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43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3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指导思想

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新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民族性、时代性;注重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全册共二十个课题。

考虑到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如:

色彩系列的《魔幻的颜色》,《万花筒》;泥塑系列的《新颖的电脑》;欣赏系列的《迷人的动画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从主题选择上看,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延伸与拓展。

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三年级授课节数每周2节,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但受到右脑模式干扰较强,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绘画方法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学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

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

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3、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6、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

主要导学方法

参与法、实践法、探索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

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美术学科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日期

内 容

备注

1

8、26--8、30

注册、报到魔幻的颜色

七课时

2

9、02--9、06

万花筒

3

9、09--9、13

大人国与小人国

4

9、16--9、20

前前后后天然的斑纹

5

9、23--9、27

校园里的花

十课时(其中两课时为机动)

6

9、30--10、04

最受尊敬的人

7

10、07--10、11

今天我值日

8

10、14--10、18

有趣的鞋团包手工

9

10、21--10、25

机动

10

10、28--11、01

期中检测

11

11、04--11、08

巧巧手变废为宝

十课时

12

11、11--11、15

梦幻中的城堡

13

11、18--11、22

我设计的自行车

14

11、25--11、29

星空的联想

15

12、02--12、06

新颖的电脑电脑美术

16

12、09--12、13

会响的玩具机动

八课时(其中一课时为机动,两课时为检测)

17

12、16--12、20

美术小记者

18

12、23--12、27

迷人的动画片

19

12、30--1、03

期末检测

20

1、06--1、10

期末检测

语数英检测

学校(教导处)审阅意见

签名:

年月日

第一课魔幻的颜色

教学课题

魔幻的颜色

授课类型

表现

教学内容

P教科书1—1页

教学课时

1

总课时数

1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

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教学难点

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学准备

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

同学们。

你们用过水彩吗?

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

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出示定义。

问:

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

哪几种颜色是原色?

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

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

(师贴出定义)。

b、观看电脑课件。

师:

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

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

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

(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

师:

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

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得出定义:

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

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

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c、师小结:

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d、做实验:

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

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

(师边说边做)。

生:

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

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

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e、得出定义。

师:

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

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

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师贴出间色定义(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

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

在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

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三、课堂练习

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译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2、作业要求:

a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

b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

c平涂着色。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4、讲评作业。

四、看录像结束教学

1、看课本第P1。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色、间色的定义,也知道了哪几种色是三原色,哪几种色是主间色,我们还应该懂得三原色、三间色在日常生活申处处可见。

如课本中:

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蓝色的有海永、天空,绿色的荷叶、小草、树叶等。

2、看录像。

师:

大家一起来观看一组录像,注意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原色、间色,师播放,生看。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看了刚才的录像。

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美丽的人生。

五、收拾与整理

六、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

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课后反思

 

第二课万花筒

教学课题

万花筒

授课类型

设计

教学内容

P教科书2—3页

教学课时

1

总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教学难点

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准备

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

示范用的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

一、引导阶段

1、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

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3、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

4、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

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二、发展阶段

1、我们要创作一个:

“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2、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

(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

3、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

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三、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

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四、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海鸥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

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课后反思

 

第二课万花筒

教学课题

万花筒

授课类型

应用

教学内容

P教科书2—3页

教学课时

2

总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