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9263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练习.docx

《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练习.docx

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练习

《化学1》专题1第三单元、《化学2》专题1

知识回顾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表示方法:

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质量数 =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

(aA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

(bB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要点)两同:

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

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如:

氢元素的同位素有

,碳元素的同位素有

氧元素的同位素有

,氯元素的同位素有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

据此可以认为:

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到远,能量是按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

通常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七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KLMNOPQ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 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 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 个

(四)、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F除外)

最高正价+|负价|=  8  (H为2)

周期表结构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周期:

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

族 :

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三短(第一、二、三周期)

周期七个:

三长(第四、五、六周期)

一不全(第七周期)

七主(A)(第IA、IIAIIIAIVAVAVIAVIIA族)

族十六个:

七副(B)(第IB、IIBIIIBIVBVBVIBVIIB族)

0和Ⅷ(3列)

(二)、元素周期律: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2.元素的性质 随元素核电荷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3.元素周期律是  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三)A.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重点、难点)

金属性越强

非金属性越强

①原子半径越大;

①原子半径越小;

②单质的还原性性越强;

②单质的氧化性性越强;

③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越剧烈;

③与氢气反应越容易;生成氢化物越稳定;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

同周期与同主族的变化规律

同周期

(从左到右)

同主族

(从上到下)

结构

核电荷数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大

电子层数

相同

逐渐增大

最外层电子数

逐渐增多

相同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性质

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

减弱

增强

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

增强

减弱

金属性

减弱

增强

非金属性

增强

减弱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H2

越来越难

越来越容易

最高价水化物的酸、碱性

酸性增强

碱性减弱

酸性减弱

碱性增强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增强

减弱

以第三周期、第IA、ⅦA族为例:

第三周期:

1、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Na>Mg>Al>Si>P>S>Cl 

2、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Na>Mg>Al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2>Al(OH)3

   金属性:

Na>Mg>Al

4、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Cl2>S>P>Si

5、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

 HCl>H2S>PH3>SiH4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4>H2SO4>H3PO4>H2SiO3(或H4SiO4)

非金属性:

Cl>S>P>Si

第IA族:

1、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H

2、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Cs>Rb>K>Na>Li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CsOH>RbOH>KOH>NaOH>LiOH

4、金属性:

 Cs>Rb>K>Na>Li

第ⅦA族:

1、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F

2、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F>Cl>Br>I

3、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

HF >HCl>HBr>HI

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4>HBrO4> HIO4 

5、非金属性:

 F>Cl>Br>I

三、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离子键

共价键

定义

离子键: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形成过程

得失电子

共用电子对

成键微粒

阴、阳离子(例如:

金属阳离子、NH4+与酸根离子之间)

原子

成键元素

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

例如:

大部分的IA、IIA族与VIA、VIIA族元素的原子之间

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实例

NaCl、MgO

H2N2、HCl、H2SO4

表示方法

(任举一例)

1、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

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分子间作用力仅存在于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它的作用力比化学键弱 (“强”或“弱”),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硬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2、能用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表示常见微粒或物质

元素(原子)符号

Na

Mg

Al

H

O

S

F

Cl

原子电子式

离子符号

Na+

Mg2+

Al3+

H+

O2-

S2-

F-

Cl-

离子电子式

Na+

Mg2+

Al3+

H+

3、用电子式来表示以离子键结合的物质,

AB型:

NaCl

MgO

(KClCaO等)

A2B型:

Na2O

K2S(Na2S K2O等)

AB2型:

MgCl2

CaCl2(MgBr2CaBr2等)

拓展:

Na2O2

NaOH

NH4Cl 

4、用电子式、结构式来表示以共价键相结合的物质

单质 :

H2

N2 

(F2Cl2等)

化合物:

HCl

H2O

NH3

CH4 

拓展:

CO2

H2O2

CCl4 

四、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及晶体类型的关系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定义

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成的晶体。

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的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

构成微粒

阴阳离子

分子

原子

金属阳离子

与自由电子

微粒间的

作用力

离子键

分子间作用力

共价键

复杂的

静电作用

实例

NaCl

CO2\H2

SiO2、金刚石

钠、铝、铁等

物质类别

强碱、部分金属氧化物、部分盐类

卤素、氧气、氢气等多数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氢化物、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等

金刚石、单晶硅、碳化硅、二氧化硅等

金属

晶体物理

性质特点

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

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均导电。

熔沸点较低,硬度较小

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

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

离子键

分子间作用力

共价键

金属键

熔沸点高低一般规律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晶体类型的判断

从组成上判断(仅限于中学范围):

金属单质:

金属晶体

有阴阳离子:

离子晶体

是否属于“四种原子晶体”?

以上皆否定,则多数是分子晶体。

从性质上判断:

熔沸点和硬度;(高:

原子晶体;中:

离子晶体;低:

分子晶体)

熔融状态的导电性。

(导电:

离子晶体)

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练习

1.“近代原子学说”: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他是最早提出科学的原子学说的人。

“原子——分子论”: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该理论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指出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自从用“原子一分子论”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化学才真正开始成为一门科学)。

发现电子: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他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有核模型。

量子观的原子结构模型: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他研究了氢原子光谱后,大胆地引入量子论的观点,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人类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步一步逐渐深入的。

每前进一步,都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

科学实验是揭示原子结构奥秘的重要手段。

2.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293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A)

A.57B.47C.61D.293

3.不同元素的原子(包括离子)(A)

A.质子数一定不等B.中子数一定不等

C.质量数一定不等D.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等

4.C60与现代足球有很相似的结构,它与石墨互为(B)

A.同位素B.同素异形体C.同分异构体D.同系物

5.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目前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周期表里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的元素被发现

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C.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D.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6.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于1995年9月至10月间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批反原子——共9个反氢原子,揭开了人类制取、利用反物质的新篇章,请回答两题:

(1)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C)

(2)如果制取了反氧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核内有8个带正电的质子,核外有8个带负电的电子

B.核内有8个带负电的电子,核外有8个带正电的质子

C.核内有8个带负电的中子,核外有8个带正电的质子

D.核内有8个带负电的质子,核外有8个带正电的电子

7.在

中,m、n、p、q表示某元素的四个角码。

若X1与X2的q均为l,m、p对应相等,n不相等,则X1、X2表示的可能是(C)

A.不同的原子B.不同的元素

C.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形成的离子

D.不同元素的离子

8.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

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C)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9.Fe、Fe2+、Fe3+是Fe元素的三种粒子,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它们所带的电子数数不相同。

中的质子数是16,中子数是18,核外电子数是18,质量数是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