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精练精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6936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文言文精练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文言文精练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文言文精练精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文言文精练精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文言文精练精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文言文精练精讲.docx

《高三文言文精练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言文精练精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文言文精练精讲.docx

高三文言文精练精讲

单文精练一 叶味道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叶味道,初讳贺孙,以字行,更字知道,温州人。

少刻志好古学,师事朱熹。

试礼部第一。

时伪学禁行,味道对学制策,率本程颐无所避。

知举胡纮见而黜之,曰:

“此必伪徒也。

”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

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理宗访问熹之徒及所著书,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谊闻,差主管三省架阁文字。

迁宗学谕①,轮对,言:

“人主之务学,天下之福也。

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

”至若口奏,则又述帝王传心之要,与四代作歌作铭之旨,其终有曰:

“言宣则力减,文胜则意虚。

”从臣有荐味道可为讲官,乃授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

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②涉于诞味道对曰:

“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故圣人设为宗祧,以别亲疏远迩,正所以教民亲爱,参赞化育。

今伯有得罪而死,其气不散,为妖为厉,使国人上下为之不宁,于是为之立子泄③以奉其后,则庶乎鬼有所知,而神莫不宁矣。

”盖讽皇子竑事也。

三京用师,廷臣边阃④交进机会之说。

味道进议状,以为:

“开边浸阔,应援倍难,科配日繁,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

”经筵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寻以败闻。

于是人谓味道见微虑远。

味道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旁引折旋,推致于治道。

迁秘书著作佐郎而卒。

讣闻,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有也。

补充积累:

"以字行",是"以字行于世"的简称。

即仅称呼此人的"字",代替其名,这是一个流行于汉字文化圈中关于称谓的术语。

“几微”:

1、细微;细小。

2、征兆;迹象

“参赞”一词源自于《周易·系辞传》中“参赞于地之化育”,指人与天地自然间的参与和调节作用,多指驻外大使馆中顾问、参事之类之职衔。

“参赞”于日常生活中也常被使用,意为“参考、顾问”。

庶:

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讣告(fùgào)也叫讣文,又叫“讣闻”,是人死后报丧的凶讯。

“讣”原指报丧、告丧,也指死者亲属向亲友及有关方面报告丧事用的文书的意思,“告”是让人知晓,讣告就是告知某人去世消息的一种丧葬应用文体。

帑[tǎng],贮藏钱财的府库。

赙,拿财物帮助人办丧事。

(节选自《宋史·叶味道传》,有删改)

注 ①宗学谕:

宗室子弟学校的教官。

②伯有之事:

公元前544年发生在郑国的一场内乱。

③子泄:

人名。

④边阃:

边关。

参考译文

叶味道,最初名叫贺孙,以字行于世,又改字为知道,是温州人。

少年笃志喜好古学,师从朱熹。

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

当时伪学遭到禁行,叶味道考策对时,全都依照程颐的思想学说,无所避忌。

知举胡纮见到他的策对就将他除名,说:

“这一定是伪学之徒。

”(叶味道)落第之后,又到武夷山中跟随朱熹游学。

学禁解除,考中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调任鄂州教授。

宋理宗访求朱熹的门徒以及其所写的书籍,部使者就把叶味道的事迹上报,朝廷派叶味道主管三省架阁文字。

升为宗学谕,轮流入对时,叶味道说:

“皇上致力于学问,这是天下人的福气。

(您)一定要坚守志气来固守所学,谨慎对待细小之处来验证所学,端正纲常来磨砺所学,取用忠言来充实所学。

”到了上奏时,就又述说帝王传世心学的要领和虞、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最后他又说:

“言语宣发内力就会衰减,文辞取胜意蕴就会空虚。

”随从臣子有人推荐叶味道(认为他)可以做讲官,于是授任他为太学博士,兼任崇政殿说书。

依旧例,说书的职责只是对《通鉴》进行讲说,而不涉及经书。

叶味道请求先讲说《论语》,皇帝下诏应允了他。

皇帝忽然问起鬼神的事理,怀疑伯有的事情牵涉荒诞。

叶味道回答说:

“阴阳二气的聚散,即使天地也不能改变。

有的人死了然而魂魄仍然不散,这是常态。

有的人不得善终而魂魄郁结不散,这是变态。

所以圣人设立宗庙,来区分亲疏远近,正是用来教化百姓亲近,参与、调节人与天地的关系。

现在伯有获罪而死,他的阴魂不散,成为妖成为厉鬼,让国人上下因为他而不得安宁,在这时如果为他立子泄来侍奉他的后人,那么或许鬼神有知,不会不安宁的了。

”大概是讽谏皇子赵竑的事情。

三京用兵,朝廷的大臣、边境的将帅都进言说这是机会。

叶味道呈上议状,认为:

“开边拓疆,接应援助倍加艰难,摊派日益繁重,转运粮饷一天天地急迫,百姓一旦活不下去,庞勋、黄巢那样的祸端就会立刻出现,这是先动摇了根本,对于边事无益。

”他在经筵上奏事时,没有一天不重申这些看法,洛阳的军队不久传来战败的消息。

于是人们认为叶味道能见微虑远。

叶味道的奏书陈言,没有一句不是引导和辅佐,以求切合皇帝自身;旁征博引循环往复,推求达到治道。

叶味道升迁为秘书著作佐郎后去世。

讣告一出,皇帝为之震惊痛悼,拿出宫里钱库的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升官一级且任用他的后人,这是旧例所没有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B.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C.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D.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答案 C

解析 “阴阳二气之散聚”意为“阴阳二气的聚散”。

句中的“之”作助词,意为“的”,中心语是“散聚”,“阴阳二气之散聚”是偏正结构,中间不能停顿。

排除A、B两项。

“虽天地不能易”,意为“即使天地也不能改变”,主语是“天地”,谓语是“易”,所以应在“易”后停顿,排除D项。

故选C。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作“表字”。

古时孩子成年时取字。

孔丘字仲尼,秋瑾字卿。

B.礼部,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国家礼仪制度的制定执行、科举考试的组织。

C.进士,元明清时,通过会试的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D.太学,始创于汉朝,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礼部,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错,“各级官吏的考核任免”属吏部职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味道学识卓越,笃志古学。

他参加礼部考试,夺得第一。

受到禁行伪学的影响而落第,仍然师从朱熹,后又考取进士。

B.叶味道博学多才,德识兼进。

他入对时,不光劝谏皇帝要搞好国家管理,还告诉皇帝传世心学的要领和虞、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

C.叶味道敢于直言,见微虑远。

在三京用兵时,朝廷的大臣和边境的将帅支持用兵,但他坚决反对,指出开边拓疆的害处,后来洛师兵败印证了他的看法。

D.叶味道忠心事主,荣宠无比。

生前深谋远虑,善用奏对,所提建议无不被皇帝采纳;死后皇帝拿出国库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并重用他的后人。

答案 D

解析 “所提建议无不被皇帝采纳”于文无据。

原文有“经筵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寻以败闻”,其中“洛师寻以败闻”也说明在此件事上,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

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叶味道)落第之后,又到武夷山中跟随朱熹游学。

学禁解除,考中嘉定十三年进士,调任鄂州教授。

(得分点:

“下第”“于武夷山中”“开”“登……第”)

注意:

主语补充。

(2)转运粮饷一天天地急迫,百姓一旦活不下去,庞勋、黄巢那样的祸端就会立刻出现,这是先动摇了根本,对于边事无益。

(得分点:

“馈饷”“日”“一”“见”“无益于外”)

注意:

句与句之间关系,假设关系,所以“一”推断为“一旦”

5.叶味道敢于坚持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无所避讳,受到人们的称赞,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坚持学习程颐和朱熹的学说,无所避讳。

②三京用兵时,坚持自己的看法,反复向皇帝进言。

注意:

读的过程1.要耐心理解文意;2.遇到事件要注意概括人物品质;3要关注别人及自己的评价语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涉于诞/

B.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主谓宾)/而不及经/味道(主语)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主语)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涉于诞/

C.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涉于诞/

D.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涉于诞/

答案 B

解析 这段话的意思是:

依旧例,说书的职责只是对《通鉴》进行讲说,而不涉及经书。

叶味道请求先讲说《论语》,皇帝下诏应允了他。

皇帝忽然问起鬼神的事理,怀疑伯有的事情牵涉荒诞。

“帝”做“问”的主语,不能断开。

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定”“理宗”都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皇帝用以纪年的专用名号。

B.“轮对”,即“轮当面对”,是宋代一种制度,指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

C.“宗祧”,文中指宗庙。

“祧”指远祖之庙子孙后代祭祀祖先,以行孝道。

D.“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宋代始称经筵。

答案 A

解析 “理宗”不是年号,而是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味道师从朱熹,不改初衷,即使是伪学遭到禁行,他考策对时,毫无避忌依从程颐学说,落第之后,又跟随朱熹到武夷山游学。

B.叶味道不卑不亢,忠诚劝勉。

他在升为宗学谕后,劝告皇帝要坚守志气来固守所学,端正纲常来磨砺所学,取用忠言来充实所学。

C.叶味道善用时机,讽谏皇帝。

他在任职说书时请求先讲说《论语》;在皇帝问起鬼神的事理时,借皇子赵竑的事情讽谏皇帝。

D.叶味道分析问题,见微虑远。

三京用兵时,大臣、将帅都认为这是机会,而叶味道能条分缕析,阐述开边拓疆存在的困难。

答案 C

解析 “借皇子赵竑的事情讽谏皇帝”分析有误,原文“盖讽皇子竑事也”是说借伯友的事情讽谏皇子赵竑的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有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您)一定要坚守志气来固守所学,谨慎对待细小之处来验证所学。

(得分点:

“坚”“谨”“几微”)

(2)皇帝为之震惊痛悼,拿出国库的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升官一级且任用他的后人,这是旧例所没有的。

(得分点:

“悼”“帑”“赙”“后”“故事”)

5.三京用兵,叶味道坚持己见,认为不可。

不久传来兵败的消息。

请简要分析兵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开边拓疆,接应援助艰难;②摊派繁重,百姓生活艰难,引发动乱。

注意:

找到文章相应区间(倒2段,“三京用师”),重点从他的分析语句、人们对他的评价中找到思路,进行概括。

单文精练二 李大亮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

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

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

躬捕寇盗,所击辄平。

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

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

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

大亮谓曰:

“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

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

大亮密表曰:

“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

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太宗下之书曰:

“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古人称一言之重侔于千金卿之此言深足贵矣今赐卿胡瓶一枚虽无之重是朕自用之物。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

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

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

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

太宗尝劳之曰:

“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

”其见任如此。

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

\\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

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

\\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

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大亮言于太宗曰:

“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

”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

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

\\

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

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补充积累:

衣冠,指衣服和帽子;缙绅、名门世族。

畋猎,tiánliè,意思是指打猎

侔móu,相等,齐等。

镒:

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

黄金百~

假寐,意思是打盹儿,打瞌睡;不脱衣服小睡一下。

鞠养,1.抚养;养育2.供养;赡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古人称一言之重/侔于千金/卿之此言深/足贵矣/今赐卿胡瓶一枚/虽无千镒之重/是朕自用之物

B.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古人称一言之/重侔于千金/卿之此言/深足贵矣/今赐卿胡瓶一枚/虽无千镒之重/是朕自用之物

C.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古人(主语)称一言之(的)重/侔于千金/卿之此言/深足贵矣/今赐卿胡瓶一枚/虽无千镒之重/是朕自用之物

D.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古人/称一言之重/侔于千金/卿之此言/深足贵矣/今赐卿胡瓶一枚/虽无千镒之重/是朕自用之物

答案 C

解析 原文标点:

有臣若此,朕复何忧!

古人称一言之重,侔于千金。

卿之此言,深足贵矣!

今赐卿胡瓶一枚,虽无千镒之重,是朕自用之物。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藩,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文中指太宗尚未登基,在藩镇为封王。

B.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衣冠”借服饰指代士大夫、武将、缙绅。

C.宿直,官员夜间值守官舍,主要任务是防护守卫、应对变故等,相当于“值夜班”。

D.驿,指专供传递公文中途休息、换马地方,亦指供官府或朝廷传递公文的车马。

答案 B

解析 “武将”错,“衣冠”是士大夫和缙绅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大亮为官一任,治理有方。

担当土门县令一职时,面对饥荒、盗贼侵寇的局面,他卖马分钱,鼓励百姓垦荒种田,获得丰收;他抓捕寇盗,确保一方平安。

B.李大亮面对险境,有勇有谋。

面对胡人进犯、敌众我寡的局面,他独闯敌营,面见敌帅,晓谕祸福,说服群胡,使得前后有千余人归降,县境因此清静和平。

C.李大亮身处要职,忠诚谨厚。

他被皇太子选为重臣,同时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太子右卫率、工部尚书。

他身居三职,宿卫两宫,均获得太子和太宗的信任。

D.李大亮知恩重义,一心图报。

他感激张弼的救命与赏识之恩,做高官后仍不忘报恩,寻找张弼而不得,后来两人偶遇,他要把家产赠给张弼,张弼拒绝接受。

答案 C

解析 “被皇太子选为重臣”错,其实是太子选朝廷重臣;“剑南道巡省大使”为过去的官职;“获得太子信任”于文无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果这是陛下的想法,就很是违背您过去的旨意;如果是他自己擅自做主,这说明派遣的不该是这样的人。

(得分点:

“乖”“自擅”“是使”“非其人”)

(2)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

(得分点:

“贤”“背恩”“多”“自伐”)

5.当时人们对张弼的“不自伐”持赞赏态度,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张弼隐藏不说自己对李大亮的恩德。

②面对李大亮赠送的家产拒而不受。

注意:

读的过程中养成习惯,每个事件结束用双竖线标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因大稔稔:

庄稼成熟

B.讽大亮献之讽:

嘲讽

C.深乖昔旨乖:

违背

D.而多弼不自伐也伐:

夸耀

答案 B

解析 讽: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B.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C.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D.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答案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

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B.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

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C.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

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D.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

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官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答案 A

解析 李大亮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是“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之前的事。

注意:

读的过程注意圈画时间与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敌人的统帅张弼见到他而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单独释放了他跟他谈话,于是两人在帐篷里结为朋友。

(得分点:

“就”“异”“释”“幕”)

(2)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次要拿出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

(得分点:

“诸”“持”“推”“遗”)

“诸”:

兼词,在句中相当于“之于”。

兼词如果在句末,相当于“之乎”

5.李大亮为官“以惠政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卖所乘马分给百姓钱财,鼓励百姓垦田。

②亲自搜捕盗贼,保一方平安。

③不迎合权贵,不献猎鹰。

注意:

“以惠政闻”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属于对人物的评价语,综合全文应体现在多个事迹中,要进行分条概括,不能遗漏。

参考译文

李大亮,是雍州泾阳人,年少时就有文武才干。

隋朝末年,在东都洛阳与李密交战,战败,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敌人的统帅张弼见到他而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单独释放了他跟他谈话,于是两人在帐篷里结为朋友。

正义之师入关后,李大亮从东都洛阳归附国朝,担任土门(河北井陉的古称)县令。

属县百姓有饥荒,盗贼来侵犯,李大亮卖掉自己所骑的马把钱分给贫弱的人,用开垦土地劝勉人们,当年就获大丰收。

他亲自搜捕盗贼,所攻打之处总能平定。

当时太宗在藩镇,巡视安抚北部地区,听说他的事迹而赞叹。

那以后,胡人侵犯边境,李大亮部众少,不能抵挡,就单人匹马到敌人军营,叫来敌人的主帅,把祸福向他讲明,胡人感动悔悟,互相带着前前后后投降的有一千多人,属县境内因此太平。

高祖非常高兴,按照功劳赏赐他奴婢一百人。

李大亮对这些人说:

“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

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

”(把他们)全都放走了。

贞观元年,他离开都城担任凉州都督,凭借仁爱宽厚的治理闻名。

曾经有宫里来的使者到了凉州,见到凉州有著名的猎鹰,就暗示李大亮献上它。

李大亮秘密呈上奏章说:

“陛下很久不打猎了,但使者却索要猎鹰。

如果这是陛下的想法,就很是违背您过去的旨意;如果是他自己擅自做主,这说明派遣的不该是这样的人。

”太宗在奏章上批注道:

“有像你这样的臣子,我还担心什么呢?

古人说,一言之重,和千金相当。

你的这番话,实在太珍贵了。

我现在赏赐你一枚胡瓶,它虽没有千镒那么贵重,却是我的自用之物。

贞观八年,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

贞观十七年,晋王成为皇太子,东宫太子的属官,都大规模从重臣里选拔。

让李大亮兼任太子右卫率,不久又兼任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值宿保卫两宫,特别被亲近和信任。

李大亮每当夜里值班,一定整宿不脱衣服小睡。

太宗曾经慰劳他说:

“轮到你夜里值班,我就整晚上都能安睡。

”他就像这样被信任。

李大亮虽地位名望显赫,但住处地势低洼狭小简陋,衣服俭朴随意。

至于本性忠诚谨慎,即使是妻子儿女也没有见过他有懈怠的样子。

他常常想起张弼的恩惠,却一直不能报答。

张弼当时担任将作丞,自己隐藏不说。

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次要拿出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

李大亮对太宗说:

“我有今天的荣耀,是张弼的帮助啊。

”太宗于是就提拔张弼担任中郎将,不久担任代州都督。

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

不久李大亮得病,太宗亲自为他调药,用驿马快传赏赐给他。

他去世时五十九岁。

被李大亮所抚养的内外亲属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

太宗在另外的临时住处为他表达哀思,哭得特别悲痛,停止处理朝政三天。

追封他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叫懿,陪葬在昭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