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月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4320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向月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飞向月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飞向月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飞向月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飞向月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飞向月球.docx

《飞向月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向月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飞向月球.docx

飞向月球

飞向月球

飞向月球

2011年09月22日

  重要提醒:

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查看风险提示,并立即修改密码。

|关闭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

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立即修改|关闭

  1"阿波罗"登月成功在一片荒凉、全无生气的月球上,一架奇形怪状的飞行器,在耀眼的阳光照射下静静地停放着。

它的四条细长的支脚,有一条镶着一块不锈钢的小牌,上边写着:

公元一九六九年七月.地球行星上的人类在此首次踏上月球我们代表全人类和平来此这架飞行器——登月舱抛弃的下半截,是发生在1969年7月20日的一次历史事件的纪念碑,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行动的杰作。

那天,有2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第一次将人类足迹印到了月球上。

这座纪念碑将会永远留在那里,因为月球上没有风和水把它磨灭。

伟大的“阿波罗”登月计划1961年4月12日,发生了一件令美国人恼怒的事: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

刚从床上被叫醒的美国总统肯尼迪,知道消息后十分震惊,因为这表明苏联在航天技术上已领先美国一步,也就是说在科技竞赛中美国处于劣势了。

“这是继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对美国民族的又一次奇耻大辱!

”肯尼迪愤愤地说道。

为了迎接苏联人的太空挑战,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

肯尼迪召集美国各有关部门头脑们商量对策,宣布:

“美国最终将第一个登上月球。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在题为“国家紧急需要”的特别咨文中,提出在10年内将美国人送上月球。

他说:

“我相信国会会同意,必须在本10年末,将美国人送上月球,并保证其安全返回”,“整个国家的威望在此一举”。

于是,美国航宇局制订了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阿波罗是古代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一个掌管诗歌和音乐的太阳神,传说他是月神的同胞姐弟,曾用金箭杀死巨蟒,替母亲报仇雪恨。

美国政府选用这位能报仇雪恨的太阳神来命名登月计划,其心情可想而知。

但是,建造这样一艘登月船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两个月后,美国科学家为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拿出了4种方案,即“直接登月”、“地球——轨道会合”、“加油飞机”、“月球表面会合”,但是,每种方案随后都表明存在着各种不易解决的问题。

正当美国科学家们和政府首脑犹豫不决时,一位名叫约翰·C·霍博特的太空署工程师提出了第5种方案——“月球轨道会合”方法,这种方法的要点是:

从地球上发射一支推力为750万磅的“土星”?

5号火箭,将装载3个宇航员的“阿波罗”太空船推向月球。

“阿波罗”太空船绕着月球轨道运行,但整艘太空船并不在月球上降落,而是分离出一艘小的登月舱。

登月舱带着2名宇航员依靠倒退火箭抵达月球表面,第3名宇航员则留在太空船上。

当他的两个同伴在勘查月球表面时,他一路环绕月球飞行。

当勘查工作完成后,月球上的两位宇航员就引发登月舱上的火箭,重新和太空船会合。

3名宇航员乘坐太空船,引发火箭回到地球上来。

于是,科学家们决定采用“月球轨道会合”法。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计划,美国国家航宇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要设计制造出一艘宇宙飞船“阿波罗”号,它的大小与火车头相近。

为了发射这个飞船,还要制造出一个与足球场差不多长的火箭。

此外,科学家们还要建起一座大型的太空中心——月球港,它要拥有车间、试验室和办公室,并且在全世界建立一系列的跟踪站;他们还要为宇航员们建立训练中心,在这个中心里,要有“登月模拟装置”。

精心的准备为了使“阿波罗”登月计划顺利进行,美国总统肯尼迪亲自过问此事,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充分的保障,空军中将菲利浦被任命为“阿波罗”计划的负责人,国家航宇局本部执行局长乔治·哈格被派作他的助手。

为了准备载人登上月球,“阿波罗”号飞船将首先进行地面模拟试验和不载人试飞,然后载人进入月球轨道,最后飞向月球实地考察。

从1961年到1969年,美国宇航员为登月旅行进行了20次试验性的预备飞行。

首先,是乘坐小型的“水星”号宇宙飞船飞行,这种飞船约有3米长,只能乘1个人。

“水星”号飞船共飞行了几次,取得了振奋人心的结果。

第一次是约翰·格伦,他使用了3层轨道,全程5个小时。

当飞船在最后一层轨道上飞行时,自动控制系统突然失灵,但约翰·格伦沉着冷静,用手操纵飞船,终于平安地将飞船驶回了地球。

这次飞行表明人可以在太空中生存很多小时,太空环境对于人的健康和精神都没有损害,如果自动控制系统失灵,飞船可以由人自己来操纵。

在“水星”号进行的最后一次飞行中,戈登·古柏绕着地球航行了22圈,他完成了一些太空试验项目:

在一条轨道上,他抛出了一颗玻璃球,那上面有明亮的信号灯,然后,他在第二条轨道上又找到了信号灯发出来的光芒,而且看得很清楚。

这是按计划对人的视觉所进行试验的内容。

接着,从地面南美某一个城市发出了一束很强的闪光信号,古柏也看到了这束光线,并且在地图上标出了它的位置。

1965年,宇航员乘坐“双子星座”号宇宙飞船进行了更长时间、更大胆的飞行,这些飞船无论是体积还是重量都比“水星”号飞船大2倍左右,每只飞船可载2个人。

在“双子星座”飞行过程中,宇航员们试验并实践了“阿波罗”计划中的各种技术。

接着,又进行了“阿波罗”宇宙飞船变换轨道的实验,约翰·扬和弗吉特·格里森首次掌握了这种技术。

在另一次飞行中,宇航员爱德华·怀特身系一根长绳子,另一头系在飞船上,身带着一种特殊的仪器来给他引路,他在太空中居然浮荡了20分钟。

2"阿波罗"登月成功他放声大笑,不时地说着开心的话,他感到兴味无穷,要不是他的伙伴詹姆斯·麦克第维特催他赶快回来,他不知还要呆上多长时间。

这次实验说明,不但人能够离开飞船,而且还能安全地返回飞船。

“双子星座”号的飞行于1966年11月结束,美国宇航员们学习和实践了所有登月航行的复杂技术,他们的实验结果回答了很多使科学家们和医生们感到烦恼的问题。

但是,正当美国人信心十足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故。

1967年1月27日,当“阿波罗”?

1号在进行模拟发射试验时,由于纯氧座舱突然起火,31岁的海军少校罗杰·查菲、36岁的空军中校爱德华·怀特和空军中校格里索姆遇难身亡。

于是,“阿波罗”计划被迫推迟。

登月计划太危险了,还能实施吗?

人们不禁提出这样的问题。

但宇航员们并没有被这意外的事件所吓倒,格里索姆的话就在耳边响起,时时激励着他们:

“要是我们死亡,我们要大家把它当作寻常事。

我们做的是一种冒险事业,我们希望,万一我们发生意外,不要耽搁计划的进行。

征服太空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

”1968年10月,“阿波罗”试验飞行开始了,沃尔特·希勒、唐·艾西尔和沃尔特·坎宁安,在太空中度过了将近11天,绕地球飞行了163圈,没有发生任何故障。

“阿波罗”工作完好,宇航员们心情十分愉快,他们同控制中心有说有笑。

10月22日,飞船溅落在百慕大以南波涛汹涌的海面上。

2个月后,弗兰克·博尔曼、詹姆斯·洛费尔和威廉·安德乘“阿波罗”?

8号飞船进行了第一次绕月飞行,他们在圣诞节前夕进入绕月飞行的轨道。

在圣诞节那天,他们想起了家里的亲人,希望能够看到妻子和孩子们,并高高兴兴地打开他们的礼物,还想到了他们不能参加的圣诞节家宴。

但是,这不可能,他们只能打开一袋用绳子吊着的美餐,外面有着贺词——“圣诞愉快”。

他们经过了10层绕月轨道,然后安全返回了地球。

在第三次“阿波罗”的试验飞行中,宇航员们还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中练习了定点会合与衔接技术。

在最后一次试验飞行中,他们又在环绕月球的轨道上练习了这些项目。

当“阿波罗”飞船围绕着月球飞行时,宇航员们试验了着陆系统——登月舱,尤金·赛尔南、托姆·斯塔福德进入登月舱,降到了离月球仅有15公里的地方,约翰·扬则留在了指令舱中。

登月舱几次以每小时6000公里的速度掠过月面,但是,当登月舱第二次掠过月面时,由于一个操纵开关安装错误,爆炸螺栓突然爆炸,自动地将登月舱的下半截抛开,使上半截迅速地旋转和前后颠簸起来,赛尔南惊呼起来,说了一句脏话:

“狗娘养的!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斯塔福德以为自动驾驶仪出了毛病,他用手操纵,经过约1分钟,飞船才稳定下来。

最后,登月舱又飞了回来,再次与“阿波罗”对接。

至此,科学家们已收集了有关月面的必要的资料,测试了月面的强度。

他们发现,在测试过的每个地区,月面都十分结实,足以承受“阿波罗”登月舱着陆系统的重量。

探测器还拍摄了几千张月球的照片,并把它们送回了地球,这些照片反映出月球上所有的小山、山脉和深而危险的环形山的位置。

踏上登月之路在探索登月之路的同时,美国数百名工程师已装配了大型的月球飞船——“阿波罗”?

11号。

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它约有25米长,重约45吨,“土星”?

5号火箭则长85米,重约2700吨,仅制造宇宙飞船、火箭及其仪器的各个部件的工厂就有好几百个。

制造工厂通过陆路和水路陆续把飞船的各个部分送到了太空中心——月球港,在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车间,人们在那高大的平台上垂直地将火箭和飞船的各个部件一一装配起来。

把月球飞船从车间运到7公里外的发射场,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起重架和月球飞船大约共重8000吨,并且还要在使它保持垂直和平稳的状况下运送它,为此,科学家们建造了2辆44米长、38米宽的大型运输车。

为了能忍受巨大的压力,还专门修建了一条又宽又结实的路,路面铺了2米多厚的混凝土。

但是,当履带式的运输车将它运到发射场后,混凝土路面还是被压陷了将近3厘米深。

在发射场,一个巨大的混凝土发射台上垂直竖起了月球飞船,它的高度为110米,就像一座36层的大楼。

经过多年努力,“阿波罗”终于迎来了决定性的时刻。

1969年7月16日清晨,在灰白色的天幕下,在卡纳维拉尔角的第39号A发射台上,矗立着一柄刺向天空的利箭——“土星”?

5号运载火箭和“阿波罗”?

11号宇宙飞船。

大约6点半钟,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科林斯来到了太空中心,登上了可动式发射台的塔,走进了船舱。

此时,一大群工程师已经用电子仪器试验了火箭上的200多万个工作零件,“土星”?

5号火箭已经装满了将近5亿升的燃料。

在控制中心的值班室里,4000多名科学家、工程师以及一些已经在太空中飞行过的宇航员,他们将研究“阿波罗”的飞行过程,帮助解决可能发生的各种困难问题。

指挥员在通过无线电给宇航员下达着命令,并通过电视荧光屏来观察他们的活动。

最后,所有的试验和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旅行就要开始了!

控制中心的人坐在荧光屏前,数着钟点,外面的一大群人突然变得鸦雀无声,仰首望着这艘巨大的飞船。

"阿波罗"登月成功在地球上,将近有20亿人正在热切地注视着电视荧光屏,等待着令人激动的时刻。

倒计数开始了:

10—9—8—7—6—5—4—3—2—1,升空!

上午9时32分,在火山爆发般的滚滚浓烟中,“土星”?

5号火箭颤动着腾空而起,拖着500多米的橙色火焰和浓烟离开了发射架,然后,这3817吨的飞行器努力克服着地球的重力,慢吞吞地飞离了发射台,按照弧形轨道飞往大西洋上空,把所载的“阿波罗”?

11号飞船发往月球。

“我们升空了!

”一名指挥员宣布道。

为了这一时刻的到来,等了一夜的人们挥着手欢呼着,千百万个声音高兴地喊道:

“上去了!

上去了!

万事如意,一路平安!

”在华盛顿电视机旁观看起飞的尼克松总统,也激动万分,他宣布4天之后为月球探险的全国共庆日,主张美国人那天放假一天。

他说:

“在过去时代,探险是一种孤独的事业,可是现在,太空旅行的奇迹配上了太空通信的奇迹,即使和月球相隔非常遥远,电视还是能够将发现的片刻传进我们家里,使我们全体都能身临其境。

由于宇宙航行员前往人类从没到过的地方,他们尝试的是人类从没试过的,我们在地球上的人像一家人一样,必须精神上同他们一起,共享光荣和奇迹,以祷告祝他们一切顺利。

”月球飞船继续在空中上升,喷射着黄烟和蒸汽云……飞船里面的压力很大,船员们躺在靠椅上,观察着各种仪器。

开始,他们感到很不舒服,但是,一两分钟后,压力开始降了下来,他们也慢慢地感到轻松了。

随着速度的不断增加,功率强大的“土星”?

5号火箭冲出了地球大气层,第一级火箭带着“阿波罗”穿过了气体最稠密的区域,这时速度已达到了每小时9600公里。

在离地面64公里的空中,第一级火箭烧掉并脱落了下来,第二级火箭又推动飞船到了160公里的高度,时速增加到了24000公里,然后,最后一级又升高了一点儿,把“阿波罗”带入环绕地球的轨道,它同飞船一起待在停泊轨道上,发动机暂时关闭。

“‘土星’?

5号运载情况良好。

”阿姆斯特朗向地面指挥中心报告道。

宇航员们借助星星来确定他们所在的位置,并且检查奔月之路是否正确,随后,又检查了飞船中的所有仪器和电子系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指令中心向他们下达了命令:

“向月球前进!

”最后一级火箭发动机在绝对正确的时刻重新发动起来了,它“燃烧”了大约5分钟,把飞船的时速增加到40000公里,于是,“阿波罗”又射向了太空。

宇航员们在奔向月球的道路上继续前进着。

紧张的忙碌过后,宇航员们开始轻松一下了,他们脱下太空服,穿上他们那舒适的飞行工作服,然后,他们把一个塑料袋中的干粮同水搅拌在一起,吃起在太空中的第一顿饭。

地面上的人们正时刻关注着太空中的3名宇航员,全世界有14个跟踪站,还有舰艇和飞机都跟踪着这只飞船,并向指令中心报告着它的位置。

指挥员们则通过荧光屏观察着“阿波罗”的进程,向宇航员们发出一切重要的命令和忠告。

宇航员们也向指挥员们讲述他们的经历,科林斯描述了他从宇宙飞船上看到的景色:

“地球看起来真是美妙极了”,他说,“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很多国家。

真美,太美了!

”第三天下午,7月19日,船员们又穿上了太空服,准备进入月球轨道。

电视摄影机投入了工作,在荧光屏上放映出飞船中的宇航员们的工作实况。

千百万正守在电视机旁的人们兴高采烈,大家都对宇航员们泰然自若的风度称羡不已。

难以预测的、巨大的危险就在前头,但这几个人却毫无惧色。

“阿波罗”进入了月球的背面,它和控制中心的通信联系立刻全部陷入中断,现在,“阿波罗”的船员们要在月球背面把飞船纳入轨道。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可是指令中心对它却爱莫能助,只能等待,祈祷不要出事。

“阿波罗”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航行,必须先把它的速度减下来,才能进入月球轨道,为此,宇航员们点燃服务舱内的一个发动机,产生一个反向推力,如果发动机点不起来,飞船就不能进入轨道而只会返回地球,如果发动机烧得时间太长,则速度降得太低,飞船就会坠毁在月球上,所以,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

地面指挥中心的人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他们一声不响,以严肃的神情看着时间,每过一分钟,都像一个小时那样缓慢。

25分钟后,人们终于从无线电里听到了奥尔德林镇定的声音,他只说了一句话:

“好,一切正常!

”“阿波罗”?

11号终于安全地进入了绕月球的停泊轨道,控制中心的人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月球飞船已经航行了将近50万公里,而到达月球的时间只比原定的时间晚了3分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宇航员们现在第一次看到了月面的近景,他们从窗口向外望去,那里的颜色却是灰蒙蒙的一片。

不久,“阿波罗”就飞到了着陆地点的上空,阿姆斯特朗报告说:

“下面看起来很暗。

”船员们打开了电视摄像机,向全世界的人们显示了月球的山脉和环形山的面貌。

时间是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就要进行人类登月的尝试了,他们笑着对科林斯说道:

“喂,我们要走了,马上就会回来的,等着我们,别离开。

”科林斯也笑了,他祝他们好运。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用拇指和食指做了个“V”形,随后就进入了登月舱。

7月21日,指令长阿姆斯特朗作为人类的使者,首先爬出舱门,第一次踏上了神秘的月土,向征服太空的道路迈进了巨大的一步,这时,他说出等待已久的第一句话:

“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这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阿姆斯特朗检查了月面,发现它既结实又安全,他抬起脚,靴子在月面浮土上留下了痕迹,但是他的脚印却只有几分之一厘米深。

不要忘记,他的体重只有他在地球上的体重的六分之一。

18分钟后,奥尔德林也踏上了月球面,会到了他的朋友。

他依旧兴致勃勃,高兴得在月球和扶梯上跳上跳下,他喊道:

“啊,美啊,太美了!

”两名宇航员开始试着在月球上行走,他们的第一个很小的尝试是很有意思的。

由于几乎处于失重状态,所以他们失去了平衡的感觉,不知道脚步将把他们带向何方,他们摇摇晃晃,像是喝得酩酊大醉,但是,在模拟器中的训练帮助他们很快地克服了困难,他们信心十足地浮游起来。

他们捡起了一些小石块,把它们扔得很远,观察它们会怎么样,没想到石块竟像球一样跳到空中,两个人放声大笑,“真有意思。

”宇航员们在月球上架起了一部电视摄像机,在登月舱旁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仪式。

他们在月球上安放了一块金属纪念牌,然后,在登月舱附近插上一面用尼龙丝编织而成的美国国旗,长1.5米,宽0.9米。

为了使星条旗在无风的月面看上去也像迎风招展,他们特地通过一根弹簧状金属丝的作用,使它舒展开来。

当这面旗子一扯开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就通过电话和月球上的人通了话,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回答说:

“我们能来到这里,是我们的莫大荣幸。

”宇航员们取出了要做的3项科学实验的装置,他们装起了一台“测震仪”、一台“激光反射器”,用于监测月球可能受到的陨星撞击和月震等任何物理干扰,并通过无线电送回地球,这些物理扰动将会帮助科学家们来认识月球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激光反射器把一束光线反射到地球上去,借助这束光线,科学家们可以测量出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的极小的变化;他们还竖起了一块薄铝板,来捕捉从太阳飞来的微粒子,然后把它带回地球,这样,科学家就可以进行分析,其结果有可能会说明太阳和行星形成的原因。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为科学家们收集了月球上的岸石和浮土的试样,他们用一把特制的工具,不用弯腰就能拾取岩石。

他们在给每块岩石照相后,就放进特制的袋子里,然后再都装在一个铝制的箱子里。

现在,宇航员们完成了在月球上的工作,他们收起吸收了太阳风的铝板,并把它装在包里。

他们向四周环顾了一会儿,恋恋不舍地想:

“我们永远不会再到这里来了。

”随后,他们爬进了登月舱,关上了舱门。

当两名宇航员在月球上工作的时候,在离月球110公里的高空,迈克尔·科林斯正独自地乘坐飞船主体绕月球一圈圈地飞行,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可怜的科林斯无疑是最孤独的人了。

“大功告成”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现在就要离开月球了。

从月球上升空同着陆一样是危险的,而且实际上可能还要更危险。

因为只有一个小火箭发动机来发射登月舱,这个发动机要使登月舱离开月球,把它带到2万米的高度,使它纳入轨道,如果火箭失灵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就只有待在月球上等死,营救是不可能的,只要氧气一用完……指令中心下令升空,人人都焦急地等待着,有些人担心得出了一身冷汗。

奥尔德林镇定地倒数着数字:

5—4—3—2—1。

阿姆斯特朗按了一下电钮,发动机点燃了,登月舱顷刻间就开始起飞了,底下的部分——四条腿和纪念板都留在了月球上。

登月舱载着两个人离开了月球,它越飞越快,升入了轨道,奥尔德林喊道:

“棒极了!

很平稳,飞得太好了!

”地面指挥员擦去了脸上的汗水,松了一口气,兴奋地说:

“全世界为你们感到骄傲!

”宇航员们在月面上共停留了21小时18分,采回22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作为这次太空之行的纪念物。

他们把两个舱对接起来,重新组成了“阿波罗”?

11号宇宙飞船,3名宇航员重聚在一起,他们完成了他们的使命,该返回地球了。

7月22日,宇航员们开始了他们返回地球的长途旅行,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于是,他们就把它解了下来,丢在了太空。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有些依依不舍,毕竟他们在这个小舱室里生活了一段值得纪念的日子,他们真想把它带回家,但这是不可能的。

他们向登月舱挥了挥手告别,并准备脱离月球轨道,这是又一个令人焦虑的时刻,如果飞船的发动机失灵了,“阿波罗”就会继续绕着月球飞行,那么,他们就永远不能回家了。

事实上,发动机工作完好,它把飞船“踢”出了绕月轨道,于是,飞船开始沿着一条弯曲的航道向地球飞去。

回家的旅程很顺利,宇航员们只纠正了一次飞行航道的角度,没有发生任何困难。

当“阿波罗”接近地球时,宇航员们又抛弃了服务舱,然后,把指令舱掉了个头,使防热罩正对着地球,这一切,都在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监视范围之内。

7月28日中午,“阿波罗”?

11号飞船按照精心设计的航线和精确计算的角度,穿越大气层。

突然,“阿波罗”和指令中心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中断了,控制中心出现了令人焦虑的寂静,人人都在担心地等待着,这些人还活着吗?

他们安全吗?

难道飞船在冲入大气层时烧毁了吗?

过了3分钟,在空中遥远的地方出现了一点红光——是“阿波罗”!

不一会儿,又听到了宇航员的声音:

“我们正在顺利地下降。

”着陆降落伞张开了,飞船的速度降到了每小时35公里,“阿波罗”徐徐地降了下来,安全地溅落在太平洋湛蓝的海水中。

从发射开始到降落,“阿波罗”总共飞行了近100万公里,历时195小时18分22秒,回到地球的时间只比预定的时间晚了10秒钟!

在溅落点20公里外的美国海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美国总统尼克松正等待着宇航员们归来。

2架直升机飞临溅落点,将宇航员们带到了航空母舰上,尼克松向宇航员们表示了热烈的祝贺:

“这是创世以来世界史上最伟大的一周,由于你们尽力的结果,世人从没有像现在这么接近过。

”“阿波罗精神”在这以后的几年里,美国一鼓作气相继发射了“阿波罗”?

12号至17号6艘载人飞船,进行月球探险,共有21名宇航员进入了太空,12人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在月面活动时间累积达298小时!

1969年11月,“阿波罗”?

12号飞船在月球的另一个地区进行了第二次着陆,登上月球的2名宇航员曾2次离开登月舱,在月球上漫步,并做了更重要的试验,还收集了更多的岩石和月球浮土。

7个月后,“阿波罗”?

13号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又一次登月飞行,但由于飞船发生故障,他们没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在太空飞行3天半后安全溅落在太平洋上。

1971年,“阿波罗”?

14号飞船进入绕月轨道,其中2人安全地在月球上着陆,他们还带去了小手推车,在月球上漫步将近3公里,并在月球上搞了一次小小的娱乐活动——打高尔夫球。

几个月后,“阿波罗”?

15号飞船把一辆特制的车子带到了月球上,这辆大约3米长的“月球漫游者”是由电力驱动的,2名宇航员在月球上住了3天,他们每天驾驶着“月球漫游者”在不同的地方探险,使用车中的仪器进行了很多科学试验,并用车子收集了大量岩石。

1972年3月,“阿波罗”?

16号又在月球上呆了3天。

同年12月,“阿波罗”?

17号进行了最后一次飞行,他们在月球上建立了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里有核动力和电子仪器,用来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并把资料送回地球中。

2名宇航员乘坐“月球漫游者”在月球上探险,一次开出了16公里,这是在月球上最长的一次驱车旅行。

至此,历时11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圆满?

结束。

在兴奋之余,有人注意到,“阿波罗”登月计划使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项计划使美国花费了250亿美元,美国平均每个家庭要担负472美元!

前后共有2万多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参加,总人数超过了40万,平均每一艘登月飞船的造价比其用黄金制成的还要贵15倍!

美国人从月球上带回的岩石和尘土样品,若按重量计算,其价值竟是金刚石的35倍。

这种耗资巨大、技术复杂的空间探险,对人类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有些人认为,与其花费数百亿美元到太空探险,不如将其用来解决地球上的一些问题。

但是,多数科学家们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

月球探险,绝不是和地球上的问题不相干的,人类在太空中第一次见到地球之后,才第一次认识到地球上生物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