关:

1新闻事业的主要活动内容和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向人们传播新闻,提供信息。

它所提供的信息的质与量直接影响人们对事情下判断的正确性

2新闻事业是人们表达意见、交换意见的场所

2.新闻事业对舆论的影响和引导

三条途径:

1有选择地报道社会上所发生的某些事件,吸引人们的关注,为形成某种舆论提供依据和材料。

2发表新闻评论或理论文章,阐明某种观点或立场,以影响和引导舆论。

3发表经过选择的有关人士和群众的谈话、来信,提供多方面的意见。

3.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是一种最为经常和广泛的舆论监督

二、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特点

1.公开性:

新闻媒介的监督是通过公开报道、公开评论表现出来的。

2.广泛性:

被监督对象、参与监督的人、监督所产生的影响、舆论监督内容的广泛性。

3.及时性:

新闻报道和评论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它的及时性,能最迅速地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出来。

三、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内容(4)

1.对决策和决策执行的监督

2.对法律制定和法律实施的监督

3.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

4.对一般社会成员的监督

第三节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原则和主要方式

一、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原则

1.公开性原则是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前提

知情才能监督;封闭是愚昧的标志;公开是为了监督

2.舆论不一律原则是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运作规律

舆论有一律和不一律两个方面

二、批评性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方式

批评性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成了衡量新闻媒介是否真正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的主要标志。

批评性报道的重要特点是以宪法、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准绳,对一切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和监督。

第七章新闻报道必须真实

第一节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含义

一、什么是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1.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具有双重含义:

1每个单篇的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符合新闻事实:

所报道的具体事实要准确无误;所涉及的概括事实也必须真实。

(狭义真实)

2要求每个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连续不断地新闻报道,向人们呈现一幅现实社会的真实图画,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

(广义真实)

每一个单篇报道都达到狭义真实是新闻报道在总体上达到广义真实的前提,没有狭义真实,就没有广义真实。

但是,所有的单篇报道都达到了狭义真实,并不等于就做到了广义真实。

广义的真实要求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做到全面,否则人们仍然有理由批评报道不真实。

二、关于“本质真实”论

1.本质真实论:

认为新闻报道不能只反映事物的现象,而必须体现事物的本质与主流,片面的偶然的现象不是真实的,只有事物的本质才是真实的。

2.本质真实论在理论上是不科学的,在实践上也被证明是无益的。

1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迅速作出符合事实真象的报道,而不能等到对事实的本质和规律认识清楚以后再去报道。

2判断新闻报道是否真实的标准只能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而不是报道者所持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

3判断新闻报道是否真实,并不取决于所报道的事实本身是真象还是假象。

4要求新闻报道做到“本质真实”,在实践中常为主观主义的新闻报道大开方便之门。

5“本质真实”的提法本身也是不科学的。

三、新闻报道真实与文学真实的区别(反映方式、对真实的要求、力求达到真实的高度)

1.从反映方式上看:

新闻报道是再现社会生活,不能有虚构和“合理想象”。

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表现,允许甚至要求虚构和想象。

2.从真实的要求看: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可靠。

这与人们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目的的直接相联的。

文学的要求是真实可信。

通过阅读小说等产生了某种共鸣或同感,因而认为这种描写是可信的。

3.从二者力求达到真实的高度看:

新闻报道要求达到的是生活的真实。

要求反映的是准确的、全面的,与生活情景完全相符的,则达到了真实的要求。

文学要求达到艺术的真实。

不必和生活中的情景完全相符,而是符合生活逻辑,符合生活情理。

作为这种艺术真实的更高要求,还要求达到时代的真实或者历史的真实。

第二节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

一、真实是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品质

人类社会新闻现象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为了了解环境的变化,以使人们能够在环境中有效的生活。

新闻报道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以满足人们了解环境变化的需要,这是新闻活动的最主要任务和最根本的特点。

真实地进行报道是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基础。

二、真实是所有新闻事业的共同要求

能否进行真实的新闻报道,成为了影响新闻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成为了新闻工作的首要信条。

三、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4)

1.只有坚持真实,才能有助于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2.只有坚持真实,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使革命走向胜利。

3.只有坚持真实,才是击破敌人的谣言和攻击的最有力武器。

4.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有助于党正确地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

第三节努力根治新闻报道事实的顽症

一、新闻报道失实的种种表现

(一)故意失实:

通篇捏造、捕风捉影、虚构情节、移花接木、歪曲因果关系

(二)非故意失实:

道听途说、语言含混、编辑不慎、想当然而致误、“预制件”的事实、知识不足

二、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5)

1.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上的错误,会导致大面积、长时间的失实

2.党风不正,个别领导人利用新闻报道为自己谋利

3.有些新闻单位违背职业道德,不讲社会责任

4.新闻工作者思想上存在着某些错误认识

5.新闻工作制度和新闻工作者的素质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三、为根治报道失实的顽症而努力(5)

1.建立和健全保证新闻报道真实的法律规范,以保护坚持真理、坚持真实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对造成新闻报道严重失实的有关人员要处以重罚,必要时还要予以法律制裁。

2.新闻单位应加强工作责任制

3.新闻工作者应严格遵守新闻工作职业道德规范

4.加强社会舆论对新闻机构的监督,毫不留情地揭露从事不真实报道的新闻机构,使之处于广泛的社会舆论的压力之下。

5.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

第八章新闻选择

第一节新闻选择的意义

一、什么是新闻选择

1.新闻选择:

指新闻机构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进行鉴别和挑选的行为,通过选择,选出新闻机构认为值得传播的事实加以传播。

2.经过新闻选择而被选中的事实,要符合三个标准:

1有新闻价值②合乎新闻法规③合乎宣传价值

二、为什么要进行新闻选择

1.世界上发生的事实是无限多的,而传播通道的容量是极为有限的,不可能做到“有闻必录,有闻必传”。

2.所有的新闻机构都存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生活之中,都同一定的政治、经济利益联系。

在进行新闻传播时,势必考虑到自身所代表的政治、经济利益。

三、新闻选择的标准

1新闻价值②新闻法规③宣传价值

第二节新闻价值

一、新闻价值的若干不同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