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749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2.docx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2.docx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2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

2019关于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2019关于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贫困地区而言,由于自然环境较恶劣,基础设施滞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民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等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压力大、担子重、困难多、路程远。

如何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农村基础条件落后。

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重大改善,但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相比仍然非常落后。

2.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

贫困地区大多是农业县,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缺乏现代农业产业支撑,农业的整体实力较弱。

3.农民收入水平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贫困地区农村返贫现象比较突出,平均返贫率在20左右,有些地方高达70至80。

另外,贫困地区农民和其他人群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

4.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

5.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缺乏。

主要原因是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弱病残留守,一方面导致劳力、资金和物力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参与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人员明显减少,精神文明建设也无法保证。

同时,贫困农村普遍存在党员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乡村干部培训又跟不上,党的基层组织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6.群众思想观念比较落后。

部分贫困地区群众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等、靠、要”的思想比较突出。

也有少数基层干部认为扶贫就是给钱给物,缺乏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精神和办法。

二、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建议和对策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大力改善水、电、路和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比例,重点解决农村通水、通路、通电、通沼气、通信息等“五通”问题;二是加大社会融资力度。

大力争取金融系统的支持,加大信贷投入。

要通过特色资源招商,吸引外来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三是加大农民筹资力度。

正确引导和鼓励群众主动筹资投劳,积极参与投资少、见效快、自己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改厨、改厕、沼气等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产生活质量。

近年来,马山县多渠道筹集资金,先后实施了县城给水系统改造工程,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的目标。

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9个、人饮工程20个,建设生态文明村20个,建设沼气池12530座,沼气池入户率达38.2。

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努力培育支柱产业,提高农村发展水平。

要坚持以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城镇为中心,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重点发展特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要培育支柱产业、壮大特色基地、经营龙头产业、引入科学技术、完善基础建设,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同时,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近年来,马山县在培育支柱产业上狠下功夫。

一是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的战略,利用丰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特色矿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优势产业群,又带动了农业的发展;二是采取“公司基地大户”模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全面实施养殖业“一十百千”工程(即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全县罗非鱼年产量达1万吨、瘦肉型母猪年末存栏达10万头、马山黑山羊年饲养量达100万只、马山土鸡年饲养量达2019万羽,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翻一番)。

通过引进产业化龙头公司、资金扶持、技术培训、成立协会等方式,建立了马山黑山羊种羊和马山土鸡种鸡生产等农业产业化

基地;三是以城镇为依托,发展壮大第三产业。

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以此扩大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容量,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3.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

一是要用好用足国家的扶贫开发政策,加强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扎实做好贫困户的小额信贷、异地安置等多种方式的扶贫工作,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加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群众创造增收来源。

近年来,马山县投入资金

1.54亿元,实施贫困村道路、校舍、沼气池、人畜饮水、电网改造、通讯光缆等项目建设,解决了9.6万人行路难、饮水难和

篇二:

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无论是教育体制改革,还是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贫困山区学生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如何提高贫困山区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贫困山区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要发展农村教育,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

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穷困山区教育发展的大障碍。

造成贫困山区学生心理问题居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条不小的长廊,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关键词:

教育现状引起的原因改善方案

一.家长对教育的漠视

在贫困山区,因为经济的落后,信息的闭塞,使广大家长无法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很少家长有要把孩子培养成才的观念,在我调查的这所小学,很多孩子小学毕业后就不会再有继续上学的机会。

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很多山区学生失去了接受知识的机会。

这种落后的观念将成为山区教育的大障碍。

二、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冲突

贫困山区的学生在未跨入校门之前就存在着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心理问题。

他们的内心比一般同龄人要敏感很多,他们需要的关怀和温暖也很多,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非常大。

古人说:

“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作为教师,每时每刻都用语言传递信息,用语占来评价学生,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师,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媒体,只能用“口”来传递信息,用“口”来交流思想。

倘若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

偶尔说出一些有损于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话,那时“小心灵”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另外,教师自身的心理问题,也会绐学生带来无法弥补的心灵和身体伤害。

尤其是喜怒无常和暴躁的性格,酿造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除厂伤害自己外,更严重的足会伤害学生和社会.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还没有全方位的判断能力,思维正处于“活跃”阶段,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楷模。

教师不科学的人生观、评价观、审美观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映,使学生的心理处于困惑状态,出现了各种心理冲突,严重影响丁学生身心健康。

三、教育设施设备极度缺乏,教学环境恶劣

很多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都根本不能满足现在所要求的标准。

在调查中的一个小学里,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教室简陋不堪,每个教室都没有电灯。

有的教室,连一山扇完整的窗户都没有。

在阴雨天气里,孩子们只能在阴冷黑暗的教室里上课。

孩子们的课程也只有语文数学,由于没有器材,音乐课,体育课都成为孩子

们的奢望。

或许,我们都难以相信在当今社会还会有这么差环境的学校,可是这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试问,在如此环境里的孩子,能健康学习快乐成长吗?

四、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而且素质偏低

在山区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老师,他们中只有极少受过专业教育,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

教师队伍整体存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

面队新形式下的教育素质,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偏偏显得力不从心。

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参加业务培训和到外地听课学习的机会。

而年轻的新教师又不远到条件艰苦的村小任教,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紧缺。

学校还常出现一个老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的现象,而且,一个班级就一个老师。

五、教育经费短缺

山区教育经费短缺,虽然国家采取了响相应措施,但实际看来,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教育经费少的可怜.经济落后和文化贫困总是相声相拌的,贫困山区学校教学条件差.教育落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来任教。

没有人才,就难以开发利用资源。

目前许多村小公费紧张,除了购置必须的办公.教学用品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外,已无其他能力添置电教设备.教学挂图.投影片.课改资料等教辅设备。

由于经费的问题,孩子们没有办法享受到课改带来的种种好处。

解决的方法即建议:

1.加快农村教育的全民化

在贫困山区,由于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的广度和深度还比较低,许多学生家长都有:

让孩子读书不如早挣钱来的合算这种观念。

他们认为:

培养孩子,只要能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多学也没有用,就连大学毕业都的自己找工作,倒不如让孩子早点工作。

这种淡薄的教育观念严重的影响孩子的进取心,也严重的阻碍着赔款山区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因此,在贫困山区,必须坚持加大对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并举的力度。

要提高全民素质,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家长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教育和发展的密切关系。

2.建立教师流动制度

贫困山区的农村学校教育落后,工资低,条件艰苦,待遇差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来任教,没有人才连有限的资源都难以开发利用。

执教人员紧张学校经费紧张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教师无机会接受培训。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教现实的是和城镇学校建立对口支援的关系,指定教师的流动制度,既可以解决农村学校因教师紧张和经费紧张引起的无法得到培训机会,也为城镇教师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并有利于农村教育特色的开发。

3.多种渠道筹措教育基金

有资金就能有条件来投资建设教学资源从而改变现状。

就目前的捆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这些学校就要挖掘自身的特色,从而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公司企业甚至个人来学校进行教育投资。

有关部门也应该看到城乡差距,少给重点学校一些奖励,多给农村学校一些鼓励。

政府部门也应该对学校的建设进行通盘规划,进行精心预测,努力提高本地区的教育质量为本地区的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4.特别问题特别对待,发挥自身优势

贫困山区小学针对网络及信息资源的缺乏问题,建议采用其他资源进行替代弥补的方式。

在条件有限的贫捆山区,图书馆可以发挥为学生提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的作用。

但在贫困山区图书馆..阅览室都显得困难,那么不如创建学生和教师自创的图书,书画书抄.自定自装,这些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本。

教学也有自身很大的优势,比如“自然”作为教育资源。

学校投入建设生物圆,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室外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环境。

结语:

偏远山区的教育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要开发农村贫困山区的教育——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是两个大难题,是两个不能一时之间就解决的大问题,农村教育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呼吁构建符合农村特色的教育模式,农村教育需要一个能发挥农村自身优势的环境。

教育和经济上午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贫困地区脱贫要靠教育,教育发展要以

篇三:

关于我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把扶贫开发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在国家和省上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与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增收问题相结合,项目带动,农户参与,整村推进,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

全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受气候、地理、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目前仍有贫困人口54877人。

***产业扶贫的做法和成效

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臵、水土资源、人口素质等因素制约,思想观念相对封闭落后,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实践证明,靠“救济式”扶贫,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更加严重;靠传统产业改变贫困面貌,自身条件又不允许。

如何利用好国家的各项扶贫惠农政策,真正走出一条促进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最根本的还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开发,发挥“造血”功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依托能人带动,做强劳务产业。

在走访的5个村中,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平均占到了三分之一,有的高达三分之二。

近年来,提出“立足优势调结构,依托能人带致富,劳务输出促增收”的发展思路,龙林村每年有500多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仅2019年一年,全村劳务收入就高达773万元,人均3000多元,占到了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438元的68%。

同时,2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学到技术后返乡创业,创办商贸流通、机械加工等企业10多家,带动500多人就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劳务产业已成为全

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被村民誉为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调整种植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业。

沿山地区土壤贫瘠,干旱缺水,靠传统种植业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要想依靠土地有所收获,就必须转变耕作方式,依靠现代科技,对接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种植业。

借助政策支持,壮大规模养殖业。

贫困村地区人多地少,发展种植业先天不足,但可以另辟蹊径,在养殖业上寻找突破。

为从根本上解决该村群众的脱贫问题,区、乡、村三级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抓住国家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政策的机遇,走“以草养畜,靠畜增收”的路子,采取“整合项目资金、区上扶持、部门帮扶、乡上协调、农户自筹”的办法,筹资78万元在平阳镇贫困村建起高标准养羊小区,修建暖棚61幢183间,目前,很多贫困农户养殖规模已发展到300只,每只母小尾寒羊年纯收入可达1200元,每户养殖10只母羊,基本实现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现实途径。

要实现脱贫致富的大变化,首先要有产业培育的大进步。

通过多年努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群众温饱基本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这些都为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

当前,我区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培育特色产业,也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从贫困村的发展来看,产业扶贫代表了今后我区扶贫开发的主要方向,必须把产业扶贫作为当前我市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和有力支撑,作为沿山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途径,全力以赴,抓出成效。

能人带动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助推器。

沿山地区因为贫困的原因,群众集体意识淡漠,公益设施建设滞后,无法形成干事业的合力,这就需要有一个坚强的村级领导班子带头,真正带领群

众干事创业,脱贫致富。

用好政策扶持资金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保障。

沿山贫困地区自身基础差,“造血”功能低,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党和政府在扶持政策上予以更多倾斜,给予“输血”支持。

同时,要真正使扶贫政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使好钢用在刀刃上,合理的整合必不可少。

提高农民素质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

推进产业扶贫,农民素质至关重要。

以劳务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东门村和范营村为例,一个技工的年收入要比普工高出1万多元;再以纯体力型输出的拾棉工为例,尽管每年的劳务收入非常可观,但工作环境艰苦,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同时,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对劳动者学习应用科技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加快产业扶贫步伐提供技术支撑。

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今后工作的建议

我区产业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还存在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劳动力素质偏低、扶持资金不足等问题。

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沿山地区贫困面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利用好政策和项目资金,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立足资源,做好产业规划。

要把产业扶贫纳入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坚持从区域资源环境实际出发,在摸清贫困群体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贫困人口结构、致贫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区域优势资源,在全市“十大工程”建设和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的发展战略中寻求沿山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拓展产业培育空间,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制定切实可行的区、乡镇、村

产业发展规划。

整合扶持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要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重点扶持产业培育。

市、县区财政要预算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产业开发示范村建设,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培育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带、增长点。

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沿山地区加快发展。

进一步拓宽产业扶贫的筹资渠道,鼓励企业和民间资金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继续坚持市、县区部门对口帮扶的方式,集中力量扶持示范村、重点村建设。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劳动力素质。

要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场地分散、师资薄弱,设施简陋等问题,制定完善培训规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通过农民培训促进产业发展。

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经济状况,要在劳动力技能培训方面给予更优惠、更务实的支持,切实解决农民培训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调动贫困地区农民学技术、强技能的积极性。

创新机制体制,为产业扶贫提供保障。

通过制定区域发展优惠政策,引导和推进贫困地区农户开展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致富能人、运销大户及村级基层组织在贫困地区建立农村专业服务实体,开展农产品经销、信息供给、农民培训以及农业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解除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后顾之忧。

强化工作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都要拿出相当精力,从政策、措施、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指导贫困乡村破解发展难题。

要抓好典型培育,认真总结各地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好思路、好做法,集中力量扶持示范村建设,创造成功经验,为贫困村

产业发展树立可学可赶的榜样。

要高度重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做好群众的引导发动工作,克服群众的畏难情绪,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产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