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小知识森林防火知识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55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防火小知识森林防火知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森林防火小知识森林防火知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森林防火小知识森林防火知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森林防火小知识森林防火知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森林防火小知识森林防火知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防火小知识森林防火知识资料.docx

《森林防火小知识森林防火知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防火小知识森林防火知识资料.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森林防火小知识森林防火知识资料.docx

森林防火小知识森林防火知识资料

森林防火小知识-森林防火知识资料

森林防火知识培训材料

  森林防火知识培训材料

  举办单位:

城关镇防火办

  主持人:

  谢天主讲人:

  刘安林

  第一章林火基本知识

  森林火灾

  1、概念:

就是失去人为控制的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发展的,造成一定损失的林火。

  2、引发森林火灾的三个基本条件:

  因为森林燃烧是一种开放式燃烧,它不受供氧的限制,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有火源即可燃烧。

  森林可燃物、火源、火险天气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三个基本条件。

  3、引发森林火灾的火源种类:

  火源是引发森林火灾的关键因素。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可燃物本身温度达到燃点而引起自燃的情况是十分罕见的。

如果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没有火源,不管气温多高,风多大,连续干旱时间多长,森林火灾是不可能发生的。

火源分类:

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

  、自然火源:

如雷击火、火山爆发等引起的。

主要发生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边远原始林区,我国的雷击火占火源比例很少,只有1%。

  、人为火源:

可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用火。

  生产性用火:

常见的有烧田埂草、烧垦烧荒、烧灰积肥、烧炭、炼山造林等。

  非生产性用火:

吸烟时乱丢烟头、上坟烧纸、点香烛、燃放烟花鞭炮、烤火、打火把、烧饭、小孩、痴、呆、傻等人员玩火。

  4、森林火灾的燃烧类型。

按燃烧位臵分:

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

按燃烧方向分:

上山火和下山火。

  地下火:

在泥炭和腐殖层燃烧的火称为地下火。

地下火在地面下燃烧,一般见不到火焰,只有少量的烟。

地下火蔓延速度较为缓慢,仅4——5米/小时,但不易扑救,温度高,破坏力强,火灾后树木枯黄而死,出现大量倒木。

  地表火:

林火沿地表蔓延,烧毁地被物,危害幼林、灌木、下木,烧伤大树干基、下部枝叶以及露出地面的树根,此类火称为地表火。

  按蔓延速度可分为急进地表火和稳进地表火。

按火强度可分为轻度、低度、中度、高度、强度地表火。

  急进地表火:

蔓延速度快,火速度在5米/分以上。

  稳进地表火:

蔓延速度较为缓慢,温度高,燃烧彻底,火速度在5米/分以下。

  树冠火:

引起树冠层燃烧的林火。

树冠火燃烧温度高,火强度大,蔓延速度快,破坏性大,不易扑救。

树冠火多发生在长期干旱的针叶幼林、中龄林或针叶异龄林里。

  急进树冠火的顺风速度可达8——25公里/小时,甚至更大。

  目前为止,在我镇发生的森林火灾中还未出现过纯粹的树冠火,只有间歇性的,就是地表火在遇到强风或特殊的地形以及针叶幼树群、枯立木、低垂树枝时,烧至树冠,形成短时间的树冠火。

  上山火又叫冲火,是指由山下向山顶蔓延的火。

正如俗话说的,火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由于受谷风的影响,白天的上山火是顺风火,蔓延速度快,火势猛,难以扑救。

夜间的上山火则受山风的抑制,是逆风火,其蔓延速度远远低于白天。

上山火的速度与坡度成正比关系,坡度越大,火蔓延的速度越快,大约每增加20度,速度增加1倍。

  下山火又叫坐火,是指从山顶向山脚蔓延的火。

由于受山风的影响,夜间的下山火是顺风火,但速度远不如白天的上山火,蔓延速度缓慢,容易扑救。

白天的下山火受谷风的抑制,是逆风火,蔓延速度低于上山火。

下山火在山的坡度50度以内时,火的速度与坡度成反比,也就是说坡度越大,火的蔓延速度越慢;当坡度大于50度时,火的速度就与坡度成正比关系,也就是坡度越陡,火速度越快。

  火爆:

  是由于林火从可燃物载量较少的地区,蔓延到可燃物载量很多的地区,可燃物载量突然增多,而形成爆炸式燃烧。

或者是两个火头或多个火头相遇形成爆炸式燃烧。

爆炸式燃烧有爆炸的声音和四散的火花,就像放礼花一样。

  第二章森林火灾的预防

  就是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即对森林火灾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扑救。

我国《森林防火条例》中明确指出:

森林防火的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预防是森林防火的前提和关键,消灭是被动手段,挽救措施,只有把预防工作做好了,才有可能不发生森林火灾或少发生森林火灾。

  预防森林火灾的重点:

  前面提到的森林存在于大自然之中,它不受供氧的限制,同时,只要有森林,林下就有植被。

因此,我们预防的工作只能是控制火源。

加上99%以上的森林火灾都是人为火源引发的,没有火源,再茂盛的森林、再恶劣的天气也不会引发森林火灾。

所以我们预防森林火灾的重点就是要减少、消灭野外随意用火的现象。

其主要手段和方法有: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改变陈旧祭祖、农事生产随意用火习惯,提高民众防火意识;

  2.督促各中小学校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对小孩、弱智和精神病患者要落实专人监护责任;

  3.完善、制订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规范野外用火;

  4.一旦到高火险天气或重点节假日,要组织森林防火巡逻队伍加大巡查力度,做到见烟就查,见火就罚;

  5.在森林防火戒严期等重点时段,如清明、冬至等,各地要组织力量把守入山的主要道口、坟墓集中地带、重点山场,做到死看死守,杜绝火灾隐患;

  6.坚持鸣锣示警,做到警钟长鸣。

县里还利用手机短信等方法给乡镇、村领导以警示。

  

(二)森林火险天气等级:

  我省对森林火险天气等级的划定主要根据每日的气温差和最小相对湿度来测算。

现贵州省气象台站播报的森林火灾等级就是以此为标准的。

我省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共分五级:

  一级:

不然

  二级:

不易燃

  三级:

可燃

  四级:

易燃

  五级:

极易燃

  发生火灾危险性大的天气:

  根据我国防火专家分析统计,森林火灾的发生与下列天气条件密切相关。

第一,万里晴空,能见度愈高,火灾危险性愈大,火灾发生较多。

反之,天气预雾蒙蒙的,火灾发生较少;

  第二,风向不稳定,火灾发生较多;

  第三,出现乱流,如在野外或墙角落出现有纸片、尘土旋风,火灾危险性大;第四,冷气团南下,下雨前几天反常,出现高温天气,火灾发生较多;雨后几天,天气很好,温度较高,火灾也发生较多。

  第五,太阳黑子活动低谷时期,厄尔尼诺现场出现的年份,火灾发生严重。

  第三章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方法

  首先讲一下最常用的二号扑火工具的使用方法:

  使用二号工具要向火烧迹地斜向里扫打,以成40——60度的斜角,扫打时要一打一拖,切勿直上直下扑打,以免溅起火星。

扫打时要做到“重打轻抬、快打慢抬、边打边进”。

火势弱时可单人扑打,火势强时,要几个人同时扑打一点,同起同落,扑灭后一同前进。

  扑火方法:

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

首先是个人的装备,必须要穿戴好服装、鞋、携带水壶、手电筒。

其次到达火场时不要冒然行动,要观察风向、判断火的燃烧类型、辨别火尾和火头。

  2、队员要心齐、听从命令、服从指挥、不能单独行动。

  3、要做到打清结合,要分别有人带队负责打火和清理火场,打清人员可相互轮换。

  4、扑火分为直接灭火和间接灭火:

  直接扑打就是利用扑火工具,对火进行人工直接扑打。

扑打时,一般要先打火尾和两翼的侧风火,沿着火线打一段,巩固一段,要择弱避强,选择火势弱的地方为突破口,坚决反对在火势旺的地方强攻硬上的蛮干作风。

直接灭火中有一个较为常用的方法:

即是“打开缺口、一点两线、分兵合围”。

就是在火线上选择火势较弱的地方打开一个缺口,然后把兵分成两路沿火线向不同方向灭火,在分兵时,要分清主次重点用兵,对火场形成全线合围。

  间接灭火我们最常用就是开设防火线和以火攻火等两种方法:

  ①开设防火线就是用手工具开设出一条人为依托,主要用于扑灭火强度高、林密、扑火人员无法接近的火线及不易采取直接灭火手段的地表火。

开设出来的杂灌树木要全部清除到阻火线的外侧,阻止地表火的防火线宽度为10米。

  ②以火攻火这是扑灭森林火灾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既不需要特殊设备,灭火效率又高;但是必须要有丰富经验的人来掌握,否则容易造成更大的火灾和人身伤亡。

一般在以下条件下使用:

1、遇到强烈地表火,扑火人员无法接近时;2、遇到高强度树冠火时;3、有较好的地形,如河流、小溪、林道为依托;

  4、当火要烧到居民点、易燃易爆等重要设施时,现有的天然障碍物和人工防火

  线都不能阻挡,同时又来不及在火头前方开设较宽的防火线,在这种紧急情况下采用的应急方法。

以火攻火有两种方法即火烧法和迎面火法。

  首先是火烧法:

利用防火线、天然障碍物、道路或小路作为控制线,迎着火头方向点火,逆风蔓延,使两头火相遇时火即熄灭。

可采用梯形火烧法:

在火头的前方先烧第一条控制带,点火后后撤20—35m烧第二条控制带,点火后再后撤烧第三条控制带。

  第二是迎面火法:

应选择安全地带,如河流、道路、防火线等控制线,看准风向开始点火,新火点向火灾方向燃烧,两个火头接近时可以形成很大气旋,火势凶猛,但相遇后由于缺氧,逐渐熄灭。

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危险性,一定要注意安全。

  第四章扑救森林火灾的安全

  一、伤亡事故原因

  一是对火势变化判断失误;二是顺风逃生;三是直接扑打火头;四是在草丛、杂灌中避火;五是对地形情况认识不清,没有避火安全区;六是浓烟熏呛和高温烤灼;七是扑火队员过度疲劳;八是对小火掉以轻心;九是对林火过度恐惧,惊惶失措;十是火烧木、乱石砸伤。

  二、扑救森林火灾的危险地形

  地形是地表起伏的形势,它影响太阳的辐射、气温、风向、风速、降水等气象要素。

局部地形影响局部天气的变化,引起乱流或强大的空气对流,导致火势突变。

因此,地形是直接造成人身伤亡的重要因素。

下面介绍几个特殊地形:

  1、一个进出口,三面环山的窄谷地带。

在窄谷地带休息或开设防火线时,火在一面山场上燃烧,将对面陡坡上的植被进行预热,可燃物燃点降低,热量在逐步积累,一旦风势发生变化,产生爆发火和火爆的可能性非常大,从而将扑火人员包围。

  例:

2000年3月27日,发生在江西省玉山县南山乡玉石村的一起森林火灾,当时有10多人在山谷里开设防火线,火在其中一面山场燃烧,突然一阵风,将谷口和另一面山场的植被点燃,10多人全被围在谷里,有的就往树上爬,有的往山谷里面跑,有2人迎火冲出脱险,造成5人死亡、2人重伤、3人轻伤。

教训是:

不能在窄谷地带作业,若确需在谷里作业,必须要指派人员时刻观察火势;不能往窄谷里面跑,人跑动时会产生谷风,为强烈的上升气流提供了通道,火会沿着人跑动的方向即速前进,人永远是跑不过火的;如遇火包围,指挥员必须果断下命令,用衣服裹住头,迎火冲出,人在火中秒内是安全的,应当可以突围。

  例:

1986年3月28日上午,发生在昆明市安宁县青龙乡普达箐的一起森林火灾。

有60名同志在沟谷开设防火线,谷内生长着云南松和杂灌,谷口宽约20米,两面山坡陡峭,坡度25——45℃,谷底至对面北山梁100米。

当下午1时30分许,风速加大,山火迅速封住谷口,在谷风的作用下,顷刻间,整个谷沟形成火海,有4名同志迎火冲出脱离危险,56名同志从谷底向对面北山梁撤离,全部牺牲。

  2、陡坡地带。

当火头遇到陡坡时,会自然地改变行为,尤其是林火的蔓延速度,随着坡度的增加,火焰由垂直发展状态而转变成为水平发展状态,大大提高了辐射能的传播,特别是上山火,遇到这种情况时,扑火人员越过山顶直接扑打林火或者沿山坡向山顶避火都是极其危险的。

  例:

1996年3月4日下午,广东省海丰县附城镇发生一起森林火灾,火从南坡由西向东蔓延,山脚下是一座大水库,山上生长着3——4cm的马尾松,郁闭度在——,林下杂灌丛生。

有一位副镇长带领部分群众在一条从西南至东北的山岗上由下而上开设一条6m宽的防火线。

当防火线开设到离山顶还有50m左右时,副镇长见火头蔓延速度较慢,便决定留下10人继续开设防火线,其余人员去扑打侧翼火。

晚上7时40分许,风速突然增大,火头突破下部隔离带,沿山坡直扑山顶,副镇长见火势凶猛,立即指挥9名群众向山顶撤离,结果副镇长和3名群众被烧死,6人重伤。

  3、在很窄的山脊上开设隔离带或休息。

在那里往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