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章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342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12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812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812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812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812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12章答案.docx

《812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12章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12章答案.docx

812章答案

第八章影响微观经济的相关政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BBA6-10BBCAC11-15ADDCC16-20ADBDD21-22CD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无效率的一种状况。

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

微观经济学说明,在一系列理想的假定条件下,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可导致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理想化的假定条件并不符合现实情况。

在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外部影响,信息不完全等情况下,市场会失灵。

2.科斯定理的内容主要是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假定交易成本为零,则不论开始时将产权赋予哪一方,都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也就是说,正如实际经济中的情况,如果交易成本不为0的话,那么只是明确产权并不能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一般根据科斯定理,外部影响最终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的原因在于产权不明确。

如果产权明确的话,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

也就是说,解决外部影响问题时不一定要求政府干预,只要产权明确,市场就能自动解决外部影响问题。

但是,在该理论提出以前的传统经济学认为解决外部影响的问题时要求有政府的干预。

当出现外部不经济时就要进行征税,征税的数额应等于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社会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得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当出现外部经济时,政府就要采取津贴的办法,使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从而使得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3.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一般假定不存在外部影响,这样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就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但是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不可能不存在外部影响。

一般来说,根据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大小关系,外部影响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当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时,外部影响表现为外部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个人从事了某项经济活动,那么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该项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后还会剩余,也就是使一些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人状况变坏。

这说明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当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时,外部影响就表现为外部不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从事了这项经济活动,那么从社会上其他所受到的损失要大于私人所受到的损失。

这样,从整个社会来看,其实是无效率的。

这说明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四、论述题

1.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如国防、警务之类。

这些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以某种形式来提供,这是由其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的。

非排他性指一产品为某人消费的同时,无法排斥别人也来消费这一物品。

这和一件衣服,一磅面包之类私人物品不同。

对于私人物品来说,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了该物品的所有权,就可轻易排斥别人来消费这一物品,而像国防之类的公共物品则不同,该国每一居民不管是否纳税,都享受到了国防保护。

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量,如多一位消费者打开电视机不会给电视台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

这也和私人物品不同,一件衣服具有给你穿了就不能同时给他穿的特性。

公共物品使用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生产上具有不可分性,如国防、警务等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像面包、衣服那样可分割为许多细小单位,而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体社会成员使用。

当物品可像私人物品那样细分时,消费者就可按一定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独自享用,排斥他人分享。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到支配作用。

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

这样,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政府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

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则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就无法生产出来的了。

因此,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的。

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

【参考答案】

五、选择题

1-5CBAAC6-10ACDAA11-13BDB

六、名词解释

七、简答题

4.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两者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范围不同

GNP是本国国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是一个国民概念,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有常住单位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概念。

所谓“常住单位”,其内涵与“常住居民”相同。

(2)衡量方法不同

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

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

比方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

(3)内容不同

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

(4)两者的数值不一定相等

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不一定都是本国居民,有时也有外国居民,本国居民也有向外国的经济活动提供要素的。

国内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作为要素收入,既分配给本国居民,也分配给外国居民,相反,国外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也分配给本国居民,这两项的差额就是国外净要素收入。

5.

(1)GDP(GrossDomestic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国范围内一年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

(2)GNP(GrossNationalProduct),即国民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是按照国民原则来计算的,而GDP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的。

两者的关系是:

GNP=GDP-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从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

(3)NDP(NetDomesticProduct),即国内生产净值的简称,是指GDP扣除折旧的部分,即NDP=GDP-折旧。

(4)NNP(NetNationalProduct),即国民生产净值的简称,在实物形态上,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备的那部分生产资料。

在价值形态上,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与资本折旧之差。

(5)NI(NationalIncome),即国民收入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等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货币值之和。

它与GDP的关系为:

NI=GDP-折旧-间接税。

6.宏观经济分析的目的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而作为宏观经济分析工具的国民收入核算指标,只反映一定时期的产出情况,它们是衡量社会福利水平的最重要标准,但并不是最完美的标准,因为社会福利水平还包括人们享受的闲暇、优美的环境、人口寿命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而这些非经济性的因素是无法在现行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中反映出来的。

7.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指标,代表了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因而能从总体上代表一国国民的经济福利水平,但GDP本身还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

(1)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完全反映一国的真实产出。

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是依据市场交换获得的,因此至少有二个方面的产出得不到反映:

一是自给性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二是地下经济活动产生的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完全反映一国居民的真实生活水平。

GDP所衡量的实质上是一个国家的产出水平,一方面,产出并不等于消费,有些产品生产出来后却销售不出去进而积压,这样的产品尽管生产出来了,却不能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闲暇、良好的工作条件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GDP却不能反映这方面的状况。

(3)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代价及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如有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却并不一定会提高。

有的国家的经济增长是低消耗高效率的,而有的国家的经济增长是高消耗低效率的,后一类国家往往为了发展经济,而拼命的消耗资源,对资源采用低效的、掠夺式的利用,这样极有可能伤及一国的持续发展能力。

(4)GDP指标无法反映一国的产品和劳务的分配情况。

如果A国与B国GDP总量相同,但A国的收入分配比较均等,而B国的收入差距悬殊,显然这两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是不尽相同的。

可见,国内生产总值并不能与一国国民的经济福利水平完全划等号,尽管国内生产总值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还是被用作衡量一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和经济福利水平的总量指标。

 

八、计算题

8.

(1)按收入法计算GNP,得

(2)按支出法计算GDP,得

(3)

所以,

从收入角度讲,国民收入有消费、储蓄、税收构成,因此

所以,

或者,由等式:

得:

9.国民生产总值GNP反映的是国民归属概念。

所有本国国民的收入都计算在内,而所有非本国国民,无论是在国内、国外取得的收入都不计算在内。

所以,GNP=本国企业在国内的收益+本国企业在国外的收益+本国国民在国内的收入+本国国民在国外的收入=200+50+120+10=380亿元。

GDP反映的是地域的概念。

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所以,GDP=本国企业在国内的收益+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收益+本国国民在国内的劳务收入+外国国民在本国的劳务收入=200+80+120+12=412亿元。

10.

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

【参考答案】

九、选择题

1-5CCCAA6-10CDDDC11-15ABDDD16-20BAAAD21C

一十、名词解释

一十一、简答题

11.面向未来的消费理论(前瞻消费理论)强调,没有理由认为一个人现在的消费应该与他当前收入有关,人们消费多少应该与他的富裕程度有关。

资本收益或资产价值的变化会改变一个人的财富,当股票或不动产(如房产)价格上升,拥有这些资产的人将会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因此,股票市场大崩溃,并且人们预期这一变化将持续,人们会减少消费,而房价急剧上升并且人们预期这一变化会持续下去,人们会增加消费。

这是生命周期型和持久收入型理论的观点。

凯恩斯理论则认为,如果资产价值变化带来了收入的变化,则会影响消费,否则不会影响消费。

12.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

总支出和总收入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总支出决定总产出,产出的产品和劳务销售后形成经济中总收入,但这些总收入并没有就此“沉淀”下来,其中的一部分将形成消费支出,构成新一轮总支出的一部分,进而带来总产出的进一步增长。

如此循环往复,总产出得到了多次的增长,直到总支出增加完全被经济体“吸收”。

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

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大;边际储蓄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小。

一十二、计算题

1.

(1)由

可得:

均衡收入Y=850,Yd=750

(2)消费C=550

(3)私人储蓄

政府储蓄

(4)投资乘数

13.

(1)可支配收入

得均衡收入

(2)

投资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

税收乘数

转移支付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14.可支配收入:

储蓄:

由均衡使等式:

I+G=S+T得Y=1111.1

或Y=(a+I+G+bTR)/[1-b(1-t)]=1111.1

政府采购乘数

投资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税收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2)预算盈余

即预算赤字77.78

(3)同

(1),可得

Y=(a+I+G+bTR)/[1-b(1-t)]=1000

政府采购乘数

投资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税收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在政府支出不变时,有:

预算盈余的变化额=0.25*1000-0.2*1111.1=27.78

一十三、论述题

15.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形式为C=a+bYd,即消费者的消费仅与他们当期的可支配收入Yd成线形关系。

但事实并不是如此,消费者消费量的波动比他们的可支配收入的波动要小,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

这是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所无法解释的。

为弥补这个缺陷,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由于其相似性被统称为前瞻消费理论。

其重要特征是预期的收入和当前收入一样也影响消费,消费者面临的是跨时期的预算约束,而不是当期收入的约束。

该理论区别了暂时性收入变化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持久变化的边际消费倾向。

比如减免税收,由此导致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量也将增加,其值为边际消费倾向乘以收入的变化值。

暂时性税收减免所引起的消费者一生可支配的收入的增加量远小于持久性税收减免所引起的消费者一生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从而导致消费的增加量也相应小一些。

前瞻消费理论的另一特点是预期的收入变化也将影响当前消费。

假如政府预先公布了将来某一年起将有持久性的税收减免,于是,消费者知道他们一生的可支配收入将增加,从而将即刻增加当前消费。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参考答案】

一十四、选择题

1-5DCABA6-10ABADB11-15ADCDB16-20DCAAC21-22DA

一十五、名词解释

一十六、简答题

16.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

(2)物价稳定,即把通货膨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

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

(3)经济增长,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

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

17.宏观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是指西方国家财政制度本身的某些特点,使它们自身具有某种调节经济、促进经济稳定的功能。

其主要内容有:

(1)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

所得税一般有起征点规定、抵扣规定与累进税率规定。

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收入减少,税收自动减少,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下降,从而减缓了经济下降的程度;而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收入增加,税收自动上升,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过快增长,从而减缓了经济膨胀的程度。

(2)失业救济金和福利开支。

失业救济金和福利开支都有一定的发放标准,发放的多少取决于失业人数的多少和他们收入水平的高低。

在经济萧条时期,失业人数增加,个人收入减少,领取失业救济金和需要政府救济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金和各项福利支出自动增加,这有助于增加社会总需求,抑制经济衰退;相反,在经济扩张和通货膨胀时期,失业人数减少,个人收入增加,领取失业救济金和需要政府救济的人数减少,失业救济金和各项福利支出自动减少,这有助于减少社会总需求,抑制经济的过度扩张。

(3)农产品的支持价格。

西方国家对其农产品一般多采取支持价格,将农产品价格维持在某一水平上。

在萧条期,农产品价格下跌,政府通过增加收购农产品,提高价格,增加农场主的收入;在膨胀时期,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通过抛售农产品,稳定农产品价格,阻止通货膨胀的发生。

因此农产品的支持价格也有自动稳定功能。

18.政府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调节总需求以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措施称为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指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使总支出增加一个等同于通货紧缩缺口的数量,弥补缺口,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政府为扩大总支出所实施的财政措施,具体来说有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

减免税可以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和企业利润增加,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转移支付的增加也有类似的效果。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与购买的增加直接增加总支出,刺激经济。

这些政策通过乘数效应会来国民收入的成倍增长,从而克服经济衰退。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指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缺口时,政府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使总支出减少一个等同于缺口的数量,弥合缺口,以实现经济稳定。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税。

增税或削减转移支付可以降低个人可支配收入和企业利润,从而抑制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这样就会压抑总需求;而减少政府购买可直接减少总支出。

总支出的下降通过乘数效应,数倍地减少国民收入以此来稳定物价。

19.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率等。

(1)再贴现率政策。

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反之,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

(2)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目前中央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

运用这种政策手段有着比用其他手段更多的灵活性。

(3)法定准备率。

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率,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每一笔客户的存款只要留出更少的准备金。

(4)货币政策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工具,还有一些其他工具,如道义劝告。

所谓道义劝告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第十二章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参考答案】

一十七、选择题

1-5AACDD6-10ACCBC11-15BDCAC16-20CDACB21-23DBA

一十八、名词解释

一十九、简答题

20.托宾q理论

q理论把投资支出与股票市场联系起来,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考察其已有资本在股票市场上的价值以及重新置办这些资本所需要的成本,来进行投资决策。

这个理论所考察的q就是企业资本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的比率,即

q=企业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资本的重置成本

q可以理解为一个相对价格,表示企业以1元的成本置办的新资本,就可以在股票市场上卖出股票获得q元。

如果q大于1,就意味企业资本的股票市场价值大于重新置办这些资本的成本,企业可以通过置办新的资本,即进行投资来获取q-1元的利润;如果q小于1,就意味企业资本的股票市场价值小于重置成本,这时候企业就不会进行任何投资了。

21.首先,IS曲线的倾斜程度取决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如果投资对利率比较敏感,对于一定的利率变动,将引起较大幅度的投资变动,即总支出水平出现较大的变动,这就要求总产出、从而总收入也要相应大幅变动才能与总支出相等,以达到商品市场的新均衡。

在这种情况下,小幅的利率变动将引起总收入的较大幅度变动,IS曲线比较平坦。

反之,如果投资对利率比较不敏感,一定的利率变动只能引起总收入的小幅变动,IS曲线就比较陡峭。

其次,IS曲线的倾斜程度还取决于投资乘数的大小。

如果投资乘数比较大,对于一定的利率变化,相应的投资变动将引起较大的总支出变动,进而带来较大幅度的总收入变动,IS就会比较平坦;反之,如果投资乘数比较小,对于一定的利率变化,相应的投资变动只会带来总收入较小幅度的变动,IS曲线就比较陡峭。

22.引起IS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如下四个:

(1)自发消费

自发消费水平提高,意味着消费支出的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总支出水平得以增加,从而带来总收入的相应增加,这将导致IS曲线向右平移,右移的幅度等于自发消费增加乘以自发消费乘数;如果自发消费水平降低,则IS曲线以相应的幅度向左平移。

(2)自发投资

自发投资水平提高,意味着在每一个利率水平上,投资支出都会增加,这会带来总收入相应增加,导致IS曲线向右平移,右移的幅度等于自发投资增加乘以自发投资乘数;如果自发投资水平降低,则IS曲线以相应的幅度向左平移。

(3)转移支付和政府税收

如果政府增加转移支付或者减免税收,都会增加经济中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带来总收入增加,IS曲线向右平移,右移的幅度取决于相应的乘数;反之,如果政府减少转移支付或者增加税收,都会减少经济中的总支出水平,导致IS曲线以相应幅度向左平移。

(4)政府购买支出

政府增加购买支出直接提高经济中的总支出水平,导致IS曲线向右平移,向右移动的幅度等于政府购买的增加乘以政府支出乘数;政府减少购买支出将导致IS曲线以相应的幅度向左平移。

23.

(1)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有三大动机:

一是交易动机,指人们为了满足日常的交易需要而保留的货币,其大小由收入决定并且同收入之间做同方向变动;

二是预防需求,是指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其大小也由收入决定并且同收入之间做同方向变动。

由于交易货币需求和预防货币需求都是收入的函数,所以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如果把出于这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合起来用L1表示,用Y表示收入,则这种函数关系可写为:

L1=L1(Y)=kY(k为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

三是投机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生利资产(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投机货币需求与利率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债券的价格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债券价格=债券年收益/利率。

投机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函数,并且与利率作反方向变动,表示为L2=L2(r)=-hr,其中L2表示投机货币需求,r表示利率,h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24.LM曲线又称为货币市场均衡曲线,反映在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的关系,LM曲线可以从货币市场均衡中推导得到。

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

收入的增加使得货币需求上升,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为了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必然要上升以平衡收入增加给货币需求带来的影响,使货币需求回归到原来的水平,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

具体地,如图所示,初始货币需求曲线为图(a)中的L(Y1,r1),当收入从Y1上升到Y2时,引起各个利率水平上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货币需求曲线右移至L(Y2,r2),均衡利率从r1上升到r2。

把这两对利率与收入的组合(Y1,r1)、L(Y2,r2)描绘在图(b)中,重复这样的过程,就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