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4080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南国社:

南国社是20年代初成立的话剧团体。

田汉先后创办《南国》半月刊、《南国特刊》和南国艺术学院等。

主要在1928年至1929年公演两期四次,全部演出田汉创作的剧本,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其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

2、新文化运动:

1917年,《新青年》由上海迁京。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这场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其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并于1919年借“五四”运动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3、创造社: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最初成员是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等,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

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后期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1929年2月创造社被当局查封。

4、七月诗派:

四十年代诗歌流派,因文学杂志《七月》而得名,成员包括胡风以及艾青、田间、鲁黎、邹获帆、彭燕郊、冀汸等。

以胡风的理论为纲领,认为人必须在主观拥抱客观的过程中使客观屈从于主观。

其作品中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是张扬生命强力,召唤战争,鼓动战斗;第二类是高举意志大旗,投人战争,慷慨赴难;第三类是胸怀光明信念,歌颂战争,礼赞战斗的青春。

5、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理事有郭沫若、茅盾等45人,周恩来等为名誉理事,老舍主持日常工作,会刊《抗战文艺》,提倡“文章入伍、文章下乡”,号召作家们拿笔杆代枪杆,争取民族之独立,是民族解放时期文化统一战线组织。

6、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择、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12人,会刊《小说月报》。

主张“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

”“……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

7、“野草”杂文:

流派因《野草》而得名。

成员有夏衍、宋云彬、孟超、秦似等,在反抗日寇、反对投降,在批判周作人、“战国策”派等方面,较为集中地发表了笔锋犀利的文章。

8、社会剖析小说:

30年代迅速崛起的小说流派,开创者茅盾。

自觉将小说艺术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在大规模、全景式地再现中国社会、表现各个阶级现实动向的同时,以科学理性精神侧重从经济角度对中国社会性质、社会生活进行剖示。

在文学观念方面,强调对社会现实进行细密的观察,注重在宏大的结构中对历史性题材作客观的描绘,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具有复杂性格和悲剧命运的典型人物。

茅盾是其开创者。

9、乡土小说:

在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

“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10、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成立于上海,1936 年因形势变化而解散。

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组织,先后出版刊物《北斗》、《萌芽》等十几种。

主要成员有鲁迅、茅盾、夏衍、田汉、丁玲、张天翼等。

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突破了国民党的文化"固剿",创作了《子夜》等优秀作品,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也存在"左"的倾向。

11、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穆旦、辛笛、陈敬容、杜运爱、郑敏等9人。

九叶诗派的特点是:

既忠于时代和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较多吸收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手法使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在他们的诗里得到较好的结合。

12、三美:

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绘画美强调诗画相通。

13、语丝派:

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

他们坚持思想革命,主要成就是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是所谓的“语丝文体”。

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

14、京派小说:

30年代京派文人活跃在《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文艺杂志》这些重要的北方文学报刊上,形成有别于左翼,又与海派对峙的一个鲜明的小说流派。

所显现的是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其审美感情是诚实、从容、宽厚的,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比较成熟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

二、论述题(答题要点)

1、周朴园的形象及其意义。

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年轻时的爱情和后来的内疚;封建家长作风;贯穿性行为是维持家庭的固有秩序。

2、以《小二黑结婚》为例,论述赵树理小说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

赵树理熟悉农村,热爱农民,用自己的小说创作表达农民的情绪、利益和愿望,其作品以不同角度反映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中国农村最伟大最深刻的变化,堪称中国农村变革的一面镜子。

如《小二黑结婚》通过描写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为冲破封建传统,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而进行斗争的故事,热情歌颂了新一代农民努力战胜农村中猖獗的恶霸势力和顽固的封建传统思想,揭示了中国农村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

小二黑和小芹在爱情上的胜利是当时农村社会斗争的一部分,其意义早已超出爱情本身,而显示了新政权建立后农村意识形态的发展与进步,这正是农村的深刻变革之一。

又如《李有才板话》通过对阎家山改选村政权和实行减租减息曲折过程的描写,极有典型性地表现了中国农村民主革命的发展进程和深刻变化。

小说主人公李有才体现了先进农民的集体智慧和时代发展的趋势。

总之,赵树理不仅写出了农民政治经济翻身的重要,更写出了农民思想上翻身的重要。

赵树理的小说是继鲁迅之后,农村题材小说的又一块里程碑。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手法上,赵树理的小说显示了异常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

首先,赵树理继承了传统小说中描写人物重行动、忌静止刻画的特点,让人物在活动中间去表现自己的性格。

如《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和小芹、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形象塑造,无一不放在动态的农村社会斗争中来完成,无一不与各自独特的而又各具社会普遍性的活动紧密相关。

其次,赵树理借鉴了传统评书、章回小说的结构特点,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曲折性、首尾呼应,既适应群众欣赏习惯,又不像旧章回小说那样刻板僵硬,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小说形式,推进了“五四”白话小说的民族化。

《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小说都体现了这方面的成就。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是大众化、通俗化的。

在《小二黑结婚》等作品中,作家都大量使用经提炼、纯化了的北方农民口语,不仅人物语言是口语化的,而且作家的叙述语言也是口语化的。

他把生动的农民口语引入到现代文学语言的领域,不仅丰富了文学语言,而且对推进现代汉语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

总之,赵树理小说熔艺术性和大众性于一炉,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民族新形式,并对后来的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3、试论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独特性。

《边城》不仅在思想表现方面具有它的独特性,而且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它鲜明、独特的个性。

(1)作者擅长将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对翠翠的描写,作者静观默察、敏感揣摩少女在青春发育期性心理所表现的各种情态,通过粗线条的外部刻画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从而把羞涩、娴静、温柔的个性维妙维肖地突现出来。

(2)小说结构寓严谨于疏放,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

全篇21节,围绕翠翠的爱情故事这一中心逐步展开,立主脑、减头绪,使情节集中、单纯;作品以滩送、天保两人钟情于翠翠作为经线,以老船夫关心、撮合孙女的婚事作为纬线,生出变化的波澜,推动故事有节奏地向前发展。

同时,又以翠翠与滩送、天保的爱情纠葛作明线,以王团总想滩送当自家女婿而生出事端作暗线,这样经纬交织、明暗结合,将情节的单纯性与复杂性完美地结合起来。

(3)具有独异的乡土文学色彩。

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陪嫁、丧葬、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构成一道鲜亮的风景线,使《边城》具有独异的乡土文学色彩。

特别是关于端午节风俗的描写,作为小说的背景与轴线显得自然而贴近生活。

同时关于端午节等民风民俗的描写,对于作为大自然女儿的翠翠,其思想性格的生成与发展,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4)《边城》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曲浪漫主义的牧歌。

4、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浓郁的京味儿;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文化审视和社会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蕴;小说文体的创新;小说语言的地域风味。

5、从《家》到《寒夜》看巴金艺术风格的转变——教材P:

202~203

对旧社会热情洋溢的抨击变为对黑暗现实冷静、客观的分析和解剖;刻画重点由外部事件转入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启示

6、郭沫若诗集《女神》的的内容与主题。

——教材P:

87~89

诅咒毁灭与颂扬新生;对祖国的热爱与眷念之情;歌颂“偶像破坏者;对“劳工神圣”的景仰和颂扬;对大自然的礼赞。

7、从《四世同堂》看老舍小说创作的艺术发展——教材P:

303~305

8、论阿Q形象及其意义

鲁迅小说《阿Q正传》是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品,它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面.貌,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尖锐地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民问题。

作品表明:

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启蒙,打碎农民精神上的枷锁,才能使他们真正走向反抗和斗争的道路。

 

小说的主人公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阶级矛盾非常尖锐、阶级对立十分严重的一个江南农村未庄,是一个极其贫闲的流浪雇农,也沾染了一些流氓无产者的习气,即鲁迅所说的“沾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他无家无业,无亲无故,借住在一个土谷祠里.靠着给人做短工维持生活。

阿Q的社会地位也非常低,连准确的姓氏都不可考,地主赵太爷竟然可以不许他姓赵,并且给了他一记耳光。

未庄的人平时谁也不注意阿Q,只在活儿忙的时候才记起他这个廉价劳动力来。

人们对阿Q可以随便嘲弄,使他的人格受到难以容忍的伤害。

然而可悲的是,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者.却似乎并无真正的愁苦,倒反而总是那么达观和得意。

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阿Q虽然很不幸.但在他身上却束缚着一种可怕的精神枷锁.那便是精神胜利法(即阿Q主义或者叫阿Q相)。

 

  

(1)自欺欺人、自我安慰。

其特点是用从幻想中求得胜利、从精神上战胜对方的方法来消除耻辱,取得安慰。

因此,所谓精神胜利法,实质上乃是一种奴隶主义和失败主义的表现。

比如阿Q虽然用“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来解脱被人揪住辫子在墙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的难堪的局面,虽然在赌赢的一堆洋钱被抢走后用自打耳光而以为是打别人的耳光的“转败为胜”的办法米“战胜”对方,但是,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他实际上处处是一个失败者。

尤为令人吃惊的是:

阿Q的精神胜利法发展到极致时,竟由“怒目而视”变成了“你还不配”,以丑骄人。

 

  

(2)爱面子、讳疾忌医,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

他连身上的虱子不如王胡多电觉得“大失体统”。

他很自尊,可偏偏头上有几个癞疮疤,因而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

阿Q既自尊自大而又最能自轻自贱,这两种对立的东西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着;当被人扭住黄辫子,形势于自己很不利时,他可以大胆承认:

“打虫豸.好不好?

我是虫豸    还不放么”?

但不到卜秒钟,阿Q又觉得仍是心满意足和得胜了:

因为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而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

这是何等荒唐的阿Q式的逻辑!

 

  (3)阿Q还欺善怕恶,怕强欺弱。

他遭到失败后往往不敢向真正的敌手作斗争,比如被赵太爷打了耳 光.他不敢抗议;换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他也不敢抗争。

却转而向弱小者去报复。

他的调笑小尼姑、与王胡以及小D的打架,都是他怕强欺弱的典型表现。

 

  (4)此外,阿Q还十分麻木、健忘,特别是对于被压迫被损害的麻木、健忘。

他的糊涂和麻木可以说基本上贯穿了一生,如画圆圈时的思想状态.以及游街时竟因没唱几句戏而“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等等?

都是精神极端麻木的突出表现。

阿Q还患有一种对于被压迫被损害的惊人的健忘症。

他经常这样:

在生活中受了侮辱,以“你算是什么东西”等“妙”法“战胜”怨敌之后,便愉快地跑到酒店里喝几碗酒,和别人调笑一通,l3角一番.“得胜”后,就愉快地回到土谷祠.放倒头睡着了。

挨他一向瞧不起的“假洋鬼子”的打,是多么大的屈辱!

但“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

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他慢慢地走,将到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这种惊人的健忘症,使得他老是处于被侮辱中而不自觉。

至于他认为“女人是害人的东西”,对“男女之大防”非常严以及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则都是封建道德观念的遗毒的具体表现。

 

  以上就是阿Q性格的基本特征.阿Q主义的一些主要冈素。

但是,在阿Q身上除了阿Q主义之外。

还在某种程度上显示着劳动者的对压迫者的仇恨心理和要求改变不幸命运的愿望,当辛亥革命的风暴掀起时,阿Q甚至被革命所吸引,接近和要求参加革命。

尽管阿Q对革命的理解荒唐可笑?

只是一种“阿Q式”的革命,但是,他对于改变不幸命运的愿望却是热烈而真诚的。

因此,阿Q的阿Q性和革命要求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我们理解阿Q这一艺术典型的思想性格时不能忽视的。

 

阿Q主义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病态.鲁迅对它的解剖意在批判整个旧社会,小说的谴责对象广泛涉及各个阶级、各个阶层。

几年来,阿Q精神已经成为一切自欺欺人、因循守旧的腐朽思想的通用名词,人们常常用它来讽刺敌人和批评群众中的落后现象。

今天,阿Q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这个形象至今仍具有现实教育意义,能鞭策我们进一步向旧思想的残余影响进行坚决斗争。

 

9、蘩漪形象及其意义。

受五四个性解放思想影响;双重的悲剧冲突和双重的打击与痛苦;忧郁阴鸷的性格;绝望中的反抗;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

10、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1927年~1937年的文学思潮的总的特点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这两大文学思潮的并存和论争。

大革命失败后,创造社、太阳社在上海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与鲁迅、茅盾等开展革命文学论争,这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期,影响巨大;但以创造社、太阳社为代表的初期革命文学思潮无论是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存在严重的左倾错误。

1930年左联成立,革命文学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团结了广大革命作家和文学青年,不断克服自身的错误倾向,形成强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思潮。

1936年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左翼文学界发生两个口号论争,革命文学运动和革命文学思潮向抗日救亡运动的思潮转化。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特点是强调文学与革命、与政治的联系,文学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则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文艺和政治保持距离或强调文艺脱离政治而自由。

这时期的“京派”“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文学流派,虽然具体文学主张各有不同,在文学脱离政治而自由这一点上,程度有轻重,却有其一致性,汇成本时期一股不小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其中有些流派和革命文学发生思想论争。

以上就是文艺与革命、与政治的关系而区别的新文学的两大文学思潮。

就创作态度、创作道路和艺术方法而言,则这时期新文学仍以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基本是是现实主义的,上一时期最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团体创造社、这时期提倡革命文学,其主干作家都向现实主义转化,如郭沫若、郁达夫的作品中现实主义成分加重,象征派诗人穆木天成为中国诗歌会的主干人物;浪漫主义戏剧团体南国社转向,主干人物田汉剧作中现实主义的成分加强,茅盾等左翼作家创作了《子夜》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小说。

这时期,巴金、老舍、曹禺等民主主义作家创作了《家》《骆驼祥子》《雷雨》《日出》等现实主义杰作;文学研究会叶圣陶、李劼人等作家,创作了《倪焕之》《大波》等现实主义长篇;东北作家群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创作了一批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的抗日救亡文学。

北方的“京派”作家,其创作也多数属于现实主义。

这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作为文学语法的现实主义文学,在这时期更为发展壮大结出丰硕成果的时期。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前一时期相比大大减弱,创造社转向革命文学,新月社向现代主义转向,湖畔诗社等已停止活动;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这时期却有所发展。

以戴望传舒为首的现代诗派是本时期诗坛的重要流派,后期新月社向现代主义转化,汇成一股不小现代主义思潮;在小说方面,以施蜇存为代表的心理分析派,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是这时期具有现代主义特色的小说流派;戏剧方面,曹禺的《原野》是本时期具有浓重现代主义色彩的剧作。

 

11、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五四时代精神,是一种破旧立新的狂飙突进精神,是民族觉醒的反帝爱国精神。

郭沫若《女神》正是充分表现了对一切旧秩序、旧传统、旧礼教彻底否定,呼喊着创造与光明、民主与进步的狂飙突进精神,热烈抒发了爱国情思。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女神〉的个性解放要求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个性解放不仅是个性本身,而是将个性解放作为社会、大众、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个体与社会、大众、民族、国家为一体。

因此,〈女神〉中的“自我”不令是诗人自己,而且是包含上述内涵的:

大我。

《天狗》中天狗的形象,把日月星辰和全宇宙都吞了,“我便是我了”。

这我便是全宇宙了。

这里也有着泛神论思想的影响。

《凤凰涅磐》中的凤凰形象,《炉中煤》中的炉中煤形象,也类此。

第二个特点:

个性解放要求既表现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也表现为破坏一切旧物实现新我的精神,《天狗》中的“我是一切星球4 底光”,“我是全宇宙底能的总量”便是对自我价值肯定的夸张的诗意表现;而这具有如此巨大的光和能的得的“我(天狗)在飞奔、狂叫、燃烧,在自毁,要爆炸,这种冲决一切罗网,毁灭一切旧物的强悍形象,正是五四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意的极度夸张。

2)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这是和上述个性解放要求密切相关的一个内容。

对黑暗罪恶的旧世界旧中国及一切旧事物旧礼教的反抗叛逆精神是《女神》的主要精神,在《凤凰涅磐》中,凤凰积午木自焚,自焚前的凤歌与凰歌,对旧世界发出了最强烈的诅咒,倾诉了在这黑暗世界中的痛苦、羞辱,并借群鸟歌鞭挞、嘲讽了这黑暗世界同流的各类人等。

反叛旧的为了创造新的,凤凰自焚后更生,不仅凤凰更生,而且是“一切的一切”更生,更生的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热诚、热爱、欢乐、和谐、生动、自由、悠久的凤凰和新世界,表现出诗人的理想和向往。

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

我的那么凤凰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

眷恋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在《炉中煤》中诗人就把祖国比为“年青的女郎”而以有着“火一样的心肠”的炉中煤自喻,为“年青的女郎”燃烧,献身。

郭沫若《女神》的主要思想是个性主义、泛神论、爱国主义。

这三者交融为一体,郭沫若从泛神论吸取“本体即神,神即自然”不断的破坏和不断的创造是事物发展的法则的唯物主义成分。

泛神论思想使《女神》中的自我,常和民族、国家、宇宙成物融汇一体。

因此,我们上面分析《女神》的三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也窃相边。

《女神》这互有联系的几方面的思想、精神,最充分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

12、试论巴金《家》中觉新的思想性格及其悲剧意义。

 

(1〉觉新是一个懦夫,但又是一个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悲剧 性命运的懦夫。

他是行将崩溃的封建家庭制度的产物。

  

(2)他同情其他牺牲者,但只能把同情咽进肚子里。

他所受的 封建教育和个人的道义责任,使他无法像觉慧那样,大胆地反抗这 个封建家庭。

 

(3)他处处维持着这个渍烂的家庭,甚至为缓和冲突而不得不 去做帮凶,他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4)觉新的悲剧是封建未世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悲剧,这一形象 对于现代中国某些知识分子说来,是具有很大概括力的。

 

13、简析赵树理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赵树理是蜚声文坛的“农民作家”。

他对农民非常熟悉。

他的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解放区农村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斗争,表现了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奴隶变为主人的历史性变化,揭露了农村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农村人物形象,尤其是各类农民的形象。

赵树理的小说以广大农民为对象,尊重农民的审美习惯,注意吸收中国传统民间文艺表现手法,熟练地运用农民群众语言。

在表现农村生活方面,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地方色彩和泥土气息。

因此,他的小说,在当时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拥有很多读者。

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写社会大变革中的农村、农民,这是赵树理的独特风格,是赵树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赵树理的创作特色影响了山西一批作家,如马烽、西戎、孙谦、束为等,被称为“山药蛋派”。

 

 

14、分析《寒夜》的思想内容。

 

  答:

《寒夜》通过对抗战时期国统区重庆一个家庭中三个小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和悲剧命运的捕写,表达了“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宣判旧社会、旧制度死刑”的主题。

 

  

(1)这已不是封建性的家庭,而是由共同理想和爱情结合起来的新型小家庭。

这个小家庭的破裂?

主要原因是社会,是抗战时期国统区统治下的现实。

 

  

(2)小说的主人公汪文宣、曾树生是大学同学.毕业时都怀抱着改造社会的理想,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相爱而结合,有了一个孩子。

但是,抗战时国统区的现实,粉碎了他们的理想美梦。

为了生活,汪文宣在一个图书公司里做小公务员,整天埋首做校对工作。

曾树生凭美貌做了银行的“花瓶”。

菲薄的薪水,贫困的生活,庸俗势利的社会,仰人鼻息的环境,使汪文宣,曾树生年轻有为的性格发生扭曲。

汪文宣善良而懦弱无能,虽勤劳认真做事而仍受轻视,因正派不善巴结而心情郁结。

家庭少有欢乐。

汪文宣母亲的到来加剧了家庭的危机。

母亲是个旧式妇女,爱儿子.看不惯不喜欢媳妇。

婆媳经常不和吵架,使得夹板丈夫左有为难。

汪文宣在单位受气,在家里又两面受气,终于肺病发作。

小说细致地描写了这三个小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

汪母为儿子有自我牺牲精神,但不是个好婆母。

她虽是婆婆,但在家里像老妈子似的做家务。

她看不起媳妇的职业,但不得不间问接用媳妇的钱。

这使她心里很不平衡。

她像阿Q似的得意而残忍地说媳妇“你不过是我儿子的姘头.我是拿花轿接来的。

”(汪文宣和曾树生结合时,汪文宣以新派青年的观念,反对举行结婚仪式)这严重伤害了曾树生。

曾树生虽然深爱着汪文宣,但她无法忍受丈夫毫无生气的生活方式。

无法忍受婆母的恶意中伤,无法忍受死气沉沉令人压抑常常为琐事争吵的家庭。

她健康漂亮,追求自由和幸福。

银行的上司追求她。

要凋她一起到兰州分行工作。

她经过激烈的道德抉择和感情   折磨,选择了离开生病的丈夫改变生活方式的道路。

她没有像传统妇女那样为这个毫无希望的家庭作牺牲,而是靠自己选择来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和价值。

曾树生具有一种反传统道德、重自我的新型现代女性的道德特征。

 

  在抗战胜利的爆竹声中,汪文宣贫病交加死去,汪母带着孙子离开重庆。

曾树生回到重庆怀着兴奋心情看望亲人,但亲人已死已走(她在兰州每月汇钱和写信来,汪文宣回信总说自己很好)。

作者在结尾一再写到曾树生在失去亲人的孤独中深切感受到:

“夜真冷啊!

”这种个人的悲凉命运感,这种在艺术氛围上弥散着绝望的寒夜冷气,表明了作家对抗战胜利后的当时社会和围民党统治的国家的清醒认识。

15、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答题要点:

诗与政论的结合;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