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版语文《金榜学案》九年级上册专题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807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更改版语文《金榜学案》九年级上册专题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更改版语文《金榜学案》九年级上册专题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更改版语文《金榜学案》九年级上册专题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更改版语文《金榜学案》九年级上册专题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更改版语文《金榜学案》九年级上册专题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更改版语文《金榜学案》九年级上册专题七.docx

《更改版语文《金榜学案》九年级上册专题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更改版语文《金榜学案》九年级上册专题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更改版语文《金榜学案》九年级上册专题七.docx

更改版语文《金榜学案》九年级上册专题七

专题七文言文

秋水

1.重点词语解释。

(1)秋水时至()

(2)百川灌河()

(3)不辩牛马()

(4)东面而视()

(5)河伯始旋其面目()

(6)望洋向若而叹()

(7)野语有之()

(8)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9)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答案:

(1)按时

(2)注入(3)通“辨”,辨别,辨明(4)面向,朝向(5)旋转,掉转(6)抬头仰望的样子(7)俗语,俗话(8)对对方的尊称(9)长久,永远

2.关键句子翻译。

(1)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流巨大,两岸和水中的小块陆地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2)河伯自己很高兴,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

(3)“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4)我永远被得大道的人耻笑。

3.课文内容理解。

(1)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河伯的感情由“欣然自喜”到“望洋兴叹”。

他因“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而“欣然自喜”;又因“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而“望洋兴叹”。

(2)在河伯的感叹中,你体会到了河伯有着怎样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勇于做自我批评,知错能改。

(3)这篇寓言通过河伯经历的一件事,想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个人的知识见解是有限的,如果骄傲自满,难免会贻笑大方。

捕蛇者说

1.重点词语解释。

(1)黑质而白章()

(2)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3)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4)岁赋其二()

(5)当其租入()

(6)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7)若毒之乎()

(8)更若役,复若赋()

(9)汪然出涕()

(10)向吾不为斯役()

(11)乡邻之生日蹙()

(12)触风雨,犯寒暑()

(13)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14)隳突乎南北()

(15)则弛然而卧()

(16)以尽吾齿()

(17)则熙熙而乐()

(18)又安敢毒邪()

答案:

(1)花纹

(2)干肉。

文中指把蛇晾干(3)止,文中指治愈(4)征收赋税(5)当作(6)继承(7)痛恨,憎恨(8)恢复(9)泪水盈眶的样子

(10)假使,假如(11)困窘,窘迫(12)冒着(13)垫(14)横行,骚扰

(15)放心的样子(16)年龄(17)快活的样子(18)怎么

2.关键句子翻译。

(1)言之,貌若甚戚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说这些话(时),神情好像很悲伤。

(2)假使我不做这份差役,就早已贫困了。

(3)把他们土地上的出产和家里的收入全都交出去。

(4)(我)现在即使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呢?

(5)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有死亡的威胁呢!

(6)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一点百姓的实情。

3.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开头从哪三个方面写蛇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从外形、毒性、医疗效用三个方面写出了“永州之野”蛇的“异”。

(2)请你说说“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一句在本文中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说了永州人对毒蛇的态度,引出后文写争相捕蛇;内容上写出了捕蛇的好处,暗示了赋敛之毒甚于蛇毒这一主旨。

(3)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

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捕蛇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

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悲伤(为社会)。

(4)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做了两次对比,请用一句话(尽可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次:

乡邻非死即徙,十室九空,自己却“以捕蛇独存”。

第二次:

乡邻们鸡犬不宁,自己则“弛然而卧”“熙熙而乐”。

(5)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内容上,概括了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社会现实,并在此基础上有力地提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主旨;形式上,引出了作者由疑到信的思想认识过程,使结论的提出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苛酷的政治无比愤慨之情和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论语》十则

1.重点词语解释。

(1)吾日三省吾身()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传不习乎()

(5)见贤思齐焉()

(6)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7)其恕乎()

(8)士不可以不弘毅()

(9)饭疏食饮水()

(10)不舍昼夜()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博学而笃志()

(13)人不堪其忧()

(14)曲肱而枕之()

(15)于我如浮云()

答案:

(1)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

(2)忠诚,尽心竭力

(3)诚实不欺,守信用(4)老师传授的知识(5)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

(6)遵守,奉行(7)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8)宽宏坚毅。

文中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9)吃饭(10)止息(11)改变,更改(12)专一,心意不改变(13)忍受(14)头枕着(15)对于

2.关键句子翻译。

(1)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替别人谋划尽心竭力了吗?

跟朋友交往诚实不欺了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2)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3)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4)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课文内容理解。

(1)“回也不改其乐”中“不改其乐”应该如何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

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在一个简陋的环境中,我们从容面对了,这固然可喜,但还不如那些没有抱怨的人。

即便没有抱怨,也不是最坦然的,因为最高境界是乐在其中。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说明了违背了道义的富贵毫无意义。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比如自己不愿意被别人嘲笑,那么就不要嘲笑别人,而要尊重别人。

俗话说就是“拿人心比自心”,就是从自己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别人考虑一下。

这是一种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这是人间多一份温暖的前提。

所以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二则

1.重点词语解释。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不为苟得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5)呼尔而与之()

(6)蹴尔而与之()

(7)万钟于我何加焉()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此之谓失其本心()

(10)居天下之广居()

(11)立天下之正位()

(12)得志,与民由之()

答案:

(1)即“兼得”,同时获得

(2)苟且。

文中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3)如果,假使(4)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5)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6)踩踏食物的样子(7)增加,指带来好处(8)通“德”(9)天性,天良(10)住所

(11)中正之位(12)遵照,遵从

2.关键句子翻译。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盛气凌人喊叫着给别人吃,路上饥饿的行人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食物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3)从前(有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华丽的住宅,却接受了。

(4)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

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

(5)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3.课文内容理解。

(1)作者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

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

主要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2)在孟子看来,在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

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舍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

请举例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

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

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应该舍生取义。

如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决不吐露党的秘密,用青春传承了舍生取义,用无畏谱写了英雄赞歌。

示例二:

生命只有一次。

面对诱惑和考验,我们既要珍爱生命,同时应该用智慧去维护“道义”。

如鲁迅先生,用100多个笔名,与敌人斗智斗勇,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正义和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