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特色名镇名村发展规划0427.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9275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特色名镇名村发展规划042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重庆市特色名镇名村发展规划042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重庆市特色名镇名村发展规划042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重庆市特色名镇名村发展规划042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重庆市特色名镇名村发展规划042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特色名镇名村发展规划0427.docx

《重庆市特色名镇名村发展规划04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特色名镇名村发展规划0427.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特色名镇名村发展规划0427.docx

重庆市特色名镇名村发展规划0427

重庆市特色名镇(村)发展规划

(2011-2015)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重庆仁豪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11年4月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总则2

一、规划目的2

二、规划范围2

三、规划对象2

四、规划期限3

五、指导思想3

六、基本原则4

七、打造特色名镇(村)的必要性4

第二章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及总结5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5

二、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9

三、主要挑战12

第三章发展目标策略13

一、发展目标13

二、发展策略16

第四章发展规划指引18

一、科学定位,探索发展模式18

二、重视风貌,传承地域文化18

三、提升品质,完善配套设施20

四、合理发展,注重生态保护22

五、塑造品牌,提升旅游形象25

六、积极宣传,多元渠道营销26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村)发展指引30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30

二、发展指引31

第六章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发展指引35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35

二、发展指引36

第七章其他名镇(村)发展指引38

第八章重点项目39

第九章保障措施41

一、政策保障41

二、资金保障41

三、规划管理41

四、技术保障42

前言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小城镇(村庄)的发展,通过十余年的发展,小城镇(村庄)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

这其中包括,随着经济全球化、交通、通讯、网络等飞速发展,小城镇(村庄)的发展趋于同质化,“千镇一面、千村一孔”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我们的小城镇(村庄)正在逐步丢失掉自身的特色。

在发展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

小城镇(村庄)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其他地方的发展模式、途径,是可取的,但一味地照搬却是非常可怕的。

为保护小城镇(村庄)的传统特色,鼓励其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国家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分别于2002年、2009年开展了“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评选活动,在较高层面上,对具有文化、景观特色的小城镇(村庄)给予了认可和肯定,要求其按较高的标准进行保护、开发和建设,为其他小城镇(村庄)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十二五期间,国家及重庆市对小城镇(村庄)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本规划结合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的打造,一方面要求这些全国性的名镇(村)更好地发展,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另一方面鼓励其他小城镇(村庄),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

小城镇(村庄)需要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但应科学地发展,高水平地发展,在发展中强化特色,在发展中形成个性魅力、核心竞争力及持续的发展动力。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目的

为科学引导重庆市小城镇(村庄)结合自身实际,走科学化、合理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在十二五期间成功打造一批特色名镇、名村,示范、带动其他小城镇(村庄)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范围

重庆市行政辖区范围,幅员面积82402.95平方公里,共40个区县。

本规划主要针对镇区、集镇(政府所在地)建成区及其拓展区,以及农民新村(农村聚居点)。

特殊情况下(如涉及第一产业时),可泛指镇(乡)域、村域范围。

农民新村主要针对聚居户数大于30户的聚居点,包括撤乡并镇后的聚居点。

三、规划对象

(一)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村)

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村)。

重庆市现有16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包括合川涞滩镇、石柱西沱镇、潼南双江镇、酉阳龙潭镇、渝北龙兴镇、江津中山镇、北碚金刀峡镇、江津塘河镇、綦江东溪镇、九龙坡区走马镇、巴南区丰盛镇、永川区松溉镇、铜梁县安居镇、江津区白沙镇、荣昌路孔镇、巫溪宁厂镇。

重庆市暂无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旅游局共同组织评选的,特色景观资源丰富,且具有较大旅游开发价值或保护价值,能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环境的镇(村)。

重庆市现有3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为北碚静观镇、荣昌路孔镇和奉节兴隆镇。

重庆暂无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三)其他特色名镇(村)

结合重庆市小城镇(村庄)的实际,除在历史文化、景观资源方面有明显特色外,在其他方面(如产业发展)仍有不少小城镇(村庄)有鲜明特色,并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如大足龙水镇以小五金闻名全国,石柱黄水镇以土家族建筑风貌成为小城镇建设的典范。

因此,在其他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城乡建设较为成功的小城镇(村庄),属于此次规划对象范畴。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五、指导思想

(一)重视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与时代背景融合,让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重视与相关规划之间的统筹、衔接,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衔接,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统筹安排好小城镇(村庄)的各项建设发展活动。

(三)以生态效益为前提,最终确立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模式。

(四)重视基础设施配套,重点抓好道路交通、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及综合环境整治等综合配套工作。

六、基本原则

(一)民生优先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社会的工作重点。

重点抓好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让老百姓生活幸福、满意、充满自豪感,活得有尊严。

(二)夯实基础

立足长远,着眼现实,戒骄戒躁,打好根基,积极稳妥地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因特施策

充分挖掘自然条件、地理区位、历史文化及资源禀赋等方面的潜力,结合自身实际,有的放矢地制定发展策略。

(四)持续发展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各项资源,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七、打造特色名镇(村)的必要性

(一)特色缺失严重制约着城乡发展

我市大部分小城镇(村庄)特色缺失问题较为严重,“千镇一面、千村一孔”的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从经济发展看,缺少特色支柱产业;从历史文化看,地域文脉逐渐消失、同化;从规划建设看,品位不高,风貌特色不鲜明;从管理上看,混乱无序较为明显。

(二)特色化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

重庆市大力实施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许多小城镇(村庄)结合当地实际,找准发展定位,彰显特色,为自身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实践证明,一个特色鲜明的镇或村,其竞争优势更为明显,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也会更加牢固。

镇(村)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已成为重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举措。

(三)特色化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重庆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十二五期间,要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国城乡可持续发展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因此,城乡发展应将质量放在第一位,从利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确实发展速度,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特色化发展道路。

第二章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及总结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一)村镇建设情况

截止2010年底,重庆市共有508个建制镇、269个乡,9014个行政村,6.98万个自然村。

(二)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申报工作

十五期间:

国家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于2003年10月8日公布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共10个镇,其中重庆市占3个(合川涞滩镇、石柱西沱镇、潼南双江镇)。

十一五期间:

国家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于2005年9月16日公布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共34个镇,其中重庆市占3个(酉阳龙潭镇、渝北龙兴镇、江津中山镇);第三批2007年6月9日公布,共41个镇,其中重庆市占3个(北碚金刀峡镇、江津塘河镇、綦江东溪镇);第四批2009年9月19日公布,共58个镇,其中重庆市占4个(九龙坡走马镇、巴南丰盛镇、永川松溉镇、铜梁安居镇);第五批2010年12月13日公布,共58个镇,其中重庆市占3个(江津白沙镇、荣昌路孔镇、巫溪宁厂镇)。

至2010年底,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数量达到350个,其中名镇181个,名村169个。

重庆市全国历史文化名镇16个,占名镇总量近9%,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尚无。

重庆市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一览表

批次

名单

数量

公布时间

第一批

合川涞滩镇、石柱西沱镇、潼南双江镇

3

2003年10月8日

第二批

酉阳龙潭镇、渝北龙兴镇、江津中山镇

3

2005年9月16日

第三批

北碚金刀峡镇、江津塘河镇、綦江东溪镇

3

2007年6月9日

第四批

九龙坡走马镇、巴南丰盛镇、永川松溉镇、铜梁安居镇

4

2009年9月19日

第五批

江津白沙镇、荣昌路孔镇、巫溪宁厂镇

3

2010年12月13日

(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申报工作

2010年3月10日,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公布第一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名单,数量共计105个(含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其中重庆占3个(北碚静观镇、荣昌路孔镇和奉节兴隆镇)。

2010年下半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要求各地开展第二批申报工作,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将部分条件相对成熟的6个小城镇和3个村庄有关资料进行了申报。

重庆市2010年下半年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申报名单

分类

名称

简要说明

数量(个)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涪陵蔺市镇

重庆市十大旅游名镇(2009)、重庆市最具活力的小城镇(2009)、重庆市卫生集镇(2010)

6

大足宝顶镇

“中国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建设部)、有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

万盛黑山镇

有“重庆绿色明珠”、“渝黔生物基因库”之称,有AAAA级旅游景区

忠县石宝镇

全国重点镇、“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的“江上明珠”为AAAA级旅游景区,有“世界盆景之最”之称

奉节白帝镇

三峡门户第一镇,有“诗城”之称

石柱黄水镇

“中国黄连之乡”及全国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永川茶山竹海茶竹村

有5000亩连片茶园、2万亩浩瀚竹海,为电影《十面埋伏》外景拍摄地

3

江津四面山洪洞村

以飞瀑多姿、赤壁丹霞、原始森林、先巴文化等为景观亮点

酉阳后溪镇长潭村

被誉为土家文化的摇篮,为摆手舞的发祥地,有三大古寨建筑群落,有“中国最美土家山寨”之称

(四)重要会议及文件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村庄)的发展,多次开会研究,并出台相关文件,成立班子,有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进程。

近三年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多次到基层调研,提出通过加快村镇建设破解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思路,全面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基层村镇应充分挖掘地域文化魅力,打造具有巴渝特色的村镇。

2010年9月2日,在重庆全市村镇建设工作会上,市长黄奇帆同志再次强调了村镇建设的重大意义,并指出村镇建设在布局、规划管理、风貌特色、基础配套、产业支撑及土地使用等方面存在问题,要求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全面推进下一阶段的村镇建设工作。

2009年7月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文件《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通知》(渝办发[2009]209号),以贯彻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精神,在农村大力推进巴渝新居建设,并全面实施危旧房改造。

2010年4月6日,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出台文件《重庆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切实做好小城镇镇区环境综合改造的通知》(渝建[2010]135号),配合2010年作为重庆市建设与发展特色小城镇主题年,为小城镇特色建设提档升级提出指导意见。

2010年4月9日,重庆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建设与发展特色小城镇座谈会。

会上,就《重庆市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快建设与发展特色小城镇的通知〉》(讨论稿)征求了各方意见。

2010年4月12日,重庆市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文件《关于加快建设与发展特色小城镇的通知》(渝城领办[2010]2号),要求深刻认识建设与发展特色小城镇的重大意义,充分挖掘特色内涵,加强规划建设管理,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2010年4月2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文件《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0年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通知》(渝办发[2010]120号),以指导2010年度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

2010年5月24日,重庆城乡建设委员会出台《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宣传工作的通知》(渝建[2010]248号),要求区县城乡建委重视宣传工作。

2010年9月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文件《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民新村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的意见》(渝府发[2010]89号),就加快推进农民新村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内容、配套政策及保障措施。

文件提出成立重庆市村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小城镇、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建设及农村危旧房改造的统筹指挥和重大决策。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乡建委,各区县建立相应机构配合开展工作。

2010年9月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文件《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建设的意见》(渝府发[2010]90号),为在2012年底前实现中心镇实力大提升、面貌大改观,就加快中心镇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内容、扶持政策及保障措施。

该文件提出了“五个一”工程建设及“六个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内容。

2010年9月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文件《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重庆村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渝办发[2010]254号,旨在切实推进全市村镇建设工作。

二、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主要成绩

1、国家级名镇申报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十年来,重庆市配合国家有关政策,积极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到2010年底,市域范围内全国历史文化名镇16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3个,其中荣昌路孔镇同时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此外,部分有特色的小城镇(村庄)仍在陆续申报过程中。

2、城镇特色打造有声有色

2009年举行了全市40个“最具活力小城镇”评选推荐活动,2010年在黔江区濯水镇举办“2010年重庆市建设与发展特色小城镇主题年”活动。

2010年4月,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达了《关于开展2010年重庆市建设与发展特色小城镇主题年活动的通知》,活动内容包括:

在黔江区濯水镇举行主题年启动仪式;在主城周边打造3-5个特色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阶段性成果;举办“2010年重庆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研讨暨投融资洽谈会”;在《重庆日报》开辟专版,举办“巴渝新居和农村危旧房改造摄影征文大赛”。

3、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

2009年末,全市有总体规划的建制镇474个,占所统计建制镇总数的95.37%,其中本年编制的115个;有总体规划的乡207个,占所统计乡总数的73.66%,其中本年编制的33个;有规划的行政村2949个,占所统计行政村总数的32.38%,其中本年编制的583个。

十一五期间,陆续编制了上千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农村危旧房拆除、改造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农村风貌发生巨大变化。

4、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全市特色名镇镇基本完成了“一街(商业街)、一场(小型活动广场)、一站(综合文化站)、一院(乡镇卫生院)、一厂(污水处理厂)”“五个一”工程的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407亿元,特色名镇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水平和档次明显提高,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在我市城镇化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辐射带动能力明显。

各区县结合农民新村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一池六改”(即建设沼气池,改厨、改厕、改水、改圈、改路、改庭院),配套了水、电、气、路、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重庆特色名镇(名村)的人居环境进一步得以改善。

5、建筑风貌特色日益明显

在小城镇建设、农村康居工程、农民新村建设、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的工作中,我市大力传承巴渝传统民居风格,做到“一街一方案、一栋一设计”,借助坡屋顶、小青瓦、穿斗架、雕花窗、大出檐等传统建筑符号,突出地域特色风貌,改变了以往村镇建筑“长三间”呆板型、“火柴盒”式的外观模式,体现了巴渝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彰显了文化特征,提升了居住品质。

全市中心镇主干道,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道沿线面貌焕然一新,有效地提升了我市对外开放的整体形象。

6、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重庆市以历史文化名镇为主要对象,探索开展保护规划、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三规”叠合。

目前,已有部分历史文化名镇实现了“三规”叠合。

重庆市先后颁布了一系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保护与发展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规范和依据。

部分历史文化名镇也制定了历史文化保护办法和细则,为深入开展保护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此外,城乡建设和危旧房改造与历史文物建筑与传统风貌的保护相结合,也取得明显成果。

  

由市建委、市规划局和市文物局举办的“2008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论坛”于2008年11月28日至30日在重庆召开,充分宣传了重庆市各历史文化名镇的特色和经验,展现了我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成果,有利于进一步开展重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

(二)存在不足

1、文化消亡仍然存在

目前,已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16个镇中,占重庆市所有乡镇数量不足2%,且分布不均(分布在14个区县),除江津区有3个外,其他区县均只有1个。

重庆40个区县中超过25个区县尚未成功申报国家级名镇(村)。

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正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巨大威胁。

2、发展方向较为盲目

在部分特色名镇(村),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生搬硬套,发展模式缺乏创新。

缺乏战略眼光,偏重于眼前利益,短期行为较多。

3、风貌特色不鲜明

部分镇(村)简单地模仿照搬其他地区的建筑形态,未深入挖掘自身的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融合性较差,且过分追求外部形象,忽略对内部功能及内在文化的思考,缺乏生命力。

4、基础设施配套滞后

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落后,配套不完善,生活质量不高。

医疗、文化设施欠缺,道路交通条件较差,供电稳定性较弱,自来水普及率偏低,污水、垃圾收集处理不到位,环境污染较明显。

5、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对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对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经济、城乡建设过程中,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环卫管理跟不上,环境破坏、污染现象明显。

缺乏环卫设施,垃圾随处可见,收集、运输及处理不合理,对环境污染明显。

6、规划管理跟不上

规划滞后,不成体系,不能全面、有效指导小城镇(村庄)建设。

城乡建设管理机构设置不全,缺少专业技术人才,规划管理意识不到位,管理混乱,实施力度较弱。

7、建设水平较低

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现象明显。

存在部分违法建设活动,随意搭建时有发生,建筑质量不达标,安全隐患明显。

城镇天际线杂乱,各种线路随意搭接,视觉效果较差,存在安全隐患。

8、宣传力度不够

各特色村镇在宣传方面都做了不少努力,但还是存在几方面问题,第一是没有找准目标市场,存在盲目宣传;第二是没有很好地整合资源,宣传形式单一;第三是宣传不到位,特点不突出,知名度有限。

9、资金短缺

融资、招商力度不够,建设资金缺乏,基础配套欠账明显。

10、小结

总体来说,小城镇(村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经济发展,缺少特色支柱产业;规划建设,品位不高,缺少特色;行政管理上,“六乱”现象突出;风貌特色方面,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或品位较低;综合配套跟不上,设施欠账明显。

三、主要挑战

(一)面临观念更新、制度创新的挑战。

应在发展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二)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

在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创造条件,形成强劲的竞争力。

(三)面临整体产业结构如何优化的挑战。

小城镇(村庄)拥有一定产业基础,应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既发展好经济,又协调处理好环境、社会等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面临资源合理开发与城乡特色协调发展问题。

部分小城镇(村庄)资源丰富,包括历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等,一方面要有效保护这些资源,另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措施,同时还应与城乡特色化发展不相违背。

另外,部分小城镇(村庄)可用于建设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更应十分合理地利用每一寸土地。

第三章发展目标策略

一、发展目标

(一)相关文件要求

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在重庆市域范围内规划95个中心镇(目前已调整为108个),要求注重产业立镇,强化特色,加强与次区域性中心城市联系,增强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强调工业项目的集中布置,节约利用土地,加强生态建设,防治工业污染,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重点扶持中心镇建设,使其快速发展成为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小城镇,成为各区县(自治县)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大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成1500个集中、宽敞、舒适、方便的农民新村、改造农村危旧房30万户,新建巴渝新居15万户。

打造100个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城镇。

”——摘自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2010年6月)

以上文件,重点在产业进步、综合配套、环境改善等方面,对城乡发展提出了相关要求。

(二)总体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在重庆市范围内,建设一批环境优美、文化深厚、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名镇(村)。

(三)具体目标

特色名镇(村)特色发展应做到“十全十美”:

1、“十全”

(1)主题宣传口号

每个名镇(村)应确定一条朗朗上口、易于传颂的宣传口号,用于在各种媒体(介)宣传。

(2)特色宣传光盘

对特色名镇(村)的自然、人文、历史及特色等内容,制作电视片,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进行播放。

(3)特色宣传册

对特色名镇(村)的自然、人文、历史及特色等内容,制作宣传册,在游客接待中心、宾馆、酒店、旅行社等场所免费发放。

(4)名镇(村)专著

针对特色名镇(村)自然、人文风情,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民风民俗等,出版正式文学作品。

(5)特色风貌展示区

包括特色风貌街区、特色文化展示中心等,将当地的特色文化,以建筑、图片、音像、实物等形式,集中向游客展示。

(6)文艺节目

精心编制一台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文艺节目,在当地表演,或到外地进行巡回演出。

(7)特色美食

充分利用当地原材料,推广地方传统美食,或研制出新的特色菜品,吸引游客前来品尝。

(8)特色工艺品

鼓励当地老百姓(或企业)制工艺品,一方面向游客出售,另一方面形成产业,增加老百姓收入。

(9)特色标识系统

尽量采用当地材料,结合当地文化,制作标识牌、指示牌、导览图,方便游客游览。

(10)特色研究组织

成立特色名镇(村)发展建设研究组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在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在决策上提供智力支持,在技术上实现有力保障。

2、“十美”

(1)山水美

周边自然山水环境较好,山清水秀,无污染,形成良好的生态背景。

(2)广场美

广场经过专业设计,功能配置合理,反映地域特色,与周边环境协调。

(3)公园美

公园经过专业设计,绿化较高,景观较好,是人们喜欢活动的场所。

(4)绿化美

街道、广场、公园及小区绿化选择讲究,有层次、有韵律,符合人们审美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