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160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docx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docx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第二章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汉武帝时颁布“告缗令”的目的主要是()。

  A.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B.加强对外贸易管理

  C.推行国家专卖制度

  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D

  【解析】加强社会治安的典型法律为通行饮食法、重首匿科等;推行国家专卖制度的典型立法为盐铁酒专卖法;推行重农重抑商的典型法律为告缗令。

汉朝没有关于加强对外贸易的专门立法,各类对外贸易立法都是通过临时法令来颁行的。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较完整的封建法典是()。

  A.《常法》

  B.竹刑

  C.《法经》

  D.《茆门法》

  【答案】C

  【解析】《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是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战国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是中国法制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

  3.“式”作为一种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

  A.战国

  B.春秋

  C.秦朝

  D.汉朝

  【答案】C

  4.将“八议”人律的是()。

  A.《晋律》

  B.《新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答案】B

  5.《法经》中列在篇首的是()。

  A.《网法》

  B.《盗法》

  C.《杂法》

  D.《具法》

  【答案】B

  【解析】《法经》中列在篇首的是《盗法》。

  6.下列属于秦朝的法律形式是()。

  A.廷行事

  B.格

  C.科

  D.比

  【答案】A

  【解析】廷行事属于秦朝的法律形式。

格、科、比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法律形式。

  7.录囚制度始于()。

  A.战国

  B.汉

  C.晋

  D.唐

  【答案】B

  【解析】录囚制度始于汉代,是指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对下级司法机关的审判的案件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便平反冤案,疏理滞狱的制度。

  8.“八议”正式入律是()。

  A.曹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贞观律

  【答案】A

  【解析】“八议”正式入律是在曹魏律中。

自曹魏律之后,“八议”成为历代封建法律的重要内容。

  9.最早规定“重罪十条”的法典是()。

  A.北齐律

  B.开皇律

  C.晋律

  D.北魏律

  【答案】A

  【解析】北齐律最早规定了危害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罪,进行严厉打击,称为“重罪十条”。

成为隋《开皇律》规定的“十恶”的基础。

  10.下列选项所列的情犯罪中,属于汉朝官吏渎职犯罪的是()。

  A.酎金罪

  B.阿党附益罪

  C.出界罪

  D.见知故纵罪

  【答案】D

  【解析】汉朝官吏渎职的犯罪包括不直罪、见知故纵罪和纵囚罪。

阿党附益罪、酎金罪和出界罪属于危害中央集权的犯罪。

  1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律为形式公布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铸刑书

  B.竹刑

  C.法经

  D.秦律

  【答案】D

  【解析】律作为封建法典的指称始于商鞅变法,因而秦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律的形式公布的封建成文法典。

  12.在中国封建法律发展史上,最早确立法典l2篇结构的是()。

  A.《开皇律》

  B.《永徽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答案】D

  【解析】北齐在武成帝河清三年,由封述等人在总结十余年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北齐律》,使之成为当时具有最高水准的封建法典,最早确立了l2篇的结构。

  13.秦汉时期中央司法机构的长官称作()。

  A.大理

  B.大司寇

  C.廷尉

  D.大理寺卿

  【答案】C

  【解析】大理、大司寇分别是夏、商周中央司法官的称谓,大理寺卿则是自北齐建立大理寺后中央司法官的称谓,隋唐时沿用之。

  14.汉朝把起诉称为()。

  A.“告劾”

  B.“告诉”

  C.“告发”

  D.“告白”

  【答案】A

  【解析】汉朝起诉形式分两种:

当事人或其亲属直接到官府控告;官吏代表国家纠举犯罪。

前者相当于今日的“自诉”,后者相当于今日的“公诉”。

  15.中国古代把具法改为刑名并置于律文之首的法典是()。

  A.秦律

  B.汉律

  C.曹魏新律

  D.北齐律

  【答案】C

  【解析】《秦律》六篇体例沿自《法经》六篇,具律居末。

汉律的《九章律》是在《秦律》六篇的基础上直接增加三篇,具律居中。

《北齐律》体例十二篇,《名例篇》居首,成为对唐律产生重要影响的隋《开皇律》的体例渊源。

  16.下列法律中不属于汉律六十篇的是()。

  A.《九章律》

  B.《傍章律》

  C.《金布律》

  D.《朝律》

  【答案】C

  【解析】汉律六十篇包括《九章律》、《傍章律》、《朝律》和《越宫律》。

而没有《金布律》。

  17.“亲亲相隐”原则是()在法律上确定下来的。

  A.春秋时期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答案】B

  【解析】“亲亲相隐”原则即“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是在汉宣帝时明确规定下来的,为后代继承。

  18.首次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曹魏律》

  B.《泰始律》

  C.《北齐律》

  D.《开皇律》

  【答案】C

  【解析】《北齐律》将《晋律》的刑名、法例两篇合为一篇,最终完善了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也属于首创。

  19.在中央司法机关设律博士始于()。

  A.曹魏

  B.北魏

  C.南陈

  D.西晋

  【答案】A

  20.秦朝把杀伤、盗窃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称为()。

  A.家罪

  B.公罪

  C.公室告

  D.非公室告

  【答案】C

  【解析】秦朝把杀伤、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公室告”,官府对此必须受理。

把“子盗父母,父母擅刑,髡子及奴妾”等引起的诉讼,称为“非公室告”,对“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子女坚持告诉的,还要给予处罚。

  21.第一次将“服制”(“准五服制罪”)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A.《新律》

  B.《大律》

  C.《北魏律》

  D.《晋律》

  【答案】D

  22.在秦朝,下列不享有充分权利的民事主体是()。

  A.贵族官僚

  B.商人

  C.士伍

  D.有爵位者

  【答案】B

  【解析】在秦朝,贵族官僚以及有爵位者、士伍等,都是享有充分权利的民事主体。

商人、赘婿、继父等,则因种种原因,社会地位低于士伍与百姓,成为受限制的民事权利主体。

  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减少冤案,允许向皇帝直诉,建立了()。

  A.登闻鼓制度

  B.拦车马制度

  C.嘉石制度

  D.匦函制度

  【答案】A

  【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在起诉制度上已有所变化,主要是上诉直诉制度的改进。

西晋时期在朝堂外悬设“登闻鼓”,允许有重大冤情者击鼓鸣冤,直诉于中央甚至皇帝。

  24.汉《九章律》增加的三篇是()。

  A.杂、兴、厩

  B.户、兴、厩

  C.户、兴、囚

  D.户、兴、讼

  【答案】B

  【解析】汉《九章律》是在《法经》的基础上增加户、兴、厩三篇形成的。

  25.将廷尉改为大理寺是在()。

  A.秦代

  B.晋代

  C.北齐

  D.北宋

  【答案】C

  【解析】南北朝时期司法机关的变革中,是北齐正式改廷尉为大理寺,增强其司法审判职能。

  26.秦朝法律的最高立法权属于()。

  A.皇帝

  B.御史大夫

  C.廷尉

  D.丞相

  【答案】A

  【解析】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强调“法令出一”,立法权掌握于君主之手;强调法律统一,“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编”,维护君主的最高立法权。

  27.将《新律》中的刑名分为“刑名”、“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A.《北齐律》

  B.《泰始律》

  C.《陈律》

  D.《大律》

  【答案】B

  【解析】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诏颁《晋律》,又称泰始律。

《晋律》对汉魏法律进行改革,形成20篇602条的格局,精简了法律条文。

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律总则的内容。

  28.汉朝的行政中枢机构在设置上实行(),

  A.御史大夫

  B.太尉

  C.三公九卿制

  D.决事比

  【答案】C

  【解析】本题中,汉朝在行政中枢机构的设置上实行三公九卿制,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29.以“法条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北魏律》

  B.《开皇律》

  C.《唐律疏议》

  D.《北齐律》

  【答案】D

  【解析】《北齐律》以“法条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开皇律》以“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而著称。

对于《北魏律》和《唐律疏议》,后世没有专门的评价。

  30.商鞅为了发展农业生产,除奖励从事农业生产者外,还规定从事工商业及懈怠而致贫穷者()。

  A.“倍其赋”

  B.“举以为收孥”

  C.“腰斩”

  D.“收爵禄”

  【答案】B

  【解析】在奖励耕织方面,商鞅颁布了“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二贫者,举以为收孥”的法令,规定对悉心耕织,多打粮食、多织布者,免除其劳役或奴隶身份;对于那些追求末利、投机经商以及怠于农事而致贫困的人,则要将其妻子儿女一起没收为官奴婢。

  31.汉武帝时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A.无为而治B.专任刑罚C.德主刑辅D.专任德教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时的法制指导思想的变化。

两汉统治阶级的官方法律思想,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第一阶段是从西汉建立到武帝初期的70年间,主要奉行“务在宽厚”、“约法省刑”的黄老学派的政治法律主张。

第二阶段则从武帝开始,直至东汉灭亡,主要实行“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儒家法律思想。

“德主刑辅”是由董仲舒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提出的,它强调以德礼教化为主,刑罚惩治为辅,贯彻先德后刑、德刑并用、礼法结合的原则。

其实质是以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精神和纲常礼教标准,作为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要求人们自觉遵守。

“德主刑辅”思想的确定,反映出统治阶级的法制经验与策略手段日趋成熟,开始由单纯强调刑罚镇压的一手,发展为德礼教化与刑罚惩治相结合的两手。

因此,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始终贯穿于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立法内容和司法实践中。

故本题应选C。

32.下列不属于秦代刑罚适用原则的有()。

  A.区分故意与过失的原则B.罪疑从赦原则

  C.共犯罪与集团犯罪加重处罚的原则D.诬告反坐原则

  【答案】B

  【试题分析】秦统治者经过长期的司法实践,总结前代的经验,根据犯罪主体、客体、动机和后果以及其他因素形成了一些刑罚适用原则。

主要有:

1、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2、区分故意与过失的原则;3、盗窃按赃值定罪的原则;4、共犯罪与集团犯罪加重处罚的原则;5、累犯加重原则;6、教唆犯罪加重处罚的原则;7、自首减轻处罚的原则;8、诬告反坐原则。

显然,罪疑从赦原则不是秦代刑罚适用原则,其他都是,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

  33.秦朝法律中对轻微罪适用的强制缴纳一定财物的刑罚是()。

  A.赀刑B.赎刑C.夏作D.罚作

  【答案】A

  【试题分析】考查秦朝的刑罚制度。

赀刑是一种以财产为主的刑罚,对轻微犯罪适用的强制缴纳一定财物的刑罚。

赀刑作为一种独立刑种,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34.春秋决狱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李斯B.汉武帝C.郑玄D.董仲舒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决狱的主要代表人物董仲舒。

“春秋决狱”是指用儒家经典《春秋》中所体现的道德精神指导司法审判,它反映了儒家伦理思想对汉代司法领域的渗透。

“春秋决狱”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董仲舒,他曾作《春秋决狱》一书,记有232个案例。

李斯是法家重刑主义思想在秦统一后的推行者,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设把儒家的“德主刑辅”确定为法制指导思想,郑玄是东汉时的大经学家。

故本题应选D。

  二、多项选择题

  1.汉代起诉方面的法律规定有()。

  A.严禁越诉

  B.有告诉和举劾两种起诉形式

  C.严禁诬告

  D.武帝后限制卑幼的诉权

  答案】A、B、C、D

  【解析】汉代起诉方面严禁越诉,违者有罚;起诉形式有告诉和举劾两种;严禁诬告,诬告反坐;武帝后法律开始儒家化,限制卑幼的诉权。

  2.秦朝民间相告分为()。

  A.自诉

  B.公室告

  C.官告

  D.非公室告

  【答案】B、D

  3.汉律规定,不准以违禁物品与匈奴互市,主要是不准内地商贾以下列哪几种物品与匈奴贸易,违者治罪?

()

  A.兵器

  B.铁

  C.马匹

  D.铜钱

  【答案】A、B、C、D

  【解析】汉律规定,不准以违禁物品与匈奴互市,主要是不准内地商贾以铁、兵器、马匹、铜钱与匈奴贸易,违者治罪。

因为铁是制造兵器的材料,其他各种也属战略物资。

汉律也把匈奴的某些物品列为“禁物”,不准购买,违者同样治罪。

  4.汉律中有关于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其中无条件作免罪处置的情况有()。

  A.子匿父母

  B.孙匿祖父母

  C.父母匿子•

  D.夫匿妻

  【答案】A、B

  5.“官当”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刑的一种特权制度,它正式出现在()。

  A.《晋律》

  B.《北魏律》

  C.《陈律》

  D.《曹魏律》

  【答案】B、C

  【解析】“官当”制度是封建特权在司法领域中的体现,最早实施这一制度的法律有《北魏律》和《陈律》。

  6.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A.律

  B.法律答问

  C.令

  D.比

  【答案】A、B、C

  【解析】秦朝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法律答问、封珍式和廷行事。

比是汉代的法律形式之一。

  7.属于秦汉时期的耻辱刑有()。

  A.髡刑

  B.耐刑

  C.完刑

  D.宫刑

  【答案】A、B、C

  【解析】秦汉时期的耻辱刑包括髡刑、耐刑和完刑。

宫刑属于肉刑体系,不是耻辱刑。

  8.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律儒家化表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朝法律的儒家化,不仅体现在刑罚执行和审判上,也体现在刑法适用原则上

  B.春秋决狱作为法律儒家化的表现之一,是汉朝独有的审判方式

  C.法律儒家化与西晋的引礼人律、礼律融合相辅相成

  D.亲亲相隐属于法律儒家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答案】A、C、D

  【解析】B项错在:

春秋决狱始于汉朝,沿用于三国两晋南北朝,因此并非汉朝独有。

  9.为《晋律》作注的是(A.D)。

  A.张斐

  B.陈群

  C.贾充

D.杜预

10.秦律规定的死刑有()。

  A.枭首B.弃市C.废(废官)D.具五刑

  【答案】AB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律的死刑种类。

秦律的死刑种类主要有:

①弃市,即所谓杀之于市,与众弃之;②戮,即先对犯人使用痛苦难堪的羞辱刑,然后斩杀;③磔,即裂其肢体而杀之;④腰斩;⑤车裂,⑥阮,即活埋;⑦定杀,即将患疾疫的罪人抛入水中或生埋处死;⑧袅首,即处死后悬其首级于木上;⑨族刑,通常称为夷三族或灭三族⑩具五刑,即《汉书、刑法志》所说:

“当夷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袅其首,菹其骨肉于市。

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

”故本题应选ABD。

  11.秦朝的徒刑没有下列中的哪几项?

()

  A.司寇B.鬼薪C.顾山D.枷号

  【答案】CD

  【试题分析】徒刑是一种限制犯人人身自由,强制劳役的徒刑制度,秦代的徒刑有:

①城旦舂;②鬼薪白粲;③隶臣妾;④司寇,作如司寇。

司寇:

令男犯到边粗服役。

鬼薪:

罚男犯给神庙砍柴。

但秦朝还没有“顾山”、“枷号”刑,“顾山”是汉朝出现的刑罚,“枷号”是明王朝首创的一种耻辱刑。

 12.下列罪名中,不属于秦朝司法官吏渎职方面的罪名是()。

  A.不道罪B.以古非令罪

  C.“见知不举”罪D.不直罪

  【答案】AB

  【试题分析】秦朝司法官吏渎职方面的罪名有:

①“见知不举”罪,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代禁书令规定: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②“不直”罪和“纵囚”罪。

在《睡虎地秦墓竹简》所载律文中规定:

前者指罪应重而故意轻判,应轻而故意重判;后者指应当论罪而故意不论罪,以及设法减轻案情,故意使案犯达不到定罪标准,从而判其无罪。

③“失刑”罪,指因过失而量刑不当(若系故意,则构成“不直”罪)。

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AB。

  13.下列属于秦朝徒刑的有()。

  A.城旦舂B.鬼薪白粲C.隶臣妾D.司寇

  【答案】ABC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徒刑种类。

秦代徒刑主要有如下几种:

①城旦舂,男犯筑城,女犯舂米,但实际从事的劳役并不限于筑城舂米;②鬼薪、白粲,男犯为祠祀鬼神伐薪,女犯为祠祀择米,但实际劳役也决不止于为宗庙取薪择米;③隶臣妾,即将罪犯及其家属罚为官奴脾,男为隶臣,女为隶妾,其刑轻于鬼薪、白粲;④司寇,即伺寇,意为伺察寇盗,其刑轻于隶臣妾;⑤候,即发往边地充当斥候,是秦代徒刑的最轻等级。

故本题应选ABCD。

  14.汉律的儒家化的表现有()。

  A.上请B.恤刑C.亲亲得相首匿D.八议入律

  【答案】ABC

  【试题分析】考查汉律的儒家化。

上请、恤刑和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在汉律已经确立,而八议入律则在魏律才完成。

故本题应选ABC。

  15.关于汉景帝对肉刑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叙述正确的是()。

  A.将劓刑笞三百,改为笞二百B.斩左趾笞五百,改为笞三百

  C.颁布《令》D.废除宫刑(西魏和北齐)

  【答案】AB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景帝对肉刑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汉景帝继位后在文帝基础上对肉刑制度作进一步改革。

他主持重定律令,将文帝时劓刑笞三百,改为笞二百;斩左趾笞五百,改为笞三百。

景帝又颁布《令》,规定笞杖尺寸,以竹板制成,削平竹节,以及行刑不得换人等,使得刑制改革向前迈了一大步。

故本题应选ABC。

 

16.汉律中关于亲属间有罪相互隐匿,无条件作免罪处罚的情况有:

()

  A.子匿父母B.孙匿祖父母C.妻匿夫D.夫匿妻

  【答案】ABC

  【试题分析】汉宣帝召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于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忽坐,其父母匿予,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也就是说亲属间的卑幼首匿尊长的犯罪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故选ABC。

 17.下列关于汉文帝废肉刑的改革,①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②劓刑改为笞五百;③斩左趾改为笞三百;④制定《令》;⑤为后来确立封建五刑打下了基础。

叙述错误的是()。

  A.③②B.②C.④D.⑤①

  【答案】ABC

  【试题分析】适应形势需要,汉文帝在公元前167年进行废肉刑改革。

主要内容是:

把黥刑(墨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去发颈部系铁圈服苦役五年);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砍左脚)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

可见只有D正确,因而符合题意的选项是ABC。

 18.关于春秋决狱,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儒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

  B.《春秋》决狱实行“论心定罪”原则

  C.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

  D.某种程度上为司法擅断提供了依据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大统式》与《麟趾格》是西晋时的法典。

()

  【答案】×

  2.在汉朝,皇帝交办的刑事案件,称为“诏狱”。

()

  【答案】√

  【解析】在汉朝,皇帝交办的刑事案件,就称为“诏狱”。

  3.“八议”制度的正式确立始于《北齐律》。

()

  .【答案】×

  【解析】曹魏律而不是《北齐律》首次将“八议”制度列入法典。

  4.“官当”制度自北魏确立后,一直用到清末。

()

  【答案】×

  5.决事比是汉代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

()

  【答案】√

  【解析】决事比是指汉代在律无正条规定时,以已经判决的典型案例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

  6.历史上有名的汉律60篇包括《九章律》、《傍章律》、《越宫律》、《朝律》和《约法三章》。

()

  【答案】×

  【解析】历史上有名的汉律60篇包括《九章律》、《傍章律》、《越宫律》、《朝律》,但不包括《约法三章》。

  7.《法经》中的《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于后来的名例律。

()

  【答案】√

  【解析】《法经》中的《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作用,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演变为名例律。

  8.汉律仍以“七出”、“三不去”为弃妻的基本原则。

()

  【答案】√

  9.“廷行事”是秦代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可作为同类案件判决的依据。

()

  【答案】√

  【解析】廷行事是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可作为同类案件判决的依据,具有与法律相同的效力。

  10.汉朝以律、令、格、式为基本法律形式。

()

  【答案】×

  【解析】汉朝的基本法律形式是律、令、科、比。

  11.自唐律开始,中国法律就规定了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

()

  【答案】×

  【解析】自汉朝而不是唐朝,中国法律就规定了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

 四、填空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度的形成,标志着封建特权法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八议、官当

  【解析】八议是指官僚贵族中的八种人犯罪后,由大臣集议上报皇帝,一般子以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首次确立于曹魏律;官当是允许官吏以官爵折抵徒罪的一种特权制度,正式规定在《北魏律》和《陈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