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语语法规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9208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尼语语法规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印尼语语法规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印尼语语法规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印尼语语法规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印尼语语法规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印尼语语法规则.docx

《印尼语语法规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尼语语法规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印尼语语法规则.docx

印尼语语法规则

马来─印尼语的单词可基本分为四个词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功能词(质词)。

名词和动词可能以词根的形式呈现,但很多时候这两类的词是透过在其他单词上加派生词缀的方式而得的。

另以下有些出现ə的词,其ə在一般书写时会以e代替。

语序

∙基本语序:

主语焦点时为主语─动词─受词─补语(AVO);受词焦点时为受词─动词─主语(OVA)[1]

∙介词多为前置词

∙形容词、指示词、所有格名词、关系子句等置于其所修饰的名词后方。

一般而言,在不及物动词中,主词在动词前;当有主语(Agent)和受词(Object)时,主语和受词之间有动词,故其语序为AVO或OVA,而句子确实的语序,则由动词的语态来决定。

马来语OVA的语序,也就是常被以“被动态”来称呼的这语序,是基本且最常见的语序。

主语和受词都是可省略的,甚至是可同时省略的。

以下是两种常见可省略主语或受词的状况:

1)表达礼貌及对句子内容的尊重

像例如一个礼貌的店员可能会省略所有的人称代词,并以以下的方法向客人说道:

代词省略(主语与受词)

逐字翻译

汉语翻译

Bisa dibantu?

可以 被服务?

(我)可以帮(你)吗?

/可以提供协助吗?

2)当主语未知、不重要或可由上下文与情境得知时。

像例如你的朋友问你何时买下你名下的某房地产时,你可以下面的方法来回答:

代词省略(主语已知)

逐字翻译

汉语翻译

Rumahini dibeli limatahunyanglalu

房子这+ 被买走+ 五年前

这栋房子五年前就买下了

因此语态(和语序)的选取,是决定主语和宾语相对位置的方法,同时其选取很大程度地取决于情境和话语风格。

强调

马来─印尼语常可借由变换语序以强调某些事物,或表明某些事物为句中的焦点(focus),通常做为焦点的词置于句中的第一个位置,且其与后面的成份之间有个发音上的小间断:

Sayapergikepasarkelmarin 意即“我昨天去市场”─中性句型,或表明主词为焦点(强调“我”)

Kelmarinsayapergikepasar 意即“昨天我去市场”─强调“昨天”

Kepasarsayapergi,kelmarin 意即“市场我昨天去了”─强调昨天去的地点

Pergikepasar,saya,kelmarin 意即“我昨天去了市场”─强调“去市场”的动作

最后两种句型比较容易在口语中见到。

单词构造法

马来─印尼语是一种黏着语,新的单词借由三种方法来构造。

新的单词可借由词缀、合成词和对单词成份进行叠词等的方法来构造新词。

词缀

多数的词根为名词或动词,可借由对这些词加词缀的方法来构造新词。

像例如masak(意即“煮”)这个词根加词缀后的形式有memasak(意即“煮”)、memasakkan(意即“为‧‧‧而煮”)、dimasak(意即“被煮”)、pemasak(意即“伙夫”)以及masakan(意即“餐点”)等即为其例。

很多时候,在加上前缀时,词根的第一个子音会发生变音的现象,像例如sapu(意即“扫”)变为penyapu(意即“扫帚”)、panggil(意即“呼喊”)变为memanggil(意即“呼唤、召唤”)和tapis(意即“筛”)变为menapis(意即“筛子”)等即为其例。

以下以ajar(意即“教”)为例,说明其词缀如何地改变此词的词义:

∙ajar =教

∙ajaran =教导(名词)

∙belajar =研读、学习

∙mengajar =教导(动词)

∙diajar =受教(不及物动词形)

∙diajarkan =受教(及物动词形)

∙mempelajari =研读

∙dipelajari =被研读

∙pelajar =学生

∙pengajar =老师

∙pelajaran =主词

∙pengajaran =课程/道德教训

∙pembelajaran =学习(名词)

∙terajar =(意外地)教

∙terpelajar =受到良好教育的

∙berpelajaran =受教育的

马来─印尼语有四种词缀,分别为前缀(awalan)、后缀(akhiran)、环缀(apitan)和中缀(sisipan);而这些词缀可分为名词词缀、动词词缀和形容词词缀等几种。

名词词缀为构造名词的词缀。

以下为名词词缀的几个例子:

词缀类型

词缀

词根范例

派生词范例

前缀

pə(r)-~pəng-

duduk (意即“坐”)

penduduk (意即“人口”)

kə-

hendak (意即“要”)

kehendak (意即“欲望”)

juru-

wang (意即“钱”)

juruwang (意即“柜员”)

中缀

⟨əl⟩

tunjuk (意即“点”)

elunjuk (意即“食指、指令”)

⟨əm⟩

kelut (意即“乱的”)

kemelut (意即“混乱、危机”)

⟨ər⟩

gigi (意即“牙齿”)

gerigi (意即“有锯齿边缘的刀”)

后缀

-an

bangun (意即“醒来、上升”)

bangunan (意即“建筑”)

环缀

kə-...-an

raja (意即“君王”)

kerajaan (意即“王国”)

pə(r)-...-an

pəng-...-an

kerja (意即“工作”)

pekerjaan (意即“职业”)

在r和l等流音前,前缀per-的r常消失不见,而在p、t和k前其r亦常不见,另在一些单词中,其使用peng-的形式;虽然这两者在形式上不同,但在语法书中这两者常被当成相同的词缀看待。

相似地,动词词缀为构造动词的词缀,动词词缀如下:

词缀类型

词缀

词根范例

派生词范例

前缀

bər-

ajar (意即“教导”)

belajar (意即“研读、学习”)[2]

məng-

tolong (意即“帮忙”)

menolong (意即“帮忙”)

di-

ambil (意即“拿”)

diambil (意即“被拿”)

məmpər-

kemas (意即“干净、整齐的”)

memperkemas (意即“进一步地排序”)

dipər-

dalam (意即“深的”)

diperdalam (意即“被变深”)

tər-

makan (意即“吃”)

termakan (意即“不小心吃了”)

后缀

-kan

letak (意即“地方、地点”)

letakkan (意即“保持”)

-i

jauh (意即“远”)

jauhi (意即“避免”)

环缀

bər-...-an

pasang (意即“一对”)

berpasangan (意即“成双成对”)

bər-...-kan

dasar (意即“基础”)

berdasarkan (意即“基于”)

məng-...-kan

pasti (意即“确定的”)

memastikan (意即“确认”)

məng-...-i

teman (意即“友伴”)

menemani (意即“伙同”)

məmpər-..............-kan

guna (意即“使用”)

mempergunakan (意即“利用”)

məmpər-……..-i

ajar (意即“教”)

mempelajari (意即“研读”)

kə-...-an

hilang (意即“消失”)

kehilangan (意即“失去”)

di-...-i

sakit (意即“痛”)

disakiti (意即“为‧‧‧所伤”)

di-...-kan

benar (意即“权利”)

dibenarkan (意即“获准”)

dipər-...-kan

kenal (意即“知道”)

diperkenalkan (意即“为‧‧‧所介绍”)

形容词词缀即用于构造形容词的词缀:

词缀类型

词缀

词根范例

派生词范例

前缀

tər-

kenal (意即“知道”)

terkenal (意即“知名的”)

sə-

lari (意即“跑”)

selari (意即“平行的”)

中缀

⟨əl⟩

serak (意即“散”)

selerak (意即“乱的”)

⟨əm⟩

cerlang (意即“光亮、明亮的”)

cemerlang (意即“辉煌的”)

⟨ər⟩

sabut (意即“椰壳”)

serabut (意即“蓬的”)

环缀

kə-...-an

barat (意即“西方”)

kebaratan (意即“西化的”)

除了以上的词缀外,马来─印尼语亦使用来自梵语、阿拉伯语和英语等不同外语的词缀,像maha-、paska-、eka-、bi-、anti-、pro-等即为其例。

合成词

马来─印尼语可借由将两个已存的词根组合在一起以构造新词。

当没有词缀存在时,合成词常常在书写上会分开写。

只当有环缀等成份存在,或这些词被视为固有的词汇时才会“缩合”在一起。

像例如kereta这个意为“车子”的字,和api这个意为“火”的字,组合在一起后就变为keretaapi,其意则为“火车”。

同样地ambilalih (意即“接管”)即由ambil (意即“拿”)和alih (意即“移动”)这两个字所组成;但当有环缀使用时,各成份就会“缩合”在一起,像例如 pengambilalihan (意即“接管(名词)”)即一例。

另外像kakitangan (意即“员工”)和kerjasama (意即“合作”cooperation)等一些单词,即使没有其他的词缀存在,在书写时其各个成份还是会合写在一起。

叠词

马来─印尼语的叠词(KataGanda)多用以构造众数形名词,然而在某些时候不是这样,叠词有时会改变词义,或改变单词在句子中的用法。

马来─印尼语有四种叠词,它们分别为:

∙全词叠词(KataGandaPenuh)

∙部份叠词(KataGandaSepara)

∙韵声叠词(KataGandaBerentak)

∙词义叠词

全词重叠是将整个字重叠的构词法,而重叠的两个成份间,在书写时加上连字号(-)以标明。

此形多半用以构造单词的众数形,像例如buku(意即“书”)这个字的重叠形即为buku-buku(意即“书(众数)”);而batu(意即“石头”)这个字的重叠形则为batu-batu(意即“石头(众数)”);然而像由kipas(意即“风扇”)重叠构造而成的kipas-kipas(意即“推进器”),以及由orang(意即“人”)重叠构造而成的orang-orang(意即“稻草人”)等,即重叠后词义发生改变的例外。

部份叠词亦用以构造众数,像daun(意即“叶子”)的众数形即为dedaun。

这类叠词的各成份间无空格,亦不以连字符连接,它被视为一个单一的词。

batu(意即“石头”)这个字亦可藉韵声叠词的方法来构造像batubata(意即“砖头”)之类的词。

这类构词法的主要目的是用以改变词义,而其形式是任意的,其成份可“黏”在一起或分开;然而此构词法亦可用以构造某些词的众数形,像sayur(意即“(盘中可见的)蔬菜”)其众数形即为sayur-mayur(意即“(捆成束送往市场的)蔬菜”)。

各词类

量词

和汉语及其他许多的亚洲语言一样,马来─印尼语使用量词(penjodohbilangan)。

另如下所见,satu有个缩略形se- /sə/

量词

使用对象

字面意义

例文

buah

物体、大东西、抽象名词

房子、车子、船、山;书本、河流、椅子、某些水果、想法等

水果

duabuahmeja(意即“两张桌子”),

limabuahrumah(意即“五栋房子”)

ekor/ekor/

动物

seekorayam(意即“一只鸡”),

tigaekorkambing(意即“三只羊”)

orang

人类

seoranglelaki(意即“一个人”),

enamorangpetani(意即“六个农夫”),seratusorangmurid(意即“一百名学生”)

biji

小而圆的物体

多数的水果、杯子、坚果等

谷物

sebiji/sebutirtelur(意即“一颗蛋”),

sebijiepal(意即“一颗苹果”),

sebutir/butiran-butiranberas(意即“米”)

batang

既长又硬的东西

树、拐杖、铅笔等

树干、棒子

həlai,lai

薄的东西

纸张、布料、羽毛、头发等

叶子

kəping

扁而片断的东西

石片、木片、面包片、土地、钱币、指张等

pucuk

进、针线、火器等

bilah

刀、矛等有刃物

刀片

以下这些是比较少用的

bəntuk

环、句子等(有环状“眼”的事物。

曲线;弧

bidanɡ

席子、布幅等

大;阔;界;范围

kuntum

花等

tangkai

花等

茎干

Kaki

长茎的花等

Urat

丝线、腱子等

筋;静脉

pintu

成横列排列的房子等

tangga

有楼梯的传统建筑等

梯子

patah

字词、谚语等

片断

Butir

非常小而圆的东西

较小的水果、种子、谷物、弹药、宝石、点等等

常以biji取代

puntung

树桩、截短的东西、柴火的残端、香烟、牙齿

potong

一片面包等

片、段

kərat

Utas

网、绳线、缎带

Carik

纸张之类容易撕开的东西等

撕碎的事物

若要表明类似英语不定冠词a的意思时,可不用量词,直接讲出该名词即可,故burung之意即“鸟”;而se-加量词的用法可表明“有一个如此的事物”之意:

Adase-ekorburungyangpandaibercakap.有一只可以说话的鸟。

名词

名词常见的派生词缀有peng-/per-/juru-、-an、ke-...-an和per-/peng-...-an等。

马来─印尼语的名词没有性的区别,它只有部份的名词具有与该物相关的天然性别的含义;且就和汉语口语一样(汉语第三人称的性别之分仅存于书面语),马来─印尼语用相同的词汇指称任何性别的他者。

多数指称人的词汇都有不分别对象性别的形式存在,像adik这个词便可指“弟弟”或“妹妹”,也就是任意性别且年纪比自己小的手足;若要指名对象的性别的话,该些词便需与形容词连用,像例如adiklelaki之意即“弟弟”。

有些词汇本身带有性别的含义,像例如puteri这个词的意思为“公主”;而putera的意思则为“王子”;有此类分别的词通常为外来语借词(前例之puteri/putera即来自梵语)。

马来─印尼语原则上不分单众数。

因此orang这个词可指“人”或“人们”。

很多时候一个名词的数量可透过上下文或数词及bəbərapa(意即“一些”)和səmua(意即“所有的”)等词的使用而得知。

叠词常用以强调名词所指称的对象多于一个。

然而叠词亦有其他的功能,像例如orang-orang可指“所有的人”,而orang-oranga的意思则为“稻草人”(orang-orang亦可指稻草人);相似地,hati这个词的意思为“心”或“肝”,而hati-hati却为一意为“小心”的动词此外,不是所有叠字形的字都必定是众数的,像例如orang-orangan、biri-biri(意即“绵羊”)和kupu-kupu(意即“蝴蝶”)等皆为其例。

另有些叠字的两个成份并非完全相同,像sayur-mayur(意即“(各种的)蔬菜”)即为其例。

由词缀派生的集体名词(massnouns)皆可算作众数,像pohon (意即“树”)与pepohonan (意即“植群、树”)、rumah(意即“房子”)与perumahan(意即“住房”)gunung(意即“山”)与pegunungan(意即“山、山脉”)等皆为其例。

代表数量的词置于名词前,如səribuorang(意即“千人”)、beberapapegunungan(意即“山系”)和beberapakupu-kupu(一些蛾)等皆为其例。

代词

人称代词不被视为一个独立的词类,它们被视为名词的一个子类。

人称代词时常省月,同时马来─印尼语在表达“你”的意思时有很多种方法。

很多时候可借由对方的姓名、头衔和职称等来指称对方(就好比“此方要一起去吗?

”或“小此要一起去吗?

”之类的),而亲属关系,包括fictivekinship关系在内,也是常用的;然而,马来─印尼语有单独用作人称代词的词存在,此外它亦有像ini(意即“这”)和itu(意即“那”)等的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

马来─印尼语的人称代词分包含形和排除形,其中kita为包含形,表“你(们)与我(们)”之意;而kami为排除形,表“我们但不包含你(们)”。

在印尼语口语中,这两者的区别逐渐地模糊。

saya和aku是表“我”之意的两个主要形式,saya是其中较为正式的形式,而aku是用于朋友、亲人与爱人间的形式;此外,sahaya是saya较为古老或用于文学作品的形式。

sa(ha)ya亦可用于表明“我们”之意,但在表明“我们”之意时,它常会与sekalian或semua(意即“全部”)等词连用,同时这形式没有如kita和kami般地包含形和排除形之分。

此外,人称代词还有hamba(意即“奴隶”、patek(用于平民称呼皇上时)、təman和kawan等形式存在。

马来─印尼语中有三个常用的指称“你”的字词,分别为anda(正式用语)、kamu(非正式用语)和kalian(意即“全部”,此词常用作“你”的众数形,此形有些不正式)。

其中anda在陌生人、刚认识不久的人、广告、商业交流或表明对对方尊重时使用(此外tuan(意即“先生”)和其他的一些头衔亦可用以表尊敬之意),而kamu的使用时机则和aku相若。

andasekakian为表礼貌之众数形。

engkau(engkau常缩略为kau)和hang常用于社会地位较低者,awak用于地位同等者,而əncek(用於姓名前缩略为cek)则是较礼貌的形式,用于没有头衔的人身上。

makcek和pakck等这些合成词则用于熟知的村中长老或外来的客人之上。

马来─印尼语中有很多单词可表“我”和“你”之意,其中有很多都是借自地区或方言用词,或源自地方语言的借词。

saudara(意即“你”,用于男性)和saudari(意即“你”,用于女性)(其众数形则为saudara-saudara或saudari-saudari)用以表明最高的敬意;而daku(意即“我”)和dikau(意即“你”)则用于诗词或罗曼蒂克的情境中。

印尼语的gua(意即“我”)和lu(意即“你”)是非常不正式的俚语;而在彭亨州一带,代表“我”和“你”的词有两个变体,而使用哪种变体则视地方而定。

在彭亨州东部北根一带的地区,kome用以表达“我”之意,而在西部Temerloh一带的地区,koi则用以表达“我”之意,此外,在瓜拉江沙县和霹雳州一带,kome亦用作人称代词,但在这些地方,kome之意为“你”。

这据称是因彭亨州和霹雳州的皇室家族是有共同祖先(彭亨州的皇室位于北根;而霹雳州的皇室则位于瓜拉江沙县)所致。

一般用以表明“他/她/他们”的词汇为ia,此词有一个受词及较为强调的形式dia。

Bəliau则用以表明尊敬之意。

就如表明“你”之意时一般,以人名和亲属称谓表明以第三人称指称的他者,是很常见的用法。

在口语上,diaorang常被用以表明“他们”之意;而在写作时,məreka(意即“一些人”)、merekaitu和orangitu(意即“那些人”)常被用以表明“他们”之意。

aku、kamu、engkau、ia、kami和kita等这些非正式的代词为马来─印尼语的本土词。

常见代词

身(人称)

马来─印尼语

汉语相对应代词

第一人称

saya(标准、礼貌的形式)

aku(亲昵、非正式的形式)

Kami

他们与我们(不包含听者)

Kita

你与我、你们与我们

第二人称

anda(礼貌、正式的形式polite,formal)

kamu(亲昵、非正式的形式)

andasekalian(正式形)

kalian(非正式形)

你们

第三人称

ia~dia

diaorang

他/她/它

ia~dia

mereka、diaorang

他们/她们/它们

领属代词

Aku、kamu、engkau和ia等几个代词有短的附着形存在。

其他的代词,包括dia在内,则无此类形式,故在做领属代词时保持其原有的形式,像例如mejasaya、mejakita、mejaanda、mejadia(分别意即“我的桌子、我们的桌子、你的桌子、他的桌子”)等即为其例。

meja(意即“桌子”)这个字带付附着形的各种形式

独立代词

相应的附着形

加该附着形的形式

Aku

-ku

mejaku (意即“我的桌子”)

kamu

-mu

mejamu (意即“你的桌子”)

engkau

-kau

mejakau (意即“你的桌子”)

Ia

-nya

mejanya (意即“他/她/它/他们的桌子”)

aku和engkau亦有前接形的存在,其前接形分别为ku-和kau-。

这两个前接形用于不强调代词时,如下所示:

Ku-dengarrajaitupenyakitsopak. 

Aku tahuilmutabib. 

Aku-lah mengubatidia.

“我发觉王样似乎有皮肤方面的疾病,我是个医生,我将会治好大王的。

在此例中,“ku-动词”的形式用于一般的回报,“aku+动词”的形式用于表明事实陈述,而“aku-lah+meng-动词”(其意约略为“我是那个‧‧‧的”)的形式则用于将焦点为该代词时。

[3]

指示代词

马来─印尼语有两个指示代词。

ini(意即“这”)用于一般而言接近说话者的物体,而itu(意即“那”)则用于远离说话者的物体。

这两个指示代词有时其用途近似英语的定冠词the。

指示代词不分单复数,然而说话者可借由对ini和itu前方的名词进行叠词来表答众数之意。

yang这个词常置于指示代词前方以表强调与确定之意,尤其在表明所指涉或询问的对象时更是如此。

代词

马来─印尼语例文

汉语解释

ini

bukuini

这本书、这些书

buku-bukuini

(全部的)这些书

itu

kucingitu

那只猫、那些猫

kucing-kucingitu

那些猫

带yang代词

之形式

例句

汉语解释

Yangini

Q:

Andamaumembelibukuyangmana?

A:

Sayamaubeli yangini

问:

你想买哪本书?

答:

我想买这本。

Yangitu

Q:

Kucingmanayangmakantikusm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