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847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二单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胶体的性质和胶体的应用两部分,通过学习胶体的有关知识,在了解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应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而且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开阔视野,认识事物的复杂性。

关于胶体的性质,教材侧重简介布朗运动、丁达尔效应和电泳现象,对胶体的渗析现象作了简单介绍,同时也要求了解胶体的聚沉现象。

关于胶体的应用,首先应从宏观角度对胶体的应用有一定的印象,然后能结合胶体性质,意在通过这些具体性质的应用事例,加深对胶体应用的了解,同时也可加深对胶体性质的了解。

一.常见分散系

1.分散系:

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2.分散系包括分散质和分散剂。

溶液、胶体、浊液(悬浊液、乳浊液)均属于分散系。

二.胶体的概念、制备、净化及分类

1、胶体的本质特征: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m~10-7m之间。

2、胶体的制备

(1)水解法:

Fe(OH)3胶体的制备:

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

(2)复分解法:

Ag++I-=AgI(胶体),SiO32-+2H++H2O=H4SiO4(胶体)

注:

制取难溶性固体物质的胶体,只能用特殊的方法,如所用试剂的浓度较小,使反应液中较缓慢生成少量难溶物粒子,使它们能均匀分散在反应液中。

3.胶体的净化与提纯

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里分离出来的操作叫渗析。

渗析实验能证明胶体粒子比溶液粒子大,通过渗析可以达到净化、精制胶体的目的。

4.胶体的分类

按分散剂不同,可分为液溶胶(分散剂为液体),如Fe(OH)3胶体、AgI胶体;气溶胶(分散剂是气体),如:

雾、云、烟;固溶胶(分散剂是固体),如:

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三.常见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10-9m

10-9m~10-7m

大于10-7m

外观

均一、透明、稳定

多数均一、透明、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分散质粒子组成

单个分子或离子

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

许多分子集合体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实例

蔗糖溶液、食盐水

Fe(OH)3胶体、淀粉溶液

泥浆水、牛奶

例1.下列分散系中,属于胶体的是  (    )

A.在1mol/L的KI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AgNO3溶液,边加边振荡

B.在0.01mol/L的KI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的AgNO3溶液,边加边振荡

C.将蔗糖加入水中并振荡

D.将花生油放入水中并振荡

分析:

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0-9m~10-7m之间。

从形态上看,液态的胶体和溶液并无明显区别,也是均一、透明的,其中的分散粒子也是肉眼难以观察到的。

与胶体不同,乳浊液、悬浊液不均一,肉眼可见其中悬浮着的固态小颗粒或小液滴,静置易分层。

可利用上述胶体的特征,判断一种分散系是否是胶体。

解析:

A中KI、AgNO3溶液混合,只能得到含AgI的悬浊液,其中生成的AgI沉淀粒子直径大于10-7m。

制取难溶性固体物质的液溶胶,只能用特殊的方法,使反应液中较缓慢生成少量难溶物粒子,使它们能均匀分散在反应液中。

B中KI、AgNO3溶液的浓度只有0.01mol/L,能较缓慢地生成AgI粒子,使这些粒子均匀地分散到反应液中,因此B项操作可得到胶体。

蔗糖从分子分散在水中,其直径小于10-9m,形成溶液。

一定数量小分子的聚集体,其直径才能大于10-9m;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直径可达到胶体粒子直径的范围,如淀粉、蛋白质。

D项得到乳浊液。

答案B

评注:

有些难以判断A、B选项是得到悬浊液,还是胶体,这要以一定的实验为依据。

实验证明,浓度小于一定范围的KI、AgNO3溶液,采用滴加溶液反应的方法,才能生成胶体。

例2.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

解析:

胶体分散系中微粒直径大小和这种超细粉末粒子具有相同的数量级。

答案:

C

例3.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呈红褐色。

解析:

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nm之间;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的粒子一般可透过半透膜;加热蒸干并灼烧时,FeCl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FeCl3+3H2OFe(OH)3↓+3HCl↑,最终生成Fe2O3;Fe(OH)3(胶体)Fe(OH)3↓,再灼烧→Fe2O3;FeCl3溶液呈棕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

答案:

C

评注:

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它与溶液等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胶粒的大小。

该题目的解题关键在于二者的“共同性质”。

本题通过题设情景,有意识地考查“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

请思考以下问题:

(1)FeCl3溶液易水解,应采取什么措施减小水解程度?

(2)盛过FeCl3溶液的试剂瓶上的固体残余物应如何洗涤?

(3)FeCl3溶液为什么也可作净水剂?

例4.把淀粉和氯化钠溶液装入半透膜袋,浸入蒸馏水中进行分离.是回答:

(1)分离操作称为__________。

(2)明淀粉未透过半透膜而Cl-已透过半透膜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

(3)证明淀粉与氯化钠已分离完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

实验方案的设计依据是淀粉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留在半透膜袋内,而Na+和Cl-能透过半透膜进入蒸馏水中。

答案:

(1)渗析。

(2)取适量半透膜袋外的液体,滴加适量碘水,溶液不变蓝色,表明淀粉未透过半透膜;另取适量袋外液体,滴几滴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氯离子已透过半透膜。

(3)取适量半透膜袋内的液体,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表明袋内已无氯离子,证明淀粉与氯化钠已分离完全。

评注:

因离子半径Na+

例5.把10mL淀粉胶体和5mLKI溶液的混和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

2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5mL烧杯中的液体,并做如下实验:

(1)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2)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半透膜有非常细小的孔,只允许较小的分子、离子透过,胶体分散质粒子不能半透膜,故在烧杯中的液体中存在碘离子、钾离子,不存在淀粉胶体。

答案:

(1)出现黄色沉淀。

(2)无明显现象

(3)证明碘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淀粉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或证明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分散质的大。

四.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光路”

应用:

鉴别溶胶和溶液。

2.布朗运动:

胶粒在胶体中作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3.电泳:

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胶粒带电:

例Fe(OH)3胶粒带正电,硅酸胶粒带负电)

应用:

工厂除尘

胶粒带电是由于胶体的表面积较大,能吸附阴离子或阳离子。

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如:

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离子,通电时,移向阴极;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如:

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通电时,移向阳极。

五.胶体的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长大,形成较大颗粒的沉淀,使胶体粒子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胶体的聚沉。

使胶体发生聚沉的方法有:

(1)加热:

加速胶粒运动,使之易于结成大颗粒。

(2)加入电解质:

中和胶粒所带电贺、使之聚结成大颗粒。

(3)加入带相反电贺的胶体:

互相中和电性,减小同种电性的相互排斥而使之聚成大颗粒。

应用:

如制豆腐、工业制肥皂,解释某些自然现象,如江河入海口形成沙洲。

六.胶体知识的应用

利用胶体知识解释问题:

(1)沙洲的形成;

(2)墨水不能与其它品种墨水混用;(3)不同血型的人不宜相互输血;(4)明矾净水原理;(5)卤水点豆腐;(6)土壤的保肥性;(7)工业制肥皂;(8)冶金工业电泳除尘;(9)血液透吸;(10)工业选矿、原油脱水等。

例6.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C.胶体在不停地、无秩序地运动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分析:

本题正面考查胶体的性质特点,对照胶体的特征即可判断答项的正误。

解析:

胶体有下列特征:

①外观均匀透明(液溶胶);②有丁达尔效应;③胶体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布朗运动;④具有电泳现象;⑤相对稳定性:

在一般情况下,胶体粒子不易聚集,较为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如加入少量电解质、加热和加带相反电贺的胶体),胶体粒子可积聚成较大颗粒而聚沉;⑥胶体颗粒可通过滤纸空隙,无法透过半透膜的微孔。

据此,可判断题设中只有C正确。

例7.分别向Fe(OH)3胶体溶液逐滴加入下列各种液体,将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

(1)蒸馏水;

(2)0.5mol/LMgSO4溶液;(3)0.5mol/LH2SO4溶液。

解析:

(2)题时容易发生的错误是:

往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镁溶液出现的沉淀,理解为氢氧化铁和硫酸镁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

实际上两个方面可以证明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①氢氧化铁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镁要小得多,故不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氢氧化镁是白色沉淀,而往氢氧化铁胶体溶液中加硫酸镁溶液,得到的是红褐色沉淀。

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硫酸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带负电荷,它们之间发生了电性中和,使胶体聚沉。

(3)题易发生的错误是:

逐滴加入0.5mol/LH2SO4溶液的现象判断不正确。

只考虑加入电解质使胶体聚沉的一面,忽略了硫酸能溶解氢氧化铁的一面。

更多的则只考虑硫酸溶解氢氧化铁,而没有考虑到,加入少量硫酸溶液的酸度还达不到足以使氢氧化铁溶解的程度。

答案:

(1)Fe(OH)3胶体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无现象产生。

因水不与Fe(OH)3反应,也不影响胶体的稳定性。

(2)Fe(OH)3胶体溶液中逐滴加入0.5mol/LMgSO4溶液一定量后产生红褐色沉淀。

因为加入的电解质能使胶体聚沉。

(3)Fe(OH)3胶体溶液中逐滴加入0.5mol/LH2SO4溶液,先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加入,沉淀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因为加入硫酸这一电解质能使胶体聚沉,但继续加入硫酸溶液,溶液酸性增强,硫酸与氢氧化铁反应,使Fe(OH)3成为硫酸铁而溶解。

例8.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解析:

布朗运动并非胶体特有的运动方式,所以通常区分胶体和溶液是观察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而不是观察布朗运动;区别胶体和悬浊液,只要观察其分散系是否稳定即可。

答案:

A

评注:

本题主要考查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例9.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时,液体变为______色,得到的是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此分散系进行下列实验:

将其装入U型管内,用石墨做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___________,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

解析:

Fe(OH)3胶体制备方法是:

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再煮沸1-2min。

Fe(OH)3胶体在通电后,由于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此时可观察到阴极附近的颜色加深,阳极附近的颜色变浅。

答案:

红褐;Fe(OH)3胶体;Δ

Fe3++3H2O==Fe(OH)3(胶体)+3H+;变深;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电泳。

例10.分别设计化学实验,用最佳方法证明明矾溶于水时发生的下列变化。

(供选用的药品和仪器:

明矾溶液、甲基橙试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酒精灯、半透膜、电泳仪、聚光速仪)

(1)证明明矾发生了水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明矾水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明矾溶于水生成了胶体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明矾溶于水发生水解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要证明发生水解反应,只需证明溶液显酸性;证明是吸热反应需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改变温度,通过c(H+)的变化来判定;证明生成了胶体,只需根据胶体的特性—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来判断。

答案:

(1)用PH试纸测明矾溶液的PH,PH小于7,证明溶液呈酸性,明矾发生了水解。

(2)加热溶液,用PH试纸再测明矾溶液的PH,结果比加热前的PH小,证明明矾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3)用聚光仪产生的光速照射溶液,产生丁达尔效应,证明明矾溶于水生成了胶体溶液。

评注:

证明胶体生成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例11.下列溶液不具有丁达尔现象的是(   )

A.C17H35COONa溶液          B.珂罗酊

C.I2的CCl4溶液           D.蛋白质溶液

解析:

具有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特征,故本题实际归属为分散系的类别判断,其中较不熟悉的是珂罗酊成份,它是胶棉(硝酸纤维素酯)的乙醇——乙醚溶液。

由此从字面看来,四种选项似乎都称溶液,但需注意:

凡是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的溶液由于分散质微粒大小已达到胶体范围,故实际属胶体。

C17H35COONa虽然不是高分子化合物,但分散质微粒也已达到胶体范围,所以工业上油脂经它化反应后加入大量NaCl,发生盐析,从而达到分离目的,I2属于小分子,其CCl4溶液应名付其实。

评注:

常见错误是学生往往“望文生意”,或不抓住原理、规律而盲目猜测。

[基础练习]

第一节胶体

1.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

2.下列过程中有胶体形成的是

①硬脂酸甘油酯皂化后,反应得到的硬脂酸钠分散在水中;②明矾溶于水,用于净化水中悬浮杂质;③鸡蛋白溶解在水里;④丙酮与水混合振荡;⑤烹调鱼、肉,得到鱼汤、肉汁。

A.只有③B.只有②③⑤C.除④外D.全部

3.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4.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所有溶质的粒子直径均小于10-9m的是

A.FeCl3B.蔗糖C.淀粉D.明矾

5.将淀粉-KI混合液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有破损的是

A.加碘水变蓝色B.加碘水不变蓝色

C.加硝酸银溶液产生黄色沉淀D.加入氯水变蓝色

6.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淀粉溶液B.油水混合物C.牛奶D.碘酒

7.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里分离的操作称为

A.结晶B.过滤C.盐析D.渗析

8.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

A.淀粉溶液B.有色玻璃C.高锰酸钾溶液D.血液

9.在标况下,向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1.06克无水碳酸钠,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A.等于1.06克B.大于1.06克而小于2.86克

C.等于2.86克D.大于2.86克

10.现有以下各实验:

A.将1gKCl加入10g沸腾的水中;

B.将1g可溶性淀粉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均匀后煮沸;

C.将1g白磷加入到100gCS2中,充分振荡;

D.将1gCaCO3粉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振荡;

E.将0.1g植物油加入到10g水中,充分振荡混匀;

F.将96mL乙酸与5mL水充分混合。

上述实验中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的有___________,属于胶体的有___________,属于浊液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11.医学上常采用血液透吸的方法治疗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

透吸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吸液中的透吸膜进行循环和透吸。

透吸原理同胶体的________类似,透吸膜同____________类似,透吸膜的孔径应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血液内毒性物质粒子直径,毒性物质才可能扩散到透吸液中而被除去。

12.一包硝酸钾和二氧化硅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W克水,充分搅拌。

在不同温度下,固体残余物的质量如表1所示。

又知不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如表2所示。

(1)W的数值。

(2)原混合物中含硝酸钾多少克?

(3)若要使原混合物的KNO3在W克水中完全溶解,最低应控制温度多少度

温度℃

10

40

75

剩余固体(克)

261

175

83

温度℃

10

40

50

55

60

65

70

75

80

溶解度(克)

20.9

63.9

85.5

95

110

123

138

150

169

13.将某二价金属R的单质粉末投入到200毫升浓度为1摩/升的硫酸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滤去过量的金属粉末,蒸发溶液到剩余84克时,保持温度为t℃,开始析出RSO4.7H2O晶体,在该温度下继续蒸发,当析出20.5克晶体时,还留下49克溶液.求

(1)金属R的相对原子质量

(2)t℃时,RSO4的溶解度。

 

第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1.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2.下列事实与胶体无关的是

A.医学上血液透吸B.土壤保肥能力

C.石油原油的脱水D.粗盐潮解变湿

3.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食盐水B.淀粉溶液C.酒精溶液D.氢氧化铁溶胶

4.由于电泳,硫化砷胶粒向阳极移动,由此可推断硫化砷胶粒

A.带负电荷B.带正电荷C.不带电贺D.无法确定

5.向明矾水溶液中滴加一种溶液,首先能使胶体聚沉而沉淀,继续滴加该溶液时,沉淀又逐渐消失。

这种溶液是

A.氯化钡溶液B.盐酸C.蒸馏水D.烧碱溶液

6.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纯净化合物的是

A.氨气、溴蒸气、氯气B.汽油、甘油、煤焦油

C.冰、干冰、冰醋酸D.胶体、重水、碱石灰

7.向含色素的水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后,水溶液的颜色变浅,这是活性炭的

A.盐析现象B.电泳现象C.吸附现象D.聚沉现象

8.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电泳现象可区别溶液和胶体

B.胶体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胶体粒子的大小都在10-9m~10-7m之间

D.氢氧化铁胶体在外加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9.三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溶液共同的性质是

A.分散质的粒子都可以通过滤纸

B.加热、蒸干、灼烧后,二者都有氧化铁生成

C.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然后溶解

10.粘土胶体溶液中,粘土粒子带负电,为了使粘土粒子聚沉,下列物质中用量最少,最有效的电解质是

A.Na3PO4B.Al2(SO4)3C.BaCl2D.K2SO4

11.已知由AgNO3溶液和稍过量的KI溶液可制得AgI溶胶,该溶胶跟氢氧化铁溶胶混合时,便析出碘化银和氢氧化铁的混合沉淀,由此可知

A.碘化银胶粒带正电荷B.碘化银胶粒带负电荷

C.碘化银胶粒电泳时向阳极移动D.氢氧化铁胶粒电泳时向阳极移动

12.能证明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直径大的事实是

A.电泳B.丁达尔效应C.布朗运动D.渗析

13.区别胶体与溶液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提纯胶体时通常采用_______;胶体颗粒带有电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一般说来___________的胶体粒子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____________的胶体粒子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

胶体可以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4.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杂的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

把这些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其粒子直径在10-9m-10-7m之间,然后插入两根电极,接通电源,这是阳极聚集__________,阴极聚集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15.将碘化钾从淀粉胶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分离后证明碘化钾溶液中没有淀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淀粉溶液中无碘化钾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填空。

A.渗析B.聚沉C.布朗运动D.电泳E.丁达尔效应

(1)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_。

(2)强光通过氢氧化铁胶体,可看到光带,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

(3)淀粉和食盐的混合液放在肠衣中,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从而使淀粉与氯化钠分离,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

(4)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硅酸胶体,胶体变得浑浊,这是发生了_________。

17.有甲、乙、丙、丁四种液体,它们分别为Fe(OH)3胶体,硅酸胶体、AS2S3胶体、NaOH溶液。

现将有关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1)电泳:

甲液体的阳极周围颜色变浅,阴极周围颜色变深

(2)将一束光通过乙,无丁达尔现象

(3)将乙慢慢加入到丙液体中,先出现凝聚,后液体变清,则

甲:

__________乙:

__________   丙:

__________  丁:

__________

 

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可能有1~2个正确选项)

1.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是否能通过滤纸或半透膜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胶体的是   

A.云雾    B.烟水晶     C.石灰乳     D.烟

3.除去鸡蛋白溶液中少量的葡萄糖杂质,可采用的方法是

A.过滤   B.渗析    C.蒸馏   D.萃取分液

4.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是

A.牛油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煮,向反应后所得的液体中加入食盐,会有固体析出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D.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有三角洲形成

5.用Cu(OH)2胶体做电泳实验时,阴极附近蓝色加深,往此胶体中加入下列物质时,不发生凝聚的是   

①硫酸镁溶液  ②硅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