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8932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0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人教版必修1

编辑:

施梦辉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

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

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

教学方法

探究、讲解、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新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后思考问题(有关运动的话题)。

(放映录像)选择有关反映物体运动的画面播放给学生看(可搜集整电视片《科技之光》和《动物世界》中的图像).如:

雄鹰、小鸟在空中飞翔,飞机在天空中划过,行星、卫星在宇宙中运行,航天员杨利伟在宇航舱中给地球拍照,汽车在公路飞驰,轮船在海水中搏击海浪……

师:

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等.请大家根据刚才观看的录像片,回顾初中学过的机械运动,提出一些关于运动的话题。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讲述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

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是物体的一部分和另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遍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是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体现。

这里涉及到空间和时间的问题。

师:

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圣贤——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不了解运动,就不了解自然”,这句话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我们要充满信心,迎接这一挑战。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第一段,并看出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

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从学好这些基本概念人手。

师:

我们在刚才的录像片中看到:

汽车在公路上飞驰,江水在咆哮着奔向远方,鸟儿在飞翔,树叶在摇动,高山上流水,瀑布直泻千尺,雪花在空中飞舞……

(放映录像)(播放“神舟”五号升空的录像片)“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人骄傲的日子,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满载着全国人民的希望成功升空。

师:

飞船在茫茫太空中遨游,假如你是文学家,你如何描述它的运动呢?

参考:

文学家的描述:

《光明日报)2003年10月17日第一版,作者欧阳中石“凌云戏月游银汉,转瞬翔天过太空。

师:

如果你是科学家,你又将如何描述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认识运动。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针对上面看过的录像,老师提出问题:

请你描述出一些运动,详细描述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困难?

足球向前球体滚动

雄鹰向前翅膀上下

发现描述物体运动不容易,我们需要了解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

问:

可以将问题简化吗?

为什么?

要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特别是物体各部分的详细运动情况,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物体本身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并不一样。

师:

在刚才看过的录像片中,我们见到了杨利伟,看到了“神舟”五号.据报道,“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舱长7.4m,直径2.8m,用长58m、重达480t的“长征”2号火箭发射。

升空后,显示在指挥部荧光屏上的仅是一个小小的光点。

科学家研究它在空中的位置、离开地面的高度、飞行的速度、运动轨道等问题时,需要考虑它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吗?

生:

不需要,我们可以用荧光屏上的小光点代替这个“庞大”的飞船呀!

引入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问题得到简化,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引子;乒乓球小而轻,直径仅4cm,质量约2.7g.运动员研究各种旋转球的打法时,要关注球的受力部位和受力方向对旋转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到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把它简化为一个点。

[讨论与交流]

1.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800km,与太阳相距

km.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研究地面上各处季节变化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参考答案:

若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本身的大小比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得多,则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但若研究地面上各处季节变化时,则不能把其看作质点。

2.撑杆跳高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项目,一般来说可以把撑杆跳运动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助跑、撑杆起跳、越过横杆。

讨论并思考后回答,在下列几种情况下运动员能否被看作质点,从中体会质点模型的建立过程。

(1)教练员针对训练录像纠正运动员的错误时,能否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2)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

(3)测量其所跳高度(判断其是否打破纪录)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

参考答案:

(1)不能,纠正错误动作时不能忽略运动员的姿势及动作,也就是说不能忽略运动员的形状和大小。

(2)能,分析助跑速度时,可以忽略运动员的姿势及动作。

(3)能。

师:

请同学们对质点进行小结:

生:

对质点小结:

1.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2.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这也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即使是同个物体,在研究的问题不同时,有的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而有的情况可能不可以看作质点。

[课堂探究]

亲自做一做、试一试,书本在下列情景中能否被看成质点。

1.沿一个方向推动桌面上的书本,如果测量书本移动的距离,是否可以将书本视为质点,为什么?

2.如果测定书本经过桌面上方某一定点所需要的时间,是否可以将书本视为质点,为什么?

3.还有什么情况下书本可以被视为质点?

什么情况下书本不能被视为质点?

参考答案:

1.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书本时,书本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可以将它视为质点。

2.相对桌面上方的某一定点来说,书本本身的长度(或宽度)不能忽略,并对经过该定点位置所需要的时间起决定作用,所以这种情况下不能将书视为质点。

3.答案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情景,老师进行准确恰当的点拨)。

说明:

将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1)平动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一般研究物体的转动时不能把物体看作质点。

(2)物体有转动,但物体的转动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时,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已变成了次要因素。

(3)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作质点,如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时就不能把火车看作质点。

二、参考系

引子:

请你设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火车中去旅行在飞快地离去,铁路边的人看到火车中的乘客,而乘客自己却认为自己是静止的;

投影教材中的图1。

1—3图,让学生自己分析,教师加以引导。

生1:

车中两个小孩都是静止的,他们都没动。

生2:

这两个小孩是运动的,因为在车窗玻璃上有几个线条表示“风”,这是画家描述运动时常用的手法。

师:

两个小孩和车都是运动的,这是相对地面来说的,而两个小孩之间是相对静止的,他们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

师:

平时我们说树木、房屋是静止的,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这是以地面作标准来说的.坐在行驶的火车里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而在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在运动,他还认为路旁的树木在向后倒退,这些都是以车厢作标准来说的.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参考系。

参考系:

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选来作标准的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讨论与交流]

与同桌和前排(或后排)同学组成四人一组,思考并交流讨论下列描述中隐含的参考系。

展示问题:

1.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两句歌词: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其中分别描述了两种运动情景,那么它们分别是以什么为参考系的?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在美丽的校园内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

这与诗句里的描述是否矛盾?

说明理由。

4.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

[课堂交流]

师:

下述物理过程中选择什么为参考系较恰当?

课件投影问题:

1.2004年,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火星。

继美国宇航局的两台火星探险漫游者“勇气”号和“机遇”号之后,欧洲的火星快车飞船已顺利地将“猎兔犬”2号火星登陆车投放至火星表面。

从地球表面向火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过程中,若要研究探测器的运动情况,各应选择什么为参考系?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空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正在2000米高的空中飞行,忽然,他发现脸旁好像有一个小东西在飞舞,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于是就伸手轻松地把它抓了过来,仔细一看,把他吓出一身冷汗来。

他抓住的不是别的,是德国飞机射向他的一颗子弹。

请根据上述信息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并注意体会参考系的选取与运动的相对性。

(1)子弹飞得那么快(一般为几百米每秒),为什么没有把他的手打穿?

体会一下,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状态相同吗?

(2)受类似现象的启发,人们实现了飞机在飞行途中进行空中加油,在航天飞行中,宇宙飞船发射到太空和正在绕地球运动的空间站实行空中对接。

实现“空中加油”和“空中对接”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组织学生小结并作好适时适度的引导:

(1)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的。

(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

(3)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一样,也可能一样。

(4)选择参考系时,应使物体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方便。

(5)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

三、坐标系

展示问题:

(小偷偷东西被发现,原因GPS来确定方位)

有时需要准确地描述某个物体所在的位置,如地理上用纬度和经度来确定某个地点在军事、大地测量等领域常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来确定方位。

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建立坐标系。

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来描述。

[课堂探究]

创设一个实例让学生思考,可以结合本地实际选取相应的例子。

1.如何选择坐标轴和正方向?

2.如何选择坐标原点?

3.如何确定坐标轴上的刻度值?

师:

对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质点经过坐标轴原点的时刻为时间的起点。

师:

画坐标系时,必须标上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小结]

本节学习的参考系和质点的概念是运动学甚至整个力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并且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

了解参考系的概念,对于观察、比较、研究物体的运动有实际的意义。

同学们要明白,严格意义上的“有质量的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种科学抽象。

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及其运动变化,都是比较复杂的,研究问题,要暂时撇开起作用很小的因素,抓住主要因素。

如果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板书设计]※

§1.1运动的认识

一、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1)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2)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这也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二、参考系

(1)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的。

(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

(3)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一样,也可能一样。

(4)选择参考系时,应使物体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方便。

(5)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

三、坐标系

(1)描述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建立一维直线坐标系。

(2)描述平面上运动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建立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

(3)描述立体空间内运动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建立三维立体空间坐标系。

2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新授课(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

生: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师:

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生:

不能。

师:

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

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

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

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引言:

宇宙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运动。

我们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用餐、休息。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经历一年又一年,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成长。

对于时间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你能准确说出时间的含义吗?

物体的任何机械运动都伴随着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你们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时间和位移。

[新课教学]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讨论与交流]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然后用课件投影展示本校作息时间表。

师:

同时提出问题;

1.在我校的作息时间表上,你能找出更多的时刻和时间间隔吗?

2.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

3.观察教材第14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生:

我们开始上课的“时间”:

8:

00就是指的时刻;下课的“时间”:

8:

45也是指的时刻。

这样每个活动开始和结束的那一瞬间就是指时刻。

生:

我们上一堂课要45分钟,做眼保健操需要5分钟,这些都是指时间间隔,每一个活动所经历的一段时间都是指时间间隔。

师:

根据以上讨论与交流,能否说出时刻与时间的概念。

教师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师: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

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生活中能反映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实例,并让他们讨论。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某一列车时刻表,帮助学生分析列车运动情况。

(展示问题)根据下列“列车时刻表”中的数据,列车从广州到长沙、郑州和北京西站分别需要多长时间?

T15

站名

T16

18:

19

北京西

14:

58

00:

35

00:

41

郑州

08:

42

08:

36

05:

49

05:

57

武昌

03:

28

03:

20

09:

15

09:

21

长沙

23:

59

23:

51

16:

25

广州

16:

52

参考答案:

6小时59分、15小时50分、22小时零6分。

(教师总结)

师:

平常所说的“时间”,有时指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如有人问你:

“你们什么时间上课啊?

”这里的时间是指时间间隔吗?

生:

不是,实际上这里的时间就是指的时刻。

师:

我们可以用数轴形象地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

教师课件投放教材图1.2—1所显示的问题,将其做成F1ash动画。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说说怎样用时间轴表示时间和时刻。

生:

时刻:

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点来表示时刻。

时间:

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

一段时间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线段表示。

师:

为了用具体数字说明时间,必须选择某一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计时起点的选择是人为的。

单位秒(s)。

[讨论与交流]

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10月15日09时0分,“神舟”五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至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至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为着陆。

在上面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又指的是时刻?

参考答案:

这里的“10月15日09时0分”、“15日18时40分50秒”和“16日06时23分”,分别是指这次航天飞行点火、展示国旗和着陆的时刻,而“9小时40分50秒”和“11小时62分10秒”分别指的是从点火到展示国旗和从展示国旗到着陆所用的时间。

二、路程和位移

(情景展示)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在沙漠中,远眺不见边际,抬头不见飞鸟。

沙漠中布满了100~200m高的沙丘。

像大海的巨浪,人们把它称为“死亡之海”。

许多穿越这个沙漠的勇士常常迷路,甚至因此而丧生。

归结他们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在沙漠中搞不清这样三个问题:

我在哪里?

我要去哪里?

选哪条路线最佳?

而这三个问题涉及三个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位置、位移、路程。

师:

(投影中国地图)让学生思考:

从北京到重庆,观察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的选择?

这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生:

从北京到重庆,可以乘汽车,也可以乘火车或飞机,还可以中途改变交通工具。

选择的路线不同,运动轨迹不同,但就位置变动而言,都是从北京来到了重庆。

师:

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位移及路程的定义吗?

生:

位移:

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

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国际单位为米(m)。

路程:

路程是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在坐标系中,我们也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位移。

实例:

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我们可以用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位移,从初始位置A向末位置B画有向线段,展示教材图1.2—3例图。

[讨论与交流]

请看下面的一段对话,找出里面的哪些语言描述了位置,哪些语言描述了位置的变动。

哪些是指路程,哪些是指位移。

甲:

同学,请问红孩去哪里了?

乙:

他去图书室了,五分钟前还在这儿。

甲:

图书室在哪儿?

乙指着东北的方向说:

在那个方位。

甲:

我还是不知道怎么走过去,有最近的路可去吗?

乙:

你可以从这儿向东到孔子像前再往北走,就能看见了。

丙加进来,说道;也可以先向北走,再向东,因为那边有好风景可看。

甲:

最近要多远?

乙:

大概要三百米吧。

丙开玩笑说;不用,你如果能从索道直线到达也就是一百米。

乙:

别骗人了,哪有索道啊!

丙:

我是开玩笑的,那只好辛苦你了,要走曲线。

甲:

谢谢你们两位,我去找他了。

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问题。

生1:

乙手指的方向——东北,就是甲在找红孩的过程中发生的位移的方向。

生2:

里面的三百米是指路程,一百米的直线距离是指位移的大小。

生3:

他们谈话的位置和图书室是两个位置,也就是甲在找红孩过程中的初末位置。

[讨论与思考]

1.(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查找上海到乌鲁木齐的铁路。

请根据地图中的比例尺估算一下,坐火车从上海到乌鲁木齐的位移和经过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阅读下面的对话:

甲:

请问到市图书馆怎么走?

乙:

从你所在的市中心向南走400m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300m就到了。

甲:

谢谢!

乙:

不用客气。

请在图1—2—3上把甲要经过的路程和位移表示出来。

师:

请你归纳一下:

位移和路程有什么不同?

生1:

位移是矢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其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生2:

质点的位移与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位置、末位置有关。

生3:

位移与路程不同,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教师提出问题

师:

位移的大小有没有等于路程的时候?

学生讨论后回答,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生:

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教师适时点拨,画一往复直线运动给学生讨论。

生:

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教师总结

师:

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在其他情况中,路程要大于位移的大小。

三、矢量和标量

师:

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我们以前学过的物理量很多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请同学们回忆并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

温度、质量、体积、长度、时间、路程。

对于讨论中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像电流、压强这两个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