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发展五年规1.docx
《教师专业化发展五年规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专业化发展五年规1.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专业化发展五年规1
教师专业化发展五年规划
春城小学杨丽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当今社会发生着重大的变革。
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总趋势。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
而人才资源主要取决于教育的水平、教师的水平。
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已经成都市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烈地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的专业结构、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们面临着新挑战。
为保证新课改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为发展目标,以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发展为重点,提高教师适应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的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为我校争创全县一流学校打下坚实基础。
真正起到示范校龙头和辐射作用。
二、发展目标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师只会传授知识、技能是不够的,要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力争达到:
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具有实施新一轮课改所必备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教师职业所特有的能力。
既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视野、不断更新的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
教师师德水平普遍提高,教师更加热爱学生、无私奉献。
三、具体内容
(一)专业知识教师要饱学知识,并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素质。
要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环保知识、科技知识……面对新课改本人应具备:
(1)要掌握学生发展和成长阶段方面的知识、学生成长的背景、青少年学生"次文化"、及学生分类和识别学生、学生交往和互动的知识。
(2)要具备课程内容和资源、课程组织和类型、课程评价及课程目标方面的知识。
(二)专业技能:
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负责,不仅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而且应该是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
1、首先教师要具备信息素养,要有娴熟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师要有高效获取信息、熟练批评性的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的吸收存储与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使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进行交流、创造性的使用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利用信息实现自我更新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信息时代公民应有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师要具备教师职业的特殊能力:
(1)有效地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能力。
(2)问题解决及个案研究能力。
3、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在工作中,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做为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坚持运用课题带动策略,注重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寻找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
4、创新思维与实践的能力:
5、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6、面对新课改还应具备如下教学实践能力:
(1)把握教学三维目标的能力。
(2)理解和把握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3)构建充满生命活力教学活动的能力。
(4)灵活、智慧的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5)应用教学媒体和资源的能力。
(6)掌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能力。
(三)专业情意:
专业情意包括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对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认知认同程度。
1、要更加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更加珍惜热爱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忠实工作。
2、要有优秀的职业道德和道德行为,帮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3、要用良好的师德去影响教育学生,作到既教书,又教学生做人。
4、不仅要教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5、要平等和尊重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曹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
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
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
[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设计意图:
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
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
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
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
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
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
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
点明:
“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
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
(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
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
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
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
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
(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想听吗?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米字旁”;认识14个生字。
2、认识逗号、感叹号、顿号,并知道它们的用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领悟做人应该诚实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
2、了解故事的内容,从故事中领悟做人应该诚实的道理。
教学难点
认识逗号、感叹号、顿号,并知道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4--1)
一、问题导入
同学样,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他的名字叫宋金。
他遇到了一件很困难的事儿,是来寻求大家帮助的,大家愿意帮助他吗?
好,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二、随文识字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请学生练读。
师:
读一读这段话,同学之间说一说,宋金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学习本段出现的“宋、领、粒、种、浇、芽、急”可以用部件组合法来学习,给这些字组词。
再读这段话,回答宋金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学习“!
”的用法。
即表示感情强烈。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宋金的着急。
三、巩固练习
1、为下面的字添上部首组成新字,并说一说哪个新字是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
2、为下面的两个字加上相同的部首,组成新字。
3、为下面的两个字组词,选词造句。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4--2)
一、复习上一课学习的生字
二、继续学习生字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
同学们,读到这里你有没有问题想问一问他?
生:
宋金为什么要领这个花籽?
师:
请学生朗读这段,找出这一部分的生字。
学习“挑、选、粒、最、让”五个字。
读这些字所在的句子,理解这些字在句中的意思。
师:
宋金的花籽为什么没有长出花儿来呢?
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儿?
自由读一读课文的4——9自然段,学习“哭、诚”。
师创设情境,当有同学哭了,你该怎样做呢?
用“诚实”造句。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
学习“、”和“,”的用法。
三、巩固练习
1、区别字组词。
2、给带横线的字注音。
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14--3)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三、你想对宋金说什么?
你认为国王的做法对不对?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题1读一读。
2、在虚宫格中工整地书写生字。
3、填量词。
五、作业
书写生字。
教学反思:
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米字旁”;认识14个生字。
认识逗号、感叹号、顿号,并知道它们的用法。
从故事中领悟做人应该诚实的道理。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测试题(14--4)
一、读一读,把加点的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x()()engx()zh()
挑选诚实宣布着急
二、写笔顺
并()笔
完()笔
让()笔
三、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粒()种()宋()
浇()芽()让()
完()诚()
四、多音字组词
zhǒng()
种
zhòng()
五、按原文填空
1、他()()希望那粒花籽能开出最美丽的花儿来啊!
2、煮过的花籽怎么会()()、抽枝、开花呢?
问银河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
一、从歌曲入手,引出课题,学习串字。
1、你们刚才唱的是哪个动画片中的主题曲?
那你们一定非常熟悉和喜欢动画片中的主人公蓝猫吧!
(蓝猫)先给大家出一个字谜:
门里一张口学生说谜底,老师出卡片.
2、老师想知道,在家里的时候,你遇到问题,喜欢问谁?
(问爸爸、问妈妈,读卡片)
3、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有两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仰望银河,产生了很多想象,于是他们就--------出示词卡:
问银河。
谁想读读?
4、谁知道这个词中的第2个字念什么?
(银—板书拼音和生字)
a、这个音节可以拼读吗?
为什么?
b、你看,这个字的哪部分比较熟悉?
蓝猫老师出的第二道题就是与金字旁和艮字有关的内容,请看大屏幕。
(出题)发小组合作单。
A 你认识的带有金字旁的字有哪些?
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B 带有“艮”的字,你认识几个?
能不能写下来。
(很狠恨跟根银)
喜欢做哪道题就做哪道题。
汇报A题:
1、看了这些带有金字旁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带有金字旁的字一般都与金属有关)
2、对,我们学的这个“银”就是哪个银?
(白银、银子、银圆、银钱)
汇报B题:
1、小组交流2、出示:
很狠恨跟根银
二、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2、学生自读
三、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
读前两行诗时,你发现了什么?
随机出示第一段书面形式和诗歌形式(一个词重复出现了两次)
讨论:
1、在你学过的课文和诗歌中,发现过这样的句子吗?
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
2、讨论这两个同样的句式重复出现你突出了什么?
(为了突出强调自己要说的话。
)
3、怎么读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你找一句读一读。
(第二句加重语气)
4、说说文中的小朋友先向银河提了提了哪两个问题?
板书:
鱼儿水草小朋友
出示银河图:
根据板书谁来试着问问银河?
5、出示句子比较:
(1)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戏水的小朋友吗?
(2)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没有戏水的小朋友?
6、练习说话
银河啊,在你()里,有()吗?
有()吗?
7、看板书试背第一节。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轻声自读,思考:
接着小朋友又向谁提了哪两个问题?
2、读后指名对对着银河问一问,练习感情朗读
板书:
客轮、货船、航标灯
出示“南来北往”的场景,说说什么是南来北往。
3、它们指的是什么?
你知道航标灯有什么用吗?
4、朗读第二段,各自读,齐读。
5、练习说话:
银河啊,在你()里,有()吗?
有()吗?
它们()吗?
看板书试背第二节
6、对比第一、第二节。
五、自学第三、第四节。
1、自学第三、四节。
要求弄清每节中的小朋友向银河问了哪两个问题?
2、用线划出来。
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请在旁边画上小问号。
3、分小组交流
4、说说老师该板书些什么?
随机在电脑里出示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力发电站。
5、说话练习
6、试背第四第五节。
六、学习第五节
1、文中的小朋友对着银河问了这么多问题,其实他还有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能猜猜他还会问些什么?
你也有问题吗?
来试着问问。
2、所有问题你能解答吗?
为什么?
3、是啊,文中的小朋友非常想知道银河里到底有什么,于是他怎么说的?
“总有一天是什么意思?
4、齐读第五小节,说说你读了那个小朋友的话后有什么想法?
板书:
总有一天去做客
5、看板书,试背。
七、总结,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
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
(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
我愿意请您!
师:
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
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
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
(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
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
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
(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
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
(大声齐)学会了!
师:
呀,这么快?
跟谁学的?
学生1:
我跟爸爸学的。
……
师:
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
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
一定很好吧?
生:
(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
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
师:
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
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
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
这个主意真好。
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
好!
师:
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
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
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
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
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
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
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
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
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
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
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
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
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
一句话:
文无定法。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赞赏鼓励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实施评价时,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强化阅读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教学中逐步地实施师生之间互动评价,通过丰富的课堂阅读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关注自我,认识自我。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例:
我在上《生命生命》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
小朋友,现在请你们把第二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生1:
我认为“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茁壮成长”这句话最令我感动!
师:
为什么呢?
生1:
我从“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可以感受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和顽强拼搏,所以我很感动!
生2:
你说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见,香瓜子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屈不挠、茁壮成长,的确令我们感动。
生3:
你们都说得有理,但我要给你们补充一点,“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这句话也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和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
哪谁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呢?
(一学生朗读)
生1:
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
师:
你们俩读得真好,让老师感受到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
生2:
老师,他们读得语气很美,我仿佛看到了香瓜子在恶劣的环境下屈壮成长的画面,我想和他们比一比。
生3:
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把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读出不同语气了。
师:
同学们不但读得好,而且评得也很到位,你们都很了不起!
还有没有句子令你们感动呢?
生4:
“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这句话也写得好。
师:
你的眼力不错,我也认为这句话写得好。
可好在哪里呢?
生4:
我认为“即使”这词用得好。
师:
为什么呀?
说给大家听听。
生1:
我说不清楚,可我就是觉得“即使”用得好。
师:
说不清楚是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即使”用得好,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大家想一想,“即使”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词?
生:
即便、虽然、纵使、就算、哪怕``````
师:
你们的小脑子好灵活呀,词语那么丰富!
自己用心读一读,体会一下。
你们还觉得写得好的有哪些词呢?
生:
“仅仅”这个词也用得好!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分析与反思]
新课程强调: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更多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教学要发扬民主,提倡“群言堂”,倡导多向信息交流。
在《生命生命》这一教学片段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展开了交互式的评价方法。
教师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富有激励的话语,如“你读得真棒、你评得很到位、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你的脑子好灵活,词语真丰富!
”之类的话语,受到老师真诚的赞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空间更加广阔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随之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主人。
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
面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应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学生互评在这一片段中运用的非常频繁,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这种互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如在朗读时,学生能对同伴的朗读作一番点评:
“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
你读得语气很美,我要和你比一比。
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
”在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朗读,学会了竞争,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在整个教学片段中,我非常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并且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导语促生成
-案例:
教师布置一道思考题给学生: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试想想,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
”学生的答案有“吹”“到”“来”“染”“过”……教师让学生把这些字放到诗中读一读,和原文作比较,然后问他们哪个字用得好。
有学生比较完后说自己的字比原文用得好。
教师说:
“你也变成个诗人了,不过还是‘绿’字用得好。
”这样的评价是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的。
其实,教师在评价时可以加入这样的导语: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这值得赞赏。
请把你选择的字放到诗句中,读一读,想一想,再读原文,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让学生去读,去比较,去感悟,去发现“绿”字的美妙,也体会自己选择的字的不同凡响,而不必一定非得要学生接受“绿”字就是唯一的好答案。
笔者当时就在听课,问了坐在自己身边的学生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字用得好。
他说:
“‘染’字让我想到春天就像一个画家,她把小草染成绿油油的,而让花儿开得五彩缤纷。
‘绿’字让我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绿草,充满春的生机。
我觉得自己用的字所描绘的世界很美。
”你看,这学生说得多好,不值得肯定吗?
分析:
在本案例中,教师没有将隐含教育价值的生成内容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教师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