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028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第5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学会两首古诗中的生字,能够流利诵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并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想象画中美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积累优美的词句和喜欢的段落。

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重点难点

反复吟诵两首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古诗感受古代诗人语言的凝炼、诗句意境的深远,古诗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读写诗中的生字,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了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具准备】

查阅诗人资料,搜集相关古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

同学们,相信大家都很喜欢春天,老师也非常喜欢春天,你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自主交流)你能给大家介绍你看过的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吗?

(举手发言)

2.教师小结:

春天是个色彩斑斓的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绚丽多彩,从古到今,有很多文人都赞不绝口,写了许多优美的文章和诗篇,谁能给老师和同学们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图画,启发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教师评议,小结:

这是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宋代诗人苏轼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惠崇春江晓景》。

(板书课题:

《惠崇春江晚景》)学生齐读课题。

4.了解作者:

请学生介绍作者苏轼,教师适时点拨。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称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擅长诗、词、书法。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

初读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诗文,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

(3)借助注释和自己学习古诗的经验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

(学生互动,教师点拨。

三、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1.学习古诗第一句(多媒体出示古诗第1、2行)。

(1)指名朗读,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2)多媒体突出显示重点词:

三两支、鸭先知。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点拨。

多媒体出示:

①三两支:

两三支。

②鸭先知:

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3)鼓励学生根据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多媒体小结: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4)指导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2、学习古诗第二句(多媒体出示古诗3、4行)

(1)名读、齐读、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3)多媒体突出显示重点词:

蒌蒿、卢芽、河豚、欲、上。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点拨。

多媒体出示:

①蒌蒿:

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②芦芽:

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③河豚:

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江阴素有“拼死吃河豚”的典故。

④欲:

将要。

 ⑤上:

指逆江而上。

 

(3)鼓励学生根据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多媒体小结: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4)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感情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3.教师师大声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指名再读。

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4.感受古诗的韵律:

古诗文有一个特点,具有韵律美,我们可以通过停顿和重读把它表现出来。

启发学生分析停顿。

课件小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读——师生评读——教师再指读——师生齐读——学生自由读

5.练习背诵古诗。

四、深入探究,积累实践。

1.多媒体出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

(1)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2)这首诗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静的景物有竹、桃花、水、蒌蒿、芦芽,动的景物有鸭、河豚。

(3)“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看不到,这是作者想到的。

2.学生小结学法:

理解古诗题目------了解古诗作者-------解释重点词句------弄懂古诗诗意------品味古诗的意味。

3.教师小结课文教学。

同时完善板书。

五、自由发挥,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的名句。

2.师生互相简单介绍自己了解的描写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开展课外读书竞赛。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比一比,组词语。

 芦()借()放()蒌()

 户()惜()牧()楼()

2.读《惠崇春江晚景》,完成填空练习。

这首诗的作者是(),诗句描写的是惠崇的一幅名为()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动的景物有()、(),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来了,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3.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芦(芦笋)借(借书)放(放学)蒌(蒌蒿)户(户外)惜(爱惜)牧(放牧)楼(高楼)

2.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诗句描写的是惠崇的一幅名为(《春江晚景》)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竹)、(桃花)、(水)、(蒌蒿)、(芦芽),动的景物有(鸭)、(河豚),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春天)来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3.

(1)①蒌蒿:

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②芦芽:

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③河豚:

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江阴素有“拼死吃河豚”的典故。

④欲:

将要。

 ⑤上:

指逆江而上。

(2)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看到的竹林桃花

春江鸭子

蒌蒿卢芽

想到的河豚欲上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读写诗中的生字,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了解《清明》这首诗的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描写的事情,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具准备】

查阅诗人资料,搜集相关古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

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吗?

说一说你了解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自主交流)你能给大家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吗?

(举手发言)

2.教师小结:

中华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得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得“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传统节日,是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从这些传承至今得世俗民风节日里,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得“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自2008年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

3.激趣导入: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自古至今许多文人以晴明为话题写下了许多诗词和文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唐代作家杜牧的《清明》。

(板书课题:

《清明》)学生齐读课题。

4.了解作者:

请学生介绍作者杜牧,教师适时点拨。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

初读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诗文,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

(3)借助注释和自己学习古诗的经验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

(学生互动,教师点拨。

三、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1.学习古诗第一句(多媒体出示古诗第1、2行)。

(1)指名朗读,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2)多媒体突出显示重点词:

清明、纷纷、欲断魂。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点拨。

多媒体出示:

①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②纷纷:

形容多。

③欲断魂:

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

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3)鼓励学生根据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多媒体小结:

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指导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2、学习古诗第二句(多媒体出示古诗3、4行)

(1)名读、齐读、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3)多媒体突出显示重点词:

借问、遥指、杏花村。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点拨。

多媒体出示:

①借问:

请问。

②遥指:

指向远方。

③杏花村:

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3)鼓励学生根据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多媒体小结:

想找人问问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4)想象当时的情景,雨纷纷,欲断魂,遥指,杏花村。

感情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3.教师师大声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指名再读。

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