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6940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学案.docx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学案.docx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导学案

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2、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难点:

1、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回答问题)

1、什么是单质?

什么是化合物?

2、水的净化过程中消除异味加入的是。

3、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石墨做电极是因为它有。

4、金刚石、石墨和CO2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别,其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

活动一、感知金刚石物理性质和用途

1.阅读金刚石的图片,观察金刚石的颜色、形状。

2.用普通刀和玻璃刀刻划玻璃,比较铁和金刚石的硬度。

3.阅读课本P106,完成表格。

金刚石

物理性质

颜色

形状

硬度

用途

活动二、感知石墨物理性质和用途

1.观察石墨的的颜色、光泽、形状。

2.用铅笔在纸上画线,并用手捻铅笔末,感受石墨的硬度大小和滑腻感。

3.根据所给器材(干电池2个、灯泡一个、开关1个、导线4根),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石墨的导电性。

4.阅读课本P107,完成表格

石墨

物理性质

颜色

光泽

形状

硬度

导电性

滑腻感

熔点

用途

活动三、了解木炭或活性炭吸附性和用途

1.实验:

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

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P107,完成填空。

木炭具有___________的结构,因此它具有_______性,可以用木炭来吸附______和有________的物质。

活性炭的吸附性比木炭要_____,它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认识碳元素的其它单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形态的碳单质逐渐被人们发现,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

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分子形似足球,又名足球烯。

这种足球结构的分子很稳定。

它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C60在以下几个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①气体的贮存;②有感觉功能的传感器;③增强金属的强度;④新型的催化剂;⑤光学应用;⑥对癌细胞具有杀伤效应等医疗功能。

除C60外,一些新的单质碳也相继被发现,如:

C70、C240、C540等。

20世纪90年代初,科学家又致力于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纳米碳管的研究。

1.C60是碳的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不断被_______,碳单质的用途也将不断________。

2.下图为几种碳单质的结构示意图,请用横线将它们和对应的物质连起来。

C60金刚石碳纳米管石墨

上述几种碳单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石墨炸弹爆炸时释放出大量石墨纤维,易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的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

A、质软B、有吸附性C、能导电D、易燃易爆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所以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3、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放入少量的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逐渐变为红色,而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则迅速变红,这是因为;然后再向烧杯中放几块木炭,稍等片刻,发现,说明木炭具有作用。

4、实验测得某物质只含碳元素,则这种物质是()

A、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

B、一定是木炭或活性炭中的一种。

C、一定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

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5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A一定是单质B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的纯净物D可能的混合物

6、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可能是()

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

盘点提升

学完本节,我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依据碳在不同条件下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事实,初步领略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重点、难点

重点:

1、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难点:

1、氧化还原反应。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回答问题)

1、碳的单质有哪几种?

2、书写文书为何要求用碳素墨水?

3、碳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分别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合作探究

活动一、感受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写字作画,我们知道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这些字画历经千百年,但墨迹依然清晰不变,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我国一些古建筑被埋入地下的木柱子为什么用火将表面烧焦?

活动二、了解碳的可燃性

1.回忆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当氧气充足时,碳燃烧充分,生成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观看动画,说说片中的悲剧是怎么发生的,并完成下列填空。

门窗关严,空气不流通,造成煤气中毒,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即当氧气____,碳燃烧不充分,生成________,同时放出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并交流:

这两种化学变化说明碳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为什么反应物相同,但生成物却不同?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感知碳的还原性

观察演示实验:

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

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碳____氧而变成二氧化碳,发生_______反应,具有________性;

氧化铜_____氧而变成铜,发生_________反应,具有_______性。

4.小结:

碳能跟二氧化碳、氧化铜物反应,具有_______性。

5.自然界中没有单质铁,高炉炼铁是用焦炭与三氧化二铁反应得到铁,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指出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碳原子排列不同②化学性质相似③物理性质相似④是同一种物质⑤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⑥都是黑色固体

A①②③B①②⑤C④⑤⑥D③⑤⑥

2、根据下列物质的性质,写出其对应的一种或几种用途。

①金刚石的硬度很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石墨的导电性能很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活性炭的吸附性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单质碳具有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包黑色粉末状混合物,高温受热后变为红色,同时产生一种无声气体,该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试回答:

①黑色粉末状混合物由哪些物质组成?

 

②写出有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4、写出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要使16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

 

盘点提升

学完本节,我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发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3、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操作步骤和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及装置的设计。

2、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和验满。

难点:

1、培养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气体的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操作顺序如何?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什么?

如何检验?

如何验满?

合作探究

活动一、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1.实验: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块状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分别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再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块状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分别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观察现象,重点比较反应剧烈程度。

2.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讨论、交流:

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药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初步学习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反应装置

1.请选择实验桌上给定的某些仪器,小组合作讨论,设计合理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组装成装置。

2.各小组展示本组设计的实验装置,讨论其合理性、可行性。

3.以小组为单位,仪器任选(也可以用生活代用品),你们还能设计几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画出它们的简图,并比较几组装置的优劣,寻找最理想的装置。

 

活动三、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完成下表。

气体

项目

氧气

二氧化碳

发生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

密度

水溶解性

是否与水反应

检验

验满

鉴别

2.讨论、交流: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活动四、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鉴别

1.用组内组装的实验最佳装置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同时验满。

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验证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2.展示实验成果,交流。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操作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不到的仪器是()

A长颈漏斗B广口瓶C酒精灯D集气瓶

2、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②③④⑤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序号,下同),理由为;收集装置为,理由为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理由是收集装置是

理由是

 

盘点提升

学完本节,我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发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1、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回答问题)

1、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

分别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3、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原因是什么,对环境有何影响?

应该如何防治?

合作探究

一、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学生阅读课本117-118页,从密度与空气比、溶水情况、气味状态与颜色等方面研讨后,完成书本P117二氧化碳性质表格。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探究: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比支持燃烧。

实验探究118实验6—5,然后填写表格。

2、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实验探究,117页实验6—4,然后把现象与分析填写在实验表格中。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

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四、二氧化碳的用途:

读课本119页,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看谁总结的多。

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读课本120-121页),回答问题。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原因是什么,对环境有何影响?

应该如何防治?

达标检测:

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是()

A、CO2→O2B、CO→CO2C、N2→CO2D、O2→CO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干冰能用作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

3、下列气体与温室效应有关的是()

①二氧化碳②臭氧③甲烷④氟氯代烷⑤氮气⑥氧气

A、①④B、①②C、⑤⑥D③④

4、“低碳生活”已成为热门话题。

下列环境问题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的是()

A酸雨B白色污染C臭氧层破坏D温室效应

5、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含有氢氧化钙7.4g的石灰水里,至少通入质量为多少的二氧化碳,才能使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

 

盘点提升

学完本节,我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发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

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一氧化碳的用途。

难点:

1、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2、学习如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来认识物质的性质。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回答问题)

1、一氧化碳的水溶性怎么样?

2、能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最后因缺氧窒息而死的是什么气体?

3、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性的化学方程式。

4、你能用几种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合作探究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总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_______状态______气味_______水溶性______密度(与空气比较)___.

(练习)有人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有剧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与人体中结合,使氧气不能很还的与血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内缺氧而窒息死亡。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写出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煤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写出各部位的一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煤炉底部:

煤炉中部:

煤炉口: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一氧化碳和木炭一样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反应中

____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__是还原剂。

比较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下图是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

试回答:

(1)仪器③的名称是。

(2)实验过程中仪器①中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实验过程中尾气不能直接排入大气中的原因是(4)若把①中的氧化铁换成氧化铜,则在①中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如图的反应装置,实验开始时是先后。

如果反了造成的后果是。

三、一氧化碳的用途

1、(具有可燃性方面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有还原性方面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水中B、将二氧化碳加压制成干冰

C、氯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发生光合作用D、刷过石灰浆的墙日久变硬

2、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灭火B、制干冰C、制化肥D、温室化肥

3、不能用来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A、通入澄清石灰石B、观察颜色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D、点燃

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C它们都有毒D它们都能溶于水

(2)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很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_____________。

盘点提升

学完本节,我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发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