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山水田园诗歌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5859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版山水田园诗歌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版山水田园诗歌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版山水田园诗歌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版山水田园诗歌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版山水田园诗歌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版山水田园诗歌资料.docx

《教师版山水田园诗歌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版山水田园诗歌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版山水田园诗歌资料.docx

教师版山水田园诗歌资料

一、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

陶渊明《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①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王驾《社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二、鉴赏示例

酬张少府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1、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

“白雪却嫌春色晚”其实是诗人的感受,(具体诗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白雪,不直接写自己嫌春晚,让白雪有急切的心情,并且让白雪化作飞花,这是拟人手法,(手法)表达自己的盼春之情。

(情感)

或:

融情于景的手法,不直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白雪来写,将诗人自己的情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

[1]绮筵,华美的筵席。

[2]琴瑟:

比喻友情[3]长河:

指银河

请赏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一联。

答案:

“明月隐高树”指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长河没晓天”指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写出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意境深沉,暗示难舍难分的心绪。

这种以景衬情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诗意+意境+情感+手法)

或: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暗示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表达难舍难分的心绪。

精于炼字,以景衬情。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

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喜爱怜)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

春潮、雨、野渡、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3)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

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答:

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

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

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二、背诵并完成诗后题目。

1、汉江临泛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颔联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

试简析。

“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随水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际上是说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意思对即可

2、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也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3、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

(2)颔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分析。

例一:

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

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

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或:

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4、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5、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试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

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

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

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

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

6、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

李凝是一个隐士)

(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以动衬静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

7、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

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情感:

喜爱体现情感的字是: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

春潮、雨、野渡、舟自横;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感情;表达了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3)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8、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

你同意此说吗?

为什么?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9、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tà):

闯进门来。

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10、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

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体现的思想情趣:

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如何体现的:

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11、庆全庵桃花(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

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①化用《桃花源记》原意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第①点可紧扣诗题来答,第②点可紧扣第二句诗来答,第③点可紧扣最后两句诗及诗后注释来答)

12、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人在武陵微醉”—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道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

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一、共同欣赏

1、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字摩诘,开元九年进士擢第,因通音律授大乐丞。

不久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

2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心。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陷两都,迫授伪职。

后禄山张宴凝碧池,召集梨园子弟,王维闻而悲之,作了一首“万户伤心生野烟”的诗。

及乱平,对伪职的人以六等定罪。

王维因曾作此诗,其弟王缙又请求削自己官职以赎兄罪,故得特赦。

降为太子中允。

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

王维早期很感佩贤相张九龄,政治上也有抱负。

后来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正直敢言之士受到打击,他也为此沮丧。

四十岁后就隐居蓝田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

妻亡无子,孑然一身。

本信佛教,晚年更不吃荤腥,不衣文彩,过着“万事不关心”的生活。

他在15岁就开始作诗,但真正能代表他作品特色的,却是晚年的山水诗,寻常的一点云彩,一片竹大,一道溪流,在他的笔下都有鲜明的个性,在当时的诗坛开拓了自己的艺术天地,形成了一种流派。

除了诗,他还擅长书画,精通音乐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

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他的写景诗,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诗人恬适的心情。

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与孟浩然并称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佳作。

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题材,有对侠义精神的赞颂,有的揭露时弊,讽刺权贵。

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今传诵;其中前二首当时即播为乐曲,广为传唱。

这些小诗情真语挚,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相媲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

王维生前及后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

【韵译】: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评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2、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这是一首田园诗。

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

经过雨水的冲涤,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

诗人一下了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便把此情此境真切地再现出来。

而且将读者也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去,随着诗人一起远眺。

纵目四望,周围是一片多么秀丽的景色啊!

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

这在平时都不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

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

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

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然而,这样一幅画,还只能说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毕竟显得有点空旷,缺乏活力。

王维作为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大师,是深深懂得这一点的。

因而在最后两句中,他便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

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

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3、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鹿柴(chài寨):

地名,同“鹿砦”,义为鹿栖息的处所。

这是王维隐居的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

柴,通“寨”、“岩”,即树枝编成的栅栏。

返景(yǐng影):

同“返影”,即落日返照的阳光。

苔:

一作“莓”。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空灵境界的追求和喜爱,这也是他隐居辋川中的乐趣之一。

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充满了绘画的境界。

首两句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

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本诗的重要艺术手法是反衬,用以突出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即幽寂两字,表现在前两句中是“不见人”,后两句中是“青苔上”。

前两句,诗人目的是写他在山中“不见人”,因而山只是一座“空”山。

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

这同南朝梁人王籍所写的名句“鸟鸣山更幽”中以鸟的声响来反衬山之幽静是一致的。

同样,后两句中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

但他却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一片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此诗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6、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后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病逝。

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孟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四、实战演练

1、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

李凝是一个隐士)

(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以动衬静)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

2、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

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喜爱怜)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

春潮、雨、野渡、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3)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3、庆全庵桃花(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

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答:

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

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

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4、酬张少府(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

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答案:

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5、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

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天人合一”是今天人们追求的终极理想。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大自然以其无言的深沉让我们懂得了许多,让古代、现代的人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之外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6、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