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教材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8781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教材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教材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教材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教材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教材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教材知识点.docx

《二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教材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教材知识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教材知识点.docx

二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教材知识点

2018年二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教材知识点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经2001年10月19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该规章共10章48条。

(一)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的确定

单位应当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并依法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二)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两项责任制落实

单位应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级、本岗位的消防安全负责,建立起单位内部自上而下的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三)消防安全责任人的消防安全职责

1.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

2.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

3.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4.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5.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6.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

7.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四)消防安全管理人的消防安全职责

1.拟订年度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组织制订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落实;

3.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

4.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5.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6.组织管理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

7.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8.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另,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五)强化消防安全管理

确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严格实行管理;明确公众聚集场所应当具备的消防安全条件;强化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的建立健全,明确单位动火作业要求;明确单位禁止性行为和消防安全管理义务。

(六)加强防火检查,落实火灾隐患整改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

其他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组织防火巡查。

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二小时一次;营业结束时应当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

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应当加强夜间防火巡查,其他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可以结合实际组织夜间防火巡查。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其他单位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消防设施、器材应当依法进行维修保养检测。

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要按照规定及时、坚决的整改。

(七)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和疏散演练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每名员工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公众聚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应当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单位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四类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单位应当制定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其中,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至少每半年按照预案进行一次演练;其他单位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

(八)建立消防档案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的消防档案,并统一保管、备查。

其他单位也应当将本单位的基本概况、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填发的各种法律文书、与消防工作有关的材料和记录等统一保管备查。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

一、性能化防火设计产生的背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火灾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火灾的防治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666年9月英国伦敦发生火灾,大火持续了4天,约80%的城市被烧毁。

为了防止建筑物之间火灾的蔓延,英国制定了第一部有关消防的建筑规范,规定了建筑物之间的最小间距,并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进行了限制性规定。

同样,世界各国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都是长期以来人们与火灾斗争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防火灭火经验的体现,同时综合考虑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水平、科技水平以及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

这些规范中大多数规定是依照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和结构形式等提出的,并且详细地规定了防火设计必须满足的各项设计指标或参数,设计人员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和分析过程,容易理解和掌握。

由于每座建筑的结构、用途及内部可燃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按照规范统一给定的设计参数得到的设计方案,不一定是最合理和最有效的。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各种复杂的、多功能的建筑迅速增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的建筑结构形式不断涌现,这些都对建筑的消防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出现了许多规范难以解决的消防设计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上世纪70年代出现了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概念,到现在为止,已被10多个国家所接受,并成为当前国际建筑防火设计领域研究的重点。

所谓性能化防火设计,是指根据建设工程使用功能和消防安全要求,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原理,采用先进适用的计算分析工具和方法,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提供设计参数、方案,或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完成相关技术文件的工作过程。

虽然性能化防火设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出现与火灾科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从19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利用金属受热膨胀原理制成的感温火灾自动探测装置以来,消防工程技术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1946年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在美国研制成功,半导体和微电子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消防工程技术也得到快速提升,各种智能化的火灾探测和自动灭火系统不断涌现。

特别是大容量高性能计算工作站的出现,科学计算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使得大量复杂的火灾数据分析和处理成为现实,这些都为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是一门以火灾发生与发展规律和火灾预防与扑救技术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综合性学科,是综合反映火灾防治科学技术的知识体系。

火灾科学是反应火灾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知识,如物质的燃烧与爆炸机理、火焰的化学反应机理、燃烧抑制与灭火机理、烟气的生成及其毒性,以及火灾的发展、蔓延与控制等基础理论内容。

消防工程是反映应用科学与工程原理防治火灾的知识,如对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的分析评估、火灾模化、建筑防火技术、火灾探测报警技术、自动灭火技术、阻燃与耐火技术、火灾原因鉴定技术、火场通信指挥技术,以及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和反应,包括体能、心理和生理等,是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部分。

可见,性能化防火设计是建立在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技术,它的出现是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展了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相关研究,如火灾增长分析、烟气运动分析、人员安全疏散分析、建筑结构耐火分析和火灾风险评估等,并取得了一些比较实用化的成果,各国纷纷制定各自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和指南等文件。

二、我国性能化防火设计发展

我国从198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火灾模化方面的研究,此后在火灾科学、火灾动力学演化、建筑火灾烟气运动等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

但直到1995年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地下大型商场火灾研究”,我国还只有少数从事此方面研究的人员对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有所认识。

1996年,特别是1997年FORUM会议(天津)以后,我国开始组织人员比较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国内外有关建筑物性能化设计与标准方面的成果与信息。

“十五”期间开始针对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城市火灾与重大化学灾害事故防范与控制技术的研究》中分别开展了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技术导则的研究、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技术研究、中庭式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和人员密集大空间公共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应用研究等。

在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相关机构同时开展了工程应用。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开展了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研究项目,以保障我国建筑工程的消防安全水平,规范建筑消防安全工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性能化防火设计与传统的规范做法对比

传统规范的技术要求是建立在部分火灾案例的经验和火灾模拟实验等研究基础之上。

历史上防火规范的出现和发展有着其相关的社会背景。

当时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尚无法透彻、系统地认识所处的客观社会,因此人类的技术行为难免呈现出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而为了保证工程最基本的安全度,有关的社会组织便通过一些成功的经验和理论描述,制定出了一些规范条文去约束相应人员的技术行为。

什么是火灾场景,如何设定火灾场景

一、火灾场景

火灾场景是对一次火灾整个发展过程的定性描述,该描述确定了反映该次火灾特征并区别于其他可能火灾的关键事件。

火灾场景通常要定义引燃、火灾增长阶段、完全发展阶段、衰退阶段以及影响火灾发展过程的各种消防措施和环境条件。

火灾、建筑和人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形成一种非常复杂的系统。

因此,为了采用确定性评估大型复杂建筑的消防安全,需要做一些保守的简化。

根据这一理论,有一些因素会对火灾场景做出贡献,而许多因素对火灾场景的贡献并不显著。

通过仔细选择对火灾场景设计影响较大的因素,然后运用适当的计算技术,可以较容易地得到等效安全解决方案。

火灾场景的确定应根据最不利的原则确定,选择火灾风险较大的火灾场景作为设定火灾场景,如:

火灾发生在疏散出口附近并令该疏散出口不可利用、自动灭火系统或排烟系统由于某种原因失效等。

火灾风险较大的火灾场景一般应包括发生概率高,但火灾危害不一定最大,或者火灾危害大,但发生概率低的火灾场景。

火灾场景必须能描述火灾引燃、增长和受控火灾的特征以及烟气和火势蔓延的可能途径、设置在建筑室内外的所有灭火设施的作用、每一个火灾场景的可能后果。

在设计火灾场景时,应确定设定火源在建筑物内的位置及着火房间的空间几何特征,例如火源是在房间中央、墙边、墙角还是门边等以及空间高度、开间面积和几何形状等。

确定可能火灾场景可采用下述方法: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分析、如果-怎么办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工程核查表、危害指数、危害和操作性研究、初步危害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原因后果分析和可靠性分析等。

在进行火灾场景设计时,应该指定设定火源的位置及空间的几何形状,如有必要,还应指定房间内火源的位置,例如火是否在房间中央、墙边、墙角或门边。

在消防队员到达现场开始扑救之前,建筑物内火灾的位置同样会造成扑救延迟。

例如,消防队员扑救高层建筑中较高楼层的火灾的准备时间要比比单层建筑火灾要。

二、设定火灾

在设定火灾时,一般不考虑火灾的引燃阶段、衰退阶段,而主要考虑火灾的增长阶段及全面发展阶段。

但在评价火灾探测系统时,不应忽略火灾的阴燃阶段;在评价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时,不应忽略火灾的衰退阶段。

在设定火灾时,可采用用热释放速率描述的火灾模型和用温度描述的火灾模型。

在计算烟气温度、浓度、烟气毒性、能见度等火灾环境参数时,宜选用采用热释放速率描述的火灾模型,如或;在进行构件耐火分析时,宜选用采用温度描述的火灾模型,如或。

在设定火灾时,需分析和确定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包括:

建筑物内的可燃物、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建筑物的自救能力与外部救援力量等。

在进行建筑物内可燃物的分析时,应着重分析以下因素:

①潜在的引火源;

②可燃物的种类及其燃烧性能;

③可燃物的分布情况;

④可燃物的火灾荷载密度。

在分析建筑的结构和平面布置时,应着重分析以下因素:

①起火房间的外形尺寸和内部空间情况;

②起火房间的通风口形状及分布、开启状态;

③房间与相邻房间、相邻楼层及疏散通道的相互关系;

④房间的围护结构构件和材料的燃烧性能、力学性能、隔热性能、毒性性能及发烟性能。

在分析和确定建筑物的自救能力与外部救援力量时,应分析以下因素:

①建筑物的消防供水情况和建筑物室内外的消火栓灭火系统;

②建筑内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其他自动灭火系统(包括各种气体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等)的类型与设置场所;

③火灾报警系统的类型与设置场所;

④消防队的技术装备、到达火场的时间和灭火控火能力;

⑤烟气控制系统的设置情况。

在确定火灾发展模型时,应至少分析下列因素:

①初始可燃物对相邻可燃物的引燃特征值和蔓延过程;

②多个可燃物同时燃烧时热释放速率的叠加关系;

③火灾的发展时间和火灾达到轰燃所需时间;

④灭火系统和消防队对火灾发展的控制能力;

⑤通风情况对火灾发展的影响;

⑥烟气控制系统对火灾发展蔓延的影响;

⑦火灾发展对建筑构件的热作用。

对于建筑物内的初期火灾增长,可根据建筑物内的空间特征和可燃物特性采用下述方法之一确定:

①实验火灾模型;

②火灾模型;

③MRFC火灾模型;

④按叠加原理确定火灾增长的模型。

在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实验模型。

但由于目前很多实验数据是在大空间条件下采用大型锥形量热计测量的结果,并没有考虑围护结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在应用中应注意实验边界条件和通风条件与应用条件的差异。

非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

1)系统的应急转换

未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系统在正常照明中断后转入应急工作状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各应急照明配电箱实现工作状态的转换。

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各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和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实现工作状态的转换。

2)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和分配电装置设计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的控制装置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未设置消防控制室的建筑,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控制装置设置在有人员值班的场所。

集中设置蓄电池组的系统,应急照明集中电源能够手动控制消防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的工作状态。

分散设置蓄电池组的系统,其控制装置能够手动控制各蓄电池组及转换装置的工作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