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复习导学案全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6041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28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复习导学案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复习导学案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复习导学案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复习导学案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复习导学案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复习导学案全套.docx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复习导学案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复习导学案全套.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复习导学案全套.docx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复习导学案全套

避免课题

简单的句式变换

课型

复习课

主备人

复备人

时间

4月17日

学习目标

1.了解句式的特点。

2.学会句式变换的方法。

3.根据语境选用恰当的句式;

1.学会句式变换的方法;

2.根据要求选用恰当的句式。

根据要求选用和变换句式

过程设计

主备栏

复备栏

一、中考要求:

2017年《中考说明》“语言运用”明确作出“句式变换”的要求是:

“能根据要求仿句、衔接或变换句式”。

二、预习练习

1.词语的顺序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也不同。

请参照示例,根据要求,改变句子。

(不增减词语,可适当改动标点)

【示例】原句:

这种力量是他给我的。

改为突出“他”的句子:

是他,给我这种力量的。

原句:

此举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改为突出“发展中的中国”的句子:

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此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

   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愚昧的人,一辈子像游走在黑暗之中,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最后一事无成;智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光明之中,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怎么会不谱写出人生的华美乐章?

   将划线句改成陈述句。

最终会谱写出人生的华美乐章。

3.将下列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句。

(注意句子的连贯)(2分)

①流行音乐是广为流传的音乐。

②流行音乐是容易唱奏的音乐。

③流行音乐是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的音乐。

组成的长句:

流行音乐是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容易唱奏的、广为流传的音乐。

二、重点考查内容

1.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2.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

3.四种语气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变换,重点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4.长句和短句的变换;

5.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

三、主要考查方式

近年的中考,考查的方式有明显变化:

(1)主观题多,客观题少;

(2)句式变换放在阅读材料或特定的语境中考查;

(3)考查趋向综合化、多样化。

四、典型例题解析

1.肯定句改为否定句(或双重否定句):

【例】①这个产品质量好,价格也很便宜。

(改成否定句)这个产品质量不差,价格也不贵。

②谁都认为他是一个好人。

(改成双重否定句“不得不”,“不能不”)

改为:

没有谁不认为他是一个好人。

【解析】同一个意思,可以从正面去表达(肯定句),也可以从反面去表达(否定句)。

肯定句与否定句可以表达相同意思,所以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句式。

双重否定是肯定语气,三重否定是否定语气。

不过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句式,表达语气轻重是有差别的,一般说来,要表达同一意思,双重否定>肯定>否定。

变换方法:

在适当位置增加否定词。

2.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

在动词性谓语句中,主语是施动者,是动作的发出者,这种句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是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是被动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可选用不同的句式,但表达效果是不相同的。

选用主动句,强调的是主动者,强调他(它)做了什么。

选用被动句①强调的是被动者,强调他(它)怎么了,而主动者往往不需要或不愿或无从说出;②为了使句式整齐;③往往还可表示特定情感。

【例】主动句:

闺土的父亲把闺土带走了。

被动句:

(闰土)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解析】选用主动句,强调了主语施事者,叙述闺土的父亲做了什么事,这显然不是作者的原意;选用被动句,强调了强调了闺土的走是被迫的,

虽然迅哥儿急得大哭,闺土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他还是被带走了,用被动句更能突出两个少年真挚深厚的感情。

3.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

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的语意可以相同,但反问句比陈述句更肯定有力,往往既能强调,又能表达强烈感情。

例:

把下面一个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你一定会想到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就不想到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解析】选陈述句,表意平和,感情不强;选反问句,则肯定有力,表达了较强烈的感情。

变换方法:

变一般陈述句为反问句(否定词+问句)。

4.长句与短句的变换

长句指的是字数多、形体长、容量大、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其特点是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细谨严,能使条理贯通,气势畅达。

一般用于详尽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阐述道理。

它往往富于深沉的力度,多见于科技和政论内容的文章,以书面语居多。

短句指的是字数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

其特点是表意灵活,简单明快,节奏感强。

它关系明显,干净利落,适用性强,易于驾驭。

常用于口语体或文学作品中。

长句改为短句主要有两种办法:

一是将长句中能抽出来的较庞大的修饰限制成分抽出来,改成分句或单独成句,不能抽出来的修饰限制成分与句子主干另成一句;二是把联合成分拆开,重复跟联合成分相配,形成排比句式。

长句改短句要注意所改短句之间的逻辑顺序。

短句改长句则要注意先了解几个短句表达的意思的共同点,确定主干,然后把其他内容用句子的修饰限制的形式表达出来,不能漏意。

【例】把下面的长句改变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

改为: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

【解析】本题可以先找出句子的主干“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机器人”,再将其中的修饰语逐个拉出来,构成单独的一句话,同时添加代词之类的必要词语,使其表意清楚。

五、小结:

【不论哪种句式的变换都要注意】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2)不能混淆句式分类的界限;(3)不能只看形式,要体会语意,把握语境。

六、巩固练习

1.蔡英文想搞文化台独的丑行不能够挡住两岸人民走向统一的脚步。

改成反问句:

蔡英文想搞文化台独的丑行难道能挡住两岸人民走向统一的脚步吗?

2.真糟糕!

杜特尔特弄翻了菲美的友谊小船。

改成被动句:

真糟糕!

菲美的友谊小船被杜特尔特弄翻了。

3.《人民的名义》这部优秀的电视剧被观众喜欢。

改成主动句:

观众喜欢《人民的名义》这部优秀的电视剧。

4.用“我”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那幅肖像画据说出自名人之手,我左看右看,横看竖看,它的“名气”我始终品味不出来。

4.用“我”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那幅肖像画据说出自名人之手,我左看右看,横看竖看,它的“名气”我始终品味不出来。

我左看右看,横看竖看,始终品不出那幅据说出自名人之手的肖像画的味来。

5.认真阅读下面的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艺术函授大学是一所校部设在北京的具有群众性、社会性特点的以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大专水平的书画人才为宗旨的学校。

以上这个长句的内容包含了主办单位、学校名称等五个要点。

请各用一个短语对其他三个要点加以准确概括。

答:

校部所在地办学特点办学宗旨

6.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四个短句(语序可以调整,可适当增删词语)。

  设在少年宫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是以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以发展个性特长为宗旨的,具有综合性、普及性特点的课外活动园地。

 答:

(1)青少年活动中心设在少年宫。

(2)它以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3)它以发展个性特长为宗旨。

(4)它是具有综合性、普及性特点的课外活动园地。

7.下面四句话表现了与讲话人的亲密关系的不同程度,排出由“亲”到“疏”的正确顺来。

(C)

①明天到我家来吃晚饭。

②您明天晚上能来我家吃个便饭吗?

③明天早点回家吃晚饭!

④您哪天有时间,如果能赏光来我家聚聚,吃顿便饭,那我们全家将会感到非常高兴。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8.下面一段话有三处句式不当,请找出来,写上序号,并加以修改。

①屋檐上的瓦片掉下来时,

②小王与小李正从屋下走过。

③但见小王用力一推,

④小李被推开了,

⑤掉下的瓦片却砸伤了小王的脚,

⑥坐在地上再也站不起来。

⑦小李急忙把小王背起来,

⑧小王被送到附近一家医院。

第()句

第()句

第()句

④改为:

把小李推开了;

⑤改为:

自己却被掉下的瓦片砸伤了脚;

⑧去掉“小王被”。

六、教学反思:

 

 

课题

读图、表格

课型

复习课

主备人

复备人

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悉中考表格题目的主要考查类型;

2.通过中考真题、模拟题训练,提高解答表格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体验运用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找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找规律性的东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要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2.对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发表积极向上的观点。

仔细审读----认真思考----归纳表述

1.认真思考找规律

2.准确归纳善表述

过程设计

主备栏

复备栏

1、中考要求:

《中考说明》图表题的相关要求:

“能说明、归纳图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并能表述自己的观点或鉴赏体会。

图表题考查点:

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指向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层级,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二、经典回放

1.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图书数目(册)

20000

25000

40000

1500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①阅览室的图书80%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②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三、合作探究:

1.常见题型

(一)从所供材料角度:

表(格)文(字)转换题 

(二)从表达角度分为四种:

(1)直接表述表格信息;

(2)对表格信息推断总结;

(3)说说从表格中得到的或启示,找出反映的问题;

(4)与表格相关的开放性题,如写宣传标语、写对联、做决策等。

2.解题技巧

(一)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比较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还有题干中句式表达的要求(单句还是复句)和字数的限制。

(二)仔细认读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对图表,学生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

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规律等,抓信息要全面准确(密切关注最大和最小数值)。

(三)依据题干要求,规范作答。

不能出现语病,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

“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

“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

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

“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总之,要根据图表数据变化规律来选用词语表达。

四、考点练习

1.阅读下面的表格,你从表格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重庆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阶段统计表

 

2009年

2016年

增幅

普通初中在校学生人数

86万

128万

49%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

13万

50万

285%

结论:

重庆市2009年至2016年普通初、高中在校学生均有较大增长;高中在校学生人数增幅远远高于初中。

2.下表是《信息时报》关于“你是否赞成恢复‘五一’长假”的调查数据,你得出什么结论?

赞成

反对

不好说

年轻人

88.7%

10%

1.3%

结论:

绝大多数年轻人赞成恢复“五一”长假。

下表是《信息时报》关于“你是否赞成恢复‘五一’长假”的调查数据,你得出哪两条结论?

 

结论:

大多数人赞成恢复‘五一’长假。

年轻人赞成恢复“五一”长假的比例高于老年人。

3.表文转换题解题注意事项:

①对图表基本内容进行概述:

要忠实于图表,不要想象或虚构,主语一般是题目的调查对象,谓语部分概括主要数据的变化。

一般用主谓句陈述。

②第二问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

答题要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

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

五、大显身手

1.下图是一位中学生近两年来课外阅读量与语文成绩状况图。

你读了之后,获得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

请用一句话表达。

结论:

“随着课外阅读量的增加,该生的语文成绩也逐步提高。

2.下面是一位学生参加某市“雏鹰金奖争章”夏令营活动时对150位学生的调查,请根据下面图表所反映的内容回答问题。

(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怎样的问题?

(2)请你就家庭教育给家长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结论:

1、“现在家庭教育中还有少部分家长采用训斥或睁一眼闭一眼的方法教育孩子。

2、“家长应该采用积极引导的方法教育孩子。

3.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新闻周刊》就新技术对年轻人成长影响的利与弊,分别征询与统计了全球65位经济领袖的看法,其结果见表1和表2。

请概括这两个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表1

因特网

手机

即时聊天

电子游戏

92%

5%

3%

0

表2

因特网

手机

即时聊天

电子游戏

6%

8%

6%

80%

以上数据表明:

接受调查的绝大多数经济领袖认为网络对年轻人的成长,起积极作用远大于消极作用,而电子游戏对年轻人的成长是有害无益。

4.这是250年来世界能源消耗状况图,你从中获得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

结论: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能源消耗飞速增长。

近50年来,世界能源消耗逐年增长(大幅度增长)。

六、课堂小结:

口诀

横向比完纵向比,

两端数字要注意。

透过现象看本质,

数字背后有故事。

七、教学反思:

 

课题

读图、表格

课型

复习课

主备人

复备人

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记图表分析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2.知道根据题目要求归纳概括并有条理表述。

过程与方法

体验运用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找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找规律性的东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要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2.对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发表积极向上的观点。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仔细审读----认真思考----归纳表述

1.认真思考找规律

2.准确归纳善表述

过程设计

主备栏

复备栏

一、课堂导入

二、中考要求:

图文转换题(读图)是近年来出现的较新颖的语义综合性题型,它强调语言能力的整合、思维品质的优化和学科知识的渗透。

图文转换题(读图)要求能理解图画的含义,并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三、常见题型:

(一)漫画

(二)徽标

四、经典回放

(一)漫画类试题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

多从生活现象和政治事件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

漫画一般主要有标题、注释文字、画面三部分组成。

考点一:

描述画面

说明漫画内容:

一般是对漫画(图案)内容进行客观地介绍性地说明。

不添枝加叶,不带任何个人情感,不议论,不抒情。

要注意涵盖以下内容:

1.标题及注释文字.2.画面各要素。

3.细节:

人物动作、语言和表情等.

说明的顺序:

可采用“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外到内”“总─分─总”“总─分”等的说明顺序。

有标题,一定要先写出来(如“这是一幅标题为‘……’的画。

”),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先背景后人物)。

 

答案:

这是一幅题为《没听天气预报》的漫画。

画面中下着雨,中央摆着一张写有“神算”的桌子,桌后坐着一个戴墨镜双手护住头的算命先生,画面左前方是两个行人,他们共撑一把伞都扭头笑看算命先生,右后方是一个身穿雨衣笑看算命先生的行人,他们都在嘲笑算命先生。

考点二:

拟写标题、揭示寓意

考点解说:

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画的整体领悟能力。

这是图文转换题的重点考查题目。

常见题型:

(1)说一说含义

(2)讽刺的现象

(3)拟一个标题(4)谈一谈感想

示例:

(1)请为下面的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请描述漫画的画面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幅漫画后的感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回答此题,关键是联想到社会实际。

漫画的画面内容是一位母亲和一个孩子,描述时注意写出他们的表情。

谈感受不要离开漫画内容,不要展开太多,一两句话表明自己的看法即可。

 【答案】(1示例)电脑的用途。

(2)漫画的一边站着一位怒气冲冲的母亲,她正在训斥儿子,喊:

“买这平板电脑给你学习用,不是叫你用来玩游戏的!

”另一边的孩子满脸惊慌,手中的电脑上写着“游戏”二字。

  (3)现代科技产品有利有弊,用它学习方便,用它玩游戏更方便。

家长望子成龙,可惜方法不当,孩子不理解大人的良苦用心。

答题指导:

要正确把握寓意必须注意:

1.仔细阅读,不忘文字;2.找到指向,对应现实;3.由表及里,反复推敲(透过现象看本质);4.多方联系,发散思维。

技巧总结:

1.读画(观察画面的人、景、物等构成要素);2.析画(弄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3.悟画(联系生活现象进行类比联想,揣摩创作意图;4.述画(根据要求简洁科学表述)

“三注意”:

1.(描述画面题)标题、主体、细节;2.(揭示寓意题)要联系生活挖掘寓意;(拟写标题题)要根据内容、寓意拟写。

漫画类答题方法总结

1.介绍画面内容

(1)概述画面(题目、作者、什么画)“这是一幅题为——的画”【把握整体画面(看对象)】

(2)介绍画面

A.画了什么,表述要客观;B.位置关系(注意正确使用方位词);C.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表情等);D.注意说明顺序(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由总到分,从左到右,由主到次)E.语言简明。

2、揭示内在寓意

(1)首先弄清楚主题的指向;

(2)注意题目或图画中的文字信息;

(3)跳出图画看图画(透过现象看本质);

(4)注意题目要求。

(二)徽标类试题

徽标即徽记、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炼,蕴涵着丰富的寓意。

因此,解读徽标,一定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

一、描述画面内容

1.画面由什么要素构成

2.注意顺序:

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外到内

3.注意形态特征。

例四: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右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完成下列题目: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标志

“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的构图,总体上是一个红色的“心”的图形。

(1分)“心”中间有一个既似手、又似鸽子的图案,(1分)大拇指像鸽头,其余四指像鸽翅(1分)

②请描述该标志所象征的寓意。

_标志的寓意深刻:

红色的“心”象征着火热的爱心,“手”象征着援助,“鸽子”象征着美好。

(2分)

整个图案寓意为:

伸出援助之手,把爱心献给世界,将美好撒满人间。

(1分)

技巧总结:

1.宏观把握会徽的外形特点,内部各组成部分。

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图像线条、文字、颜色等。

2.围绕主题,介绍画面要按顺序,如上下、左右、主次等。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徽标的创意,联系具体对象做出合理的想象。

4.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

准确、简明、平实、清晰

三、巩固练习

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识“墨舞冬奥”,请仔细观察,完成下列题目: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图案内容(1分);

(2)写出会徽中“冬”字设计的妙处(2分)

(1)会徽由四部分组成:

中间是中国书法“冬”字;

“冬”字左下方为“北京”的汉语拼音和“申请城市”的英文;

“冬”字的两点与2022相融合;

“冬”字正下方是奥运五环图。

(2)

以书法形式体现中国元素;

说明冬奥会举办的季节;

“冬”字的两点与举办的年份2022巧妙融合在一起;

“冬”字由运动员和冰雪滑道组成,将滑道、冰雪运动的形态与书法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

【解析】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把握图片的外形特点,注意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

②说明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③对图片的含义要联系具体的对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不能随意的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④采用规范的说明性的语言,做到准确、简明、平实、清晰。

⑤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力求避免遗漏内容。

冬字演变为舞动的人体形状,而且笔画的粗细体现中国书法的艺术特色。

中间是北京和2022的数字。

体现了标识的主题。

五环象征五大洲团结一致,和谐共进。

 

四、教学反思

课题

修辞

课型

复习课

主备人

复备人

时间

4月20日

学习目标

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常用修辞方法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重点掌握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等修辞方法。

体会常用修辞方法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过程设计

主备栏

复备栏

一、真题再现

【2017年盐城中考题】《丁香花》

(3)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②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

呵呵呵的笑了。

(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

结合句子内容来看,三句话句式相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当时看到丁香花时的联想,表达我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

二、考点聚焦(考纲要求)

正确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常用修辞方法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三、知识回顾

应该重点掌握的修辞方法为: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等

1.比喻:

又叫打比方,就是把某些有相同点或相似点的事物比作想要说的某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一定要是不同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才能用比喻。

【作用】记叙文:

形象、生动、传神地表现某事物;

说明文:

形象生动地说明某事物特点;

议论文:

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变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增强说服力。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