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4413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docx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教育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docx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

教育学练习题(小学)

教育学(小学)

一、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不属于《四书》内容的是(B)

A、《大学》B、《中学》C、《论语》D、《孟子》

2、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C)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

C、杜威D、布鲁纳

3、我国义务教育的对象是(C)

A、儿童B、少年

C、适龄儿童和少年D、适龄儿童和青少年

4、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教育内容B、学生

C、教育目的D、各种标准

5、在有关人的身心发展动力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持外铄论的人物是(A)

A、洛克B、孟子C、庄子D、斯宾塞

6、人身权中最基本的权力是(D)

A、人身自由权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D、教学原则

7、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B)

A、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

C、教育思想D、教学原则

8、在班级授课制要求下,课程表的编制依据是(A)

A、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

C、教科书D、教学原则

9、以下关于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论述错误的是(D)

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B、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C、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智力的高低

D、掌握了知识也就必然发展了智力

10、《学记》中要求:

“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教学原则是(B)

A、巩固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1、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分组教学B、复式教学

C、班级授课D、个别教学

12、孔子的弟子颜回评价老师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B)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贯性原则

13、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D)

A、小组B、年级C、少先队D、班级

14、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基本途径是(C)

A、课外活动B、班主任工作

C、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D、少先队活动

15、根据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B)

A、科技活动、学科活动、体育活动

B、个人活动、群众活动、小组活动

C、参观、访问和调查

D、报告、讲座和集会

二、填空题:

16、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1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8、小学教育通常是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为初等教育。

19、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

20、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矛盾,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1、儿童的身心发展性在关键(或最佳)期,错过了这个时期,教育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

2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23、我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但教师能否合格履行教师角色,根本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24、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25、为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我国小学课程改革中应加强课程的

综合性。

26、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27、小学教学的任务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首要任务。

28、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这是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29、根据一定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现场教学。

30、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课的类型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31、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德育方法是锻炼法。

32、德育工作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这是德育工作的疏导原则。

33、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与教育者。

34、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以及调查访问。

35、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

三、简答题:

36、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答:

①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③众的教育理想

37、简述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

①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②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③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④身心发展的互补性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8、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答:

①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②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③心胸开阔,兼容并定

39、我国现行小学课程的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

①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②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③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40、什么是启发性原则?

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答: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③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用于实际

41、班主任如何做好先进生的教育工作?

答:

先进生是指在一个班中那些思想好、学习好、纪律好、劳动好、身体好的学生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④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四、论述题:

42、有人认为,科学家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是一个探究未知的认识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虽然是学习人类已知的知识,但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知识仍然是未知的,仍然是一个探究未知的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过程。

请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及教学过程的本质,分析这一观点。

答:

(1)教学过程是指都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2)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3)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

①间接性②引导性③简捷性④交往性

43、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请论述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这一原则?

答:

①爱护、尊重和依赖学生。

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2012教育学(小学)

一、选择题:

1.“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C)所推崇的理想。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D.义务教育

2.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学者是(D)。

A.康德B.杜威

C.裴斯泰洛齐D.洛克

3.以下不属于《学记》的论述是(D)。

A.“学不躐等”B.“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C.“君子之教,喻也”D.“克已复礼”

4.关于素质教育,下列表述中不准确的是(B)。

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B.“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完善

C.“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

D.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5.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与荀子观点一致的学者是(B)。

A.格塞尔B.华生

C.弗洛伊德D.孔子

6.一般来说,错过儿童某方面发展的“关键期”,会造成该方面发展的困难,甚至永远补偿,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C)特征。

A.顺序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7.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D)。

A.权利平等B.义务平等

C.知识平等D.人格平等

8.将重点放在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的课程类型是(A)。

A.拓展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

C.基础型课程D.学校课程

9.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C)。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强制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0.“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有的感性认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这主要体现了教学过程的(A)的特点。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结合

D.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结合

11.教学的中心环节是(D)。

A.钻研教材B.了解学生

C.设计教法D.上课

12.儿童品德的四因素是指(A)。

A.知、情、意、行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

C.政治、思想、道德、心理D.认知、情感、审美、实践

1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了解学生B.开展班级活动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D.个别教育

14.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是(C)。

A.周会B.生活会

C.主题班会D.实践活动

15.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为主的课外活动是(B)。

A.学科活动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D.社会活动

二、填空题:

16.卢梭阐述其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著作是《爱弥尔》。

17.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18.我国奴隶社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19.1897年,盛宣杯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20.我国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21.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是个体实践。

22.“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教育原则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提出来的。

23.学生所享受的受他人尊重、保持很好形象和尊严的权利被称为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2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突显了教师的传道者角色。

25.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儿童和知识。

26.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27.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是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

28.学生个体认识的特殊性表现为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

29.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的思想。

30.教师教学中重视组织各种复习,遵循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31.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被称为设计教学法。

32.让学生担任某一班级管理职务,从德育方法看,属于锻炼法。

33.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

34.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

35.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

三、简答题:

36.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7.简述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①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②学习动机是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③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兴趣相对较弱。

(或学习习惯尚没形成,学习常规尚未足够了解。

④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增加。

3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①敬业。

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既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质量观。

③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④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9.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①引起学习动机。

②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③巩固知识。

④运用知识。

⑤检查知识。

40.班集体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①明确的共同目标。

②一定的组织结构。

③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④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四、论述题:

41.小军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差,尤其是他上课时喜欢用手敲桌子,屡禁不止,让很多老师头疼和棘手。

这学期新来了一位姓王的音乐老师,王老师不但没有批评,反而给予夸奖,“你的节奏感不错,愿意参加学校鼓号队吗?

”看到小军渴望地点头,王老师和他约法三章:

加入鼓号队后,改掉上课敲桌子的毛病。

在王老师的鼓励下,小军成了一名出色的鼓号手,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

请分析王老师在帮助、教育小军的过程中贯彻了哪一德育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①王老师在帮助、教育小军的过程中贯彻了德育中的“疏导原则”,亦即循循善诱原则或下面教育原则。

②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③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一,讲明道德,疏导思想;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三,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下面教育。

42.有人认为:

为了在教学中避免“满堂灌”,体现启发性,我们应该少用讲授法,多用问答法。

请对这种观点进行评述。

①这种观点对“启发性教学”、“讲授法”和“问答法”的内涵及其运用缺乏准确、全面的理解与把握。

②“启发性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教学中应遵循的一种教学原则。

判断教学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在于教学中教师是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恰当运用讲授法,同样具有启发性。

④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一般来说,问答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不恰当地运用问答法,也不能达到启发性教学的目的。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小学)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B)

A、《论语》B、《学记》C、《大学》D、《中庸》

2.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C)

A、洋务运动的推行B、京师大学堂C、废科举兴学校D、北洋大学的创立3.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等观点的教育家是(A)

A、杜威B、陶行知C、陈鹤琴D、福禄贝尔

4.“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观点属于(B)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

5.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A)

A、“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

B、“以儿童为中心”的放任型师生关系

C、民主合作式的师生关系

D、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6.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它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D)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

7.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的著作是(C)

A、洛克的《教育漫话》B、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斯宾塞的《教育论》

8.制约课程的三个基本因素是(A)

A、社会、知识和儿童B、政治、经济和文化

C、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D、知识、能力和需要

9.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D、课外辅导

10.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

体现了教学的(C)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1.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

极向上。

这体现了德育的(A)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2.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的管理方式是(A)

A、平行管理B、常规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13.一般来讲,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D)

A、朋友角色B、管理者角色C、研究者角色D、服务者角色

14.“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C)特点。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

15.下列不属于课外活动的是(D)

A、社会活动B、科技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D、选修课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20个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

16.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言论记载在《论语》一书中。

17.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通常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为标志。

18.我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于1986年。

19.荀子说:

“蓬林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环境对人的发展

有着重要的影响。

20.机体的某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

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个体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

展具有互补性。

21.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社会道德是相互促进关系。

22.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以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23.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内容编排通常采用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形式。

24.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25.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增长长期存在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

26.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27.古代社会,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教学组织形式都是实行个别教学(或个别教学制)。

28.测验的质量指标一般有四个维度,即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29.我国小学德育主要有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三部分构成。

30.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教案)。

31.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堂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复式教学。

32.班会一般有三类:

常规班会、生活会和主题班会。

33.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调查访问。

34.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35.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以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答:

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②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③人们的教育理想。

37.简述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

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③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④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38.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

答:

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③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④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9.简述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

答:

①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一个多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40.简述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

①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②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③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1.案例一:

一位小学自然课教师在给学生讲“磁铁”之前演示了一个“魔术”:

一盆水中游

着一只“鸭子”(标本),教师手中拿着一块馒头戏逗“鸭子”,“鸭子”果然紧紧跟着馒头转。

学生感到惊奇。

教师边演示边问:

“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想。

”于是教师就从“鸭子”的嘴里取出一块铁片,又从馒头中间拿出一块磁铁。

接着,他向学生演示了磁铁的两端分别对不同的物体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讨论,并总结出磁铁的特性。

然后,又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运用了磁铁,学生纷纷举手,教师请两个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回答并表扬他们。

最后,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思考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并将设计方案制作出来。

试分析这位教师在教“磁铁”这一课时,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

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答:

(1)综合有效地运用了一下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及因材施教原则等。

(2)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演示法、谈论法、谈话法等。

(说明)

42.案例二:

李老师自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某中心小学教四年级的语文课。

李老师的事业心极强,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几乎将班上的空堂全用于上语文课,因而语文课由每周9节变成了14节,且周周如此。

上课时,他将自己认为简单的、没意思的课文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者干脆删掉,另补充一些自己欣赏的名篇名段,并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大讲特讲。

你认为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对吗?

为什么?

请运用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答:

李老师的动机虽是好的,但他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并不正确。

(1)没有严格按现行小学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开课,随意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没有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随意增加或削减教学内容,这样可能会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

(3)没有很好地利用课本,使学生的学习没有依据,这种脱离课本另搞一套的做法也是不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