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回归扎根工程实施方案doc北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9265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回归扎根工程实施方案doc北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市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回归扎根工程实施方案doc北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市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回归扎根工程实施方案doc北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市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回归扎根工程实施方案doc北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市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回归扎根工程实施方案doc北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回归扎根工程实施方案doc北京.docx

《北京市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回归扎根工程实施方案doc北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回归扎根工程实施方案doc北京.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回归扎根工程实施方案doc北京.docx

北京市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回归扎根工程实施方案doc北京

附件1、

市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回归扎根”工程实施方案

(试行)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特色优势,围绕“回归中医药服务模式、扎根基层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推进中医药服务“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加快我市中医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医针药技术融合、临床各科常见病兼通、中医药综合服务全能”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队伍,启动市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回归扎根”工程,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城乡统筹、部门协调、多方参与的原则。

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市与区县的作用,统筹安排、合理利用辖区的中医药教育和卫生资源。

2、坚持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紧密结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中医药社区服务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开展内容系统、中医药优势特色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较强的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适宜的培训模式。

3、坚持以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为核心,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

以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根据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要求,完善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分类分层开展培训,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培训与实用相结合。

4、坚持辖区统一管理的原则。

全市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培训教程,对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员实施统一考试考核和准入管理。

各区县卫生局负责本辖区的中医药全科培训的组织和管理。

二、工作内容

1、建立一个体系:

形成以三个市中医全科医学理论培训基地为学科支撑,以各辖区三级、二级中医医院中医全科医学临床实习基地为龙头,以各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医学实训基地为依托,多层次、多形式的培养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2、打造二类团队:

在各区县打造若干个“中医全科医学培训导师团队”和“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团队”,推举一批“医针药技术融合、临床各科常见病兼通、中医药综合服务全能”优秀中医社区服务人才,形成社区中医全科医学服务梯队。

3、形成三个机制:

在全市形成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校院站联动机制”、“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优秀人才遴选和培养机制”以及“社区中医药特色服务品牌创建机制”。

4、实施四个支撑项目:

实施“优秀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导师团队创建项目”、“优秀社区中医药服务人才梯队建设项目”、“社区中医药服务科技支撑示X项目”、“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创新项目”。

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回归扎根”工程,在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理论培训基地形成中医全科医学学科群,在临床培训基地形成三级、二级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动机制,建设起理论培训、临床实习、社区实践一体的中医全科人才培训基地,打造理论造诣和实践经验深厚的社区中医药人才培训导师团队,建立起促进中医药社区服务人才辈出的工作机制,实施一批丰富中医全科医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课题,推进中医“治未病”工程,形成中医药全方位社区健康服务新模式,全面提升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为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具体目标:

实现“十一五”期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人员配置目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城区达到执业医师总人数的25%,远郊区县达到15%。

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一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要有1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其他类别执业医师”。

建设3个市中医药社区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建设10个优秀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导师团队,到2010年建设一支80人的中医药社区服务优秀人才梯队,推出10个三级联动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优秀团队,实施10个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治未病”工程示X科技项目,形成10个可以推广的中医药社区服务“菜单式”或“套餐式”服务模式。

四、实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管理办法、培训大纲以及相应培训教材,结合市具体情况启动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

培训按照“目标导向、教程引领、有限对象、分类指导、分段实施、逐步推开”的原则稳步推进。

(一)目标导向、教程引领:

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目标是:

要通过培训使每个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达到“医针药技术融合、临床各科常见病兼通、中医药综合服务全能”的要求。

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重造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医执业医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在岗位培训的理论培训、临床实践、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三个阶段创新教育培训模式,为此市中医管理局组织专家编写的《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程》(附1),作为全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指导性依据。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分为理论培训、临床实习和社区实践三个阶段,采取集中培训或模块培训的方式进行:

集中培训即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试行)》,理论培训基地的理论培训、三级和二级中医医院临床实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实践三个阶段不少于500学时的全脱产培训;模块培训即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试行)》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划教材》,将培训分为《中医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概论》、《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康复学》、《社区基本诊查技能》、《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和《社区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八个模块,按照理论培训、临床实习和社区实践三个阶段进行不少于500学时的半脱产培训。

(二)有限对象、分类指导:

市“回归扎根”工程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对象是目前在政府举办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本方案下发之日前具有副主任医师(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采取模块培训的方式,使用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手册(附2),经理论培训基地、临床实习基地和社区实践基地进行模块考核全部合格后,参加市中医管理局单独组织的中医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考核;本方案下发之日前具有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获得医师资格3年以上,尚未取得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按照培训教程要求的内容,分期分批进入培训基地参加全脱产培训。

培训合格的,参加市中医管理局统一组织的年度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考试。

本方案下发之日前在社区从事中医工作的其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进入社区工作,尚未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中医人员),参照中医住院医师规X化培训进行,具体培训办法另行制定。

(三)分段实施、逐步推开

2009年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培训为试点阶段,培训的对象为在政府举办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和工作业绩突出的获得医师资格3年以上尚未取得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各区县卫生局于2009年7月24日之前将本辖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人员情况登记表》(附3)上报至市中医管理局科教处。

按各区县上报人员总数的5%的分配名额开展首批岗位培训人员的遴选,遴选出的人员要涵盖高、中、初三级执业医师,其比例应为1:

2:

3。

各区县参加2009年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人员,要填报《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报名表》(附4),于2009年8月1日前上报至市中医管理局科教处。

8月上旬,我局将按照各区县卫生局上报人数以及各培训基地接纳情况,统筹安排相关人员培训计划,并下达给各区县卫生局、各培训基地。

各培训基地要在8月中旬完成方案的制定,于8月20日前报市中医管理局科教处。

各区县卫生局按照辖区市中医药社区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支援体系,同培训基地共同制定培训方案,统一使用市中医管理局组织专家编印的《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程》和《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手册》,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在2009年11月底前完成培训和相应考核。

各区县培训考核合格人员于11月30日前报市中医管理局科教处,经审核合格后,参加市中医管理局12月组织的考试考核(考试考核办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市中医管理局对考试考核合格人员在中医药信息网等相关媒体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发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格式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该证书作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中医全科医学工作的医务工作者,申请注册中医类别执业X围中“全科医学专业”的条件之一。

五、实施优秀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导师团队创建项目

(一)项目内容:

1、组建培训基地:

市中医管理局设立三个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基地,培训基地的组成由1个理论培训基地,2-4个二级以上中医医院,18个区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组成。

以理论培训团队为牵头单位,以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点,理论教学、临床实习与社区实践形成联动,使学员能够在培训基地中接受三个团队的联动培训。

中医药大学中医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基地:

中医药大学为基地牵头单位,临床实习医院以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为主,鼓楼中医医院、顺义区中医医院、平谷区中医医院、通州区中医医院为辅开展临床实习培训,社区实践由东城、崇文、丰台、顺义、平谷、通州等六个区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承担。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基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为基地牵头单位,临床实习医院以中国中医科学院XX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为主,宣武区中医医院、石景山区中医医院、门头沟区中医医院、房山区中医医院、大兴区中医医院为辅开展临床实习培训,社区实践由宣武、海淀、石景山、门头沟、房山、大兴等六个区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承担。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基地:

首都医科大学为牵头单位,临床实习医院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为主,护国寺中医医院、XX区中医医院、昌平区中医医院、延庆县中医医院、怀柔区中医医院、密云县中医医院为辅开展临床实习培训,社区实践由西城、XX、昌平、延庆、怀柔、密云等六个区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承担。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理论培训任务主要由中医药大学承担,中国中医科学院和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为支援单位,可采取周末大课和视频授课方式进行。

城八区培训人员的临床实习在辖区支援三级中医医院进行;十郊区县培训人员的临床实习在本区中医医院进行,并接受以上支援体系三级中医医院的技术指导。

2009年首批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临床实习工作全部由三级中医医院承担。

2、开展中医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导师团队建设

培训基地按照《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基地工作标准》(附5)开展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

培训基地应按照八个模块分别建立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团队,由理论、临床、社区三部分人员组成,形成相应模块的培训导师团队,承担各培训模块的全程带教,使理论、临床、社区形成联动。

每个导师团队应有一名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的培训教师作为本团队的学术带头人。

对承担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将以该学术带头人命名其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导师团队。

(二)实施步骤

1、各培训基地牵头单位要按照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基地工作标准,组织协调各相关中医医院、各社管中心,于2009年7月28日之前完成本基地的组建并将《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基地申报书》(附6)上报至市中医管理局科教处。

2、各培训基地认真组织对本基地师资的培训和考核,于2009年7月30日之前完成本基地带教老师的培训考核和导师团队的组成,并将导师团队上报市中医管理局科教处。

3、各培训导师团队要根据学员的实际水平及教学计划因人施教,确保教学质量。

培训基地组织对导师团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当堂吸收率、课程中期测试、临床思维、三基与终末性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于2009年10月底前推荐本基地培训团队参与市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团队的评选。

4、我局组织对各培训基地推荐的培训团队进行评估考核,2009年12月底确定3个市优秀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导师团队。

优秀培训导师团队每年评选一次。

六、实施优秀社区中医药服务人才梯队建设项目

(一)项目内容

经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考核合格者,按照综合测评考核成绩排序,分为三类人才进行培养,造就一支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中医药理论和技能,社区中医药服务高级人才梯队,并进一步遴选出具有较强中医全科理论技术和技术能力的人才,造就社区中医药服务名中医。

开展优秀三级联动社区中医药服务人才团队评选,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形成的中医药优秀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团队进行表彰,以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命名社区中医药服务团队,向社区广大群众进行推荐,提升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影响力。

(二)实施步骤

1、具有副高级(含)以上技术职称,且通过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经考核合格者,按照综合测评考核成绩排序,前10名列入“回归扎根”工程社区中医药服务一类人才培养。

2、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且通过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经考核合格者,按照综合测评考核成绩排序,前20名列入“回归扎根”工程社区中医药服务二类人才培养。

3、具有初级技术职称,且通过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经考核合格者,按照综合测评考核成绩排序,前50名列入“回归扎根”工程社区中医药全科三类人才培养。

七、实施社区中医药服务科技支撑示X项目

(一)项目内容:

在实施“回归扎根”工程过程中,对理论教学、临床实习和社区实践三基地协同合作,促进中医全科医学学科的形成,丰富中医全科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中医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效能;整合优化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往研究成果,运用中药、针灸、其他非药物疗法等不同干预措施,形成社区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规X,促进基层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的提高;推进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推广治未病领域中医药综合方案,创制中医药“治未病”相关产品;针对社区居民的生命全周期,推出系列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中医药健康实用技术、方法和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等方向的科研项目优先整体纳入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的重点资助领域。

(二)实施步骤:

1、各培训基地根据社区中医药工作实际,以教学机构或三级中医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理论、临床、社区三个环节,在2009年8月31日之前,提出符合社区中医服务需要的《项目建议书》。

(附7),报市中医管理局科教处。

2、市中医管理局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议书进行筛选,2009年9月10日之前形成年度项目招标指南,各培训基地和三级中医医院根据招标指南于2009年9月30日之前提交《项目申报书》。

(附8)

3、市中医管理局组织专家于2009年10月31日之前进行项目评审,确定立项研究课题,并纳入到市中医药科技基金、51510科技工程和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

八、实施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创新项目

(一)项目内容:

社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推广实施市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套餐式服务”,形成包括功法锻炼、食疗养生、中药干预、生活方式调节等综合干预措施,为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提供保障措施;推广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中医药综合防治“菜单式服务”,建成以社区为基地的三级、二级中医医院和社区中医全科医师、患者(家属)、高危人群和社区居民联动式的慢病综合防治模式;进一步扩展中医药健康教育的覆盖人群和服务内容,针对社区不同人群的健康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形成内容齐全的市民健康教育咨询平台。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要经过岗位培训,特别是社区实践,具备以下推行“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套餐”的基本技能:

入户进行个体化全周期中医药健康指导、编制季节养生方案、示教太极拳等保健操法、举办慢性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题、推广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等,以上内容为岗位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实施步骤

1、各区县卫生局在辖区三级、二级中医医院的技术指导下,制定本区县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套餐式”或“菜单式”服务模式工作计划,2009年每区县至少完成一套方案的制定工作,并于2009年10月31日前报市中医管理局科教处。

2、制定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套餐式”或“菜单式”服务模式方案为2009年参加首批中医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人员社区实践的主要内容和考核要求,并为今后社区实践培训积累经验。

3、我局将于2009年12月组织专家对各区县“中医套餐”推广实施工作进行评估,对成绩突出的区县给予表彰及奖励。

九、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

(一)市中医管理局成立市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回归扎根”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培训基地认定、考核评估及监督管理;全科优秀人才的遴选、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全科医学科研项目招标指南的制定,项目评审及立项的实施,科研成果的评审验收;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的方案制定、过程实施与成果评审等。

(二)成立市中医全科医师培训中心,以中医药大学为依托,负责完成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进行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师资优化、教学实施,组织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学改革的研讨与实施。

(三)各区县卫生局和各培训基地均应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并于2009年7月24日之前将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上报市中医管理局科教处。

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工作职责,积极组织好信息上报、培训、考试与考核、教学质量的监控等工作。

各区县卫生局负责将本区域内的相关人员汇总上报和推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本区域内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和考核考试。

各培训基地要按照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基地工作标准,做好不同类别培训基地间的协调,做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

同时认真组织对本基地师资的进行中医全科医学培训和考核,做到统一标准、持证上岗。

(四)经费保障:

2009年由我局资助“回归扎根”工程启动经费。

各区县卫生局5万元用于社区实践基地建设,服务模式建设;三个基地各5万元,用于基地建设、师资培训、导师团队组建;六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各5万元用于实施中医全科医师临床带教条件建设和模式创新;其他16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各1万元,用于实施中医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条件建设。

各单位应专款专用,保证“回归扎根”工程顺利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