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工业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5501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40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工业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南通市工业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南通市工业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南通市工业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南通市工业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通市工业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南通市工业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工业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通市工业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南通市工业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

 

南通市工业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

 

南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6年11月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1

一、主要成就1

二、形势展望10

第二章总体要求14

一、指导思想14

二、基本原则15

三、发展目标16

第三章重点领域18

一、创新发展三大重点支柱产业18

二、加快发展三大重点新兴产业23

三、着力发展N个特色优势产业28

四、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34

第四章空间布局37

一、一核带动37

二、两带引领38

三、集群集聚,多极支撑39

第五章主要任务43

一、深化“供给侧改革”,助力工业提质增效43

二、聚焦智能制造,汇聚工业发展新动能45

三、深化创新引领,构建多层次创新体系48

四、强化产业链培育,创新工业发展新路径50

五、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工业发展新活力53

六、实施绿色发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56

七、深化内外开放,促进工业协同发展59

第六章保障举措64

一、创新政府管理方式64

二、完善金融扶持政策64

三、加强财税政策支持65

四、强化土地统筹利用65

五、加强人才引进培养66

附件1:

南通市“十三五”工业投资重点项目计划表67

附件2:

南通市“十三五”百亿级工业企业培育计划表82

附件3:

南通工业补链、展链、强链对接上海的重点载体和产业

领域83

附件4:

南通市“十三五”传统行业重点领域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计划表85

“十三五”时期,是南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南通加快创新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工业是南通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通着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南通”的重要支撑。

为了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等系列部署,统筹做好南通“十三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根据《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

一、主要成就

(一)工业经济较快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十二五”以来,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总体偏紧的情况下,南通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1、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截至2015年末,南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902.3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1.7倍,年均增长11.2%,总量保持全省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3万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1.8倍,年均增长12.5%;工业应税销售6652.1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1.6倍,年均增长9.9%。

同时,海门、如皋、启东、如东、海安全部上榜工业百强县行列,占全省近1/4。

表1“十二五”江苏主要城市工业增加值情况(亿元)

年份

城市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年均

增长率(%)

江苏

19277.7

22280.6

23908.5

25612.2

26963.0

29200.9

8.7

南通

1721.8

1981.3

2273.3

2583.9

2864.2

2902.3

11.2

南京

1940.6

2400.6

2572.0

2842.8

2999.4

3043.5

9.4

苏州

5434.4

6057.3

5879.9

6172.6

6227.9

6261.9

2.9

无锡

2951.4

3346.5

3056.9

3057.3

3017.5

2953.3

0.01

徐州

1382.5

1802.3

2087.0

2372.1

2514.0

2708.7

14.4

常州

1698.6

1934.3

1967.3

2178.4

2460.4

2614.7

9.0

资料来源:

各年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工业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南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2010年的536.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027.7亿元,年均增长13.9%,增速高于总产值年均增速1.4个百分点。

九大行业工业利税总额从2010年的809.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633.3亿元,年均增长15.1%,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图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优势日益突出

“十二五”以来,南通始终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作为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着力点。

1、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十二五”期间,南通依托区域优势、产业基础,大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

截至2015年末,南通六大主导制造业产值达到11845.7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1.8倍,年均增长12.5%。

其中,纺织服装业、化工医药业、新能源能源以及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产值均突破2000亿元。

六大主导制造业的新兴产业产值达到4552.4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为33.1%,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3.7%。

2、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

“十二五”期间,南通不断强化产业高新化发展,在通用航空、机器人、生命科技、智慧建筑等领域催生了一批高科技种子产业。

截至2015年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202.5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成为带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和引领工业高端发展的强大增长极。

3、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大。

“十二五”期间,南通以环境整治、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传统落后产能的淘汰转型。

如化工园区2015年环保专项整治累计投入达43.8亿元,实施限期整治任务163个、停产整治任务57个(已复产26个)、取缔关闭项目24个。

图2六大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长迅速

(三)创新力度持续加大,成果要素加快积累

“十二五”以来,南通不断强化工业创新能力和水平建设,全方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1、创新平台建设实现新跨越。

截至2015年末,南通拥有的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总量突破400家。

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到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到17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数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

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4.9%,居全省第一。

2、科技创新成果取得新突破。

截至2015年底,南通专利授权量12391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416件,列全省第四。

中远船务自主研发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专利金奖;中天科技光纤知识产权项目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水回用项目攻克了制浆造纸尾水零排放的世界级难题。

3、创新投入力度再上新台阶。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和高新技术投资不断加大。

2015年,南通完成工业企业的技改投资1526.1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8.6%;“十二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投入持续稳定在700亿元左右,较2010年增加200亿元左右。

4、开放创新机制取得新进展。

“十二五”期间,南通依托高新区、科技园区等产业载体,加快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

截至2015年,南通与全国1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国际合作基地1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家,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省级14家。

5、创新人才引育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期间,南通各县(市)、区或园区加大了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探索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等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

如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引进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近3000名,引进国家顶尖人才63名,比“十一五”末新增59名。

(四)载体建设步伐加快,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十二五”以来,南通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要求,全面贯彻江苏沿江、沿海发展部署,加快产业园区载体的建设、转型和提升,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1、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明显加速。

“十二五”期间,南通加快建设和提升一批新型的产业园区或基地。

新增4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2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面建设15个跨国跨江合作共建园区。

同时,主要园区根据优势产业,通过加快建设“区中园”等方式,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

五年间,创建市级特色产业基地43个。

2、园区集约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十二五”期间,南通进一步促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并围绕产业生态簇群的打造,产业价值链的拓展,不断提升园区的集约化发展程度和产出水平。

如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设企业5000多家,注册资本900多亿,总投资超过1200多亿。

截至2015年末,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5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近2.1倍,年均增长15.5%,较全市平均增速高3个百分点。

3、园区功能品牌效应明显增强。

“十二五”期间,在不断增强园区规模和水平的同时,南通持续促进园区功能品牌提升。

如海安县鑫缘丝绸工业园区获全国茧丝绸服装家纺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海门工业园区获全国家纺床上用品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通州家纺产业集聚区被工信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通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火炬计划基地等。

4、产业空间布局明显优化。

“十二五”期间,南通按照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的导向,大力推动产业沿江、沿海以及沿快速交通干线布局,加快了吕四港经济开发区、江海产业园、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等园区建设步伐,新建一批滨海产业园区,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的产业集群。

(五)企业格局更加优化,主体活力不断激发

“十二五”以来,南通在做强、做活企业主体上下功夫,不断培育和引进企业主体,不同规模的企业体系日益完善,企业活力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发展迅猛。

1、企业规模实力进一步增强。

截至2015年末,南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5062家,净资产累计达到3843.1亿元,户均企业净资产接近7600万元,较“十一五”末增长3倍。

其中,10亿元企业达到239家,比“十一五”末增加133家,50亿元企业超过20家,百亿级企业达到2家,形成了以百亿级、50亿级企业为龙头,以10亿元和亿元企业为主体的多层级企业格局。

2、龙头企业优势进一步突出。

2015年,南通百强工业企业营销收入达到3928.4亿元,利润总额达到346.4亿元,分别较“十一五”末各增长1.7倍。

其中,王子制纸、振华港机、同方、恒科新材料、甬金金属等一批龙头企业入驻并增加投资。

3、科技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

“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11家,其中民营科技企业数列全省第一。

科技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的带动、示范效应日益突出。

4、民营企业实力进一步提升。

2015年,民营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3.2%,较2010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7.4%,比2010年提高了10.1个百分点。

(六)开放发展持续深化,跨区合作成效明显

“十二五”以来,南通通过加快工业项目“引进来”、工业企业“走出去”,加快建设跨境跨省产业合作园区,深化构建工业经济开放发展新格局。

1、招商引资规模稳步增加。

“十二五”期间,南通不断加大工业项目引进力度。

截至2015年末,南通引进5亿元重大项目110个,总投资1491.5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和1.3倍。

同时,引进外资项目高端化态势明显。

如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引进外资36.3亿美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43倍,新增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5家。

2、企业“走出去”有所突破。

“十二五”期间,南通工业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并购等途径,加快“走出去”步伐,特别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向东盟、中东、中非等“一带一路”新兴市场投资。

如综艺集团在美国、德国等地建设光伏电站60多座。

创斯达集团收购德国迈科90%的股权。

联发纺织在孟加拉和柬埔寨分别投资AKH工厂和AMM工厂等。

3、跨境跨省市合作快速发展。

“十二五”时期,南通进一步深化跨境跨省市合作园区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中意生态园加快建设,截至2015年末,生态产业基地进驻企业3家,企业研发创新区进驻企业25家。

积极对接上海,稳步推进沪通合作园区建设。

启东江海产业园、上海自贸区(启东)产业园、海门海宝工业园等合作园区加快建设,上海自贸区启东生物科技创新协作园、浦东祝桥启东产业园正式签约。

南通综保区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2015年新增项目69个,新增注册资本32亿元。

经过五年的努力,南通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工业结构高端化程度不高。

工业经济仍以纺织、船舶、轻工、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工业结构层次普遍偏低。

同时,大多数工业产品处于技术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科技含量不够高,附加值不高。

二是工业产业链式发展速度不快。

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

工业企业“集而不群”的问题仍较为明显,只是初步实现了企业的空间集中,却没有解决产业关联上的离散状态,产业集群上下游的产业链匹配度不够,产业链式发展亟待加速。

三是大型企业龙头带动作用不强。

大型企业往往自成体系,不少大型企业所需的零配件在本地园区企业中采购量很少,与其它企业的产业链协同、分工协作的关系仍不强,其带动作用相对有限。

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部分行业代工型制造特征较为明显,自主品牌培育力度尚需加大。

部分行业缺乏高、精、尖产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相对较低。

五是县域工业发展统筹联动不够。

由于县(市)、区的区位优势相似,产业基础相近,导致不少县(市)、区重点产业选择出现雷同,产业发展竞争明显。

县(市)、区工业发展仍需错位互补,统筹联动,协同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二、形势展望

“十三五”是南通工业经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和创新转型的最关键时期。

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仍将曲折反复,全球生产力布局将出现调整,投资贸易规则面临重塑。

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将对工业生产组织方式、新兴产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以及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工业发展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也为工业经济创新转型提出了新导向和新要求。

综合而言,“十三五”时期内外环境变化将对南通工业经济发展产生新影响。

(一)从产业演进趋势看,智能制造成为南通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攻方向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推动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工业4.0”战略,法国“新工业法国”等纷纷以智能制造为重点,力图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新兴市场国家也普遍将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希望利用后发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实现工业强国的目标。

智能制造成为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成为各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制高点。

我国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将装备制造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战场。

在此背景下,南通作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地区,应抓住全球产业变革和重构的机遇,大力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从产业空间导向看,“一带一路”和长三角城市群等战略将拓展南通工业发展新空间

“一带一路”以及长江黄金水道、长三角城市群等国家战略作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充分体现了新型开放战略和国内区域间协同发展战略的整合。

制造业在践行“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推进装备“走出去”,还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制造业都是重中之重。

南通作为具有开放优势的港口型城市,既是新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又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出海口和港口带动型城市,这为南通开放战略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既可进一步向东开放拓展,又可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下向西拓展,沿长江经济带方向,也成为重要的战略方向。

(三)从产业政策指引看,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强省战略成为南通工业发展的战略使命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都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制造业再次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中国制造2025”,将制造业定位成“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并明确提出,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快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同时,江苏为对接“中国制造2025”,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

南通作为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基地,要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突出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提升品牌质量,加强绿色制造及服务型制造,努力在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强省战略中发挥自身作用。

(四)从产业结构调整看,深化产业高端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南通工业结构调整的主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

“十三五”期间,我国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党中央为应对潜在增长率下降而提出的战略选择,这将对工业领域带来一系列重大影响,尤其是去产能等重大举措的落地,将全面推动工业供给质量和效益的大幅提升。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未来的制造业将是由信息主导的,并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方式的新型制造业。

南通应主动响应国家部署,对接国家战略,发挥制造业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主战略和主力军作用,推动传统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和智能化升级的同时,加快培育新动能产业,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五)从产业驱动机制看,加强跨区域协同创新驱动成为南通工业发展的新引擎

“十三五”时期,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体系日趋完善。

在此背景下,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特别是随着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整个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协同发展态势正在显现。

区域创新联动协同将南通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推上了新的阶段。

因此,南通应充分借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经验,积极对接上海、苏州等周边城市,紧紧围绕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和长三角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强创新资源对接,创新体制机制,弥补自身创新短板,不断强化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南通工业经济将进入做强做优、提质增效发展的关键阶段:

工业经济发展将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从企业空间集聚向产业链耦合转变,从低附加值生产向价值链拓展提升转变,从要素投入驱动向全面创新驱动转变。

未来五年,南通工业经济发展将需在规模扩张趋缓的情况下,实现发展模式、发展动力的双重转变,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围绕将南通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目标导向,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南通实施纲要》,以增强南通工业经济新动能,提升“南通制造”品牌新优势,实现南通工业经济好上又好、能快则快的发展要求,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和融合化的战略方针,以新技术广泛应用、“两化”深度融合、产业链互联集成和产业集群布局优化为重要支撑,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着力实施“3+3+N”产业发展战略,形成具有南通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助推南通成为长三角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产业化承载区,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专栏2-1

打造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产业化承载区

按照国家战略部署,上海将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同时,上海还将发挥在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构筑面向全球的互联互通网络。

并且上海还将积极促进长三角地区规划对接、功能对接,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跨区域连通,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

“十三五”时期,依托南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交通区位等优势,以及接轨上海的基础,充分利用上海先进制造优势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契机,进一步接轨上海,加快与上海先进制造企业对接,积极打造上海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寻求形成新的战略空间。

其中,着力增强对上海高端产业、优势资本、先进技术、优秀人才、优质服务的吸引能力,加快对接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与上海的协同发展与创新,将完全有条件、有空间打造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产业化承载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始终把创新贯穿于工业经济提质增量、强基挖潜的全过程,以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开拓创新产品市场,全面提高工业经济创新能力,全面激发工业经济创新效益。

(二)坚持开放合作发展

深入落实融入苏南、学习浙江、接轨上海、面向世界的全面开放战略,以构建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引进来走出去并举的开放格局为导向,强化开放合作对工业经济增优势、拓空间的促进作用,深化资源要素的开放共享,深化企业主体的开放合作,深化产业链跨区域联动,深化生产力跨区域布局。

(三)坚持集群特色发展

强化集群特色发展对增强工业经济竞争力的支撑作用,以提能级、降成本、升效率为出发点,立足资源禀赋,深化资源整合,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不断强化产业生产集群的构建,不断强化产业链的壮大延伸,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和复合利用,全面增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

(四)坚持绿色高效发展

全面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绿色化的产业结构,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的调整淘汰力度,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步伐,加速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和建设进程,深入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着力推进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努力打造绿色发展工业精品。

(五)坚持统筹协调发展

全面落实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战略,深入贯彻“大南通”理念,强化各地区产业资源的优势互补,强化各地区产业发展的协调互动,强化产业链环节的联动发展,统筹推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发展,共同构建形成技术共享、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区域分工体系。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面增强工业经济对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支撑,保持工业经济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46%,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工业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持续深化,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竞争力和特色化水平明显增强,初步建成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和长三角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表2“十三五”工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2015年

实绩

2020年目标

属性

1

总量效益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13773

20000

预期性

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2902

4600

预期性

3

工业企业投资总额

亿元

2224

3000

预期性

4

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30

40

预期性

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亿元

1028

1700

预期性

6

结构优化

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

33

40

预期性

7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