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的社会系数贫富差距及其政治经济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033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的社会系数贫富差距及其政治经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居民的社会系数贫富差距及其政治经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居民的社会系数贫富差距及其政治经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居民的社会系数贫富差距及其政治经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居民的社会系数贫富差距及其政治经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居民的社会系数贫富差距及其政治经济学.docx

《居民的社会系数贫富差距及其政治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的社会系数贫富差距及其政治经济学.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居民的社会系数贫富差距及其政治经济学.docx

居民的社会系数贫富差距及其政治经济学

居民的社会系数、贫富差距及其政治经济学

  引言

  学者们在分析贫富差距的时候,认为它就是收入差距。

而在分析收入差距的时候,又认为它就是贫富差距。

这种思维混乱的前提,必然带来分析逻辑的混乱,并在分析中不断遇到困难。

这种困难是他们自己造成的,自然无法解决,因此只能是轻浮地闪烁其词,并机械地罗列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税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投入等等人人都知道的政策措施草草了事。

是很浮躁的。

  虽然收入差距构成了贫富差距的基础,但是收入差距并不直接就是贫富差距。

我们知道,社会现象的性质是由社会价值中心所决定的。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一切问题都是政治问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虽然所有问题本质上都越来越具有经济的性质,但是社会价值的衡量尺度却并不唯一。

收入差距直接的是经济问题,间接的才是社会问题;贫富差距直接的是社会问题,间接的才是经济问题。

这种直接和间接的性质差别,构成了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的本质区别。

学者们在分析的时候,不加区分地把收入差距等同于贫富差距,所有的混乱都是从这种视障和粗心开始的。

  一、居民的社会系数

  仅从狭义的经济观点看,居民的生活虽然首先取决于其某一时段的收入,但是更进一步地取决于其在此期间内的必须支出,即最低生活成本。

收入是生活质量的基础,支出才是生活质量的指数。

收入与支出的关系构成了居民联盟的社会系数:

在社会平均的经济条件下,居民在相互可比较的时段内可支配收入与必须支出的比值。

用字母ζ表示,即ζ=收入/支出。

如果以I表示收入,以P表示支出,那么ζ=I/P。

对居民的社会系数,这里分析:

  1.居民生活系数向社会化的发展。

以收入和支出的比例所代表的居民生活系数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烙上了清晰的社会历史印记,因此笔者把它定义为居民的社会系数。

收入主要体现了人的差别,而支出则主要体现了社会的差别。

收入直接决定于人,支出则直接决定于社会。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居民的支出基本上是被社会所决定的。

比如说,原始社会的支出完全取决于个体的收入,奴隶社会的支出取决于奴隶主的赐予,封建社会的支出取决于家庭的耕种和手工业。

在现代社会中,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甚至于养老都要依赖于外部社会。

居民的生活系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从个体化到家庭化,进而向社会化逐渐发展的趋势。

居民生活系数社会性的表达是:

收入虽然是个人的事情,但支出却是社会的事情;收入是劳动力资本的函数,支出是社会发展的函数;收入由自己决定,支出由社会决定。

人的自我性模糊了,人的社会性凸显了。

在现代社会,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是社会的人,都是环境的人。

  2.居民的社会系数是居民社会贡献的指数。

笔者在另一文中说过,收入是经济要素所有权对外付出的补偿,因此居民的收入在此处的意义就是社会贡献的结果。

一个人,或者我们此处所说的居民,收入的多少取决于他所拥有的经济要素所有权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的贡献。

从这个意义上说,居民的社会系数首先表示的是居民社会贡献的指数。

社会贡献大则收入大,收入大则社会系数就大。

还重要的是,居民的生活成本一般来说会有一个明显的界限,下限是最低支出,①由基本生活费用决定,上限是最高支出,由社会发展水平决定。

②因此,单位财富的效用具有随着财富绝对值的增大而递减的规律。

正是因为这样,才会造成一种假象,即居民的生活系数就等同于收入。

收入大,居民系数就大。

学者们才会不假思索地就把贫富差距与收入差距等同起来的根源可能就在这里。

  3.居民的社会系数是居民社会区位的指数。

生活地区和职场岗位构成了居民社会区位的基本内涵。

从支出的角度来说,居民的社会系数就是居民生活地区和职场岗位的指数,即是社会区位的指数。

生活地区的不同决定了居民生活成本的不同,这是不言而喻的。

同样是一个大学生,在北京月收入4500元的生活可能还不如在我老家依安县月收入000元好,就是因为两地相比北京的生活成本太高了。

职场岗位的不同决定了享受社会替代支出的不同。

因为收入是支出的基础,那么没有收入的支出本质上也就是收入。

处于不同的岗位,比如省长、市长、局长和处长;董事长、总经理、经理、员工这些不同的岗位,享受不同的福利待遇是人所共知的。

职场岗位的福利待遇是没有形成收入的支出,根据我们的观点,这种社会替代支出就是收入,因为支出总是以收入为基础的。

与普通老百姓相比较,公务员虽然收入并不高,但是福利待遇却相对好,社会替代支出较多,因此在相同收入情况下,公务员的社会系数要大于普通百姓的社会系数。

这就是为什么公务员是社会竞争最激烈的岗位的原因。

  二、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表示的是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可表示为:

贫富差距=B的社会系数/A的社会系数,或者:

贫富差距=

  ζ/ζ1。

  由于,ζ=I/P,所以如果对上面式子做一个数学变换,就成为:

贫富差距=*。

I2/I1表示的是高收入者对低收入者的收入差距;而P1/P2则表示的是低收入者对高收入者的支出差距。

我们知道,收入是有成本的。

经济学的规律表明,收入增大是成本增大的结果,而不是它的原因。

收入高的人一般来说支出也多,比如那些演艺明星们虽然收入很高,但是他们花费在服装、化妆等各方面的支出也要远远大于普通人。

企业营业收入的增加总会建立在营业成本增加的基础之上,虽然二者并不总是按照同一比例增加。

所以,一般来说总有:

P1/P21。

二是支出差距,用P0表示,则P0=P1/P2。

P1是低收入者的支出,P2是高收入者的支出,由上面已经分析我们知道,一般的会有P0<1。

 

  我们假设的前提是两个人的起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在某一时间点的时候,收入和支出是相同的。

因此收入差距曲线和支出差距曲线都是从1开始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的收入差距和支出差距开始拉开了。

  收入差距曲线图:

因为高收入者随着收入的增加,他的支出也快速增加,因此收入差距曲线的上升斜率是缓慢的。

在一个时间点T0,高收入者的单位财富效用趋于零,随后他的支出并不随着他的收入的增大而增大,曲线上升斜率开始增大。

  支出差距曲线图:

因为高收入者的收入随着其收入增加而快速增加,所以支出差距曲线是快速弯曲向下的。

在一个时间点T0,由于高收入者的支出并不再快速增加,而低收入者的支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支出仍在增加,所以曲线开始向上延伸,但是永远也不会=1。

  从上页图可以看到,T0是这样一个点:

在这个点以后,高收入者的收入快速增加,支出开始减少或保持不变;而低收入者收入并没有快速增加,而支出仍在增加。

这一时点所表示的是社会开始分化。

或者说,T0表示的是社会两极分化的转折点。

  三、把贫富差距混同于收入差距的有害后果

  1.夸大社会贫富差距。

学者们虽然知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民收入的分配体制已经发生变化。

资本、技术及其他非劳动因素不断参与分配,并逐渐取得支配地位。

在与劳动报酬相竞争的过程中,虽然平衡经常被打破,但是天平砝码具有向非劳动一方倾斜的趋势。

这是市场规律的作用,更是初次分配更加注重效率的结果。

所以收入差距增大的趋势是历史地发展的。

把收入差距混同于贫富差距,就放大了贫富差距,给那些喜欢炒作社会不公平的负能量提供了经济学的根据。

  2.强化社会上的仇富心理。

把收入差距等同于贫富差距,直接推导出来的结论就是:

收入多就富,收入少就穷;他比我收入多,他就比我富;我比他收入少,我就比他穷;他富,是因为我穷;我穷,是因为他富;他的富是建立在我的穷基础之上;我穷,是他富的结果。

我要想富,他就得穷;他要是富,我就不可能富。

①这种把两个术语等同起来的后果就是强化了社会上的仇富心理。

其实,收入差距是在人类进入经济社会就有了的,并不是今天的特有现象,这种差距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继续增大。

把贫富差距混同于收入差距后,从理论上异化了人生的幸福标准,让每个人把幸福标准建立在与对别人对比之上。

这是社会上仇富心理的理论根源。

  3.杀富济贫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最好办法。

因为收入多=富,收入少=穷,所以缩小贫富差距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杀富济贫,把国民收入平均分配,谁也不多,谁也不少。

这是均贫式的所谓公平,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

我们知道,学者们并不是这个意思。

他们是想发挥政策效力,有效调节高收入者,尽可能地惠及低收入者,达到缩小收入差距,即缩小贫富差距的目的。

其实,这只是一种想法,根本做不到。

比如,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在《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分析》一文中提出要征收遗产税,他说:

“不论一个人在世拥有多少财产,经过缴纳累进税和财产税,几代人之后,最终这些财产的大部分是归社会所有。

”暂不说吴教授这种杀富济贫的思想之荒诞,单是吴教授认为征收累进税和财产税就能使“财产”清零的思维就是非常天真的。

  我们知道,经济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市场机制给所有经济要素赋予有机生命的性质。

作为上辈积累的“遗产”更是具有这种有机的性质和本能。

且不说遗产经常是以地产、房产、有价证券、股权等等方式存在,单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遗产也是增值在先,缴税在后。

按照吴教授所给出的美国300万的界限,遗产税55%为例。

假如有一个富人,在70岁的时候把他的遗产300万元留给他的儿子,儿子当时40岁。

缴税额是165万元。

儿子接受135万元以后,不会放在家里。

还比如他不会经营,只会放在银行里收取利息。

我们说他存期5年,5年后本息再存,也是到70岁的时候留给其子,看看情况如何。

我们按照5年期年息5%计算,第一个5年后收取利息是万元,第二个5年他有本金万元。

他还存期5年,收取利息万元,这时候有本金万元。

依此类推,到他70岁的时候,他的本金达到515万元,比原来的300万增加了71%。

  4.共同富裕永远不会实现。

由于收入和支出的对比表示居民的社会系数,社会系数的对比构成贫富差距的内容,因此,收入不同的人也有可能社会系数相同。

比如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劳动者每年收入15万元,支出5万元,与一位个体经营者每年收入150万元,必须支出50万元的社会系数都是3,他们的贫富差距应该=1,而收入差距则是10。

收入差距是社会成员经济差距的收入指数,根据上面分析,收入差距以前存在,今后也将永远存在。

但是,通过调节社会成员的支出,却可以达到缩小贫富差距的目的。

如果学者们分析的收入差距就是贫富差距的话,那么我们追求的共同富裕的目标就永远不会实现,因为收入差距会永远存在。

5.混淆了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如果收入差距就是贫富差距的话,那么如果把世界上的国家当作一个个体看待的话,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富裕的国家,因为我们的GDP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了。

这种弱智的结论恐怕谁都不会相信,因为谁都知道,英国、日本、荷兰、瑞士都比我们国家富裕。

但是从学者们认为收入差距就是贫富差距的前提出发就一定能够逻辑地得出这样荒唐的结论。

  四、缩小贫富差距的政治经济学

  收入差距是生产效率的指数,体现的是市场的公平;贫富差距是社会进步的指数,体现的是社会的公平。

初次分配倾向于扩大收入差距,再分配体现缩小贫富差距。

①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是有本质区别的经济范畴。

贫富差距的社会性使缩小贫富差距具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贫富差距的表达式已经清楚地给出了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选择。

其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是:

政策选择的重点不是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而是减少低收入者的支出。

低收入者的支出减少了,也就是他们的收入增加了,低收入者的社会系数增大了,贫富差距就缩小了。

减少低收入者的支出,已经被中国政府的民生政策全部覆盖了。

但是为了理解的需要,我们还是简单罗列一下:

  1.大力建设廉租房。

住房是居民的第一生活需求。

如果房价太高,低收入者的支出将基本被房价吞噬了,不论怎么努力,贫富差距也不会缩小的。

通过廉租房的建设,减少低收入者在住房上面的支出,实为缩小贫富差距的第一政策选择。

  2.对低收入家庭逐步实施免费教育。

教育支出现在是中国家庭的主要支出之一,因此有选择地逐步对低收入者实施免费教育将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的政策选择。

现在,中国已经对义务教育实行了免费教育。

从缩小贫富差距的视域出发,可以有选择地对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实行从小学、初中、高中以致到大学的全部免费教育。

  3.实施阶梯式的医疗报销。

在扩大全民医保覆盖面的基础上,可以探讨根据居民的收入实施阶梯性的报销制度。

收入高的家庭自己承担较多的医疗费用,节省下来医保基金用于低收入者的医疗补助,对生活困难的家庭可以探索免费医疗的社会救助机制。

  4.对于低收入者的交通费用、用水用电、通讯费用、日常生活费用等方面支出都可以探索社会替代部分支出或全部支出的政策措施。

  5.征收高收入税、财产税、遗产税等。

一方面可以调节初次收入,更重要的是为社会承担低收入者的支出创造财政来源。

  结语

  公平不是平均,平均是不公平。

收入差距以别人为标准,贫富差距以自己为标准。

得到的多,收入多;支出的少,生活的好。

初次分配靠效率,再次分配靠调节;初次分配倾向于拉大收入差距,再次分配倾向于缩小贫富差距。

初次分配重效率,再次分配重公平。

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可以小;贫富差距大,收入差距一定大。

收入差距大是经济发展的倾向,贫富差距小是社会进步的倾向。

政府管理初次分配,效果很小;政府管理再次分配,效果很大。

政府要缩小收入差距,难;政府要缩小贫富差距,易。

发展的目的不是均贫,发展的目的是共富。

收入差距消失了,都穷了;贫富差距消失了,都富了。

美国富裕,收入差距也大;朝鲜贫穷,收入差距也小。

美国贫富差距小,美国很富裕;中国贫富差距大,中国还不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