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掘进作业规程新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578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11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掘进作业规程新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掘进作业规程新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掘进作业规程新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掘进作业规程新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掘进作业规程新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掘进作业规程新编.docx

《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掘进作业规程新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掘进作业规程新编.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掘进作业规程新编.docx

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掘进作业规程新编

目录

第一章 概 况-1-

第一节概 述-1-

第二节 编写依据-1-

第二章 地质及水文地质-2-

第一节地质构造-2-

第二节水文地质-2-

第三节突出危险性区域划分-3-

第四节巷道位置关系-3-

第五节地压状况-3-

第六节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和问题及建议-3-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5-

第一节 巷道布置-5-

第二节 矿压观测-6-

第三节 支护设计-6-

第四节 支护工艺-9-

第四章 施工工艺-20-

第一节 施工方法-20-

第二节 凿岩方式-20-

第三节 爆破作业-23-

第四节 装载与运输-23-

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24-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25-

第五章生产系统-26-

第一节 通风-26-

第二节压风-28-

第三节防灭火-28-

第四节监测监控-29-

第五节供水-31-

第六节供电-31-

第七节排水-32-

第八节运输-32-

第九节照明、通信和信号-33-

第六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4-

第一节劳动组织-34-

第二节 作业循环-34-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4-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35-

第一节一通三防-35-

第二节顶板管理-41-

第三节爆破-45-

第四节防治水-51-

第五节机电-51-

第六节运输-52-

第七节 风动设备-57-

第八节其他-64-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96-

第一节 灾害应急措施-96-

第二节 避灾路线-96-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概 述

一、巷道名称:

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

二、巷道用途:

为八采区13煤层的开采,提供通风、运输、行人等服务。

三、工程量:

563m。

截止到7月4日早班已经施工280m,还剩283m。

四、坡度:

16°、7°、-3‰。

五、服务年限:

长期。

六、巷道平面、剖面布置示意图及锚网索支护平面图。

(见附图1)

第二节 编写依据

一、总工办提供的《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设计》。

二、地测科提供的《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掘进地质说明书》、《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地质剖面图》。

三、通风区提供的《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通风系统示意图》、《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监测监控示意图》。

四、机电办机电管理队提供的《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供电系统图》。

五、《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

第二章 地质及水文地质

第一节地质构造

一、地质构造特征:

该区在井田构造上位于矿井井田西北部,刘卡背斜南翼,该段地层总体上呈单斜构造,地层走向136°~160°,倾向226°~250°平均倾向为238°,正常情况下倾角6°~15°,平均倾角10°。

(一)褶曲构造:

巷道在施工过程中,F10断层附近构造复杂,断层附近小构造将较为发育,将有可能发育更次一级的褶曲构造。

(二)断裂构造:

该区受F10及F10-1断层影响,伴生及次生的断裂构造非常发育,断层多是以两条及两条以上成组出现,呈北东至南西走向断裂,-550水平已经揭露了F801断层、F603-01断层,对该区断层规律分析,向上延伸落差有增大趋势,对巷道掘进影响较大。

详见影响巷道安全掘进断层一览表。

断层名称

性质

断层产状

对巷道掘进影响程度及控制情况

倾向(°)

倾角

(°)

落差

(m)

影响程度

控制方法

控制程度

F801

350

55

3

一定的影响

巷探

基本查明

F603-01

165

50

3

一定的影响

巷探

基本查明

F603

170

45

10

有可能影响

巷探

基本查明

二、巷道掘进所穿层位

巷道全区段在二叠系上石盒子组13煤层底板泥岩至老底石英砂岩层位中施工。

第二节水文地质

主要充水因素分析及涌水量预计

由于巷道在13煤底板岩层内施工,13煤底板砂岩水是巷道掘进期间的直接充水水源。

根据井巷实际揭露资料分析,预计巷道掘进时正常涌水量:

5~10m3/h;最大涌水量:

30m3/h。

第三节突出危险性区域划分

13煤的突出危险性区域划分为:

F10断层以南,地质勘探线1~14线之间,-640m水平以上区域定为无突出危险区域;该巷道施工段标高在-460~-575m之间,位于突出煤层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

第四节巷道位置关系

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位于新集井田西北部,西临西三集中石门及八采区11煤运输上山,东临八采区11煤轨道上山及13煤未采区,剩余总长约283m。

第五节地压状况

该巷道埋藏较深,受F10正断层影响构造复杂,裂隙较为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掘进期间原始应力平衡被破坏,局部将出现地压异常现象。

第六节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和问题及建议

一、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一)瓦斯

根据通防办提供资料,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掘进期间绝对涌出量为0.32~1.26m3/min,平均0.78m3/min。

(二)煤尘、煤的自燃

13煤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类,自燃倾向性为自燃,煤层自然发火期一般3~6个月;煤层具有爆炸性,煤尘爆炸指数为46.94%。

13煤的突出危险性区域划分为:

F10断层以南,地质勘探线1~14线之间,-640m水平以上区域定为无突出危险区域。

(三)地温:

28~33°C。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加强巷道通风与瓦斯监测工作。

(二)根据地质资料,13煤顶板砂岩水是巷道的直接充水水源,巷道掘进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要求完善排水系统。

(三)巷道掘进过程中将依次穿过F801.F603.F603-01,掘进过断层前必须编制专项措施,加强顶板管理。

(四)在距13-1煤法距20m位置,进行超前探测,探明13-1煤层赋存状态。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 巷道布置

一、简要说明

(一)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截止到7月4日早班已经施工到W44点(X=22687.376,Y=54308.917,Z=-529.029)前75m,已经施工246m,继续按205°方位16°上坡施工12m至B点(x=22619.066,y=4277.032,z=-511.395),再按205°方位7°上坡施工143m至点C(x=22490.043,y=4216.868,z=-493.899),再继续按205°方位3‰下坡施工128m至点D(x=22373.953,y=4162.790,z=-494.460),剩余工程量283m。

(二)绞车窝及绞车设置:

根据施工期间运输需要,在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16°上山下口变坡点向北2m左右处的西帮施工一个绞车窝,并在绞车窝内设置一台55kw绞车;待上山施工结束后,在变坡点上口20m左右西帮施工一个绞车窝;并在绞车窝内设置一台55kw绞车,绞车窝处在钢带锚网(索)喷支护段采用钢带锚网喷支护,规格为:

净宽×净高×净深=3600mm×3000mm×3000mm;处在架U型棚段采用架梯形棚支护,规格为梁×腿×腿=3000mm×3300mm×3300mm,净深为3000mm。

绞车窝断面图及爆破三视图见附图13~16。

(三)信号硐室、躲避硐室设置:

为了保障施工期间运输及行人安全需要,在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下口平台内距16°上山变坡点2~5m的西帮施工一个信号硐室;待上山施工结束后在上口变坡点2~5m处西帮施工一个信号硐室,并在上山段每隔40m左右西帮施工一个躲避硐室。

信号硐室及躲避硐室处在钢带锚网(索)喷支护段采用钢带锚网喷支护,规格为净宽×净高×净深=2000mm×2000mm×2000mm;处在架U型棚段采用架梯形棚支护,规格为:

梁×腿×腿=2400mm×2400mm×2400mm,净深为2000mm。

信号硐室、躲避硐室断面图及爆破三视图见附图17~20。

(四)水沟及行人台阶:

为保证巷道涌水的及时排出以及人员行走的方便和安全,在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西帮施工水沟,规格为净宽×净高=300mm×300mm;在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上山段的西帮紧邻水沟处施工行人台阶,行人台阶宽度为500mm,台阶间距为400mm。

(五)车场设置:

为了保证施工期间运输出矸方便,在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下口平台内设置一段约30m长的车场。

(六)中线为正中线,永久腰线距底板1000mm。

第二节 矿压观测

一、观测对象:

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

二、观测内容:

巷道顶板深层及浅层岩石离层量。

三、观测方法:

八采区13煤轨道上山北段掘进期间,锚网索支护段,在三岔门、四岔门、遇到断层或顶板离层比较明显地点,正顶安装一个YHW300型顶板离层仪,直至巷道施工完毕。

架U型棚支护段,不设置观测点。

四、数据处理:

(一)根据顶板离层仪安装的情况:

深基点为7m,浅基点为2.5m,再根据现场收集到的各站点的观测值和初始值对比进行分析,进行数据处理。

(二)锚杆锚固力检测抽查率为3%,每300根顶、帮各抽样一组(共9根),不足300根按300根进行。

只要有一根锚杆的锚固力或抗拔力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即视为不合格,必须再抽查一组,如仍不合格,则必须查明原因,并对该组锚杆前后30m巷道加强支护,直至抽查合格为止。

第三节 支护设计

一、临时支护(形式、规格、材料)

(一)锚网索喷作永久支护的临时支护

1.采用带帽点柱或液压单体。

材料及规格:

(1)点柱采用圆木:

圆木长不小于2000mm,直径不小于Φ200mm,数量不少于2根。

(2)点柱采用可伸缩无缝钢管配合Φ18mm圆钢插销;无缝钢管长度不小于1500mm,直径分别为Φ108mm、Φ89mm,数量不少于2根。

(3)点柱采用液压单体时,规格为DW22-300/100,数量不少于2根。

(4)柱帽:

采用厚度不小于100mm的枕木或不小于80mm的木大板,长度1200mm~1500mm,宽度不小于200mm。

2.超前锚杆

(1)适用条件:

顶板稳定性变差或顶板破碎时,必须打超前护顶锚杆(钢筋)。

(2)超前护顶锚杆(钢筋)规格:

φ20*1500mm、φ20*2500mm和φ20*3000mm。

掘进过程中根据循环进度选择不同的长度,短掘短锚选择φ20*1500mm,循环进尺2排(1.6m)选择φ20*2500mm,循环进尺3排选择φ20*3000mm。

(3)超前护顶锚杆(钢筋)的布置:

根据巷道断面大小,由巷道顶板正中向两侧各打3~4根,总护顶长度不低于2米。

(4)超前护顶锚杆(钢筋)的安装时间:

上一循环剩一排支护锚杆前打超前护顶钢筋进行超前支护,先将迎头的护顶锚杆(钢筋)打好,然后再进行其他支护工序。

(5)超前护顶锚杆(钢筋)的安装要求:

锚杆眼的开孔位置位于巷道轮廓线以外距轮廓线50~100mm处,锚杆端部露出钢带不超过100mm,与巷道轴向呈0°~10°的夹角向上前方打眼,眼孔打好后,直接将护顶锚杆(钢筋)插入孔内,外端用铁丝固定在钢带上。

(6)超前护顶锚杆(钢筋)的间距为300~500mm,掘进过程中由当班跟班队长根据现场围岩状况进行合理确定。

(7)爆破成型并“敲帮问顶”后,先对迎头进行初喷,然后打支护锚杆,按由外向里的顺序逐排向迎头施工,严禁人员进入迎头空顶区作业。

施工单位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选择临时支护形式。

(二)架U型棚作永久支护时的临时支护

1.金属前探梁法

(1)形式:

采用金属前探梁。

(2)材料及规格:

前探梁采用两根长度不小于4m、22或30kg/m轨道,配合吊挂式钢板套(钢板厚度不小于10mm)或40吨链条和Φ20mm螺栓(帽)分别固定在迎头棚梁上。

迎头常备链条不少于6根,螺栓不少于6只。

2.材料及规格:

顶板破碎或煤层较软易漏顶时,采用木撞楔或铁撞楔超前支护顶板,木撞楔规格:

长×宽×高=1800mm×70mm×50mm,常备于迎头的数量不少于50根;铁撞楔规格:

长1800mm,2寸钢管,间距一般为300mm,打入深度500mm~1000mm,以能护住顶板不漏为准。

超前锚杆规格为Φ22mm×2500mm左旋螺纹钢强力锚杆,锚杆螺丝必须拧紧有力。

(三)防片帮护网

1.形式:

采用防片帮护网支护迎头山墙。

2.材料及规格:

(1)防片帮护网边框采用4分钢管焊接;内部用Ф6mm圆钢加工成100mm×100mm方格网,焊接到边框上;中间用Φ10mm的圆钢按600mm间距加工加强筋,起横向加固作用。

(2)防片帮护网采用两块大小一样的1/4半圆拱加直墙部分组成,在两块网的中间竖直边上按700mm间距加工扣环对接。

其外形尺寸比巷道毛断面小50mm~100mm。

防片帮护网必须能护住底板向上1.4m以上巷道断面范围。

二、永久支护(形式、规格、材料)

(一)支护形式选择

1.围岩为砂岩或整体比较完整的砂质泥岩及泥岩时采用锚网索喷支护,巷道为净宽×净高=4.8m×3.7m的直墙半圆拱形断面,全断面挂网并压钢带。

2.围岩为软泥岩或顶板较破碎、易冒落或煤层时,经总工办及地测科鉴定后确定采用架U型棚喷支护时,断面为净宽×净高=4.8m×3.7m,棚距为600mm,水泥背板密集花背、拱帮部铺菱形网,棚间采用槽钢拉条固定。

3.锚网索喷支护段巷道初喷厚度为30mm~50mm,复喷后喷浆厚度为100mm。

架U型棚支护段以喷平U型棚拉钩为标准。

(二)支护材料及规格

1.锚杆:

拱、帮均采用Φ22mm×2500mm左旋螺纹钢强力锚杆,每排布置15根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其中在肩窝处补打一根锚杆,锚杆间排距为400mm×800mm。

)。

绞车窝每排11根锚杆,信号硐室及躲避硐每排7根锚杆,锚杆规格均为Φ22mm×2500mm。

2.托盘:

采用10mm厚的钢板制成正方形,边长为120mm。

并压制成弧形。

3.金属网:

金属网由Φ6mm的圆钢制作,网格100mm×100mm,长×宽=1000mm×2000mm。

4.钢带:

钢带采用Φ10mm的钢筋焊制成梯子状,长度为4.2m、1.9m配合使用。

5.锚索:

锚索规格为Φ21.8mm×7300mm;间排距为1200mm×1600mm,呈平行布置每排三根;锚索托板为300mm×300mm及150mm×150mm两块,由厚10mm的钢板制作。

6.锚固剂:

采用Z2360型或Z2850型锚固剂,拱、帮部锚杆孔均为3卷/根,其直径必须与钻孔直径相配套。

施工时,采用风锤打帮顶锚杆眼,应使用Φ32mm的钻头,锚固剂用Z2850型;采用锚索机打顶部锚杆眼时,应使用Φ28mm的钻头,锚固剂用Z2360型的。

打锚索眼时使用Φ28mm的钻头,锚固剂用Z2850型4卷/眼。

7.U型棚:

采用36U型钢加工,净宽×净高=4.8m×3.7m,断面:

梁×腿×腿=4.4m×4.05m×3.85m,三节棚。

8.菱形网:

长×宽=2800mm×800mm。

9.背板:

水泥背板:

长×宽×厚=800mm×120mm×50mm。

10.木撑:

规格为580mm(内径480mm)×100mm×100mm。

11.拉钩:

长度480mm。

12.拉条:

采用80号槽钢或角钢加工,其长度为1500mm。

13.喷射混凝土:

必须采用标号为P.C.32.5普通硅酸盐水泥(硬化失效的水泥严禁使用),砂为纯净的黄砂(模数细度在2.4~2.6之间的中粗砂),瓜子片必须用水冲洗干净。

混凝土标号不小于C20,重量配合比为水泥:

黄砂:

瓜子片=1∶2∶2,速凝剂为固体粉状速凝剂,速凝剂掺入量一般为水泥重量的4~6%;若喷射混凝土采用水泥和混合料时,重量配合比为水泥∶混合料=1∶4,速凝剂掺入量为水泥重量的5~6%;喷拱取上限,喷帮取下限,喷淋水区时可酌情加大,速凝剂必须在喷浆机上料口均匀加入。

喷浆后喷浆表面无裂缝、蜂窝、孔洞、露筋现象,壁面基本饱满密实,无明显凸凹现象。

(三)巷道支护断面图。

(见附图9~10)

第四节 支护工艺

一、临时支护

(一)带帽点柱(液压单体)

施工人员先铺锚网并与迎头锚网通过钩接联网,不具备钩接条件时用12号铁丝联网,在锚杆孔位置铺上钢带并用12号铁丝将其与锚网联好,挖好柱窝,再将点柱打在锚网和钢带下,一人将液压单体扶直,另一人将柱帽放在液压单体的端头后,由一人扶稳,一人给液压单体加水压,到位后柱帽与顶板不实处用木楔打紧带上柱帽,用木楔打紧。

供水管路水压低于3MP时,不得使用液压单体临时支护。

(二)超前锚杆

超前锚杆:

人员必须站在支护完好的地点,由巷道正顶向两边沿巷道施工方向,按与巷道坡度成0~100仰角打入顶板进行超前护顶;超前锚杆必须在打眼前全部施工完毕。

超前临时支护图。

(见附图21~22)

(三)前探梁

施工人员必须站在支护完好的地点,先敲帮问顶找除浮矸活岩,确认安全后,再将前探梁移向迎头,并挂好吊挂式钢板套(用40T锚链锁固),在前探梁上放棚梁,将其固定在顶部,找准梁路,摆正梁位后进行过顶,从而达到超前护顶的作用。

(四)撞楔法

施工人员将木撞楔或铁撞楔垂直迎头第一棚梁子,从迎头第一棚梁上方打入顶板;超前锚杆从紧贴迎头第一棚的下方打入顶板进行超前护顶。

使用撞楔法作超前临时支护时必须执行一棚一架。

二、临时支护的质量要求

(1)锚网(索)喷支护

使用带帽点柱或液压单体做临时支护时,带帽点柱或液压单体打在距巷中两边各1000mm左右的位置(信号硐室在巷道正中采用一根带帽点柱)并垂直于巷道轮廓线的切线或主要层理面,且柱窝落在避开耙斗钢丝绳的实矸上,浮矸较软时,必须穿木鞋。

带帽点柱或液压单体的柱帽避开锚杆眼的位置。

木鞋规格为长×宽×厚=300×300×100mm。

(二)架U型棚支护

1.使用吊挂式前探梁作超前临时支护时,每根前探梁不少于3个吊挂点,两端的吊挂点间距不小于1.2m,两根前探梁分别吊挂在距巷中两侧各600mm左右的位置,轨道与其上的U棚梁间必须用木楔打紧,链条螺丝丝帽外露丝不少于20mm,锚链和螺丝(或钢板套)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更换。

每次在前探梁上过梁不得超过两根。

2.使用木撞楔、超前锚杆或管缝式锚杆超前护顶时,其密度视顶板破碎程度而定;由巷道正顶向两边沿巷道施工方向按20~30°仰角施工,间距一般不大于300mm,数量不得少于9根且打上部眼前全部施工完毕。

木撞楔打入深度600mm~800mm,超前锚杆或管缝式锚杆必须打到底;超前锚杆每根锚杆使用两卷锚固剂,锚杆螺丝必须拧紧有力;管缝式锚杆与迎头第一棚棚梁的搭接长度100~150mm。

(三)防片帮护网

防片帮护网支护迎头山墙时,采用Φ18mm×1200mm左旋螺纹钢强力锚杆固定(岩性破碎时,锚杆采用Φ202m×2500mm左旋螺纹钢强力锚杆),每片网两根锚杆,成“八”字形布置,上部锚杆距防片帮网边沿500mm,下部锚杆在防片帮网中间,距下边沿500mm,防片帮网垫板采用宽200mm、厚50mm的木大板或80号槽钢制作,垫板两端各钻一矩形孔长×宽=150mm×30mm,锚杆至垫板端头的长度不小于200mm。

垫板外安装120mm×120mm×10mm锚杆垫板。

防片帮护网应紧贴岩面,锚杆螺帽上紧。

两块防片帮网之间用12号铁丝双股连接。

采用Φ32mm的钻头施工锚杆眼,采用Z2850型锚固剂,岩性稳定时,每孔一卷锚固剂;岩性破碎时,每孔两卷锚固剂;每根锚杆锚固力不小于3吨。

防片帮护网损坏或变形时,必须及时更换。

三、永久支护施工工艺

(一)锚网索喷支护施工工艺

放炮后,施工人员必须站在支护完好的地点,先敲帮问顶,找净顶帮及迎头的浮矸活岩,并进行初喷,铺网和钢带并联好锚网和钢带,联网时具备钩接条件要优先进行钩接,打倒货锚杆眼(眼深不小于800mm)注好锚杆、挂滑轮倒货,迎头高度满足要求后,在其下打好临时支护,上好迎头防片帮护网,最后在临时支护下班队长根据巷道中腰线画好轮廓线,确认巷道尺寸符合设计尺寸后,先打正顶锚杆孔并注好锚杆,依次打两边拱部锚杆孔并必须实行边打边注。

锚杆施工由外向里,逐排进行,即先打好第一排然后才能进行第二排锚杆施工,在施工第二排之前要先打超前护顶钢筋。

耙矸机前,两帮支护最下部的锚网不能喷实,露出不少于100mm,作为耙矸机后成巷施工时,挂网搭接用;耙矸机后可以刷帮打帮锚杆,实行边打边注,并按设计要求喷浆。

迎头放炮后,顶部锚杆顶部锚杆支护到两侧肩窝处不少于7~9根,超过4排时帮部正常支护,即自设计底板高度1.5m以上,必须有支护锚杆(网)。

(二)锚杆安装工艺

1.打锚杆眼:

打眼前,首先严格按中、腰线检查巷道断面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必须先进行处理,打眼前要先按照由外向里、先顶后帮的顺序检查顶帮,找除浮矸活岩,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锚杆眼位要准确,眼位误差不得超过50mm,眼向误差不得大于15°。

锚杆眼深度应与锚杆长度相匹配,严格按锚杆长度打锚杆眼,深度2.5m。

打眼应按由外向里、先顶后帮的顺序依次进行,打顶部眼时,则从拱顶向两侧进行。

2.安装锚杆:

顶部锚杆使用锚索机进行安注;岩石坚硬时使用风锤锚索机进行安注,帮部锚杆使用风锤风钻进行安注,严禁直接采用砸投的方法将锚杆砸入锚固剂内,严禁打支护造型锚杆。

安装前应将眼孔内的积水、岩粉用压风吹扫干净。

吹扫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孔口一侧,眼孔方向不得有人,然后将锚固剂送入眼底。

随后将锚杆插入眼内,使锚杆顶住锚固剂,外端头套上垫板、垫片,上好螺帽,用带有专用套筒的锚索机卡住螺帽。

开动锚杆安装机带动杆体旋转将锚杆旋入锚固剂进行搅拌,直至锚杆达到设计深度,继续搅拌20s~30s后,必须继续锚索机的推力约3min后,方可撤去锚杆安装机;15min后,将螺帽再紧一遍并给锚杆施加一定预紧力,锚杆拉力不小于10吨,螺帽紧固有力,锚杆托板应紧压钢带紧贴岩面,锚杆之间钢带及金属网距岩面10mm~30mm,顶板出现起伏时,钢带、金属网应拿弯,外加木垫板(规格为长×宽×厚=200mm×200mm×50mm),不得在托板与岩面间填充矸石或半圆木等物料。

托板边方向与巷道方向尽可能保持一致,避免歪斜。

(三)喷射混凝土

1.准备工作

(1)检查巷道尺寸、锚杆安装质量和金属网铺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喷浆前必须将喷浆段锚杆螺丝及棚卡螺丝全部拧紧。

(3)清理喷射现场的矸石杂物,接好风、水管路,输料管路要平直、不得有急弯,接头要严密、不得漏风,严禁将非抗静电的塑料管做输料管使用。

喷浆风水管路接头必须用8号铁丝双股连接牢固并用8号铁丝双股带好。

(4)检查喷浆机是否完好,紧固好摩擦板并送电空载试运转,不得出现漏风现象。

(5)喷射前在巷道拱顶和两帮拉绳安设喷厚标志并必须用高压风水冲洗岩面。

2.喷射混凝土的工艺要求

(1)喷射顺序为先墙后拱、先裂隙后表面,从墙基开始自下而上进行,喷枪头与受喷面应尽量保持垂直,距离以800~1000mm为宜,喷咀移动方式采用螺旋轨迹顺时针转,前进一圈压半圈地均匀缓慢地向前移动,复喷时应用高压水重新冲洗受喷面。

(2)人工拌料时为保证喷浆配比,采用矿车作为量具,一车黄沙配一车瓜子片、16袋水泥。

采用潮拌料,水泥、黄沙和瓜子片应清底并翻拌3遍使其混合均匀。

(3)喷射时,喷浆机的供风压力为0.4MPa,水压应比风压高0.1MPa左右,加水量凭射手的经验加以控制,最合适的水灰比是0.4~0.5之间。

喷射过程中应根据出料量的变化,及时调整给水量,保证水灰比准确,要使喷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