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
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
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
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数千个实施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
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为止,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
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
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
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的最佳参照模式地。
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
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1.第一段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 )
A.指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指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指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
D.指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和环境相适应。
2.文中说到人与生物圈的计划,它的根本目的是 ( )
A.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促进生产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寻找并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D.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与生物圈计划有益于国际交流,有益于生物圈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B.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也许是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
C.人与生物圈计划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确有重大作用。
D.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在行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
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
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
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
文育对曰:
“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
”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
及荟秩满,与文育还都,见于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为立名文育,字景德。
命兄子弘让教之书计。
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谓弘让曰:
“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
”弘让壮之,教之骑射,文育大悦。
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
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
时贼徒甚盛,一日之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
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贼不敢逼。
及夕,各引去。
文育身被九创,创愈,辞请还葬,庆之壮其节,厚加馈遗而不遣之。
葬讫,会庐安兴为南江督护,启文育同行。
累征俚獠,所在有功,除南海令。
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为高祖所败,高祖赦之,语在僧明传。
后监州王劢以文育为长流,深被委任。
劢被代,文育欲与劢俱下,至大庚岭,诣卜者,卜者曰:
“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
”文育曰:
“足钱便可,谁望公侯。
”卜人又曰:
“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
”其夕,宿逆旅,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
旦日辞劢,劢问其故,文育以告,劢乃遣之。
高祖在高要,闻其还也,大喜,遣人迎之,厚加赏赐,分麾下配焉。
(选自《陈书》,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 哀:
同情
B.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 善:
赞许
C.及夕,各引去 引:
退却
D.劢问其故,文育以告 故:
缘故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周文育作战勇猛和为人有节义的一组是(3分) ( )
A.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 B.累征俚獠,所在有功
创愈,辞请还葬 厚加馈遗而遣之
C.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 D.文育身被九创
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 足钱便可,谁望公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周文育本姓项,名叫猛奴,周荟见到他时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于是便向自己的母亲请求把他收为养子。
后来,改姓周,名文育,学习骑射。
B.弘让教周文育写字和算术,但周文育不以为然,认为博取功名只要有长矛就可以了。
弘让听后大为赞赏,于是便教周文育骑马射箭。
C.陈庆之派周荟慰劳白水蛮人,但蛮人却密谋活捉周荟送给魏,事情泄露后,周荟和周文育率兵抵抗。
结果,周荟战死,周文育身上也多处受伤。
D.王劢的职务被别人替代后,周文育要和王劢一同北下,但走到大瘐岭时听信了卜人的话而返回,受到高祖的热烈欢迎。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
译文:
(2)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春寒[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津津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8.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螯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 。
(《劝学》)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乙选考题
第5页(共8页)
(温馨提示:
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不能跨大题选做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汽车等待的时候
【美】欧·亨利
黄昏刚降临,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来到那个安静的公园的偏僻角落。
她坐在长椅上看书,一张大网眼的面纱罩住了她的头巾帽和安详恬静的眼睛。
昨天同一时间她就来过,还有前天;了解这个情况的年轻人在附近徘徊。
翻页时,姑娘的书从手上滑下,在椅子上一磕,足足滚落一码远。
年轻人迫不及待地扑到书上,带着公园里和公共场合盛行一时的风度——彬彬有礼地献殷勤,把书还给它的主人,用悦耳迷人的声调冒险说了句不相干的关于天气的话。
姑娘从容不迫地打量着他,瞅着他整洁平凡的衣服和他没什么特殊表情的容貌。
“你高兴的话不妨坐下,”她说,声音低沉爽朗,“光线太暗了,看书不合适。
我宁愿聊聊天。
”
“你可知道,”他说道,“我很久没有看到像你这样了不起的姑娘啦!
昨天我就注意到
了你。
美丽的小妞?
”
“不论你是谁,”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必须记住我是个上等女人。
我可以原谅你刚才说的话,我请你坐下,如果这一请却招来了你的‘小妞’,那就算我没请过。
”
“我衷心请你原谅。
”年轻人央求说。
“换个话题吧。
现在谈谈这条小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吧,他们去向何方?
为什么匆忙?
他们幸福吗?
”
“看看他们确实很有意思,”他顺着她的话说,“这是生活的美妙戏剧。
有的去吃晚饭,有的去其他地方。
真猜不透他们的身世。
”
姑娘说:
“我不那样好奇。
我坐在这儿是因为只有这儿,我才能接近人类伟大、共同、搏动的心脏。
我生活中的地位使我永远感不到这种搏动。
你猜得出我为什么跟你聊天吗——贵姓?
”
“帕肯斯塔格。
”年轻人回答。
接着,他急切地期待她自报姓氏。
“不能说,”姑娘举起一根纤细的手指,微微一笑,“一说你就知道我的身份了,不让自己的姓名出现在报刊上简直不可能。
这张面纱和女仆的帽子掩盖了我的真面目。
我跟你说话,是因为我想和一个没有被可鄙的财富和虚伪的社会地位所玷污的人谈话。
哦!
你不知道我多么厌倦——钱!
钱!
钱!
欢乐、珠宝、旅行、交际,各式各样的奢华叫我腻味透顶。
”
“我总是想,”年轻人吞吞吐吐地试探说,“钱准是个好东西。
,,
“够生活得舒舒服服就行啦。
当你有了几百万-时——,”她做了一个无奈的手势,t一叫人生厌的是那种单调。
开车兜风,宴会,看戏,舞会,晚餐,一切都镀上了财富的奢靡色彩。
有时候,香槟酒杯里冰块的叮当声就几乎让我发疯。
”
“你是干哪一行的,帕肯斯塔格先生?
’’她问道。
“我,”帕金斯达克先生宣称,“在饭馆里干活。
,,
姑娘稍稍一震。
“不是侍者吧?
”她问。
“我是出纳员,就在——”他们面前正对着公园的街上有一块耀眼的“饭店”灯光招牌——“那家饭馆。
”
“你怎么不上班呢?
’’她问道。
“我值夜班,”年轻人回答,“再过一小时才上班。
可不可以跟你再会面?
”
“很难说。
也许——不过我可能不再发奇想了。
现在得赶快走啦,还有一个宴会。
你来这里时也许注意到公园前面拐角的地方有一辆汽车,白色车身的。
”
“红轮子的那辆吗?
”年轻人皱着眉头沉思地说。
“对。
我总是坐那辆车。
皮埃尔在车里等我,他以为我在广场对面的百货大楼买东西。
想想这种连自己的司机都不得不欺骗的生活,多么不自由。
再见。
”
“现在天黑了,”帕肯斯塔格先生说,“公园里都是些粗鲁的人。
可不可以陪你——”
“假如你尊重我的愿望,”始娘坚决地说,“你就等我离开后,在椅子上坐十分钟。
再见。
”
她在薄暮中迅速而端庄地离开了。
年轻人看着她优美的身形走到公园边上的人行道,走向停着那辆汽车的拐角。
他不怀好意、毫不犹豫借着公园里的树木的掩护,沿着与她平行的路线,牢牢盯着她。
姑娘走到拐角的地方,看了看那辆汽车,然后走过汽车,朝街对面走去,走进了那家有耀眼招牌的饭馆,走到里面某个隐蔽的角落,取下帽子和面纱,坐到出纳员的位置。
年轻人沿着人行道慢慢往回走。
在转角上,他脚下碰到了一本小小的平装书,他认出是姑娘刚才看的书,漫不经心地捡起来,看到书名是《新天方夜谭》,仍旧把书扔在草地上,疑了片刻。
然后他跨进那辆等着的汽车,往座垫上一靠,简单地对司机说:
“俱乐部,昂里。
”
(据王永年译文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年轻人不经意流露出轻佻的态度,不怀好意地跟踪那个姑娘,坐汽车到俱乐部
等,说明他属于内心空虚、无所事事的富裕阶层。
B.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听到那个年轻人说在饭馆干活,神色略有变化,知道年轻人说了谎话,却不戳穿,可以看出她宽容而有教养。
.
C.天黑了,为了姑娘安全,年轻人提出护送,却被姑娘坚决拒绝,主要是因为她、厌倦 单调不自由的生活,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愿望被尊重。
D.两个人在谈话中都极力掩盖自己的身份,又巧合地指向了对方的身份,结局是各自回归真实的社会角色,这使小说具有很强的讽刺效果。
E.小说构思巧妙,对两个人的身份一直秘而不宣,在情节发展中也未曾透露一点情况,结尾却峰回路转,使读者在惊愕之余,不禁拍案叫绝。
(2)小说中穿灰色衣服的姑娘是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两次写到姑娘读书,作者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中的“汽车”在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有不同的作用,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回想铁生
陈村
2010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才知道史铁生去世的消息。
接着的几天有几十家媒体要求采访,我一一谢绝。
我自己写文章比记者写真实。
他在送我的华夏社出版的《礼拜日》一书上写道,陈村:
这家出版社,这本书的装帧,这本书的作者和这本书的存有者,都与残疾有关。
看来,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
铁生八九年十月。
他跟我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午餐半小时”,都属残疾人,都写作。
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我曾跟他说,我在走向他。
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深入十倍。
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
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
他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
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不住客人的打扰。
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
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
谈得很快乐。
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
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
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
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
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
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
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诸多奥义。
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
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
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
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
可是,听他说话的人,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的,懒得跟从他的思维。
他更多被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
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
读时候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读史铁生的文章,和他谈话,都不会越读越狭隘。
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
我常是站到自己之外,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
他不是,他完整地保存自己,依然快乐。
经过那道窄缝之后,快乐肯定不再张扬,应该称为喜悦了。
他是用喜悦平衡困苦的人,不容易破灭。
许多游戏和他无缘,他不再迷失,可以观赏自己,观赏上帝的手艺。
史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许多往事,也看见他的许多思索。
那些困苦,经受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以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
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
这几天重新翻看《病隙碎笔》和他送我的其他书。
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精神的命题。
关于上帝和神,关于心魂,关于爱情,关于有无,关于自卑,关于生死。
他给世界找到的本质是残疾和爱情:
残疾是事物的障碍,爱情是心魂的追求。
他将上帝视为同行,窥探上帝作为编剧的手艺。
1998年1月,我带女儿去看铁生。
铁生打开电脑教她玩著名的吃豆子游戏。
他说自己有时也玩两盘。
这也是他的生存状态,在死神的追逐下,他飞快行走,一路跳跳蹦蹦地吃下许多豆子。
这个轮椅上的人是最勇敢的人,面向真实的人生,不退缩到无知和曲解,不麻痹麻醉自己。
他对许多事情兴致盎然,关心新旧科学和新旧哲学,关心今天。
他的叙述强调逻辑,推理严密,用论据论证那些看似荒谬的人生命题。
他一直在思索:
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他从身体的不能去想精神,想灵魂。
他的神不是星相或星座,而在自己心中。
他是无法站立的人,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2011年1月6日,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
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陈村得知史铁生去世的消息之后,谢绝了几十家媒体的采访要求,决定自己写文章来纪念史铁生,是因为他觉得只接受媒体采访,让记者写文章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史铁生的伟大。
B.史铁生的身体状况很差,除了截瘫不能行走外他还患上了肾脏萎缩,但是史铁生的喜悦和乐趣却正来自于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和探寻,他追问,但不控诉命运的不公。
C.作者在文中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自己对史铁生作品的理解和思索,是为了突出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D.陈村在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时,经常能够感受到史铁生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的豁然开朗的喜悦。
他也对比了自己和史铁生的差距,感到自己的写作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但并不快乐也并不坦然。
E.史铁生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史铁生超越了生命的苦难,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2)根据作者陈村的回想,史铁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特别写到了史铁生打开电脑教作者的女儿玩吃豆子的游戏,史铁生自己有时也玩两盘的细节。
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史铁生说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精神的命题。
请你就对“残疾”、“生命”、“有无”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向关心人民疾苦的段君毅,了解到老根据地红安、麻城人民的生活艰难竭蹶,他说:
“我们不能得鱼忘筌啊!
”
B.在强调终极关怀时却又对眼下的生活环境不屑一顾,不能不说是极大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如此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