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贤中学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7442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象贤中学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象贤中学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象贤中学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象贤中学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象贤中学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象贤中学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1.docx

《象贤中学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象贤中学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象贤中学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1.docx

象贤中学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1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

——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凤庆县象贤中学杨继美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2008年我县推广了杜郎口“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是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彻底改变过去以应试为目的,以传播知识为手段的“注入式”传统教学模式。

面对新的教改形势,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产生抵触情绪;有人则浅尝辄止,变化太快。

我校一如既往坚持这一教改模式,我们通过反复学习相关理论,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借鉴兄弟单位的做法,透彻研究“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新路子。

即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旨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导学案在教学中运用的成效让人感到惊喜,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效率提高了。

近几年来,我校在语文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为更好地推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完善语文新课程学习模式,提高导学案的质量,在参考其他学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校语文教研组尝试对导学案的编制进行规范要求。

交流利于改进,抛砖在于引玉,推陈方能出新。

下面就我校语文教研组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偏薄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导学案的内涵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二、编写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导学”这一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训练等环节的调控,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达成学习目标最大限度的落实。

三、导学案的编写

(一)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问题探究化,导学简单化”,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怎样设计问题?

(1)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和细碎;

(3)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思考;

(4)设计的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

(5)设计的问题所用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

3、课时性原则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很多都是用一课时完不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在每一节课前都可以通过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初步感知积累,从而有效地实现自主学习,也使教师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参与性原则。

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5、层次性原则。

导学案的编制要充分考虑学情,在编写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学生从导学案的作答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就要考虑到层次性

6、灵活性原则:

语文学科的教学篇目,根据表达方式、题材性质、结构类型、语言体式、形态格式的不同,涉及到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等不同的类型。

对于不同类型的文本,如果不知变通而是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模式的导学案,“导”的效果就差很多,因此,在编制导学案中,我们还要遵循灵活性原则。

(二)编写要求

1、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课本。

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深刻领会编者意图,文本作者表述的内容、思想感情和教材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辅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基组或科组的集体智慧,经历个备—群备—自备的流程。

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科(基)组“群议”,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订”,然后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实际进行“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4、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

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

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

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5、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

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一目了然,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

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

一般地说,依托导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解决导学问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

6、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把问题按阶梯式由易到难呈现出来。

通常第一层次为“识记类”,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迅速解决;第二层次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第三层次为“应用类”,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层次为“拓展类”,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挂钩。

7、导学问题的设置和学习过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呈阶梯式推进。

设置的练习题中要落实字词等基础知识,要有机融入课后“研讨与练习”的题目,要突出一两个重点语段的阅读训练,着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8、每个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不要过简,也不要过于繁杂,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

通常精读课文为16开纸2个页码,略读课文为16开纸1个页码。

(三)导学案的构成

“导学案”通常由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习内容(自学内容、合作探究内容、拓展内容)、检测落实、课后反思六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

目标的制定既要恰当,符合文本教学要求和课标要求及学生学习实际,也要简单、明了,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课内容的练习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每课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3)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简洁易懂、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4)学习目标定位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难达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吃透新课标。

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学习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和教辅资料书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3、知识链接

与学习本课内容相关联的知识(背景)介绍,或本课学习需要哪些其它知识,或以往已学哪些知识点等等,把它和本课的学习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4、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

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趣味性,挑战性。

同时编写的学习内容应力求在30内分钟完成,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课堂上应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自主学习:

即课前预习,没有预习的学习是低效的,以前多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预习习惯,少部分学生能够预习但没有习得方法,不能突出学科的特点。

这样学习起来,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想学什么,只是被动的接受和等待。

导学案的预习能够给学生明确的指导,使学生能抓住语文学习的关键点,自主地进行预习,在投入到课堂教学学习之前已经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同时因为有了问题急于想求得伙伴或教师的帮助,急于想解决问题,所以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预习中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充分重视、明白、理解,为下一环节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

合作探究:

我们对问题的探究,既有教师的有意设计,也有对学生疑问的解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问题在每个人的心中有个充分完整的理解后,再让他们互助、合作探究。

这样每个成员表述出来的意见是完整的,便于小组成员在比较中鉴别,通过集思广益,订正修改,形成共识。

也便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然后各小组之间进行成果展示,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探讨,最终确定问题的答案。

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能要求答案完全一致,只要意思相近,表达合理就给予充分的肯定。

拓展延伸:

知识的拓展与运用是在学生自主互助基础上的探究,它不仅基于知识的深化拓展,更立足于用现有资源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在完成教学目标前提下的进一步拓展与提高。

5、达标检测

(1)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

(4)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

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

6、课后反思

可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1)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

(2)导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

(3)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热情的培养,学生学习参与的度;

(4)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5)导学环节或导学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得当;

(6)对学生的指导、点拨是否到位;等等。

总之,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要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

(四)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一课一案,导学案不能剪贴化、简单化和习题化。

必须采用35+10的课堂模式,教师精讲和点拨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

2、不能以教案定导学案

教案的重点是突出“教”,即老师怎样讲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它以老师为中心;而“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它以学生中心。

3、不能以练习题定导学案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不是练习题。

不能编一些练习题发下去就误以为是导学案了。

4、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四、导学案的使用

1、课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的有关问题。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如,怎样阅读文本,怎样精读,解答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导学时,对导学案中的内容处理要恰当,简单、易懂的要一带而过,而重点、难点的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当出现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解决。

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

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

3、对校编或非自编的导学案,教师要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适当进行删减增补修订,不能照搬,按套路走。

无论是他编还是自编的导学案,用后应及时进行反思,进行补充修订、完善并存档,以备后用。

4、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对学生争议较大、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辩论,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5、导学案中检测落实部分,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精神,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学习的成效。

6、老师要要求学生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笔记,每学完一课后,要注意归类保存好导学案,以便今后复习。

7、教材是根本,导学案只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而设置的方案,取代不了教材。

教师在使用中要强调学生不能依赖导学案而忽视了教材。

导学案的内容完成了,不等于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8、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作统一的要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的学习内容。

要允许学困生有差别。

当然,我校“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这仅仅是我校现阶段取得的一点成效,相信随着课改的深入,这种模式会越来越成熟,导学案作为这一模式的载体,将更好的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

以上,就是我们语文教研组在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一些具体做法,还望请各位领导以及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还是那句话:

交流利于改进,抛砖在于引玉,推陈方能出新,偏薄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谢谢大家!

附:

象贤中学课堂导学案

象贤中学课堂导学案

科目:

语文主备人:

杨继美2012年9月3日

1、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学习重难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资料链接】

1、《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押韵。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如沁园春是词牌,雪是标题。

2、时代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yuan2]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抗战胜利后公开发表。

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爱国民主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即赠此词。

柳读后,评价道:

“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

”公开发表后,在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给人民以鼓舞。

【学习内容】

一、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说说这首词带给你的第一感受。

(二)预习导读

1.给加点的词注拼音

分外()妖娆()()竞折腰()稍逊()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

2、解释下列词语:

惟余折腰

红装素裹风骚

(三)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下阕分几层意思?

上阕:

下阕:

(四):

把你预习时遇到的困惑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二、合作究探。

(一)精读品析上阕

1、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

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2、“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3、“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二)精读品析上阕

4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

它的作用是什么?

5“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

6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请简要说明。

三.【拓展延伸】

你能说说我们现在还有哪些人算是“风流人物”呢?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达标检测:

1.《沁园春雪》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雪”是________。

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

全词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

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

2、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

(用《沁园春雪》中名句填写)

3、阅读词的下阕,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

(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

4、课外拓展:

阅读这首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这是毛泽东于1954年夏天写下的一首词。

其中“浪淘沙”是______________,“北戴河”是__________。

(2)词中描绘眼前现实图景的句子是:

_____,

联想历史的诗句是:

_____。

(3)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是:

_____。

(4).试比较这首词与《沁园春·雪》在写法上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