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典型考题及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5807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学典型考题及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教育学典型考题及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教育学典型考题及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教育学典型考题及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教育学典型考题及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学典型考题及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

《小学教育学典型考题及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学典型考题及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育学典型考题及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

小学教育学典型考题及专项训练附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2.规定关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制度叫()

A.学制B.学校教育C.正规教育D.制度化教育

3.我国科学考试使用的教材主要是()

A.“六艺”B.“四书”、“五经”C.《学记》、《理学》D.“七艺”

4.“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的教育特征。

A.古代印度B.古代埃及C.古代中国D.古代雅典

5.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的“产婆术”属于()

A.直观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6.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苏格拉底

7.“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尔》D.《普通教育学》

8.8.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维果斯基

二、填空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2.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第三步是。

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4.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5.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他于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概念

2.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

3.简述《学记》的教育思想

4.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育理论的区别。

2.试述教育的民主化。

3.论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A3.B4.B5.C6.B7.B8.A

二、填空题:

1.社会现象2.定义助产术3.私学的发展4.洛克5.康德

第二章小学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时间是()

A.1904年B.1905年C.1906年D.1907年

2.1919年建立的将小学分为初小、高小的教育制度,修业年限为()

A.4年

B.6年

C.2年

D.5年

3.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A.殷周时期

B.秦代

C.唐代

D.明代

4.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序的基础教育称为();但当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为()。

A.初等教育普及教育

B.义务教育普及基础教育

C.平民教育普及国民教育

D.普及教育普及义务教育

5.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

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

C.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

6.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填空题

1.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叫。

2.1985年,中央关于人才培养的“四有、两爱、两精神”,即有理想、有道德和、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

3.《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的管理体制。

4.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是。

三、简答题:

1.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小学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的改革?

2.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小学德育的目标是什么?

4.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

1.世界各国为什么要推行义务教育?

有什么意义?

2.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

“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从教育的根本目的了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案解析:

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的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须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A4.D5.C6.B7.B8.B

二、填空题:

1.义务教育2.有文化科学精神3.地方负责分级管理4.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2.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A.发展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4.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无关因素

5.“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

B.华生

C.高尔登

D.格塞尔

6.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7.人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其他方面的机能会得以超常的发展,如失明者的听力、嗅觉要优于常人,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俗语说明了下述哪一因素的作用?

()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人的实践活动

9.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

A.决定性因素

B.辅助因素

C.影响因素

D.引导性因素

10.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主要方法

B.重要方法

C.唯一方法

D.特殊方法

二、填空题

1.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的发展,二是的发展。

2.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等不同的解释。

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和等。

4.教育的自身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它主要包括、

和等方面。

5.瑞士心理学家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6.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和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三、简答题

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为什么说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4.简述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四、论述题

1.论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独特功能。

2.论述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A4.C5.B6.C7.B8.B9.A10.C

二、填空题:

1.生理心理2.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3.遗传环境学校教育4.特质条件教师队伍教育管理5.皮亚杰6.心理社会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

1.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无差别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无歧视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学生所享受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A.名誉权和荣誉权

B.公正评价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3.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D)

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4.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趋势

D.先降后升趋势

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6.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特点

A.示范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7.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A.思想政治素质

B.教育理论素质

C.职业道德素质

D.职业技能素质

8.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持有“教师中心论”这一观点的是()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高尔登

9.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体现师生关系具有()特点。

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辩证统一

D.教学相长

二、填空题

1.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成为现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

4.教师的劳动特点包括: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5.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

教师资格制度

6.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教育理论素质、教育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7.我国规定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主要有关法律有

三、简答题

1.作为权利主体,学生享有哪些合法的权利?

应履行哪些义务?

2.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教师的教育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

试分析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D4.A5.C6.A7.C8.C9.B10.D

二、填空题:

1.未成年公民2.个体与环境3.专业素养4.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5.教师资格制度6.科学文化教育理论教育能力

7.宪法义务教育法

第五章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课业及进程是指()

A.教程

B.课程

C.课表

D.学期

2.重在发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课程是()

A.专业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本位型课程

3.课程论侧重研究()

A.教什么

B.为谁教

C.如何教

D.为谁学

4.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

A.后记部分

B.原则部分

C.说明部分

D.序言部分

5.课程结构的编制即(C)

A.课程计划

B.课时分配

C.课程设计

D.课程改革

6.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C)

A.课程目标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7.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A.实践性

B.可行性

C.衔接性

D.发展性

8.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主要的是要考虑()

A.形象性与兴趣性

B.娱乐性与生活性

C.科学性与思想性

D.知识性与个性

二、填空题

1.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它包括教学科目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课外活动。

2.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文件。

3.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它的主体部分是。

4.小学课程的设计以及教科书的编写,要建立在上。

以人为类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教育学生。

5.课程计划规定了各学科的基本要注、各种活动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等,还设置了“”。

三、简答题

1.编制计划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2.小学教师应怎样发挥课程计划的实践指导作用?

3.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四、论述题

1.我国小学课程设计应坚持哪些原则?

2.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使用教科书?

3.论述编写教科书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A4.C5.C6.C7.D8.C

二、填空题:

1.教育内容2.教学指导性3.教科书课文4.完备的传授文化知识的体系5.地方安排课程

第六章教学(上)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是学校教育的()

A.唯一工作

B.中心工作

C.必要工作

D.重要工作

2.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A.一种主体活动

B.一种实践活动

C.一种认识活动

D.一种文件活动

3.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

A.直接经验

B.科学实验

C.社会实践

D.间接经验

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自身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5.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主导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6.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

7.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8.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捷性

D.交往性

9.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10.以下关于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论述错误的是()

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B.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C.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智力的高低

D.掌握了知识也就必然发展了智力

二、填空题

1.教学是完成学校、实现的基本途径。

2.学校工作必须坚持“、全面安排”的原则。

3.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交往性等方面。

4.智力的核心是。

5.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和。

6.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7.在教和学的协同活动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三、简答题

1.教学的含义有哪些?

2.教学与智育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

4.简述教学的意义。

四、论述题

1.试述学校工作为什么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2.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D4.B5.D6.A7.D8.B9.A10.D

二、填空题:

1.教育任务教育目的2.以教学为主3.引导性简捷性4.思维能力5.赫尔巴特斯宾塞6.发展智力7.学生教师8.领会知识巩固知识

 

第七章教学(下)

一、单项选择题

1.《礼记·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

”下列与其在思想上一致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3.课的类型是由()课的种类。

A.教师备课决定的

B.教学任务决定的

C.学生的学习过程决定的

D.教学的阶段性决定的

4.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华虚朋

C.卢梭

D.克伯屈

5.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6.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7.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较高。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8.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质量指标高。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

“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二、填空题

1.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按照和发展的顺序进行。

2.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与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3.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和三种。

4.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和五个方面。

6.备课的内容包括:

、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7.课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和两大类。

8.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区分度和难度。

9.常用的记分法有和两种。

简答题:

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2.教师课外辅导学生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3.简述设计教学法。

4.简述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论述题

1.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2.分析课堂教学的利弊,并提出改进方法。

3.案例分析题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

“某某同学,算你历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课就由你来上好了!

”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再也不能发现问题,也不主动回答问题了。

请你分析该案例,评价该教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案解析:

该教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B4.D5.B6.A7.A8.D9.C

二、填空题:

1.学科的逻辑系统学生认识2.年龄知识程度3.模象直观言语直观4.讲授法5.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评价6.钻研教材了解学生7.单一课综合课8.信度效度

9.百分制等级制

第八章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2.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4.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课

d)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5.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6.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7.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8.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

a)德育原则

b)德育途径

c)德育方法

d)德育模式

9.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基础,()是关键。

a)知情

b)知行

c)意行

d)知意

二、填空题

1.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

2.小学德育具有基础性和等特点。

3.小学德育主要由政治教育和、等构成。

4.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5.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等构成。

6.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的示范和。

7.陶冶法主要包括、和艺术熏陶等。

8.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9.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法,是对品德发展的手段。

10.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批评惩罚和等方法。

简答题

1.简述小学德育的意义。

2.小学德育过程的规律有哪些?

3.运用说服教育法进行德育要注意哪些问题?

4.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三、论述题

论述小学德育过程是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四、案例分析题

一小学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

为了玩球和看球赛,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