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民族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707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甸民族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寻甸民族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寻甸民族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寻甸民族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寻甸民族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寻甸民族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

《寻甸民族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甸民族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寻甸民族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ocx

寻甸民族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前言1

一、寻甸县民族旅游开发概述2

(一)民族旅游概述2

1、民族旅游定义2

2、民族旅游的性质2

3、开展民族旅游的意义3

(二)寻甸县民族旅游开发的现状4

1、寻甸县概况4

2、寻甸县民族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6

3、寻甸县民族旅游的开发现状7

二、寻甸县开发民族旅游可能面临的问题8

(一)政府的支持度不够9

(二)民族旅游产品不够有特色9

(三)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进入不够支持10

(四)市场竞争太过激烈11

(五)资金短缺,难以大量投入11

(六)缺乏专业管理人才12

三、寻甸县开发民族旅游的对策12

(一)增强当地居民的旅游意识,改善居民对开发旅游的观念12

(二)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13

(三)争取各级政府及旅游部门的支持、扶持旅游商品的开发和销售13

(四)抓民族风格,突出地方特色,注重文化内涵,有独特的创意、良好的质量14

(五)拓展开发宣传的深度和广度15

(六)培养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16

(七)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17

参考文献18

致谢18

寻甸民族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旅游日益成为一种极具经济开发价值的旅游方式,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民族旅游的开发创造了优越的自然和文化条件。

民族旅游开发要真正找到开发中会遇到的问题,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这样才能保证民族旅游开发能够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真正成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民族旅游开发现状传承保护开发策略民族旅游产品

Xundiancountyofthenationaltourismdevelopment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ourism,tourismisincreasinglybecominganationofgreateconomicvalueoftourismdevelopment,promoting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inminorityareasisanimportanttool.Theregion'suniqueethniccultureandecologyoftheoriginalnaturalandecologicalenvironmentfornationaltourismdevelopmentprovidesafavorablenaturalandculturalconditions.Nationaltourismdevelopmenttofindtherealdevelopmentoftheencounter,theissueofreasonablesolution.Inordertoensurethatnationaltourismdevelopmenttomaximizetheeconomicbenefits,socialandculturalbenefitsofeco-efficiency,andtrulybecomeanationalsocio-economicdevelopment.

[Keywords]nationaltourismDevelopmentStatusheritageprotectiondevelopmentstrategynationaltourismproducts

前言

我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四在文明古国之一。

生活在这一片地地上的五十六个民族,以各自独特的民族风情、生活方式与思维理念,造就了这个让全世界为之拍案称奇的文明古国。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民族风俗文化,这千年祖先留存下来的人类智慧遗产,却是我们后人的一笔大财富。

民族文化被称为“精神植被”。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就失去了对祖先的记忆,是一个没价值的民族,将受他民族的同化与消除,是一个悲哀的民族。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用旅游来作为民族民俗文化的载体,形成一种叫做“民族旅游”,也就是看以感受人为主线的人性化旅游。

云南是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近几年来旅游也得到迅速的发展,这除了得益于那里的清山秀水等自然环境,更多的则是得益于那里丰富的人文风情资源。

云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花山节、藏族的赛马会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无不受到人们的青睐,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为世人所了解,这些民族的民俗文化,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民俗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却不仅仅是山水的点缀,而是山水的灵魂。

游客千里迢迢从遥远的地方来到宁静、清秀与纯朴的村寨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对他的吸引力自然功不可没,而那些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更不能忽视。

游客步入这个陌生的生活圈子里,那些从来没有见过或想过的异族生活方式与思维理念,无不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好奇心。

生活在云南寻甸的各个民族,他们那独特的民族风情,构成了对游客的最大吸引力。

苗族的花鼓、服饰、歌谣,回族独特的宗教信仰等等民族传统文化,造就了寻甸发展民族旅游的大优势。

各民族村落必须学习其他地区发展民族民俗文化的优秀经验,大力地挖掘整理民族民俗文化的精髓,通过举办苗鼓节、民俗歌舞表演、民族婚俗活动表演、民族服饰展和民族文化绝技表演,把寻甸的旅游业推向一个高潮。

民族民俗文化是个脆弱的东西,特别是在先进的科学文明面前,更经不起碰撞。

许多人都有同感,建国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时也在不断地失去许多千年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习惯。

现代人生活的心理要要求是求更好、更美、更方便、更简易,民族传统文化却与之格格不入。

保护与开发民族民俗文化,可说是与现代文明的一场斗争。

我们保护民族文化,是无权也不可能叫人们回到以前那种落后与贫穷的生活环境中,如何在发展中保存那一点点属于自己民族的东西呢?

开发者必须依据该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结合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的合理措施。

一、寻甸县民族旅游开发概述

(一)民族旅游概述

1、民族旅游定义

随着的发展,旅游业被国家确立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给拥有丰富、独特旅游资源的广大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发展民族旅游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说民族旅游之前,首先要回答的是:

什么是民族旅游?

什么民族旅游呢?

首先,民族旅游从词组上来看,由民族和旅游组成,一般认为,民族就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在中国,民族的含义经常约定俗成地等同于少数民族,学术界为此经常将少数民族地区简称民族地区,也经常把少数民族经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简称为“民族经济”。

旅游,长期以来,由于某些原因,人们对旅游的概念有不同的定义。

但是每一种阐述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综合起来说,旅游是非定居者出于和平目的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地定居和就业。

综上所述,民族旅游就是少数民族文化或少数民族旅游经济,也可以说少数民族民俗旅游,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

2、民族旅游的性质

在我国的旅游学界,人们对旅游活动的性质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对民族旅游性质的认识就越加的复杂。

我们知道,在我国语言中,所谓性质是指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因此,民族旅游活动的性质也就是民族旅游区别于人类其他活动的根本属性。

民族旅游是多种活动现象的综合体现。

民族旅游是在具体的环境中发生和进行的。

由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要同这一环境中的许多方面接触和打交道,这一环境中的几乎一切现象都程度不同地表现与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当中,因此民族旅游活动也变成了社会环境中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民族旅游乃是人的活动,是集多种旅游活动类型的旅游活动,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势必要同东道社会的居民进行接触,这些民间接触和交往也属一种社会现象。

所以民族旅游实为社会现象的一种体现。

然而,旅游者外出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要体验异乡风情,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

甚至不论出其何种目的何种动机而外出旅游,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东道社会的文化,因为文化范围之广在旅游者的活动环境中几乎无处不见,例如东道社会的民族历史、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服装和饮食等等,旅游者自觉或不自觉地都会耳闻目睹到这些方面的有关内容,同时也会以自己表现出来的本民族或本地区文化影响东道社会的居民。

有人说民族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主要原因便在于此。

民族旅游和其他旅游一样,几乎所有旅游者的行、游、住、食、购、娱都需要借助和使用各类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加之民族旅游活动的开展对东道地区经济所产生的客观影响,从而也使民族旅游染上了经济活动的色彩。

民族旅游毕竟是作为旅游者的人的活动,是人们出于为追求或实现个人在某一或某些方面得到发展的需要而亲自前往异国他乡的活动。

不论是出于哪一种目的,都隶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民族旅游是一项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文化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活动。

3、开展民族旅游的意义

民族地区受历史、地理以及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人们长期以来都以从事传统的农牧业生产和简单的工业生产来维持生计,由于劳动工具和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少数民族若能依托其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原始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优先发展旅游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开展民族旅游,能让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到该民族的各种生活活动中去,使各民族感到民族平等,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可以加强民族团结,稳定边疆,巩固国防。

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还可以增进国际缉拿的了解,消除偏见和误解,从而有助于缓和与消除国际间的紧张局势,有助于推进世界和平。

第二,开展民族旅游,有利于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传承保护,促进民族间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对民族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使民族文化研究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高民族文化的知名度;使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促进改革开放,有利于引进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进一步落实旅游开发与民族地区、山区的扶贫相结合,从“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促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富民兴县的战略目标。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三,开展民族旅游,能极大地丰富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树立民族地区良好的旅游形象,推动旅游产业体系的完善,确立旅游支柱产业的地位;可以促进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直接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完善,给当地人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思路。

第四,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和就业容量大的特点,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民族地区可通过旅游者的旅游消费季节获得经济收入,民族地区还可以通过吸收外部投资,促进本地区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

(二)寻甸县民族旅游开发的现状

1、寻甸县概况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是滇东北之要冲。

寻甸县属昆明市辖县,全县辖16个乡(镇),173个村委会,总人口50.5万,居住着汉、回、彝、苗等16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万人,占21.8%。

全县国土面积3598平方公里,境内有大小山峰90多座,属梁王山系,最高海拔3294米,最低海拔1480米,有大小河流20多条,一个天然湖泊清水海,全县水资源总量21亿立方米,水资源十分充沛。

气候温和,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5℃。

寻甸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褐煤、磷矿、硅藻土、铅锌、重晶石等,蕴藏有优质褐煤3.5亿吨,磷矿2.1亿吨,硅藻土4亿吨。

寻甸的名优土特产主要有清真牛干巴、板栗、蜂蜜等,农产品有玉米、稻谷、洋芋、荞子、大豆、烤烟、油菜、小麦、大麦、蚕豆、芸豆,其中烤烟、芸豆、洋芋等在国内外均占有一定市场。

清水海引进北欧先进养鳟模式,培养出红肉彩虹鳟鱼,其品质可与北欧鲑鳟鱼相媲美。

寻甸境内旅游资源丰富。

河口乡撒米罗溶洞群经比利时洞穴专家和国内专家考察,给予“西南第一洞”的美称,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游览价值;滇东北最大的天然湖泊高原明珠清水海,四面青山、草山环抱,是昆明理想的水源地;塘子镇有钟灵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诸葛亮南征遗址关索岭、会盟碑等遗迹;河口北大营万亩草山别具浓郁的澳洲情调,让许多游客惊叹不已;七星的凤龙湾景区绵延10多公里,有盼归山、小三峡、大滴水瀑布群等景点,山水环抱,景色迷人;长征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和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二、六军团先后经过寻甸,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正实施红色旅游开发。

寻甸长期保持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1994年和199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光荣称号,全县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团结蔚然成风。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显著增强,教育、科技、文体、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十五”期间,寻甸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走“农业富民、工业强县”的发展路子,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通过实施“三化一调整”的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全县经济迅猛发展,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累计签约项目22个,协议引资32亿元,启动实施项目10个,引进云南南磷集团、四川龙蟒集团等外来投资企业9户,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64亿元,比上年增长89.1%,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十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由9.5亿元增加到17.3亿元,年均增长10.4%,超过了“十五”预期增长目标。

其中:

一产业年均增长5.6%,二产业年均增长20.9%,三产业年均增长10.7%。

三次产业结构由44.6:

14.7:

40.7调整到36.6:

24.4:

39。

地方财政收入由7421万元增加到9830万元,年均增长5.8%。

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亿元,是前五年的2.5倍,年均增长29.8%。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食连年获得好收成,烤烟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畜牧业快速发展,产值由2.4亿元增加到4.9亿元,年均增长13.4%,冻精改良等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养殖水平不断提高。

农机化程度由20%提高到30%。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显现,煤电磷一体化、农副产品加工、制药、建材等产业初具规模,工业总产值由3.98亿元增加到9.64亿元,年均增长22%,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8.4%提高到17.9%。

旅游业发展迅速,累计接待游客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628万元,年均增长21.9%。

所有制结构有新的改善,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由32.8%提高到46.1%。

寻甸发挥县域土地、水、生物等资源优势,重点培植粮、烟、畜、薯、果等特色农业,积极培育蔬菜、花卉产业,把全县建成现代新昆明“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

依托资源,抓住昆明市加快北部五县区发展机遇,做强做大“煤—电—磷化”和“硫磷一体化”两条产业链,提升工业化总体水平,把寻甸建成现代新昆明“新型重化工和能源基地”。

依托优越区位和旅游资源、生态资源优势,加速第三产业发展,壮大旅游业,把寻甸建成现代新昆明旅游经济圈中的新亮点。

2、寻甸县民族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

寻甸二字从字面上理解,寻:

找寻,甸:

水草地,就是说我们的祖先找到了一块有水有草的伊甸园。

但曾有人说过,“寻”字拆开来看就是横山挡路,寸步难行,是寻甸贫穷落后的最好注释。

往事迷离,沧桑巨变。

寻甸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景色壮观。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族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着灿烂的篇章,让游客赏心悦目,获益良多。

寻甸少数民族众多,各族风情有别,其饮食、起居、服饰、婚嫁、丧葬、宗教、节日、歌舞、手工艺品、语言、文字等各具特色,充满神秘色彩,为游客爱好。

寻甸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汇集山水江湖、林海草原、古寺古庙、革命纪念地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为一体。

寻甸之旅关键在于“寻”,寻“绿色生态健康之旅”,包括国家级森林公园钟灵山登山寻秘,古寺残壁,塔林赫然;钟灵山农业生态观光园摘果寻乐,体验自行采摘蔬菜、水果的乐趣,让人留恋忘返;凤龙湾风景区快艇寻幽,听瀑布群虎啸龙吟,看苗族歌舞别具风采;牛拦江休闲漂流戏水寻趣,饱览农家田园风光;万亩草原北大营纵马寻情,天苍苍,野茫茫,领略回归自然的神韵,夜宿帐篷,星辉伴眠,松涛奏乐,点燃篝火,舒展胸襟,起舞放歌,还可以品尝烤全羊、农家饭。

寻“红色之旅”,主要以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先锋“六甲之战”纪念塔为主,红土地风光、彝族风情是旅游摄影采风胜地,此外,高原明珠清水海养殖的红鳟鱼(三文鱼)可让你一饱口福,凭添几分休闲的舒畅。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汇集成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回族同胞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诞节”、以及“传油香”活动,向八方朋友传递友好的祝福;“立秋节”是彝族同胞最隆重的节日,除了举行传统的斗牛、摔跤、荡秋千比赛,还能欣赏到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以及青年男女对歌、“抢亲”;苗族同胞能歌善舞,大多数年青人都能吹奏笛子和芦笙,一年一度的“花山节”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

寻甸县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外,还有很多特色食品、小吃。

传统方法一个个腌制的牛干巴,方便携带,打开即食的油淋干巴、鸡纵干巴、豆豉干巴、烧牛肉,野生菌、板栗、油桃以及风味羊汤锅、特色烧全羊,更有让你回味无穷的民族烧烤。

寻甸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走出城市的喧嚣,回归到绿色的大自然中来,使自己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3、寻甸县民族旅游的开发现状

在开发寻甸民族旅游的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现如今寻甸民族旅游的现状。

寻甸经济发展在云南省内是相对落后的,大规模引进外来资金的环境和条件还不足,这是一个民族旅游开发的阻力问题。

同时也由于对旅游资源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普查和评价,对总体资源的数量、质量、种类、范围、环境、开发价值、市场前景等都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不能和相似的民族地区进行比较,也难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少数民族歌舞的开发。

目前,寻甸少数民族歌舞还没得到很好开发,在寻甸旅游中还没占到一定的地位。

寻甸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长期以来都拥有着自己的民族歌舞。

如苗族的集体舞蹈“踩堂”、“锦鸡舞”;彝族的“斗鸡”、“斗羊”、“跳钗”、“刀舞”、“大鼓舞”等。

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的开发。

寻甸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古朴、丰富、特色浓郁的节日文化,至今仍保留着“人类历史活化石”的特色风采。

但至今没有人把它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

这无疑是寻甸的一大损失。

民族旅游商品的开发。

以民族服饰、地方工艺品为主的民族文化旅游商品是旅游者争相选购的内容。

寻甸县也开发了一系列旅游商品,如小木鼓、工艺牛头、佤族织锦、筒帕、佤族圆凳、佤族圆桌、牛干巴、茶叶、南腊酒等。

民族餐饮的开发。

少数民族餐饮独具特色,如苗族的豆腐、豆豉,加工猪灌肠、血豆腐、自制酒籼,用土产的糯米、包谷、高粱等酿出芳香的甜酒、泡酒、烧酒、窖酒等。

目前,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总体增长速度,已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在充分肯定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大进展和主要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寻甸旅游业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总量还不大,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四个不协调或不平衡:

一是实际产出与资源丰富程度不协调,目前寻甸县旅游收入总量较小。

二是寻甸县各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

三是市场结构不平衡。

四是速度与效益不同步。

可以说,寻甸县民族旅游暂时还没有针对性的开发,大多的民族文化风情旅游也都是穿插在其他旅游项目中的,没有特别的独立出来形成一道真正的民族旅游,寻甸是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县份,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和食宿条件等的限制,许多资源目前还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已开发的景区相当一部分也因“行大于游”问题而处于半闲置状态。

寻甸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昆明都相对落后,大规模引进外来资金的环境和条件还不具备,而且缺乏宣传经费,没有专业旅游开发人员,民族地区的形象不够鲜明、生动、突出,很多民族气息浓厚的地方也都是“藏在深山人未识”。

开发者应充分了解寻甸的旅游资源优势,结合多方面旅游资源,发挥民族旅游资源的优势,找出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对寻甸的民族旅游进行合理而充分的开发。

二、寻甸县开发民族旅游可能面临的问题

作为回族彝族自治县的寻甸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发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本身,只有通过开发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使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后,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旅游经济优势。

因此,我们必须找出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特色,发展寻甸民族文化旅游。

(一)政府的支持度不够

民族旅游和其他旅游相同,其开发与政府的关系非常紧密。

在旅游区的开发中,政府起着主导市场运作的作用。

在开发中政府必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对开发进行管理。

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必须保证有序性,不能盲目地发展,要坚决杜绝“一窝蜂”现象,避免旅游市场中形成过度竞争。

因此,要为旅游开发制订相关的规划,确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各阶段的发展目标。

政府就是通过制订相关政策来保证旅游业各部门均衡发展,同时保证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其它产业部门的比例协调。

当前,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各级政府的欢迎和重视,许多地方都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或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政府除了为其提供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外,还应该制订一系列有利于该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而寻甸旅游业发展战略中还没对民族旅游的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进行部署,这就使得民族旅游没能健康发展。

旅游业作为一项行业跨度和关联度极强的经济产业,尤其需要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加以大力扶持。

在建设民族村落的同时,很多经济不景气的人们便被迫要搬迁,但由于当地居民对家乡的依恋,一般人们都不太愿意搬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外面房价太高,人们根本就没能力搬迁;也有居民抱怨政府管理不善,政策不稳。

而政府则认为居民不积极配合,看不到长远利益,不能以大局为重。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政府与居民沟通不够,缺乏信任。

这就只是政府对民族村落的经济支持不够,民族村落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条件区开发当地民族旅游。

(二)民族旅游产品不够有特色

民族旅游开发中,其民族性的产品的出售是其重要的一环,比如:

民族性手工艺术品、服饰、特色食品等,但是寻甸民族旅游中的特色产品开发却存在很大的问题。

首先,产品层次较低,缺乏文化体验型的旅游项目。

品牌形式比较落后,不够科学化,没有过多的创新,对民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其次,产品开发零碎,缺乏深度。

寻甸各民族村落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零敲碎打或者东凑西搬是似而非的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在发掘民俗文化内涵、提高民俗活动的娱乐性和游客的参与性等深层次开发方面还做得不够,民俗文化产品品位不高,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

游客往往把民俗文化旅游作为神奇山水产品的副产品来附加,对外影响力小,很难与相邻的贵州、广西等地的民俗旅游产品抗衡。

再次,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地方特色不够明显。

云南在中国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云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