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人物传记类练习1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4211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人物传记类练习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人物传记类练习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人物传记类练习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人物传记类练习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人物传记类练习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人物传记类练习16.docx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人物传记类练习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人物传记类练习16.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人物传记类练习16.docx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人物传记类练习16

人物传记类课后练习(16)

1.卜式,以田畜为事。

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

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

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

“欲为官乎?

”曰:

“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曰:

“家岂有冤,欲言事乎?

”曰:

“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上以语丞相弘。

弘曰:

“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

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

“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

“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

“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

迁成皋令,将漕③最。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

会吕嘉(南越丞相)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

上贤之,下诏曰:

“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

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

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

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汉书·卜式传》)

注释:

①浑邪:

匈奴首领名。

②缑氏:

县名。

③将漕:

办理漕运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输家财半助边(捐献)B.此非人情(礼节应酬)C.于是上久不报式(答复)D.今又首奋(首先站出来)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而弟尽破其产其皆出于此乎B.欲令子牧之夫五人之当刑也C.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D.焉能致此位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时汉方事匈奴。

(理解:

当时汉朝正在从事征伐匈奴的战争。

)B.上于是以式终长者。

(理解:

皇上于是认为卜式终究是年纪太大了。

)C.尊显以风百姓(理解:

皇上使他尊贵先荣,用来教化百姓)D.上过其羊所,善之。

(理解:

皇上路过他放羊之处,很赞许他)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卜式忠君爱民的一组是()

①臣生与人亡所争②愚以为贤者宜死节③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

④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⑤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⑥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②⑤⑥

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

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奔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可替皇上放羊。

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品德高尚但不善于表达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输边,从给皇上牧羊一直到被封为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诛学者之晚也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且人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

事梁孝王为中大夫。

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

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

安国曰:

“死灰独不复然乎?

”田甲曰:

“然即溺之。

”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

田甲亡走。

安国曰:

“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甲因肉袒谢。

安国笑曰:

“可溺矣!

公等足与治乎?

”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

大行王恢议曰:

“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安国曰:

“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

“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

”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

“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

”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

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

曰:

“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

”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

当是时,汉伏兵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

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

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

王恢从代主击其辎重。

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

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

尉史曰:

“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

”单于顾谓左右曰:

“几为汉所卖!

”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

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

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无何,梁内史缺          居:

过了B.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倍:

违背C.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行:

将要D.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怪:

责怪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并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

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不一致的。

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在韩安国的提议下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斩杀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三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统领各路兵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国曰:

“死灰独不复然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

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

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

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

繇说傕、汜等曰:

“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

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

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

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

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

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

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

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

太祖与繇书曰:

“得所送马,甚应其急。

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

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

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

“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

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 纵吾欲归,其得至乎!

此为未战先自败也。

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

”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

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

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干。

语在《既传》。

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

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

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

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

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

文帝罢朝,谓左右曰:

“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辟:

划分B.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矫:

假造,伪造C.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易:

轻视D.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单:

通“殚”,竭尽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②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B.①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②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C.①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D.①纵吾欲归,其得至乎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钟繇处事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

②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

③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

④纵吾欲归,其得至乎?

⑤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

⑥乃一代之伟人,后世殆难继矣!

A.②③⑥B.①②④C.③④⑤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钟繇未归附太祖前,就暗中与太祖呼应,劝李傕、郭汜等人为太祖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太祖的诚意。

B.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队的威胁。

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赏识,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2)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

(3)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

4.阅读苏辙《巢谷传》,完成小题。

巢谷,字元修。

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

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

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

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

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

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

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

"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

"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

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

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

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闻者皆笑其狂。

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

"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

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予惊喜曰:

"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

"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

"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

"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

城不沉者三版,县斧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

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

谈曰:

"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

"襄子曰:

"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至友其秀杰友:

以…为友,结交B.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徙:

搬家,迁徙C.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恨:

遗憾D.县斧而爨,易子而食县:

通假字,通“悬”

2.下列各组句子,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B.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不拘于时,学于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B.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C.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D.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

(2)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3)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廉希宪事略

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

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

“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吾其从之。

”举族承命。

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

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

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

公曰:

“尔岂亿我为不能耶?

顾吾弓差软。

”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

“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

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

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

公方读书,略不答。

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

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

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整求退,谓曰:

“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

”及出,愧赧无人色。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

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

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诸儒但言困苦,乞归。

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是夜,诸兄弟问曰:

“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才,却礼遇如此其至。

我等不能无疑。

”公曰:

“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

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

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

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

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

”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氏:

作为姓氏B.诸贵假以劲弓假:

借给C.整复浼入言之浼:

派遣D.明日当诣政事堂诣:

前往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  )

①三发连中,诸贵惊服

②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③公方读书,略不答

④因令彻去坐椅

⑤及出,愧赧无人色

⑥且戒内人备酒馔A.①②⑤        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

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

B.廉希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

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给予了他格外的恩宠。

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是不知君臣之义的叛臣。

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岂亿我为不能耶?

顾吾弓差软。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题。

万里寻兄记

(清)黄宗羲

宗羲六世祖小雷府君,讳玺,字廷玺。

兄弟六人。

长伯震,商于外,逾十年不归。

府君魂祈梦请卜之,茫然不得影响。

作而曰:

“吾兄不过在域内,吾兄可至,吾何不可至乎?

”蹑屦出门,乡党阻之,曰:

“汝不知兄之所在,将何之?

”府君曰:

“吾兄,商也。

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

吾尽历通都大邑,必得兄矣!

于是裂纸数千,缮写共兄里、系、年、貌为零丁。

所过之处,辄榜之宫观、街市间,冀兄或见之。

即兄不见,而知兄者或见之也。

经行万里,獠洞、蛮陬,踪迹殆遍,卒无所遇。

府君祷之衡山,梦有人诵:

“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

遇士人,占之,问:

“君何所求?

”府君曰:

“吾为寻兄至此。

”士人曰:

“此杜少陵《舂陵行》中句也。

舂陵,今之道州。

君入道州,定知消息。

”府君遂至道州。

彷徨访问,音尘不接。

一日,奏厕,置伞路旁。

伯震过之,见伞而心动。

曰:

“此吾乡之伞也。

”循其柄而视之,有字一行云:

“姚江黄廷玺记。

”伯震方惊骇未决,府君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

道路观者,亦叹息泣下。

时伯震已有田园妻子于道州,府君卒挽之而归。

尝观史传,人子所遭不幸,间关踣顿求父求母者不绝书,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

岂世无其事欤?

抑有其事而记载者忽之欤?

方府君越险阻,犯霜雪,跋涉山川,饥体冻肤而不顾,钳口槁肠而不恤,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汲汲皇皇,惟此一事,视天下无有可以易吾兄者。

而其时当景泰、天顺之际,英宗、景皇,独非兄弟耶?

景皇惟恐其兄之入,英宗惟恐其弟之生。

富贵利害,伐性伤恩,以视府君,爱恶顿殊。

可不谓天地纲常之寄,反在草野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而曰作:

站起来B.踪迹殆遍,卒无所遇卒:

最终C.觉而以为不祥觉:

睡醒D.以视府君,爱恶顿殊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小雷府君“挂念兄长”和“为找兄长历尽险阻”的一组()A.①魂祈梦请卜之

②踰十年不归B.①梦有人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

②经行万里,獠洞、蛮陬,踪迹殆遍C.①见伞而心动

②饥体冻肤而不顾,钳口槁肠而不恤D.①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

②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雷府君为找寻出外经商十年未归的长兄伯震,在没有伯震任何音讯的情况下,不顾别人的劝阻万里寻兄,其情其事,感人至深。

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小雷府君终于在梦中获得找寻其兄的线索。

然当他历尽艰辛找到长兄时,长兄已经在道州有了田产和家室,他最终只好惋惜而归。

C.作者认为,自古以来,孩子辗转颠簸寻求父母亲的故事不断出现在史传中,但弟弟找寻哥哥的故事则没有出现过,其原因并不一定是世上没有这样的事。

D.这篇文章通过写兄弟的友爱,鞭挞了帝王英宵与景皇因“富贵利害”而“伐性伤恩”的丑恶,暴露了统治阶级封建道德的虚伪

(4)翻译下列文言文句

①吾兄,商也。

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

吾尽历通都大邑,必得兄矣!

译:

②所过之处,辄榜之宫观、街市间,冀兄或见之。

即兄不见,而知兄者或见之也。

译:

③人子所遭不幸,间关踣顿求父求母者不绝书,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

译: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授邵武知县。

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

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

天启二年正月,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

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

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

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

曰:

“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

寻令赴前屯安置辽人之失业者,崇焕即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将士莫不壮其胆。

在晋深倚重之,然崇焕薄在晋无远略,不尽遵其令。

十三山难民十余万,久困不能出。

大学士孙承宗行边,崇焕请:

“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别遣骁将救之。

宁远去山二百里,便则进据锦州,否则退守宁远,奈何委十万人置度外?

”承宗谋于总督王象乾。

象乾以关上军方丧气,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

承宗以为然,告在晋。

在晋竟不能救,众遂没,脱归者仅六千人而已。

及承宗驳重城议,集将吏谋所守。

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在晋及张应吾、邢慎言持不可,承宗竟主崇焕议。

已,承宗镇关门,益倚崇焕。

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劳绩大著。

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

承宗怒曰:

“监军可专杀耶?

”崇焕顿首谢,其果于用法类此。

崇焕初议和,中朝不知。

及奏报,优旨许之,后以为非计,频旨戒谕。

崇焕欲藉是修故疆,持愈力。

而朝鲜及文龙被兵,言官因谓和议所致。

文龙既死,甫逾三月,大清兵数十万分道入龙井关、大安口。

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然都人骤遭兵怨,谤纷起,谓崇焕纵敌拥兵。

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

帝颇闻之,不能无惑。

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

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

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

法司坐崇焕谋叛,三年八月。

遂磔崇焕于市。

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

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明史·袁崇焕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