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港经济区石化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701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8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州港经济区石化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潮州港经济区石化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潮州港经济区石化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潮州港经济区石化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潮州港经济区石化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潮州港经济区石化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

《潮州港经济区石化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州港经济区石化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潮州港经济区石化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

潮州港经济区石化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潮州港经济区石化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技术文件

潮州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8年2月

说明书目录

1区域发展背景1

1.1发展条件分析1

1.1.1发展机遇1

(1)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1

1.1.2发展挑战2

1.1.3小结3

2区域地位分析3

2.1闽西南、赣东南、粤东地区重要的对外港口3

2.2广东沿海经济带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交汇的重要节点4

2.3粤东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4

2.4潮汕空港经济区的重要协作对象4

3现状条件分析5

3.1自然条件5

3.1.1地形地貌5

3.1.2气象5

3.1.3水文5

3.1.4地质构造7

3.2现状发展概况7

3.2.1人口现状7

3.2.2建设用地现状7

3.3.3可利用建设用地现状分析7

3.3市政设施8

3.3.1供水现状8

3.3.2排水现状8

3.3.3供电现状8

3.3.4邮政电信现状8

3.3.5道路交通现状现状9

4规划总则9

4.1规划原则9

4.2规划范围10

4.3规划依据10

4.3.1相关法律法规规范10

4.3.2上层次及相关规划11

4.4技术路线11

5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和规划理念12

5.1规划目标12

5.2发展规模12

5.2.1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2

5.2.2人口规模12

5.3功能定位12

5.4规划理念12

5.4.1产城融合12

5.4.2生态优先12

5.4.3设施先行13

6用地布局规划13

6.1布局原则13

6.2用地空间结构14

6.3用地布局14

7地块划分与规划控制指标17

7.1划分依据17

7.2划分原则18

7.3地块编码18

7.4地块控制18

7.5规定性控制指标19

7.6指导性指标23

7.7用地的兼容性控制23

7.8地块控制指标表24

8公共服务设施规划25

8.1规划原则25

8.2公共设施体系规划25

8.3公共服务设施布局26

8.4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一览表26

9道路交通规划29

9.1规划原则29

9.2对外交通规划29

9.3城市道路网系统规划29

9.4道路横断面规划30

9.5停车场(库)规划31

9.6道路红线内用地控制要求34

9.7道路交叉口控制34

9.8道路工程规划35

10历史文化保护规划35

10.1历史文化资源现状35

10.2文物建筑保护原则36

10.2.1尊重固有的历史文化、全面、真实的保护原则36

10.2.2保护与合理合理利用相结合原则36

10.2.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6

10.2.4可操作性原则36

10.3保护目标36

11竖向规划36

11.1规划目标36

11.2规划依据37

11.3规划原则37

11.4现状地形特征37

11.5规划技术标准37

11.6道路纵坡控制38

11.7道路控制点标高控制38

11.8场地竖向控制38

12绿地系统规划38

12.1规划原则38

12.2绿地系统结构39

12.3绿地与广场用地布局39

13“五线”控制39

13.1主要控制内容39

13.2城市绿线控制40

13.3城市蓝线控制40

13.4城市黄线控制40

13.5城市紫线控制41

13.6城市红线控制41

14综合防灾规划41

14.1消防工程规划41

14.1.1规划原则与目标41

14.1.2规划措施42

14.1.3消防工程规划42

14.2人防工程规划42

14.2.1规划原则与目标42

14.2.2规划措施43

14.2.3人防工程规划43

14.3抗震工程规划43

14.3.1抗震标准43

14.3.2避震疏散规划43

14.4防洪规划44

15市政工程规划44

15.1给排水工程规划44

15.1.1规划依据、规范44

15.1.2规划目标和原则44

15.1.3给水现状45

15.1.4用水量预测45

15.1.5给水水源与管网规划47

15.1.6消防供水47

15.2污水工程规划47

15.2.1规划依据、规范47

15.2.2规划原则48

15.2.3排水体制48

15.2.4排放原则48

15.2.5污水规划48

15.3雨水工程规划49

15.3.1管网规划49

15.3.2雨水计算49

15.3.3管道敷设50

15.4电信工程规划50

15.4.1现状概况和主要存在问题50

15.4.2规划依据50

15.4.3规划目标50

15.4.4电话容量预测51

15.4.5电信管线规划51

15.5邮政工程规划52

15.5.1现状概况52

15.5.2规划依据52

15.5.3规划目标52

15.5.4邮政规划52

15.6电力工程规划52

15.6.1现状概况52

15.6.2电网规划原则53

15.6.3规划依据53

15.6.4规划目标53

15.6.5负荷预测53

15.6.6电源规划55

15.6.7开关站、变电房的规划55

15.6.8电网规划55

15.6.9道路照明55

15.7管线综合规划56

15.7.1规划依据56

15.7.2规划原则56

15.7.3规划内容57

15.8燃气工程规划57

15.8.1现状概况57

15.8.2用气量预测57

15.8.3气源规划58

15.9环卫工程规划58

15.9.1规划原则58

15.9.2规划目标58

16城市设计指引59

16.1城市设计引导原则59

16.2功能空间设计指引60

16.3建筑空间形态引导60

16.4城市界面引导60

16.5建筑色彩及形式引导61

16.6环境设施引导62

16.7照明设施引导62

16.8标识系统引导63

17规划实施建议63

17.1保护生态环境63

17.2适度超前发展公共设施63

17.3强化公众参与63

17.4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与监督64

1区域发展背景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新经济战略深入实施、广东省振兴粤东西北战略持续推进,以及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新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的背景下,潮州市经济社会迎来开、转型、加快发展新机遇。

1.1发展条件分析

1.1.1发展机遇

(1)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域化趋势日益明显,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在全球获得的时间距离消失,从而使形成全球统一的市场成为可能,世界经济体制市场化已基本形成。

同时,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强。

区域间的合作与竞争日趋明显。

在全球竞争中,城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几个世界城市,在全球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实力不强,但可在局部地区如大中城市集聚实力与发达国家抗衡,成为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潮州港经济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地区,毗邻汕头经济特区,临近福建省和台湾,特征突出,属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前沿地区。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影响下,其作为承接潮州与闽南城市重要节点和联系平台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给潮州市的企业发展和空间组织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潮州与闽粤赣诸城市及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协调发展

闽粤赣经济协作区由闽西面的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三明五市和广东省的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梅州以及江西省的赣州、抚州、鹰潭等13个城市组成。

协作区自1995年成立以来,在中央及三省党政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各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商品市场管理、建立区域信息网络、招商引资、企业联合兼并、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加强合作,在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同时,这个区域还是一个包括特区、开放城市、内陆城市、革命老区、贫困区等多层次的地域,是一个拥有近2000万海外华人华侨资源的区域。

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全线贯通,整个协作区将如虎添翼,继续发挥在南中国经济增长带、海峡两岸经贸互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潮州作为该区域中一个重要节点城市,特别是潮州港经济区作为前沿重要合作平台,必将在与整个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腾飞。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是贯彻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形成广东省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大举措。

以珠江水系为纽带,山水相联,人缘相系,经济联系密切的省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形成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关系,成为其共同利益和必然选择。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最东端,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有特色、充满魅力的城市。

在“9+2”协作框架内积极参与合作,将促进潮州,特别是潮州港经济区的产业、资源等要素融入泛珠三角洲地区,实现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既对潮州港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为泛珠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的转移、发展用地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融入泛珠三角洲合作,对潮州,特别是对潮州港经济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3)广东省着力发展粤东地区的战略为潮州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以珠三角洲为代表的城市群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广东省整体经济水平的上升,与此同时,也拉大了与省内其他地区发展的差距。

近年来,广东省政府逐步认识到了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中部地区领先,东西两翼齐飞,广大山区崛起”的总体要求。

因此今后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心将逐步由珠三角移到东西两翼,依靠两翼的腾飞来实现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飞跃。

随着全省协作发展战略的实施,粤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加快步伐,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网络都将建立。

这些都是粤东地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

同时,政策的偏移与导向也将成为整个粤东地区发展的催化剂,成为推动粤东经济发展的又一股重要力量。

今后的十几年将是潮州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跨越的重要阶段,广东省着力发展粤东地区的战略无疑为潮州的发展,特别是潮州港经济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如何利用这个机遇实现自制的飞跃将是潮州及潮州港经济区现阶段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1.1.2发展挑战

(1)周边城市的竞争

近年来,广东省政府将加快粤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视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点,并明确提出了将汕头作为粤东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指出汕头的发展规划要强调重点发展二、三产业,增强产业实力,建立一批优势产业群,重点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做大做强。

同时广东省委省政府规划以汕头、湛江为中心的“两港两网”(公路网、铁路网、海港和空港)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汕头将逐步建成为粤东地区面向国内和国外的物流中心。

上级政府对于汕头的政策倾斜和完备配套设施开发将对潮州市发展,也对潮州港经济区构成威胁。

另外,潮州各区域的产业结构相似性比较高。

因此,潮州在激烈的区域和城市发展的竞争中,要想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一方面必须考虑如何抓住机遇,实现与汕头及周边其他城市的错位竞争,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快速成长。

另一方面,突显先发优势,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计划,提前安排基础设施,优化管理交通为承接新的产业发展做足准备。

(2)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的产业支柱是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以高科技为最重要的资源依托,按联合国的分类,高新技术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软科学)技术。

信息产是21世纪的战略产业。

一个新兴产业导致的全球化运动正在迅速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然而与上述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不尽相符的是潮州市现今的产业现状。

目前潮州市主要形成了陶瓷、服装、食品、电子、五金、印刷和塑料等七大行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而且产品结构不尽合理,高技术产品短缺,总体生产效率低下,一股企业创新能力不高,掌握新技术不多。

知识经济的到来将促进潮州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潮州市及潮州港经济区未来的产业发展将面临这一挑战。

(3)人才成本

目前粤东地区各市在吸引、留住、培养、使用人才方面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地区企业引进人才费用要比珠三角地区城市的成本要高。

人才的流失将直接影响到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是人才总量偏少、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本地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增长速度减缓等。

在这种情况下,潮州市及潮州港经济区若要实现经济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在人才机制上下功夫,积极出台相应的人才扶持政策,加大力度实施人力资源对口资助,加大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设施投资以及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

1.1.3小结

潮州港经济区要根据潮州市乃至广东省经济发展现状积极制定产业发展战略,一方面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人口密集型产业发展模式向技术型产业转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生机,抓住机遇发展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通过人才引进、技能培训、提高社会保障的措施吸引和稳定劳动力市场,从而更好地发展社会经济。

基于上述背景,为落实发展新理念、新要求,推动潮州港经济区产业转移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更好地与现阶段发展相适应,提升城乡规划管理水平,有必要开展《潮州港经济区石化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

2区域地位分析

2.1闽西南、赣东南、粤东地区重要的对外港口

潮州港地处广东和福建交界,面向台湾,背靠闽西南、赣东南、粤东地区,是广大经济腹地走向世界的主要出海口之一。

潮州港紧邻国际远洋航线,海上货物运输可直达全国各大港口及港、澳、台和其他国际港口,将会在外向型经济的促进下,带动经济腹地与台湾的经济合作,从而促进闽、粤、赣三省交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潮州港的直接经济腹地是潮州市,间接经济腹地是闽西南、赣东南、粤东地区。

历史上,潮州港曾是粤东南、闽西南、赣东南地区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港。

目前,潮州港要在周边港口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认清当前发展形势,进行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主要出海口、建设大型深水港和邻近国际远洋航线的优势,加强港口和经济区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和区域交通,依托潮州市直接经济腹地,紧抓间接经济腹地,发展华南、中南、东南其他地区经济腹地,努力将潮州港建成闽西南、赣东南、粤东地区的重要对外港口。

2.2广东沿海经济带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交汇的重要节点

广东省为促使珠三角产业转移升级,寻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充分利用优良的港口资源和漫长的海岸线资源,2005年广东省首次提出了建立“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战略。

“沿海经济带”是指沿广东海岸线及相关交通枢纽所形成的带状空间经济体和产业走廊,包括东、中、西三大城市群,东起潮汕,西至湛江,共十五个市。

其中潮州市是广东省东大门、“沿海经济带”的起点和重要板块,潮州港经济区重点发展临港产业,建设广东重要的能源石化基地。

粤东地区是海西城市群衔接珠三角地区的纽带。

潮州市是福建进入粤东地区和广东省的首站,且与福建地缘相近、文化相似,将在粤东融入海西经济区和闽粤两省城镇空间、产业协作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随着“沿海经济带”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潮州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将为潮州市带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成为“沿海经济带”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交汇的重要节点。

2.3粤东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2008年,《广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潮州港定位为:

地区性重要港口和综合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潮州市及周边地区发展外源性经济和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依托,粤东地区与台经济交流的重要闸门。

潮州港凭借优良的港深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便捷的集疏运系统,将在粤东港口群中承担更重要角色,成为区域经济腹地货物对外运输的重要选择。

潮州港作为广东距离台湾最近的直航港口,应突显自身优势,发展对台商贸、物流、运输等产业;潮州港良好的山水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地质景观、众多的历史人文古迹,为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创造了条件。

2.4潮汕空港经济区的重要协作对象

潮汕机场位于潮汕三市的几何中心,距汕头、潮州、揭阳均为20公里左右,主要服务于潮汕三市包括总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的粤东地区并辐射到闽南部分地区。

潮州港经济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应同揭阳市空港经济区加强合作,共同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和重要的产业发展基地。

潮州港经济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应着重突出临港保税区优势,发展保税加工、对台贸易等产业;突出临港优势发展临港工业,如能源、石化等产业,同时强调业务合作,共同建设产业合作园区和发展基地。

3现状条件分析

3.1自然条件

3.1.1地形地貌

规划区地形地貌为分化剥蚀残丘及山前残坡积洪冲积平地和港湾淤积,总的地势东高西低,背山面海,向海倾斜。

东北部为大肚山,西部为柘林湾,南部为大埕湾,中部为冲击平原。

规划区海域有大埕湾和柘林湾。

其中柘林湾为弱谷型海湾,湾内有68平方公里水域,北岸为围垦后的大片养殖场。

湾内有黄冈河流入,夹于礁排埭和东风埭之间,在一年内带入泥沙约10万吨。

西岸三百门海堤将海山岛与北岸相连。

湾口正南方向是南澳岛,南面湾口的汛洲岛与西澳岛形成大金门水道(宽1800米,最深9米),是主要的出海口。

汛洲岛与黄梦岛之间形成小金门水道(宽1000米,最深9米),是渔船的出海口。

西澳岛与柘林陆域之间有东小门水道(宽400米,最深6米)。

 金狮湾、大埕湾海岸段,包括旗头山、大肚山、营子山、宫口半岛,均为十几米至一百多米的花岗岩丘陵,呈西北走向,与海岸线近乎垂直,经历了长期侵蚀后退过程,岸线多海蚀陡坡与砂砾海滩,岸处都礁岩。

旗头山与营子山岬角处水深坡陡,黄海基面-11m等深线位于旗头山岬角外400m,营子山岬角外550m,龙屿岛南端外150m。

3.1.2气象

规划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5ºC,月平均最高气温28.3ºC,月平均最低气温13.4ºC。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

历年平均降水量1456.9mm。

多年日最大降水量259.1mm,多年日降水量大于50mm平均日数6.7天。

多年最长连续降水数15天,总降水量183.8mm,多年最长连续无降水数73天。

本区常风向为NE-ENE,频率为22%,常风向与强风向一致,最大风速34米/秒。

冬春两季以NE为主,夏季、秋季以SE、SW风为主,风力≥6级的年平均天数为71天。

年雷暴日数41天,最多54天,最少30天。

年平均雾日12.4天,最多19天,最少10天。

规划区灾害性天气较频繁,沿海是比较严重的台风风暴潮区域之一。

5~9月为台风盛行期,路径不同。

热带气旋是影响经济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热带气旋影响期间,规划区均出现狂风恶浪,并伴随暴雨,有时还造成大的风暴潮,沿岸堤坝被冲毁,海水倒灌,淹没码头、农田和村庄,损坏船只。

3.1.3水文

(1)潮汐

潮汐类型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平均潮差1.74米,大潮潮差可达4米。

一天两涨两落,潮汐不等现象显著。

根据交通部第二航务勘察设计院的计算:

潮位特征值以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起算,其特征值如下:

最高潮位:

3.74m

最低潮位:

-0.21m

平均潮位:

2.64m

平均低潮位:

0.92m

平均海水面:

1.74m

涨潮最大潮差:

3.33m

落潮最大潮差:

2.67m

平均涨、落潮差:

1.66m

平均涨潮历时:

7:

04(时:

分)

平均落潮历时:

4:

50(时:

分)

设计潮位:

设计高水位3.14米;设计低水位0.37米;校核高水位5.24米;校核低水位-0.33米(50年一遇),乘潮水位,当历时为2小时,保证率为90%的水位为2.15米,历时3小时,保证率为90%的水位为2.09米。

(2)潮流

外海潮水经南澳岛东、西两侧,在青屿附近汇合进入大金门水道及东西口门,沿深槽上溯。

除湾顶为顺时针转流外,其余均为往复流,一般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

中国科学院南海所在柘林湾内的实测资料表明,湾内流速较小,实测最大流速,涨潮为0.26~0.45m/s,落潮为0.32~0.51m/s,大金门口外,航道处流速较大,涨潮为0.32~0.98m/s,落潮为0.46~1.09m/s。

3.1.4地质构造

三百门港区和西澳港区地层从上至下主要有淤泥、粉质黏土、砾沙、淤泥质黏土、沙质黏土等。

淤泥在全区可见,厚度4~10m,允许承载力小于40Kpa。

粉质黏土全区可见,层面标高-6~-10m,厚度在5~10m之间,允许承载力100~140Kpa。

砾沙的层面标高-13~-22m,厚度在2~10m,允许承载力350Kpa。

淤泥黏土的层高-15~-23m,厚度2~7m,允许承载力70~100Kpa。

黏土层标高-4~-25m,厚度2~7m。

允许承载力120Kpa。

砂质黏土层面标高-11~-25m。

允许承载力280~400Kpa。

规划区内小山丘主要由燕山期浅灰白色至浅肉红色中粒花岗岩组成。

花岗岩质地坚硬、性脆、结构不致密。

第四纪覆盖层厚一般约在十几米至二、三十米,局部可达五、六十米,由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沉积的淤泥,粘性土及砂土组成,土地松软。

第四纪下伏基岩同为残丘出露的燕山期花岗岩。

根据汕头市粤东工程勘察院编制的《潮州港经济区总体规划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该《报告》指出潮州港经济区位于潮汕第四纪断陷盆地,区域地质构造以活动性断裂为主,近场区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向的惠来—饶平断裂;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是北西向的饶平-银江断裂。

3.2现状发展概况

3.2.1人口现状

潮州港经济区化工产业园现状人口主要是所城镇和大埕镇范围内人口。

2017年两镇人口为75612人,其中所城镇43612人,大埕镇32000人。

3.2.2建设用地现状

现状建设用地以所城镇和大埕镇城镇村庄建设用地为主,其中居住用地644.71公顷,主要为村庄建设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92.04%;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8.92公顷,主要包括大埕镇政府、所城镇政府、中小学校用地、艺术传媒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文物古迹用地等,占总建设用地的1.24%;;工业用地11.29公顷,主要包括二类、三类工业用地,以作坊式的小型加工业为,占总建设用地的1.56%;危险品仓储用地15.66公顷,现状以华丰造气厂为主,华丰二期正在建设,占总建设用地的2.17%;道路用地20.2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80%;公用设施用地1.42公顷,主要包括供应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邮电设施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0.20%,配套设施远不能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规划园区内没有公共绿地。

3.3.3可利用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1)一类建设用地

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较好,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要或只需要稍加工程设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主要包括坡度小于15度、现状荒地等用地。

规划区内绝大部分地势较为平坦,属于沉积平原,基岩为粗粒结构花岗岩,便于施工建设。

现状一类建设用地共有23.9平方公里,占规划总用地面积的75%。

(2)二类建设用地

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才能进行建设的用地。

该类用地建设用地适宜性一般,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或需要采取较多工程措施才可建设的用地。

规划区内二类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沿海岸边滩涂地区,地质较松软,地质结构为泥沙为主,岩基层较深,另有防潮要求,建设条件较差。

其余二类建设用地主要位于山体周边,部分地区高程较高、坡度较大。

现状二类建设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占规划区陆地面积的17%。

(3)三类建设用地

指对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严重影响,或需要采取大量工程地质措施才可建设的用地。

规划区内三类建设用地主要是了望山等自然坡度较大的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